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我们准备好推出新产品了吗?”或者:“这方法能有效吗?”
二元性的问题将所有可能的回答限定为两种:是或不是。这类问题给发问者带来了便利,却让回答者陷入了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通过诱导出“是”的回答来让被问者对产品的成功上市承担责任。我们总是能听到这样的问题。另一个类似的问题是:“这是安全的吗?”
与之相反,应该提出询问“什么”或“如何”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提出二元性的问题。例如:“这件事的安全程度有多大”或者“我们对新品上市准备得如何了”。而“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问:“可能会出什么问题”或者“准备新品上市之前,我们还需要什么”。
我们发现凭借询问“什么”或“如何”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问题的质量以及团队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
我们将这种用“如何”来提问的方式称为“或然性的如何”。我们用“如何”提问,是在希望对方的回答能够从可能性的角度而不是确定性的是/否看待未来。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话语份额,以及它是如何体现出下面这两个对话之间的差异的。
对话1:例子:“我们准备好推出新产品了吗?”或者:“这方法能有效吗?”
二元性的问题将所有可能的回答限定为两种:是或不是。这类问题给发问者带来了便利,却让回答者陷入了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通过诱导出“是”的回答来让被问者对产品的成功上市承担责任。我们总是能听到这样的问题。另一个类似的问题是:“这是安全的吗?”
与之相反,应该提出询问“什么”或“如何”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提出二元性的问题。例如:“这件事的安全程度有多大”或者“我们对新品上市准备得如何了”。而“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问:“可能会出什么问题”或者“准备新品上市之前,我们还需要什么”。
我们发现凭借询问“什么”或“如何”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问题的质量以及团队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
我们将这种用“如何”来提问的方式称为“或然性的如何”。我们用“如何”提问,是在希望对方的回答能够从可能性的角度而不是确定性的是/否看待未来。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话语份额,以及它是如何体现出下面这两个对话之间的差异的。
对话1:老板:“安全吗?”
团队成员:“是。”
双方的字数比是3比1。
对话2:
老板:“有多安全?”
团队成员:“我猜会有4/5吧。”
双方的字数比是4比6。领导者说话的字数少于团队成员。这与传统模式恰恰相反。这里的话语份额更加均衡,团队语言系数较低(第一个对话为0.50,第二个对话为0.20)。
6. 自我肯定的问题
自我肯定的问题通常是带有特殊动机的二元性的问题:强迫对方同意,让我们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感觉良好。
例如:“我们准备好产品上市了,对吧?”
在前面提到的埃尔法罗号留下的语音文稿中,船长的话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实例:
● ● “你懂我的意思吧?”● ● “介于这两者之间,对吧?”● ● “那样合理吗?”老板:“安全吗?”
团队成员:“是。”
双方的字数比是3比1。
对话2:
老板:“有多安全?”
团队成员:“我猜会有4/5吧。”
双方的字数比是4比6。领导者说话的字数少于团队成员。这与传统模式恰恰相反。这里的话语份额更加均衡,团队语言系数较低(第一个对话为0.50,第二个对话为0.20)。
6. 自我肯定的问题
自我肯定的问题通常是带有特殊动机的二元性的问题:强迫对方同意,让我们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感觉良好。
例如:“我们准备好产品上市了,对吧?”
在前面提到的埃尔法罗号留下的语音文稿中,船长的话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实例:
● ● “你懂我的意思吧?”● ● “介于这两者之间,对吧?”● ● “那样合理吗?”● ● “按照这个RPM(速度)前进的话,一切正常吧?”
自我肯定的问题极力要证实我们希望看到的情况。其目的是让询问者感觉良好,而不是揭示真实情况。
● ● “对吧?”● ● “那样合理吗?”● ● “你需要的都有了吧?”● ● “一切都好吧?”● ● “今晚的饭菜不错吧?”● ● “在这儿住得很愉快吧?”
与之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提问来获得启发,而且这些问题应该有助于对方提供有挑战性的信息。我称其为“自我教育”,而不是“自我肯定”。举几个例子:
● ● “我还有哪些遗漏的地方?”● ● “你希望进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 “哪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 ● “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进?”
当萨伦伯格机长驾驶着两个失去动力的发动机的飞机并试图迫降在哈德逊河上时,他问副机长,“你有什么好主意?”请注意,他没有问,“情况还好,对吧?”
7. 激进的问题
示例:直截了当地问“我们该做什么”。● ● “按照这个RPM(速度)前进的话,一切正常吧?”
自我肯定的问题极力要证实我们希望看到的情况。其目的是让询问者感觉良好,而不是揭示真实情况。
● ● “对吧?”● ● “那样合理吗?”● ● “你需要的都有了吧?”● ● “一切都好吧?”● ● “今晚的饭菜不错吧?”● ● “在这儿住得很愉快吧?”
与之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提问来获得启发,而且这些问题应该有助于对方提供有挑战性的信息。我称其为“自我教育”,而不是“自我肯定”。举几个例子:
● ● “我还有哪些遗漏的地方?”● ● “你希望进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 “哪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 ● “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进?”
当萨伦伯格机长驾驶着两个失去动力的发动机的飞机并试图迫降在哈德逊河上时,他问副机长,“你有什么好主意?”请注意,他没有问,“情况还好,对吧?”
7. 激进的问题
示例:直截了当地问“我们该做什么”。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问法可能太激进了,因为它让他们在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对未来进行评估。如果想要让某个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应该从让对方有安全感的地方开始,然后逐渐向不确定和敏感的方面转移。对此我有一个我称其为“暂停、回放、快进”的方法。
先从“暂停”开始。这种问题希望得到对情况的简单评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看?”描述性的语言会让人有安全感,因为我们大脑用于描述的部分与情感没有关联。描述也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易知”。
一旦你让对方开口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接下来便进入“回放”阶段。回放的意思就是回顾一下至此之前的来龙去脉。“我们是如何走到目前这一步的?”或者:“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历史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还是有限的。
最后,“快进”到将来,讨论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每个人应该做的事。这就需要对最不了解因而最有可能出错的部分(因此是最需要展示脆弱性的部分)进行评估。直接说“我们该做什么”可能会得到“我不知道”的回复。
与之相反,我们应该尝试通过“暂停、回放和快进”的方法从不肯示弱转向敢于展示脆弱性。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问法可能太激进了,因为它让他们在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对未来进行评估。如果想要让某个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应该从让对方有安全感的地方开始,然后逐渐向不确定和敏感的方面转移。对此我有一个我称其为“暂停、回放、快进”的方法。
先从“暂停”开始。这种问题希望得到对情况的简单评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看?”描述性的语言会让人有安全感,因为我们大脑用于描述的部分与情感没有关联。描述也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易知”。
一旦你让对方开口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接下来便进入“回放”阶段。回放的意思就是回顾一下至此之前的来龙去脉。“我们是如何走到目前这一步的?”或者:“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历史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还是有限的。
最后,“快进”到将来,讨论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每个人应该做的事。这就需要对最不了解因而最有可能出错的部分(因此是最需要展示脆弱性的部分)进行评估。直接说“我们该做什么”可能会得到“我不知道”的回复。
与之相反,我们应该尝试通过“暂停、回放和快进”的方法从不肯示弱转向敢于展示脆弱性。3. 要鼓励不同意见,而不要强迫达成共识
如果没有一个人选择异常值怎么办?如果团队总是意见扎堆怎么办?此时你需要的是下一个战术:要鼓励不同意见,而不要强迫达成共识。
有几种因素会对群体智慧起到破坏作用。锚定和社会从众心理是其中的两种。
在我们之前提到的练习中,第一个发言的人提出的数字锚定了这一组人的意见,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其他人可能会主张或上或下调整这个数字,但始终是以最初的锚定点作为参照。那些与小组的整体意见相去甚远的成员会调整他们的言论,或者缄口不言,结果这个小组3. 要鼓励不同意见,而不要强迫达成共识
如果没有一个人选择异常值怎么办?如果团队总是意见扎堆怎么办?此时你需要的是下一个战术:要鼓励不同意见,而不要强迫达成共识。
有几种因素会对群体智慧起到破坏作用。锚定和社会从众心理是其中的两种。
在我们之前提到的练习中,第一个发言的人提出的数字锚定了这一组人的意见,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其他人可能会主张或上或下调整这个数字,但始终是以最初的锚定点作为参照。那些与小组的整体意见相去甚远的成员会调整他们的言论,或者缄口不言,结果这个小组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4-01-10
真正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和以往一样,前台依旧是酒店同顾客互动的中心,在问题出现时,还是这些前台人员去直面顾客并与其交流。如今,通过驱使客房管理和维护人员协作,前台人员也有权力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来解决和避免一些问题。前台已经从被控制的角色转变成为整合者的角色。为了达到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我们需要让企业去倾听那些聆听顾客需求的人的意见。改变职能之间的交流互动模
管理类 / 日期:2024-01-10
收入为-110万美元。产品Z的贡献收入是-340万美元,同样是负数,这个数字占产品总收入的18%(即1260万美元),但在总成本负担(即1600万美元)中占比29%。然而,这家企业的固定成本相当高。这里显示的数字是分摊固定成本后的数字。这意味着在我们计算净收入贡献前,三种产品各自都已经分摊了固定成本。因此,在收回产品Y和产品Z的总成本之前,不生产这两种产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