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行道而不是以谋利为领导目的,那么领导者自然而然就会立下为组织贡献全部心力的志向。一旦这个志向确立,就如王阳明所说的“有志于道德的人,功名不足以拖累他的心志;有志于功名的人,富贵不足以拖累他的心志”。人在有志向时,就不会感到心累。
明白了这一点,企业领导者树立权威的第一条就是要有担当精神。第一章中,我们简略谈到担当精神,现在我们详细谈论。
1508年,王阳明在今天的贵州修文县悟道。他悟到了三条:一是“心即理”,所有人心中都有天理,能彰显出自己的天理,就能认识到别人的天理,就能如未卜先知一样,知道别人的心;二是“知行合一”,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良知的指引去行动;三是“佛道之非”。
而第三点,就是王阳明始终提倡的担当精神。他曾对弟子毫不留情地说道:“佛道不可以治天下,因为它们弃人伦遗物理。”所谓“弃人伦”,就是放弃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伦理关系;所谓“遗物理”,就是对社会上的一切采取逃避态度。有弟子曾向他请示说,想去深山老林中修行,王阳明教训他,人生到处都是修行场,何必去深山老林?
王阳明这样说,是他对儒家“入世精神”的高度赞扬。在他看来,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有其使命,这个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只有为社会做贡献,才是真正的人,我们必须做事,必须为天下贡献力量,才不枉此生。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倘若没有这种担当精神,那无论你能力多强,智商多高,都不可能管理好你的企业。如果以行道而不是以谋利为领导目的,那么领导者自然而然就会立下为组织贡献全部心力的志向。一旦这个志向确立,就如王阳明所说的“有志于道德的人,功名不足以拖累他的心志;有志于功名的人,富贵不足以拖累他的心志”。人在有志向时,就不会感到心累。
明白了这一点,企业领导者树立权威的第一条就是要有担当精神。第一章中,我们简略谈到担当精神,现在我们详细谈论。
1508年,王阳明在今天的贵州修文县悟道。他悟到了三条:一是“心即理”,所有人心中都有天理,能彰显出自己的天理,就能认识到别人的天理,就能如未卜先知一样,知道别人的心;二是“知行合一”,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良知的指引去行动;三是“佛道之非”。
而第三点,就是王阳明始终提倡的担当精神。他曾对弟子毫不留情地说道:“佛道不可以治天下,因为它们弃人伦遗物理。”所谓“弃人伦”,就是放弃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伦理关系;所谓“遗物理”,就是对社会上的一切采取逃避态度。有弟子曾向他请示说,想去深山老林中修行,王阳明教训他,人生到处都是修行场,何必去深山老林?
王阳明这样说,是他对儒家“入世精神”的高度赞扬。在他看来,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有其使命,这个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只有为社会做贡献,才是真正的人,我们必须做事,必须为天下贡献力量,才不枉此生。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倘若没有这种担当精神,那无论你能力多强,智商多高,都不可能管理好你的企业。王阳明悟道不久,同乡毛应奎便把他办公之余休息的地方称为“远俗亭”,还请王阳明写篇文章纪念。王阳明毫不客气地为他作了一篇记。
王阳明说:“俗习和古道互为消长。在这居所中,远离人世间那些纷扰喧嚣、混乱污浊的俗念,自然就会生出高洁、清明、旷达的情怀,这是毛先生命名‘远俗亭’的缘由。但是,毛公你的官职是负责全省教育,并且还兼管监狱诉讼以及军赋,为了科举考试做的文章,乃是俗儒的学业;处理文书政令等烦琐事务,乃是俗吏的日常事务,这二者都是你避免不了的。如果要丢下所从事的工作而谈什么‘我要远俗’,那么,俗未必远离了,为官的职责倒是真的丢掉了。君子的德行,不能疏远忽视细微处,这样才能汇集成就大德,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说,多读圣贤书,多向圣贤们学习,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并运用于各个方面,这样的话,即便是做科举文章,也可以对圣人之学有所得,这就是远俗。处事公正,决断英明,待人宽厚,那么,即便是每日处理一些烦琐俗务,却能对古代圣王们的为政之道有所心得,那也是远俗。如果内心猥琐粗鄙,却假装闲散豪放,自以为‘远俗’,其实跟远俗并没有什么关系。程颐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要做的事情不伤道义,那么从俗也没什么不可以。君子怎么可以轻易绝俗?但是必须得是不伤道义的事情,才能从俗而为,在这方面,是不能随便对待的。所以说,那种随随便便就从俗,并且还自以为通达的,并不是君子行为,而为了标新立异而远离俗习,也不是君子应有的思想。”
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王阳明对担当精神的最佳诠释。中国古人讲“在其位谋其政”,你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做这个位置要求你做的王阳明悟道不久,同乡毛应奎便把他办公之余休息的地方称为“远俗亭”,还请王阳明写篇文章纪念。王阳明毫不客气地为他作了一篇记。
王阳明说:“俗习和古道互为消长。在这居所中,远离人世间那些纷扰喧嚣、混乱污浊的俗念,自然就会生出高洁、清明、旷达的情怀,这是毛先生命名‘远俗亭’的缘由。但是,毛公你的官职是负责全省教育,并且还兼管监狱诉讼以及军赋,为了科举考试做的文章,乃是俗儒的学业;处理文书政令等烦琐事务,乃是俗吏的日常事务,这二者都是你避免不了的。如果要丢下所从事的工作而谈什么‘我要远俗’,那么,俗未必远离了,为官的职责倒是真的丢掉了。君子的德行,不能疏远忽视细微处,这样才能汇集成就大德,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说,多读圣贤书,多向圣贤们学习,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并运用于各个方面,这样的话,即便是做科举文章,也可以对圣人之学有所得,这就是远俗。处事公正,决断英明,待人宽厚,那么,即便是每日处理一些烦琐俗务,却能对古代圣王们的为政之道有所心得,那也是远俗。如果内心猥琐粗鄙,却假装闲散豪放,自以为‘远俗’,其实跟远俗并没有什么关系。程颐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要做的事情不伤道义,那么从俗也没什么不可以。君子怎么可以轻易绝俗?但是必须得是不伤道义的事情,才能从俗而为,在这方面,是不能随便对待的。所以说,那种随随便便就从俗,并且还自以为通达的,并不是君子行为,而为了标新立异而远离俗习,也不是君子应有的思想。”
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王阳明对担当精神的最佳诠释。中国古人讲“在其位谋其政”,你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做这个位置要求你做的事,身为领导者,就必须毫无保留地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为组织和员工服务,倾尽全力行道,而不是谋个人利益,耍领导者的威风。
那么,是不是佛道就一定是错的呢?浙江衢州西安县人郑德夫曾向王阳明请教:“佛学和儒学有什么差异?”
王阳明回答道:“你别管它们的差异,只管学习它们讲得对的地方。”
郑德夫问:“对与错怎么分辨呢?”
王阳明回答:“你别管他讲的是对还是错,只要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判断,如果讲的东西能让你心安,那就是对的。”
郑德夫问:“我们的内心怎么能判定是非呢?”
王阳明回答:“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和春秋名厨易牙一样,我们普通人的口舌也能辨别甜苦;和视力超好的离娄一样,普通人的眼睛也能辨别美丑;和圣人一样,普通人的内心也能辨别是非。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光明了,对是非的辨别,就不如口对于味道、眼睛对于色彩的辨别那样真切,于是私欲就得以将内心遮蔽。所以你一定要立诚。你只需要担心你的内心对是非的辨别是不是像口对于味道、眼睛对于色彩的辨别那样真切,又何必担心它能否辨别甜苦美丑呢?”
郑德夫疑惑地问:“听您这样一说,难道《五经》《四书》的内容都没用吗?”事,身为领导者,就必须毫无保留地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为组织和员工服务,倾尽全力行道,而不是谋个人利益,耍领导者的威风。
那么,是不是佛道就一定是错的呢?浙江衢州西安县人郑德夫曾向王阳明请教:“佛学和儒学有什么差异?”
王阳明回答道:“你别管它们的差异,只管学习它们讲得对的地方。”
郑德夫问:“对与错怎么分辨呢?”
王阳明回答:“你别管他讲的是对还是错,只要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判断,如果讲的东西能让你心安,那就是对的。”
郑德夫问:“我们的内心怎么能判定是非呢?”
王阳明回答:“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和春秋名厨易牙一样,我们普通人的口舌也能辨别甜苦;和视力超好的离娄一样,普通人的眼睛也能辨别美丑;和圣人一样,普通人的内心也能辨别是非。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光明了,对是非的辨别,就不如口对于味道、眼睛对于色彩的辨别那样真切,于是私欲就得以将内心遮蔽。所以你一定要立诚。你只需要担心你的内心对是非的辨别是不是像口对于味道、眼睛对于色彩的辨别那样真切,又何必担心它能否辨别甜苦美丑呢?”
郑德夫疑惑地问:“听您这样一说,难道《五经》《四书》的内容都没用吗?”王阳明的回答是:“怎么会没用呢?它们所记载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甜苦美丑。如果你没有以真诚恳切的心去看这些内容,只是在谈论味道和色彩,又怎么能知道真正的甜苦美丑呢?”
这段对话很重要,它告诉我们,你听到和理解的东西如果能让你心安,那就是对的。你躬身入局,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对待任何管理上的困难,没有心烦意乱和怀疑,而是心安,那就要勇敢向前。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气馁。王阳明有个叫李邦辅的弟子离京到广西柳州上任,王阳明写下一篇赠别文,说柳州是荒蛮之地,很多官员不愿意去,李邦辅的内心深处也是这等意思。但你想过没有,太平之境,纵然十倍努力也难见光芒;困苦之处,稍一用力,即见彩虹。
正如他的心学宗旨“人必须在事上磨练,才可有人生成就”一样,最好的修行场和修行时间正是那些艰难困苦之地和艰难困苦之时,越是处于困难的管理环境中,行道的志向就越要坚定,这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也是真正的圣贤。
领导者若是真有担当精神,以行道为管理目标,那在领导者眼中,下属和员工就没有坏人,因为当你以行道为目的时,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所有的员工和下属只不过是你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在一篇送友人去偏远的岭广做官的文章中,王阳明这样说道:“如今做官的人,如果能以行道为目标,有怀古之心,能通达地看待天下,岭广之地虽然地处偏远,也会觉得和自己家乡一样,会觉得岭广的百姓都是自己的子弟;会觉得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父兄宗亲所居住的地方;会觉得王阳明的回答是:“怎么会没用呢?它们所记载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甜苦美丑。如果你没有以真诚恳切的心去看这些内容,只是在谈论味道和色彩,又怎么能知道真正的甜苦美丑呢?”
这段对话很重要,它告诉我们,你听到和理解的东西如果能让你心安,那就是对的。你躬身入局,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对待任何管理上的困难,没有心烦意乱和怀疑,而是心安,那就要勇敢向前。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气馁。王阳明有个叫李邦辅的弟子离京到广西柳州上任,王阳明写下一篇赠别文,说柳州是荒蛮之地,很多官员不愿意去,李邦辅的内心深处也是这等意思。但你想过没有,太平之境,纵然十倍努力也难见光芒;困苦之处,稍一用力,即见彩虹。
正如他的心学宗旨“人必须在事上磨练,才可有人生成就”一样,最好的修行场和修行时间正是那些艰难困苦之地和艰难困苦之时,越是处于困难的管理环境中,行道的志向就越要坚定,这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也是真正的圣贤。
领导者若是真有担当精神,以行道为管理目标,那在领导者眼中,下属和员工就没有坏人,因为当你以行道为目的时,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所有的员工和下属只不过是你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在一篇送友人去偏远的岭广做官的文章中,王阳明这样说道:“如今做官的人,如果能以行道为目标,有怀古之心,能通达地看待天下,岭广之地虽然地处偏远,也会觉得和自己家乡一样,会觉得岭广的百姓都是自己的子弟;会觉得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父兄宗亲所居住的地方;会觉得这里的山川道路,都是自己亲人的葬身之地。这样的话,岭广之地的老百姓,也会把我看作父兄,看作亲人,会拥护爱戴我,会舍不得我离开这里,所以,我又怎么会怕在这个地方做官呢?”
能得到员工的爱戴,前提是你的念头要是行道而不是谋利,你要有担当精神,这才是王阳明心学所要求的真正的领导者。
管理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西方管理学家认为管理的唯一工作就是决策,还有人像煞有介事地说,管理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过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王阳明的看法是,领导者就是亲民和明明德的合二为一。重点在明明德上,但必须去亲民中实现。
1509年,王阳明到卢陵县(今江西吉安)做县令,前任县令对他说,此地百姓全是刁民,各种惹是生非,尤其喜欢打官司。你就等着痛苦吧。王阳明微笑着回复他,这才是修心时啊,如果为官一任,毫无痛苦和压力,那说明你没有用心亲民。
王阳明用了半年时间,把卢陵整顿得人心大振,秩序井然。这期间,他几乎是废寝忘食,但丝毫感觉不到疲倦,虽然劳心劳力,却乐在其中。用他的话说,这么好的修心机会,怎么可以错过?
那么,王阳明是如何管理吉安的呢?
先来看一个故事:王阳明的弟子陆澄跟随他在南京鸿胪寺居住,突然收到家书,说儿子病危,陆澄十分担心、郁闷。
王阳明就对他说:“此时正是修心的好时机,如若放过这个机会,这里的山川道路,都是自己亲人的葬身之地。这样的话,岭广之地的老百姓,也会把我看作父兄,看作亲人,会拥护爱戴我,会舍不得我离开这里,所以,我又怎么会怕在这个地方做官呢?”
能得到员工的爱戴,前提是你的念头要是行道而不是谋利,你要有担当精神,这才是王阳明心学所要求的真正的领导者。
管理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西方管理学家认为管理的唯一工作就是决策,还有人像煞有介事地说,管理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过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王阳明的看法是,领导者就是亲民和明明德的合二为一。重点在明明德上,但必须去亲民中实现。
1509年,王阳明到卢陵县(今江西吉安)做县令,前任县令对他说,此地百姓全是刁民,各种惹是生非,尤其喜欢打官司。你就等着痛苦吧。王阳明微笑着回复他,这才是修心时啊,如果为官一任,毫无痛苦和压力,那说明你没有用心亲民。
王阳明用了半年时间,把卢陵整顿得人心大振,秩序井然。这期间,他几乎是废寝忘食,但丝毫感觉不到疲倦,虽然劳心劳力,却乐在其中。用他的话说,这么好的修心机会,怎么可以错过?
那么,王阳明是如何管理吉安的呢?
先来看一个故事:王阳明的弟子陆澄跟随他在南京鸿胪寺居住,突然收到家书,说儿子病危,陆澄十分担心、郁闷。
王阳明就对他说:“此时正是修心的好时机,如若放过这个机会,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要预防团体迷思,我们必须成为警惕的决策者。充满警惕的决策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也是最明显的,成员必须在团体迷思刚出现时就辨认出它。哪怕只有一个成员认识到了团体迷思正在形成并且积极向团体指出这个问题,团体迷思就有可能被避免。第二,团体必须将地位差异最小化。地位较高的成员的影响力远超地位低的成员。如果一个地位较高的领导者采用了指令式的领导风格,情况就格外危险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20%的销售人员创造了73%的销售额,此时你应该怎么做呢?第一,留住业绩出色的员工。这也是一个显而易见,但通常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因素。你不应该遵循那句老话:如果东西没有坏掉,就不要去修理它;反之,如果东西没有坏掉,就一定要保证它不会坏(即不要一直试图改变已经很好的、正在顺利进行的事)。为了与你的顾客保持密切联系,你需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与顶尖优秀的销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