5.3.3 统一福利的使用规定(1)统一福利项目由人力资源部执行,财务部负责控制预算。(2)用人部门因特殊原因向公司申请特殊福利时,应先向人力资源部提交方案,审核通过并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工具4-03】 ××公司年度弹性福利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前言
弹性福利计划是指在年度弹性福利总金额固定的前提下,根据员工的岗位重要程度、职级、服务年限、贡献程度等因素计算员工个人的弹性福利总点数,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总点数和实际需求,从公司提供的弹性福利菜单中选购自己需要的福利项目和数量,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福利套餐。弹性福利打破了传统福利的“大锅饭”现象,满足了不同层次员工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使公司的福利政策有了更强的激励效果。
二、弹性福利的范围
总部及各分公司的全体员工(不含临时工)均可享有个人的弹性福利点值,购买相关的福利项目。
三、弹性福利点数的构成及计算方式
(一)弹性福利点数的构成1.薪资点数=个人月基本工资×10%2.职级点数5.3.3 统一福利的使用规定(1)统一福利项目由人力资源部执行,财务部负责控制预算。(2)用人部门因特殊原因向公司申请特殊福利时,应先向人力资源部提交方案,审核通过并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工具4-03】 ××公司年度弹性福利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前言
弹性福利计划是指在年度弹性福利总金额固定的前提下,根据员工的岗位重要程度、职级、服务年限、贡献程度等因素计算员工个人的弹性福利总点数,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总点数和实际需求,从公司提供的弹性福利菜单中选购自己需要的福利项目和数量,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福利套餐。弹性福利打破了传统福利的“大锅饭”现象,满足了不同层次员工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使公司的福利政策有了更强的激励效果。
二、弹性福利的范围
总部及各分公司的全体员工(不含临时工)均可享有个人的弹性福利点值,购买相关的福利项目。
三、弹性福利点数的构成及计算方式
(一)弹性福利点数的构成1.薪资点数=个人月基本工资×10%2.职级点数(1)营业员是100点。(2)员工(含配送中心组长、专柜柜长)是200点。(3)主管级是300点。(4)经理级是500点。(5)总监B级是1000点。(6)总监A级是2000点。3.周年服务点数。满1年起计算,每满1年增加100点,满半年增加50点,最高1.000点。不满半年者不计算点数。4.优秀员工点数。上年度优秀员工在本年度增加500点。(二)弹性福利点数的计算1.计算原则弹性福利点数均以上年度12月31日为基准进行核算,在此之后的调薪、升职、工作年限增加等因素均不考虑在内。2.计算方法个人弹性福利总点数=(薪资点数+职级点数+周年服务点数+优秀员工点数)×系数(1)入职满一年的员工的系数为1(即××××年1月1日前入职)。(2)入职满半年的员工的系数为0.5(即××××年7月1日前入职)。(3)入职不满半年的员工只全额计算职级点数(即××××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入职)。
四、弹性福利项目及购买点数
暂定1点为1元。具体操作时,用年度员工总点数除以年度弹性福利预算总额计算系数,再根据公司实际购买以下福利项目的支出换(1)营业员是100点。(2)员工(含配送中心组长、专柜柜长)是200点。(3)主管级是300点。(4)经理级是500点。(5)总监B级是1000点。(6)总监A级是2000点。3.周年服务点数。满1年起计算,每满1年增加100点,满半年增加50点,最高1.000点。不满半年者不计算点数。4.优秀员工点数。上年度优秀员工在本年度增加500点。(二)弹性福利点数的计算1.计算原则弹性福利点数均以上年度12月31日为基准进行核算,在此之后的调薪、升职、工作年限增加等因素均不考虑在内。2.计算方法个人弹性福利总点数=(薪资点数+职级点数+周年服务点数+优秀员工点数)×系数(1)入职满一年的员工的系数为1(即××××年1月1日前入职)。(2)入职满半年的员工的系数为0.5(即××××年7月1日前入职)。(3)入职不满半年的员工只全额计算职级点数(即××××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入职)。
四、弹性福利项目及购买点数
暂定1点为1元。具体操作时,用年度员工总点数除以年度弹性福利预算总额计算系数,再根据公司实际购买以下福利项目的支出换算出各项福利的标价点数。弹性福利项目表
五、弹性福利项目的购买流程
(1)公司公布年度弹性福利菜单,调查员工弹性福利需求。(2)根据调查结果修正公司的年度弹性福利菜单并对福利项目进行标价。(3)将员工的个人年度弹性福利总点值通知到个人。(4)员工根据个人弹性福利总点值和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弹性福利的项目与数量。(5)人力资源部将结果汇总并评估后,对于需要调整的福利项目,和员工协商后调整。算出各项福利的标价点数。弹性福利项目表
五、弹性福利项目的购买流程
(1)公司公布年度弹性福利菜单,调查员工弹性福利需求。(2)根据调查结果修正公司的年度弹性福利菜单并对福利项目进行标价。(3)将员工的个人年度弹性福利总点值通知到个人。(4)员工根据个人弹性福利总点值和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弹性福利的项目与数量。(5)人力资源部将结果汇总并评估后,对于需要调整的福利项目,和员工协商后调整。(6)将《年度固定福利政策》《年度弹性福利计划及实施方案》《员工年度弹性福利需求汇总》呈报公司薪酬小组审批。(7)审批通过后进行采购。
六、弹性福利点数的使用
(一)使用方式1.每年的3月和9月,员工上报需要的福利项目和数量。人力资源部统一汇总、审批后采购。2.每次只能使用本人点数的50%。(二)使用规则1.员工未用完的福利点数,年底自动失效,福利点数不可转让。2.当员工购买福利项目的点数超过个人总额时,可从自己的税前工资中扣除,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基本工资的一半。3.员工非正常离职(如辞退、主动离职等)时,未使用完的点数不能折现发放,应视为自动失效。4.试用期员工不享受弹性福利计划,其福利点数自员工转正次月起计算。5.员工由于晋升或调薪而引起的福利点数的变化,自下年年底起生效。(6)将《年度固定福利政策》《年度弹性福利计划及实施方案》《员工年度弹性福利需求汇总》呈报公司薪酬小组审批。(7)审批通过后进行采购。
六、弹性福利点数的使用
(一)使用方式1.每年的3月和9月,员工上报需要的福利项目和数量。人力资源部统一汇总、审批后采购。2.每次只能使用本人点数的50%。(二)使用规则1.员工未用完的福利点数,年底自动失效,福利点数不可转让。2.当员工购买福利项目的点数超过个人总额时,可从自己的税前工资中扣除,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基本工资的一半。3.员工非正常离职(如辞退、主动离职等)时,未使用完的点数不能折现发放,应视为自动失效。4.试用期员工不享受弹性福利计划,其福利点数自员工转正次月起计算。5.员工由于晋升或调薪而引起的福利点数的变化,自下年年底起生效。第五章 绩效管理规划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企业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成立了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管理并不限于考核,它是一个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作,同时按照PDCA模型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学习目标
1.了解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层次、绩效管理体系的组成、设计的基本思路、构建的基本原则,掌握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及各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求和细节。2.了解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的内容,掌握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评估结果运用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求和细节。绩效管理规划学习指引第五章 绩效管理规划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企业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成立了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管理并不限于考核,它是一个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作,同时按照PDCA模型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学习目标
1.了解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层次、绩效管理体系的组成、设计的基本思路、构建的基本原则,掌握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及各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求和细节。2.了解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的内容,掌握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评估结果运用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求和细节。绩效管理规划学习指引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度。你在尽情表达自己时不要贬低他人。更明确地说,果敢可以成为一种赋能的途径。果敢不是一种抵制策略。正如前文解释过的,抵制战术是被动攻击。表面上你似乎非常顺从(被动),暗地里你却在搞破坏(攻击)。我也没有在讨论反抗时提到果敢,因为它主要是沟通里的一种赋能形式。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用果敢的沟通方式来违抗团体,而是用来确保自己和其他成员的需求、权利、责任不会被团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世纪各国没有采用纯粹的官僚模式,而是根据本国的制度背景将官僚(23)制的方针加以调整后纳入到了众多具体规章准则中,我们可以如此推测:各国是不会完全照搬一个严密性全凭杜撰的新管理理论,从而获得完全相同的行政体系的。换言之,在充分考虑理念会对行政改革政策内容转变产生作用的同时,我们希望以法国为例,来说明国家的历史和制度构型以及短期的政治环境导致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