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资的,是否合理选择债券种类,对还本付息方案进行系统安排,确保按期、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
④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是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优化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整合,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符合股票发行条件和要求。
(4)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用途。
①企业是否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筹资用于投资的,是否符合投资相关的内部控制规定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规定,防范和控制资金使用的风险。
②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是否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5)偿债及支付股利。
①企业是否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息和支付股利等进行适当安排。
②企业是否按照筹资方案或合同约定的本金、利率、期限、汇率及币种,准确计算应付利息,与债权人核对无误后按期支付。
③企业是否选择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兼顾投资者近期和长远利益,避免分配过度或不足。
④股利分配方案是否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规定履行披露义务。③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资的,是否合理选择债券种类,对还本付息方案进行系统安排,确保按期、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
④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是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优化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整合,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符合股票发行条件和要求。
(4)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用途。
①企业是否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筹资用于投资的,是否符合投资相关的内部控制规定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规定,防范和控制资金使用的风险。
②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是否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5)偿债及支付股利。
①企业是否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息和支付股利等进行适当安排。
②企业是否按照筹资方案或合同约定的本金、利率、期限、汇率及币种,准确计算应付利息,与债权人核对无误后按期支付。
③企业是否选择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兼顾投资者近期和长远利益,避免分配过度或不足。
④股利分配方案是否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规定履行披露义务。(6)会计核算是否合规。
企业是否加强筹资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筹资业务的记录、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股利支付等相关业务,妥善保管筹资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资金提供方进行账务核对,确保筹资活动符合筹资方案的要求。
2.投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
(1)关注企业是否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2)关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是否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投资或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
(3)关注境外投资是否考虑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关注是否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重点关注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承诺事项、可持续发展能力、员工状况及其与本企业治理层及管理层的关联关系,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确保实现并购目标。
对于投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方面。
(1)投资前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
①企业是否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6)会计核算是否合规。
企业是否加强筹资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筹资业务的记录、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股利支付等相关业务,妥善保管筹资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资金提供方进行账务核对,确保筹资活动符合筹资方案的要求。
2.投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
(1)关注企业是否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2)关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是否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投资或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
(3)关注境外投资是否考虑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关注是否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重点关注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承诺事项、可持续发展能力、员工状况及其与本企业治理层及管理层的关联关系,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确保实现并购目标。
对于投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方面。
(1)投资前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
①企业是否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进行客观评价。
②是否根据实际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独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是否进行决策审批。
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以下方面。
①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②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是否符合企业投资战略目标和规划。
④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
⑤投入资金能否按时收回。
⑥预期收益能否实现。
⑦投资和并购风险是否可控等。
⑧对于重大投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⑨投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是否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
⑩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是否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进行客观评价。
②是否根据实际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独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是否进行决策审批。
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以下方面。
①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②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是否符合企业投资战略目标和规划。
④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
⑤投入资金能否按时收回。
⑥预期收益能否实现。
⑦投资和并购风险是否可控等。
⑧对于重大投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⑨投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是否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
⑩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是否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3)是否签订投资协议。
关注企业是否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履行投资合同或协议。
(4)是否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关注企业是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是否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5)会计核算是否合规。
关注企业是否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会计系统控制,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
企业财会部门对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等情形,是否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6)投资收回管理是否合规。
①企业是否加强对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有明确规定。
②企业是否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收回。转让投资是否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3)是否签订投资协议。
关注企业是否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履行投资合同或协议。
(4)是否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关注企业是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是否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5)会计核算是否合规。
关注企业是否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会计系统控制,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
企业财会部门对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等情形,是否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6)投资收回管理是否合规。
①企业是否加强对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有明确规定。
②企业是否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收回。转让投资是否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投资时是否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
(7)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企业是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营运环节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
(1)资金营运过程是否统筹协调。
关注企业是否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2)资金营运是否纳入全面预算管理。
关注企业是否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良性循环。
(3)是否严禁资金体外循环。
关注企业是否严禁资金的体外循环,切实防范资金营运中的风险。
(4)是否对资金营运过程实施监控。
关注企业是否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冗余或资金链断裂。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投资时是否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
(7)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企业是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营运环节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
(1)资金营运过程是否统筹协调。
关注企业是否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2)资金营运是否纳入全面预算管理。
关注企业是否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良性循环。
(3)是否严禁资金体外循环。
关注企业是否严禁资金的体外循环,切实防范资金营运中的风险。
(4)是否对资金营运过程实施监控。
关注企业是否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冗余或资金链断裂。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4-02-18
图2-1 组织能力的结构本章通过介绍卓越企业的案例和相关理论,按照对业绩产生影响的直接程度的顺序,详细讨论三种组织能力(即执行与变革力、知识创造力、愿景共享力)的具体内容,进而说明构成组织的人力资本和组织文化如何相互关联、支撑各种组织能力的机制。执行与变革力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与坚持不懈地自我变革在三种组织能力中,执行与变革力与业绩直接相关,它是同时实现执行与
管理类 / 日期:2024-02-18
障。而获取利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家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与冒险精神,敏锐地观察到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并通过这种创新来获取最大限度的长期收益。同时,企业家还应勇于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企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由于初创期的企业既没有辉煌的历史,也没有优厚的待遇吸引员工,此时企业家本身的个人魅力,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