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然后努力实现就可以了最理想的目标设定就......《受益终身的思维模型》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3-24
作”,然后努力实现就可以了。最理想的目标设定,就是设定一个“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难度”的目标。相当于“自己和自己签订了一个不合理的合同”。

以我写稿子的时候为例,周刊杂志的连载大概需要2000字,差不多5页纸的长度。如果我加快速度,1个小时能写12页。也就是说每页需要5分钟,那么2000字的话就是25分钟。但是,就算20分钟就可以写完,事实上,我还要反复推敲、查资料,所以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当然,即使前期准备工作花了3个小时,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最后20分钟完成的话也是可以的。

在给工作施加时间压力的时候,不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1~2个小时之内需要完成的同一件事上是很重要的。我把这种方法叫作“1小时大脑准备法”。

这个方法与大脑的“工作记忆”(workig memory)功能有关。[3]“工作记忆”由前额叶 为中心的一部分神经网络控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后作为长时记忆暂时贮存。人们可以对工作记忆进行任务操作和管理。工作记忆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能够为处理复杂信息进行准备工作。

如果这种准备工作的期限延长到明天或者一周后,中间还穿插着吃饭、洗澡、睡觉之类的其他行为,那么每次要进入状态时,工作记忆就需要重新准备一次。由于工作记忆只能针对一件事进行准备,一旦被打断,记忆和信息就会快速瓦解,需要重新召集起来,等到“全体集合”为止。因此,时间压力最好控制在1~2个小时。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甚至被迫中断。作”,然后努力实现就可以了。最理想的目标设定,就是设定一个“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难度”的目标。相当于“自己和自己签订了一个不合理的合同”。

以我写稿子的时候为例,周刊杂志的连载大概需要2000字,差不多5页纸的长度。如果我加快速度,1个小时能写12页。也就是说每页需要5分钟,那么2000字的话就是25分钟。但是,就算20分钟就可以写完,事实上,我还要反复推敲、查资料,所以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当然,即使前期准备工作花了3个小时,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最后20分钟完成的话也是可以的。

在给工作施加时间压力的时候,不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1~2个小时之内需要完成的同一件事上是很重要的。我把这种方法叫作“1小时大脑准备法”。

这个方法与大脑的“工作记忆”(workig memory)功能有关。[3]“工作记忆”由前额叶 为中心的一部分神经网络控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后作为长时记忆暂时贮存。人们可以对工作记忆进行任务操作和管理。工作记忆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能够为处理复杂信息进行准备工作。

如果这种准备工作的期限延长到明天或者一周后,中间还穿插着吃饭、洗澡、睡觉之类的其他行为,那么每次要进入状态时,工作记忆就需要重新准备一次。由于工作记忆只能针对一件事进行准备,一旦被打断,记忆和信息就会快速瓦解,需要重新召集起来,等到“全体集合”为止。因此,时间压力最好控制在1~2个小时。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甚至被迫中断。所谓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大多都是把时限设成了长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时间,反而就不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了。然而,长期的目标只能由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不断积累起来才能实现。

为了达成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不断积累一个个小小的成就是非常重要的。

在1~2个小时内,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所谓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大多都是把时限设成了长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时间,反而就不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了。然而,长期的目标只能由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不断积累起来才能实现。

为了达成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不断积累一个个小小的成就是非常重要的。

在1~2个小时内,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Poit/04

让大脑保持高速运转的秘诀,在于丢掉琐碎信息

当年我在剑桥大学留学的时候,恩师霍勒斯·巴洛整理信息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研究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箱。霍勒斯从信箱中取出了厚厚一沓快要溢出来的信件,一封一封拆开看,只是淡淡扫了一眼内容就扔到了垃圾桶里。其中只有几封重要的信件毫无遗漏地被保留了下来。

为什么霍勒斯会轻易地把信扔掉呢?那是因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潜力(潜意识),他更加重视不靠大脑进行信息的整理和记忆。丢掉一些琐碎的信息,能够让大脑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创造。

为了能够及时调整进入大脑的信息量,我一般都是在网上进行日程管理。现在有许多方便快捷的工具,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日程管理在内,这些信息整理的工作我几乎都是交给网络和电脑处理。

具体的做法和霍勒斯的工作方法是一样的。为了让大脑保持高速运转,尽量不要让信息都堆积在大脑里。遗憾的是,我还无法做到像霍勒斯那样把它们“全部丢进垃圾桶”。我只能先把它们作为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尽力抛诸脑后。

首先,我会在谷歌日历(Google Caledar)上进行日程管理。Poit/04

让大脑保持高速运转的秘诀,在于丢掉琐碎信息

当年我在剑桥大学留学的时候,恩师霍勒斯·巴洛整理信息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研究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箱。霍勒斯从信箱中取出了厚厚一沓快要溢出来的信件,一封一封拆开看,只是淡淡扫了一眼内容就扔到了垃圾桶里。其中只有几封重要的信件毫无遗漏地被保留了下来。

为什么霍勒斯会轻易地把信扔掉呢?那是因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潜力(潜意识),他更加重视不靠大脑进行信息的整理和记忆。丢掉一些琐碎的信息,能够让大脑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创造。

为了能够及时调整进入大脑的信息量,我一般都是在网上进行日程管理。现在有许多方便快捷的工具,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日程管理在内,这些信息整理的工作我几乎都是交给网络和电脑处理。

具体的做法和霍勒斯的工作方法是一样的。为了让大脑保持高速运转,尽量不要让信息都堆积在大脑里。遗憾的是,我还无法做到像霍勒斯那样把它们“全部丢进垃圾桶”。我只能先把它们作为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尽力抛诸脑后。

首先,我会在谷歌日历(Google Caledar)上进行日程管理。像是截稿日期、采访日期或者电视节目的录制时间等等,每当有了新的安排,无论自己是在会议室还是在居酒屋,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当场确认预约时间。

然后,我会尽可能当场约好时间,并且在日历上标清楚“××月××日××时,××的采访”。如果想着“等酒会结束的时候再记下来”,那么在此期间,就必须把那个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某一个角落,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但是,这么做的话实际上会大大降低大脑的运转速度。所以,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当场解决。

我们在谷歌日历上添加一个事件“从××点到××点××活动”的时候,不需要特意指定一个时间段,也不用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区分颜色。我们只需要标记最基本的信息,把“××活动”写清楚就可以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给日程表“减负”,这也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前一天晚上打开日历确认第二天的行程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记忆,比如“对了!明天有强化学习的采访”“研究所明天有一个关于心脑问题的会议”。

当场约好时间,当场记下来。像是截稿日期、采访日期或者电视节目的录制时间等等,每当有了新的安排,无论自己是在会议室还是在居酒屋,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当场确认预约时间。

然后,我会尽可能当场约好时间,并且在日历上标清楚“××月××日××时,××的采访”。如果想着“等酒会结束的时候再记下来”,那么在此期间,就必须把那个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某一个角落,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但是,这么做的话实际上会大大降低大脑的运转速度。所以,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当场解决。

我们在谷歌日历上添加一个事件“从××点到××点××活动”的时候,不需要特意指定一个时间段,也不用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区分颜色。我们只需要标记最基本的信息,把“××活动”写清楚就可以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给日程表“减负”,这也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前一天晚上打开日历确认第二天的行程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记忆,比如“对了!明天有强化学习的采访”“研究所明天有一个关于心脑问题的会议”。

当场约好时间,当场记下来。Poit/05

任务清单不必文字化,给大脑灵活发挥的空间

在进行日程管理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停留在列出任务清单上。

当然,如果要与人见面或者约会,我会直接在谷歌日历上做标记,但是,如果是类似自己设定交稿日期、论文完成日期,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我一定不会把它写下来。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会在大脑中创建一个可以随时更改的“任务清单”,这样一来应对事情时才能做到随机应变。

如果一五一十都写下来,行动顺序就会固化,越来越不灵活,自由度也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说,完全按照任务清单上罗列的顺序行动的话,即使突然有了别的想法也不能灵活应对。

我上大学的时候用过一些高级手账本,比如斐来仕(Filofax),曾经也写了一段时间的任务清单。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即使把它们都列出来也没有意义。

那是因为我下意识认为,写下了就安心了,但到最后自己也没有照做,所以写的本身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文字化的任务清单真正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因为无论写得有多详细,事实上还需要考虑任务冲突、信息搜集、想法提出、商务洽谈、资料研读、数据创建等复杂的因素,所以实际的工作量相当庞大,真Poit/05

任务清单不必文字化,给大脑灵活发挥的空间

在进行日程管理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停留在列出任务清单上。

当然,如果要与人见面或者约会,我会直接在谷歌日历上做标记,但是,如果是类似自己设定交稿日期、论文完成日期,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我一定不会把它写下来。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会在大脑中创建一个可以随时更改的“任务清单”,这样一来应对事情时才能做到随机应变。

如果一五一十都写下来,行动顺序就会固化,越来越不灵活,自由度也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说,完全按照任务清单上罗列的顺序行动的话,即使突然有了别的想法也不能灵活应对。

我上大学的时候用过一些高级手账本,比如斐来仕(Filofax),曾经也写了一段时间的任务清单。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即使把它们都列出来也没有意义。

那是因为我下意识认为,写下了就安心了,但到最后自己也没有照做,所以写的本身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文字化的任务清单真正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因为无论写得有多详细,事实上还需要考虑任务冲突、信息搜集、想法提出、商务洽谈、资料研读、数据创建等复杂的因素,所以实际的工作量相当庞大,真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就像下棋要找高手陪练一样,在互相陪练中,双方的水平都会越来越高。”此处分享一个西贝餐饮和咨询公司打交道的典型案例。2010—2014年,西贝餐饮请了一家西方咨询公司做定位咨询。其间,西贝餐饮四次改名,因生意下滑、咨询顾问费等,西贝餐饮损失几千万元,周围的人都看出这次咨询即将失败,贾国龙却说:“真不是人家的错,是我这个老板自己选择的,再说,为了搞清楚我是谁,几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要点分析】全局思考的内涵全局思考是系统性思考的一部分,也继承了系统性思考的关联性、整体性、动态性等特征。从上述场景中,进行全局思考就是不局限与当前的状态或者环境,而是从整体上把握,从整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全局思考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关注构成因素的关联性全局思考会将构成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出来。例如,问题发生的背景与问题出现的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