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为系统的团体
在我的一堂小型团体沟通的课上,6个女生组成了一个项目小组。她们第一次课堂会议非常温馨友好,人人都以任务为重。时间不长她第2章
作为系统的团体
在我的一堂小型团体沟通的课上,6个女生组成了一个项目小组。她们第一次课堂会议非常温馨友好,人人都以任务为重。时间不长她们就成效斐然:在5个选项里选择了她们要做的项目,进行分工,为每个小任务设立截止日期。她们都表示在这个新团体中很愉快。
第二周,她们的会面时间有所延长。大家仍然对项目的进展表示满意,并愈发因为彼此间和谐的互动而心情舒畅。这时,一个男生来找我说,他缺了一周的课,没办法组成自己的项目小组了,他问我应该在班上4个小组里加入哪个。我让他加入这个全员女性的小组,原因有二:我一向鼓励混合性别小组而非单一性别小组(班上的女生远多于男生),而且其他几个组都已经有7个成员了。然而,从他加入这6名女生的小组起,他就把这个原本和谐高效的小组变成了令人沮丧的团体。他在自我介绍时说:“希望经前综合征不会成为我们组的问题。”他被自己的故作幽默逗笑了,但其余6个女生都震惊了。在小组会议上,他时不时发出性别歧视的言论,贬低大家已经选定的项目,彻底遭到了其他成员的讨厌。当他离开课堂时,他大声宣告自己是“小妞团里的领导人”。
其他6个女生冲到教室前面求我把这个讨厌的男生踢到其他组去。我解释说其他小组如果再加人的话就会超员,而且我也不想再把这个问题带给其他组,所以她们的问题没法解决。
在学期中段,我的一些学生又组成了新的项目小组,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没有人跟这个捣乱分子一组。当他加入一个新小组时,那个组里的女生就会马上大声威胁我说:“要么你把他转到其他组,要么我就退出这门课。”我好不容易才说服她们留了下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团体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指在变动的环们就成效斐然:在5个选项里选择了她们要做的项目,进行分工,为每个小任务设立截止日期。她们都表示在这个新团体中很愉快。
第二周,她们的会面时间有所延长。大家仍然对项目的进展表示满意,并愈发因为彼此间和谐的互动而心情舒畅。这时,一个男生来找我说,他缺了一周的课,没办法组成自己的项目小组了,他问我应该在班上4个小组里加入哪个。我让他加入这个全员女性的小组,原因有二:我一向鼓励混合性别小组而非单一性别小组(班上的女生远多于男生),而且其他几个组都已经有7个成员了。然而,从他加入这6名女生的小组起,他就把这个原本和谐高效的小组变成了令人沮丧的团体。他在自我介绍时说:“希望经前综合征不会成为我们组的问题。”他被自己的故作幽默逗笑了,但其余6个女生都震惊了。在小组会议上,他时不时发出性别歧视的言论,贬低大家已经选定的项目,彻底遭到了其他成员的讨厌。当他离开课堂时,他大声宣告自己是“小妞团里的领导人”。
其他6个女生冲到教室前面求我把这个讨厌的男生踢到其他组去。我解释说其他小组如果再加人的话就会超员,而且我也不想再把这个问题带给其他组,所以她们的问题没法解决。
在学期中段,我的一些学生又组成了新的项目小组,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没有人跟这个捣乱分子一组。当他加入一个新小组时,那个组里的女生就会马上大声威胁我说:“要么你把他转到其他组,要么我就退出这门课。”我好不容易才说服她们留了下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团体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指在变动的环境中,一群个体共同协作,组成一个整体。团体是彼此联系的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存在,而非一群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存在。由于系统各部分(所有团体成员)的内在联系,单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到整个团体,干扰行为尤甚。在这个案例中,6名女生无法忽略令她们生厌的组员。她们只能去适应他带来的不愉快。这名让人不悦的组员改变了整个团体的气氛,而团体的沟通氛围也自动由温馨友好变为紧张戒备。
总的来说,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组成。输入由系统外部的资源沟通,例如能源(阳光、电力)、信息(互联网、书籍)、人(新的团体成员)和环境影响(机构、社会、文化)。若输入停止,系统将会衰亡。没有持续不断的输入,系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种衰亡过程被称为熵,是一个衡量系统走向解体和终点的指标。所以存活的系统都要靠外部输入来对抗熵。例如,如果没有新成员加入,就没有团体能够持续存活。团体可能会因为现存成员失去兴趣、离开或加入其他团体而最终解散,即便没有上述情况,成员们最终也会去世。还记得震颤教(教徒们震颤躯体来驱魔)吗?这个团体现在也快绝迹了。这个教派的三项宗旨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独身主义,完全与主流社会隔离,以及从1965年开始不再接纳新成员。19世纪30年代,该教派达到顶峰时有6,000多名教众,而到2013年其在缅因州安息日湖的社区里仅剩3名成员。跟震颤教拒绝新成员的做法恰恰相反,为团体注入新鲜血液会带来新的信息、观点、经历和能量,甚至可以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新成员可以对抗熵的发展,让团体充满活力,更加兴盛。但与此同时,新成员也可能会打破团体的传统与固有行为模式,进而动摇整个系统。境中,一群个体共同协作,组成一个整体。团体是彼此联系的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存在,而非一群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存在。由于系统各部分(所有团体成员)的内在联系,单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到整个团体,干扰行为尤甚。在这个案例中,6名女生无法忽略令她们生厌的组员。她们只能去适应他带来的不愉快。这名让人不悦的组员改变了整个团体的气氛,而团体的沟通氛围也自动由温馨友好变为紧张戒备。
总的来说,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组成。输入由系统外部的资源沟通,例如能源(阳光、电力)、信息(互联网、书籍)、人(新的团体成员)和环境影响(机构、社会、文化)。若输入停止,系统将会衰亡。没有持续不断的输入,系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种衰亡过程被称为熵,是一个衡量系统走向解体和终点的指标。所以存活的系统都要靠外部输入来对抗熵。例如,如果没有新成员加入,就没有团体能够持续存活。团体可能会因为现存成员失去兴趣、离开或加入其他团体而最终解散,即便没有上述情况,成员们最终也会去世。还记得震颤教(教徒们震颤躯体来驱魔)吗?这个团体现在也快绝迹了。这个教派的三项宗旨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独身主义,完全与主流社会隔离,以及从1965年开始不再接纳新成员。19世纪30年代,该教派达到顶峰时有6,000多名教众,而到2013年其在缅因州安息日湖的社区里仅剩3名成员。跟震颤教拒绝新成员的做法恰恰相反,为团体注入新鲜血液会带来新的信息、观点、经历和能量,甚至可以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新成员可以对抗熵的发展,让团体充满活力,更加兴盛。但与此同时,新成员也可能会打破团体的传统与固有行为模式,进而动摇整个系统。生产处理则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从而保持系统正常运作的过程。团体成员在与彼此的沟通中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例如在团体讨论里提供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结构化理论认为,一个系统,例如一个小型团体,会靠规则、角色、标准和权力分配(以日后发展为中心)建立起结构服务于讨论和解决问题。这些结构被用来保证系统(小型团体)的高效运转和生命力。但是这些结构也会束缚生产处理过程。例如,为小组讨论建立规则(“会议必须按订好的议程进行”“主席主导小组讨论”“将干扰保持在最低限度”),一切按规办事,能够保证组内事务井井有条。但同时它也限制了自由讨论。规矩总是在保证某些沟通行为进行的同时(礼貌讨论),限制了另一些(激烈争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规则、角色、标准和权力分配有时是强制实施的,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意味着一个团体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中(改变是难以避免的)。
输出是由一个团体在生产处理(输入)中产生的一系列结果构成的。团体输出包括决议、问题解决方案、完成项目、程序性调整、成员凝聚力强化、成员关系改善等。这些输入结果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详细讨论。
正如我同事马克·墨菲(Mark Murphy)提出的,一个团体要是处理不好输入、生产处理和输出,它就会一塌糊涂。我在本章会阐释和讨论系统理论及其在团体里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避免这种结果。这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抽象探讨。对系统理论有最基本的认识能提高我们的眼界,帮我们看清楚为什么有些小型团体能成功而另一些会失生产处理则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从而保持系统正常运作的过程。团体成员在与彼此的沟通中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例如在团体讨论里提供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结构化理论认为,一个系统,例如一个小型团体,会靠规则、角色、标准和权力分配(以日后发展为中心)建立起结构服务于讨论和解决问题。这些结构被用来保证系统(小型团体)的高效运转和生命力。但是这些结构也会束缚生产处理过程。例如,为小组讨论建立规则(“会议必须按订好的议程进行”“主席主导小组讨论”“将干扰保持在最低限度”),一切按规办事,能够保证组内事务井井有条。但同时它也限制了自由讨论。规矩总是在保证某些沟通行为进行的同时(礼貌讨论),限制了另一些(激烈争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规则、角色、标准和权力分配有时是强制实施的,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意味着一个团体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中(改变是难以避免的)。
输出是由一个团体在生产处理(输入)中产生的一系列结果构成的。团体输出包括决议、问题解决方案、完成项目、程序性调整、成员凝聚力强化、成员关系改善等。这些输入结果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详细讨论。
正如我同事马克·墨菲(Mark Murphy)提出的,一个团体要是处理不好输入、生产处理和输出,它就会一塌糊涂。我在本章会阐释和讨论系统理论及其在团体里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避免这种结果。这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抽象探讨。对系统理论有最基本的认识能提高我们的眼界,帮我们看清楚为什么有些小型团体能成功而另一些会失败。
以下为本章的三个主题:
1.解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
2.讨论团体如何去适应变化的环境;
3.探索规模对一个团体运转效率的影响。
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
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是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关联性有两种影响:涟漪效应和协同效应。
涟漪效应:连锁反应
在一个系统里,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会对整体产生极大影响。涟漪效应,或者说连锁反应,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在整个系统里扩散开来。历史上有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涟漪效应。全球有约5,000万人在1918—1919年的大流感中去世。这比死于一战和二战的总人数加起来还多。这场流感波及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美国的卫生系统因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也因为缺乏劳动力而遭到重创,甚至连社会关系也受到影响。人们尽量避免彼此联系,当他们不得不交流时,大家会戴上口罩以免受病毒侵害。此后,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尽管致死性和破坏性远低于此,它们仍然在社会里造成了很大的连锁反应。败。
以下为本章的三个主题:
1.解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
2.讨论团体如何去适应变化的环境;
3.探索规模对一个团体运转效率的影响。
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
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是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关联性有两种影响:涟漪效应和协同效应。
涟漪效应:连锁反应
在一个系统里,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会对整体产生极大影响。涟漪效应,或者说连锁反应,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在整个系统里扩散开来。历史上有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涟漪效应。全球有约5,000万人在1918—1919年的大流感中去世。这比死于一战和二战的总人数加起来还多。这场流感波及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美国的卫生系统因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也因为缺乏劳动力而遭到重创,甚至连社会关系也受到影响。人们尽量避免彼此联系,当他们不得不交流时,大家会戴上口罩以免受病毒侵害。此后,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尽管致死性和破坏性远低于此,它们仍然在社会里造成了很大的连锁反应。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4-02-02
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贡献本身为有效的人际关系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 * *一个组织中的知识工作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人际交往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们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都坚持注重成果与贡献。有效的人际关系,有下列四项基本要求。着眼于贡献,正可满足这些条件:·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发展他人。——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问题良
管理类 / 日期:2024-02-02
或拒人于千里之外,都可能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在你运用这些能力的过程中,你要注意那些心理上的障碍。每天生活的压力会逐渐产生危害,消磨你的感知能力,扭曲你的思维和行为。一些年轻的领导者常常会过于自信或过于乐观,在没有从多个角度研究问题之前就做出冲动的决定,还有一些人可能不够果断,因为他们对自己很怀疑或是害怕做出反馈。有时候,不管你在心理上有什么样的障碍都必须做出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