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现如今有许多团队领导都信不过自己的......《上下同欲》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10-27
我承认,现如今有许多团队领导都信不过自己的团队成员,对他们做了大量负面的心理暗示。但这种心理暗示也有可能反过来激励团队成员奋发图强,用加倍的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说句不客气的话,如今这年头有几个团队领导能给自己的团队成员好脸子看的?难不成领导不给好脸色看自己还就不求上进了?

坦白说,这话的意思我懂,基本上这是一种“逆境造就人”的逻辑。我并不想质疑这一逻辑的正确性,只是想指出一个小小的区别:我认为,一般来说,能够造就人的逆境主要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因为绝大多数来自内部的逆境与其说能够“造就”人,不如说更容易“毁灭”人;与此同时,对于同样的来自内部的逆境而言,来自上司或前辈的逆境要远比来自同事或同辈的逆境更具毁灭性。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个学生,如果同学的母亲说你“真没用”,估计会激怒你,但是不大会真正伤害到你。你或者会强压怒火,逼迫自己一笑置之;或者奋起反击,用不懈的努力和强大的实力证明那位母亲是错的,给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亲生母亲说你“真没用”,尤其是当她反复明说或暗示这句话的时候,情况恐怕就会大不相同了:这一次,你会被深深地伤害,而且重点是,十有八九你会认同这种伤害,被动地承认自己天生就是一废物,这辈子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这样的心理暗示会让你彻底消沉、自暴自弃,并很难再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这就是来自家人的否定和来自外人的否定的区别。我承认,现如今有许多团队领导都信不过自己的团队成员,对他们做了大量负面的心理暗示。但这种心理暗示也有可能反过来激励团队成员奋发图强,用加倍的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说句不客气的话,如今这年头有几个团队领导能给自己的团队成员好脸子看的?难不成领导不给好脸色看自己还就不求上进了?

坦白说,这话的意思我懂,基本上这是一种“逆境造就人”的逻辑。我并不想质疑这一逻辑的正确性,只是想指出一个小小的区别:我认为,一般来说,能够造就人的逆境主要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因为绝大多数来自内部的逆境与其说能够“造就”人,不如说更容易“毁灭”人;与此同时,对于同样的来自内部的逆境而言,来自上司或前辈的逆境要远比来自同事或同辈的逆境更具毁灭性。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个学生,如果同学的母亲说你“真没用”,估计会激怒你,但是不大会真正伤害到你。你或者会强压怒火,逼迫自己一笑置之;或者奋起反击,用不懈的努力和强大的实力证明那位母亲是错的,给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亲生母亲说你“真没用”,尤其是当她反复明说或暗示这句话的时候,情况恐怕就会大不相同了:这一次,你会被深深地伤害,而且重点是,十有八九你会认同这种伤害,被动地承认自己天生就是一废物,这辈子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这样的心理暗示会让你彻底消沉、自暴自弃,并很难再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这就是来自家人的否定和来自外人的否定的区别。同样的道理,如果给予你否定评价的不是你同学的母亲而是你的同学本人;抑或不是你的母亲而是你的兄弟,那么你的怒火与反击,抑或你所受到的伤害及其后果都将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此处只说大概率、一般性的事件,任何事物都会有反例和特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逆境造就人”的逻辑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逆境,人们始终都需要一个既坚强又温暖的精神依托做后盾,有了这样的依托,人们才能激起奋起反击的动机,并获得绵绵不绝的动力。这就好像打仗,士兵们为什么冲上战场后敢于如此玩儿命?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后勤保障的靠谱:他们不用害怕没有粮饷,不用担心子弹打光。反之,如果后勤不靠谱、补给跟不上,任何一支部队都会士气大跌,沦为一盘散沙。

“逆境造就人”也一样。逆境为什么可以“造就”人?就是因为人们有一个靠谱的“心灵根据地”:来自自己人的强力加持。无论外人怎么冷言冷语、如何看不起自己,只要自家人相信自己、鼓励自己,人们就会激起无限的热情和动力。反之,如果所有这些冷言冷语,所有这些“看不起”都来自自家人,人们就会顿失依靠、无所适从,从而遭遇毁灭性的心理打击,想不自暴自弃都难。

来自团队领导的否定性评价,尤其是那种轻易为一个人“定性”的评价,之所以会对团队成员造成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因为这同样的道理,如果给予你否定评价的不是你同学的母亲而是你的同学本人;抑或不是你的母亲而是你的兄弟,那么你的怒火与反击,抑或你所受到的伤害及其后果都将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此处只说大概率、一般性的事件,任何事物都会有反例和特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逆境造就人”的逻辑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逆境,人们始终都需要一个既坚强又温暖的精神依托做后盾,有了这样的依托,人们才能激起奋起反击的动机,并获得绵绵不绝的动力。这就好像打仗,士兵们为什么冲上战场后敢于如此玩儿命?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后勤保障的靠谱:他们不用害怕没有粮饷,不用担心子弹打光。反之,如果后勤不靠谱、补给跟不上,任何一支部队都会士气大跌,沦为一盘散沙。

“逆境造就人”也一样。逆境为什么可以“造就”人?就是因为人们有一个靠谱的“心灵根据地”:来自自己人的强力加持。无论外人怎么冷言冷语、如何看不起自己,只要自家人相信自己、鼓励自己,人们就会激起无限的热情和动力。反之,如果所有这些冷言冷语,所有这些“看不起”都来自自家人,人们就会顿失依靠、无所适从,从而遭遇毁灭性的心理打击,想不自暴自弃都难。

来自团队领导的否定性评价,尤其是那种轻易为一个人“定性”的评价,之所以会对团队成员造成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当然,个例永远会有。我们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曾经经历过无数残酷的、来自自己人的逆境甚至是残酷打击,并通过巨大的努力承受住这些逆境和打击,持续不断地向命运发起顽强的挑战,最终成功地成就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不能否认这些个例的存在。但是,这样的人常常会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冷漠,极度的冷漠。他们往往欠缺同情心、拥有极强的报复心理,常常会抱持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心态,做出一些具有毁灭性的行为。所以,归根结底,他们是一群心理变态的人,是一群冷酷无情的人。这样的“成功者”越多,我们这个社会就越危险。同样的道理,一个团队里这样的“人才”越多,这个团队便会越畸形。因此,以这样的案例为荣,替某种负面的“逆境造就人”的逻辑开脱,实在是南辕北辙的愚蠢行为。

说起“恨人蠢”这个事儿,我的心里可谓五味杂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无论是“被人恨蠢”还是“恨人蠢”,我都亲身经历过,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遇到过一位这样的老板。

这位老板对下属员工的不信任几乎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下属做任何事情,他都极少给予正面评价:“无情贬低”在他的心中是“严格要求”;“吹毛求疵”在他的眼里是“精益求精”;“士气个道理。

当然,个例永远会有。我们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曾经经历过无数残酷的、来自自己人的逆境甚至是残酷打击,并通过巨大的努力承受住这些逆境和打击,持续不断地向命运发起顽强的挑战,最终成功地成就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不能否认这些个例的存在。但是,这样的人常常会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冷漠,极度的冷漠。他们往往欠缺同情心、拥有极强的报复心理,常常会抱持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心态,做出一些具有毁灭性的行为。所以,归根结底,他们是一群心理变态的人,是一群冷酷无情的人。这样的“成功者”越多,我们这个社会就越危险。同样的道理,一个团队里这样的“人才”越多,这个团队便会越畸形。因此,以这样的案例为荣,替某种负面的“逆境造就人”的逻辑开脱,实在是南辕北辙的愚蠢行为。

说起“恨人蠢”这个事儿,我的心里可谓五味杂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无论是“被人恨蠢”还是“恨人蠢”,我都亲身经历过,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遇到过一位这样的老板。

这位老板对下属员工的不信任几乎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下属做任何事情,他都极少给予正面评价:“无情贬低”在他的心中是“严格要求”;“吹毛求疵”在他的眼里是“精益求精”;“士气低落”在他看来是“没有出息”;“离职跳槽”对他而言是“大浪淘沙”……

由于那个时候的我刚刚步出大学校门,心中颇有一些自负,所以更为这位思想极端的老板所不容,事事处处受尽他的刁难。最开始,他以“为你好”为名,反复提醒我(或者,也许用“警告”一词来形容更为贴切一些)学历与能力无关、更与社会经验无关,让我“忘掉学历、放低身段、夹着尾巴做人”。坦白说,这一点我能认同。因为在走出校园之前已经有无数前辈和长辈语重心长地给予过我相同的警告——尽管自己什么都没做,但是当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过来人”以“推定有罪”的口吻对你说“你一定会做!”的时候,你会莫名其妙地接受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指控,愿意相信自己也许“真的会做”——甭管怎么说,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些警告确实有“为自己好”的可能,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妨对其予以正面理解,以虚心接受的姿态面对它。但是很快,我便发现自己错了。老板给予我的“好意”似乎远不止善意的警告那么简单,而是愈发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我的每一个成就在他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偶然”,而我的每一个微小过失在他看来都是命中注定的“必然”。很显然,他在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学历无用论”是正确的,试图通过这样的做法打击我的“嚣张气焰”——一种事实上完全不存在的,由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气焰”。

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当一个人秉持着某种顽固的观点,就是看你不顺眼的时候,在他的心目中,你其实已经被判了死刑。再怎么低落”在他看来是“没有出息”;“离职跳槽”对他而言是“大浪淘沙”……

由于那个时候的我刚刚步出大学校门,心中颇有一些自负,所以更为这位思想极端的老板所不容,事事处处受尽他的刁难。最开始,他以“为你好”为名,反复提醒我(或者,也许用“警告”一词来形容更为贴切一些)学历与能力无关、更与社会经验无关,让我“忘掉学历、放低身段、夹着尾巴做人”。坦白说,这一点我能认同。因为在走出校园之前已经有无数前辈和长辈语重心长地给予过我相同的警告——尽管自己什么都没做,但是当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过来人”以“推定有罪”的口吻对你说“你一定会做!”的时候,你会莫名其妙地接受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指控,愿意相信自己也许“真的会做”——甭管怎么说,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些警告确实有“为自己好”的可能,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妨对其予以正面理解,以虚心接受的姿态面对它。但是很快,我便发现自己错了。老板给予我的“好意”似乎远不止善意的警告那么简单,而是愈发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我的每一个成就在他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偶然”,而我的每一个微小过失在他看来都是命中注定的“必然”。很显然,他在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学历无用论”是正确的,试图通过这样的做法打击我的“嚣张气焰”——一种事实上完全不存在的,由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气焰”。

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当一个人秉持着某种顽固的观点,就是看你不顺眼的时候,在他的心目中,你其实已经被判了死刑。再怎么理解都没用,再怎么表现都白搭。唯一让我费解的是,不知道他为何会对我抱有如此顽固的成见,以致以堂堂老板之尊,与我这个小小书生过不去。到后来,他对我的刁难进一步升级,到了几乎没有一件事可以入他的法眼,能够让我踏踏实实、完完整整地做下来的程度:我的每一个举动在他眼里似乎都蠢不可及,每一句言论在他看来都荒谬可笑。他甚至私下里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真不知你是怎么活到今天,念完大学的。就你这种情况,要是离开我的公司一准儿找不着饭碗,肯定会沦落街头当乞丐!

也许他在开玩笑,可对于我而言,这些话绝不仅仅是一个玩笑。

尽管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万分珍惜,可我还是被迫离开了那家公司和那位老板。

数年后我才知晓了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事实——原来,那位老板出身贫寒,没有上过什么学,完全靠自身的奋斗白手起家。尽管发达之后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花钱买了一个相当亮眼的学历,可是毕竟心里还是有一些自卑感,对知识分子有一种天然的嫉妒和抵触情绪。不只是我,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许多高学历员工都在他那里吃尽苦头,只不过这位老板极善于表演,天天以“爱才”者自居,迷惑了许多人罢了。

坦白说,这位老板的心理和行为不是不可以理解。只不过有一点还是令我十分感慨:一个除了知识几乎已经拥有全世界的人,居然会对一个除了知识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敌对心理,真是一理解都没用,再怎么表现都白搭。唯一让我费解的是,不知道他为何会对我抱有如此顽固的成见,以致以堂堂老板之尊,与我这个小小书生过不去。到后来,他对我的刁难进一步升级,到了几乎没有一件事可以入他的法眼,能够让我踏踏实实、完完整整地做下来的程度:我的每一个举动在他眼里似乎都蠢不可及,每一句言论在他看来都荒谬可笑。他甚至私下里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真不知你是怎么活到今天,念完大学的。就你这种情况,要是离开我的公司一准儿找不着饭碗,肯定会沦落街头当乞丐!

也许他在开玩笑,可对于我而言,这些话绝不仅仅是一个玩笑。

尽管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万分珍惜,可我还是被迫离开了那家公司和那位老板。

数年后我才知晓了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事实——原来,那位老板出身贫寒,没有上过什么学,完全靠自身的奋斗白手起家。尽管发达之后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花钱买了一个相当亮眼的学历,可是毕竟心里还是有一些自卑感,对知识分子有一种天然的嫉妒和抵触情绪。不只是我,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许多高学历员工都在他那里吃尽苦头,只不过这位老板极善于表演,天天以“爱才”者自居,迷惑了许多人罢了。

坦白说,这位老板的心理和行为不是不可以理解。只不过有一点还是令我十分感慨:一个除了知识几乎已经拥有全世界的人,居然会对一个除了知识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敌对心理,真是一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10-27
一部分要归功于斯普瑞雷根。”斯普瑞雷根是如何赢得下属和同事这样的尊重的呢?“首先,你要知道,律师事务所不像其他公司那样会有一个CEO,它会更分散一些,所以你不可能单纯通过假装‘命令并控制’来领导别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你的领导方式要让被领导者自愿去跟随,这就意味着你跟被领导者之间需要互相喜欢和尊重。”斯普瑞雷根对他人的尊重,可以通过他对待员工的态度体现出来。这
管理类 / 日期:2023-10-27
第5章团体里的角色研究者在对密歇根州安娜堡圣约瑟夫医院外科团队进行研究时发现,医生和护士的角色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在一场冠状动脉旁路手第5章团体里的角色研究者在对密歇根州安娜堡圣约瑟夫医院外科团队进行研究时发现,医生和护士的角色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在一场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中,两名外科大夫大声播放摇滚乐,交流底特律老虎队的八卦,而从旁协助的两名护士也小声聊天。这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