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能顺利改变固然好如结果不理想管理者需......《先学说话,再带团队》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11-12
下属能顺利改变固然好,如结果不理想,管理者需要注意不深究“改不掉”的原因,也不因此而否定下属。

或许,有的人觉得应该彻底搞清楚问题的原因,然而,追根究底只会把下属逼进“死胡同”,管理者应该做的是“改变弱点”。

下属对改变弱点一般不太积极,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就算最终克服了弱点,在这之前下属也可能屡遭挫折。这时候,管理者必须避免挫伤下属的勇气。

管理者不应追根究底,而应询问下属“下次打算怎么办”(怎么解决问题)。这时,为了不给下属压迫感,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说法”。

“第一人称说法”指用“我”作为主语进行表达,如“我认为可以改正这个地方”。

与之相反的是“第二人称说法”,就是以“你”作为主语进行表达,如“你应该改正这个地方”。

“第一人称说法”表达的纯属管理者的个人意见,因此下属不会有压迫感。

然后,管理者可以询问下属“能做到的地方”及“下次打算怎么干”,当对方想不出解决方案(即不知道下次应该怎么办)时,才给出建议。下属能顺利改变固然好,如结果不理想,管理者需要注意不深究“改不掉”的原因,也不因此而否定下属。

或许,有的人觉得应该彻底搞清楚问题的原因,然而,追根究底只会把下属逼进“死胡同”,管理者应该做的是“改变弱点”。

下属对改变弱点一般不太积极,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就算最终克服了弱点,在这之前下属也可能屡遭挫折。这时候,管理者必须避免挫伤下属的勇气。

管理者不应追根究底,而应询问下属“下次打算怎么办”(怎么解决问题)。这时,为了不给下属压迫感,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说法”。

“第一人称说法”指用“我”作为主语进行表达,如“我认为可以改正这个地方”。

与之相反的是“第二人称说法”,就是以“你”作为主语进行表达,如“你应该改正这个地方”。

“第一人称说法”表达的纯属管理者的个人意见,因此下属不会有压迫感。

然后,管理者可以询问下属“能做到的地方”及“下次打算怎么干”,当对方想不出解决方案(即不知道下次应该怎么办)时,才给出建议。通过这种做法,下属会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他的“自我能力认同感”逐渐获得满足,也就会将关注点集中在今后需要改进之处,并落实在行动上。

与其一次性让下属改掉所有缺点,不如逐一改变更有效。

重点

逐一改正问题,就能很快得到结果。通过这种做法,下属会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他的“自我能力认同感”逐渐获得满足,也就会将关注点集中在今后需要改进之处,并落实在行动上。

与其一次性让下属改掉所有缺点,不如逐一改变更有效。

重点

逐一改正问题,就能很快得到结果。08 为喜欢拖延、缺乏常识的下属而感到

苦恼有效的办法是不告诉下属“什么时候完成”,而是问他“什么时候开始”

管理者决定

让下属决定

在一家正进行B2C推广服务的大型生活服务企业的经营策划部,每个月的工作指标是提交两个策划方案。

主管A的下属C上个月匆匆忙忙赶出了两个策划方案,自然没被采纳。A对C说:“下次早点开始,做出精确度较高的方案。”

对此,C的回答是“我一直在酝酿灵感。

现在手头还有些必须完成的工作,做完了就开始做方案”。

面对这种迟迟不行动的下属,管理者怎么做才能让他们行动起来?08 为喜欢拖延、缺乏常识的下属而感到

苦恼有效的办法是不告诉下属“什么时候完成”,而是问他“什么时候开始”

管理者决定

让下属决定

在一家正进行B2C推广服务的大型生活服务企业的经营策划部,每个月的工作指标是提交两个策划方案。

主管A的下属C上个月匆匆忙忙赶出了两个策划方案,自然没被采纳。A对C说:“下次早点开始,做出精确度较高的方案。”

对此,C的回答是“我一直在酝酿灵感。

现在手头还有些必须完成的工作,做完了就开始做方案”。

面对这种迟迟不行动的下属,管理者怎么做才能让他们行动起来?你知道“时间错位现象”吗?

即便做相同的事,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事情的难易度感觉也是不相同的。

人类总有一种错觉,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强,未来的自己会比现在更有能力。

明天会比今天好,3天、1周后会比现在好——人们总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会自然变好。其实,这种“之后我能做出来”“只要多用一点时间,就能想出好创意”的想法,只不过是人的错觉。明天也好,3天、1周后也罢,时间长不见得就能想出好方案。

设置“开动期限”

拖延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与其先拖延再拼命冲刺,不如将这份能量前置,冲出“起跑线”,这样不但能集中精神,缩短预热时间,也有时间精雕细琢,自然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工作细致的人除了明确完成工作的期限,还会设置“开动期限”。

大多数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的人都是因为开动较晚。其实,只要开始动手干,就相当于完成了工作的一半,这么说也不为过。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任何事情只要被分解为小事,就没有办不到的。”

在刚开始动手时,可以把从头到尾的一系列工作细分成小小的任你知道“时间错位现象”吗?

即便做相同的事,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事情的难易度感觉也是不相同的。

人类总有一种错觉,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强,未来的自己会比现在更有能力。

明天会比今天好,3天、1周后会比现在好——人们总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会自然变好。其实,这种“之后我能做出来”“只要多用一点时间,就能想出好创意”的想法,只不过是人的错觉。明天也好,3天、1周后也罢,时间长不见得就能想出好方案。

设置“开动期限”

拖延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与其先拖延再拼命冲刺,不如将这份能量前置,冲出“起跑线”,这样不但能集中精神,缩短预热时间,也有时间精雕细琢,自然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工作细致的人除了明确完成工作的期限,还会设置“开动期限”。

大多数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的人都是因为开动较晚。其实,只要开始动手干,就相当于完成了工作的一半,这么说也不为过。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任何事情只要被分解为小事,就没有办不到的。”

在刚开始动手时,可以把从头到尾的一系列工作细分成小小的任务,这些任务甚至小到5分钟就可以做完。

譬如写策划方案,把从头到尾的任务仔细分解,如“每个人快速想出10个创意”“描绘一下作品的模样”等。

另外,对于“开动期限”,与其由管理者决定“在某日前开始”(×),不如询问下属“从什么时候开始”(〇),让下属决定。

这么做能起到“行动宣言的效果”。一个人一旦用语言或文字公布了自己的想法,就有可能把该想法坚持到底。

哪怕是做事拖延的人,一旦决定了“开动期限”,不仅策划方案,所有工作都会赶在前面,迟迟不行动的现象就会消失。

重点

对于迟迟不动手干的下属,让他自己决定从什么时候开始。务,这些任务甚至小到5分钟就可以做完。

譬如写策划方案,把从头到尾的任务仔细分解,如“每个人快速想出10个创意”“描绘一下作品的模样”等。

另外,对于“开动期限”,与其由管理者决定“在某日前开始”(×),不如询问下属“从什么时候开始”(〇),让下属决定。

这么做能起到“行动宣言的效果”。一个人一旦用语言或文字公布了自己的想法,就有可能把该想法坚持到底。

哪怕是做事拖延的人,一旦决定了“开动期限”,不仅策划方案,所有工作都会赶在前面,迟迟不行动的现象就会消失。

重点

对于迟迟不动手干的下属,让他自己决定从什么时候开始。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11-12
皇帝应该授权给他的原则是什么样子,比如其中有一条就是,领导者应该给授权对象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要时时干预。当授权对象寻求帮助时,最聪明的领导应该是先让授权对象提出解决方案,如此既能让他们从中学习,又能让他们刷存在感。这就是授权的第四条原则,用王阳明的说法是:勿忘勿助,“勿忘”是应该提供帮助;“勿助”是不要时刻干预,就像树苗,浇水灌溉免不了,可每天浇灌几十次,
管理类 / 日期:2023-11-12
在上文中,林小海明确了零售通的目标,那么他就需要围绕“怎样实现覆盖150万小店”这一目标来选择信息,如2019年的零售市场波动预测信息、零售行业在2018年仍为解决的问题、零售是否可以和其他平台进行合作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制定出对实现目标最有利的方法与计划。其他领导者在根据观点收集信息时,可以提升自身对信息的筛选判断能力,选择出最能促进观点、目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