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恨人蠢是一粒毒药会累死自己害......《上下同欲》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10-16
我们已经知道,“恨人蠢”是一粒毒药,会累死自己、害死别人。所以,治“恨人蠢”的毛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把自己变蠢的方式让别人聪明起来。说白了就是“装傻”。因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聪明与傻往往是一种零和关系:某些人聪明,剩下的人就会变傻;反之亦然,某些人傻,剩下的人就会变聪明。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傻的人会对聪明的人产生依赖,从而丧失让自己变聪明的动机;反之,如果失去这种依赖,傻的人就只能让自己变聪明。

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所以,做领导的人一定要善于装傻,通过这样的做法倒逼团队成员扔掉手里的拐杖,学会独立行走。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若干年前,我的手下曾经有个销售经理。这个小伙子有个特点,就是身上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响个不停。不夸张地说,和他在一起,你们之间完整的对话很难超过三句。你与他的任何交谈,一准儿会被数不清的来电所打断,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令你头痛不已。尽管他本人也显得很狼狈,不停地表示歉意,却又对此无能为力——毕竟那些电话都是下属打来的,都是公事,而且还挺急,他也没办法。

我问他是否很享受目前的工作状态,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这样的工作状态令他疲于应付,有些焦虑症乃至抑郁症的前兆了。于是我们已经知道,“恨人蠢”是一粒毒药,会累死自己、害死别人。所以,治“恨人蠢”的毛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把自己变蠢的方式让别人聪明起来。说白了就是“装傻”。因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聪明与傻往往是一种零和关系:某些人聪明,剩下的人就会变傻;反之亦然,某些人傻,剩下的人就会变聪明。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傻的人会对聪明的人产生依赖,从而丧失让自己变聪明的动机;反之,如果失去这种依赖,傻的人就只能让自己变聪明。

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所以,做领导的人一定要善于装傻,通过这样的做法倒逼团队成员扔掉手里的拐杖,学会独立行走。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若干年前,我的手下曾经有个销售经理。这个小伙子有个特点,就是身上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响个不停。不夸张地说,和他在一起,你们之间完整的对话很难超过三句。你与他的任何交谈,一准儿会被数不清的来电所打断,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令你头痛不已。尽管他本人也显得很狼狈,不停地表示歉意,却又对此无能为力——毕竟那些电话都是下属打来的,都是公事,而且还挺急,他也没办法。

我问他是否很享受目前的工作状态,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这样的工作状态令他疲于应付,有些焦虑症乃至抑郁症的前兆了。于是我给他支了一招:从今天开始,只要是下属打来的电话,一律拒接;或者即便接,也只说一句话“这个事儿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不要怕出事,出了事我兜着;如果老板怪罪下来,你赖在我身上就行,我替你背这个锅。

刚开始,他以为我在开玩笑,当逐渐探明我的真意后,他决定试一试。没承想,还真是一试就灵。不出一个星期,他的“公事来电”减少了近一半;一两个月之后,他的手机便基本上消停了下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事后,我跟他分析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他也深表赞同。原来,下属之所以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就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他的表现太聪明、太突出。无论下属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难处,他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头,替下属出头,帮他们摆平所有麻烦。久而久之,下属便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习惯于把所有大小事务都推到他身上,自己则乐得逍遥自在,吃现成的。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上司“傻”下来,下属才能“聪明”上去。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切断下属与上司之间的联系纽带,或者说依赖脐带——公务电话。以前有求必应的上司不复存在,下属便只能自立,让自己聪明起来。

其实,这位销售经理下了“手机逐客令”后,手下们并没有给他捅娄子,也没有去老板那里告过状,一切都很顺利,没有意外发生。这个结果颇为耐人寻味。

看来,这位经理高估了自己在部门内的存在感——那些下属并我给他支了一招:从今天开始,只要是下属打来的电话,一律拒接;或者即便接,也只说一句话“这个事儿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不要怕出事,出了事我兜着;如果老板怪罪下来,你赖在我身上就行,我替你背这个锅。

刚开始,他以为我在开玩笑,当逐渐探明我的真意后,他决定试一试。没承想,还真是一试就灵。不出一个星期,他的“公事来电”减少了近一半;一两个月之后,他的手机便基本上消停了下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事后,我跟他分析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他也深表赞同。原来,下属之所以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就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他的表现太聪明、太突出。无论下属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难处,他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头,替下属出头,帮他们摆平所有麻烦。久而久之,下属便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习惯于把所有大小事务都推到他身上,自己则乐得逍遥自在,吃现成的。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上司“傻”下来,下属才能“聪明”上去。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切断下属与上司之间的联系纽带,或者说依赖脐带——公务电话。以前有求必应的上司不复存在,下属便只能自立,让自己聪明起来。

其实,这位销售经理下了“手机逐客令”后,手下们并没有给他捅娄子,也没有去老板那里告过状,一切都很顺利,没有意外发生。这个结果颇为耐人寻味。

看来,这位经理高估了自己在部门内的存在感——那些下属并不是因为“做不了”才让经理做,而是因为“懒得做”才会推给经理。也许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下意识,那些下属们也并非故意为之。可也正因如此,这种“非故意”的惯性才更可怕,也更可悲——因为下属身上的“懒筋”,完全是上司一手惯出来的。这就叫“自作自受”。可见,那些认为地球离了自己就玩不转的主儿,绝大多数都是自作多情。因为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不缺你这一个。

但愿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二,临门一脚。

在“临门一脚”的问题上,“装傻”也是一条锦囊妙计。

就拿前面那个例子来说,如果客户因为你的领导头衔而强行要求绕过基层员工,直接与你本人交涉,你可以用这样的话术为自己解套:不好意思,我是搞管理和行政工作的,真的不太懂业务。实不相瞒,我连许多产品的性能、数据和具体的价格标准都搞不清楚,真的无法和您进行业务方面的谈判。这些事情我们都是全权委托给一线的业务员工去做的。您想啊,他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当然要比我们这些二线行政管理人员更专业、更具水准。所以,我认为您完全可以相信他们的能力,只有和这些真正的专业人士进行商务细节的谈判,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您的利益,您说是吗?

不出所料的话,这一装傻战术将能轻松地助你击退百分之九十的客户。不是因为“做不了”才让经理做,而是因为“懒得做”才会推给经理。也许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下意识,那些下属们也并非故意为之。可也正因如此,这种“非故意”的惯性才更可怕,也更可悲——因为下属身上的“懒筋”,完全是上司一手惯出来的。这就叫“自作自受”。可见,那些认为地球离了自己就玩不转的主儿,绝大多数都是自作多情。因为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不缺你这一个。

但愿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二,临门一脚。

在“临门一脚”的问题上,“装傻”也是一条锦囊妙计。

就拿前面那个例子来说,如果客户因为你的领导头衔而强行要求绕过基层员工,直接与你本人交涉,你可以用这样的话术为自己解套:不好意思,我是搞管理和行政工作的,真的不太懂业务。实不相瞒,我连许多产品的性能、数据和具体的价格标准都搞不清楚,真的无法和您进行业务方面的谈判。这些事情我们都是全权委托给一线的业务员工去做的。您想啊,他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当然要比我们这些二线行政管理人员更专业、更具水准。所以,我认为您完全可以相信他们的能力,只有和这些真正的专业人士进行商务细节的谈判,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您的利益,您说是吗?

不出所料的话,这一装傻战术将能轻松地助你击退百分之九十的客户。也许你会说:这是胡扯!现在的客户哪有那么天真,让你三言两语就能轻易忽悠走?这种人怎么可能不懂业务?客户又怎能不知道这一点?

别着急,即便遇到这样的客户,也不难对付。还是那句话,一定要装傻,将装傻进行到底。

打个比方,如果在你再三解释之下,客户依然不依不饶,非要和你死磕,摆出一副“非领导不谈”的架势,那也没关系,坐下来和他谈好了。只不过,谈归谈,这谈法可大有讲究:无论对方说什么,你都要摆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的表情;无论你自己说什么,都一定要说得不着四六、不知所云。你放心,不出十分钟,他就会对你彻底死心,将注意力重新放到你的下属身上,放到那些一线员工身上。

切记,你的表演一定要接地气、要尽量逼真,千万不能过于夸张、露骨,让对方看出破绽,那样会彻底激怒对方,导致弄巧成拙的结果。

总之,尽管你是“装傻”,却要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傻”。大不了在对方心目中你是一个混饭吃的、不称职的领导,可这些“坏印象”对你而言完全是个小事儿,没必要太介意。因为尽管付出了一点个人的小牺牲,你为整个团队挽回的东西更多、更有价值。

不要担心你的行为会令你在团队成员心中失去威信,会让他们小瞧了你。作为自己人,每一个人都明白你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一场戏,而那个幕后的导演,就是你。所以,你越装也许你会说:这是胡扯!现在的客户哪有那么天真,让你三言两语就能轻易忽悠走?这种人怎么可能不懂业务?客户又怎能不知道这一点?

别着急,即便遇到这样的客户,也不难对付。还是那句话,一定要装傻,将装傻进行到底。

打个比方,如果在你再三解释之下,客户依然不依不饶,非要和你死磕,摆出一副“非领导不谈”的架势,那也没关系,坐下来和他谈好了。只不过,谈归谈,这谈法可大有讲究:无论对方说什么,你都要摆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的表情;无论你自己说什么,都一定要说得不着四六、不知所云。你放心,不出十分钟,他就会对你彻底死心,将注意力重新放到你的下属身上,放到那些一线员工身上。

切记,你的表演一定要接地气、要尽量逼真,千万不能过于夸张、露骨,让对方看出破绽,那样会彻底激怒对方,导致弄巧成拙的结果。

总之,尽管你是“装傻”,却要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傻”。大不了在对方心目中你是一个混饭吃的、不称职的领导,可这些“坏印象”对你而言完全是个小事儿,没必要太介意。因为尽管付出了一点个人的小牺牲,你为整个团队挽回的东西更多、更有价值。

不要担心你的行为会令你在团队成员心中失去威信,会让他们小瞧了你。作为自己人,每一个人都明白你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一场戏,而那个幕后的导演,就是你。所以,你越装傻,就越会给自己的团队成员留下深不可测乃至高山仰止的感觉。你在他们心中的威信与地位也只能越来越高,而不是相反。

其三,收拾残局。

“收拾残局”环节的装傻战术略为复杂一些。因为在这一环节中,“是否懂业务”这一点相对而言已然不再那样重要。客户之所以指名道姓地要和领导死磕,是想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筹码和更丰厚的利益,不是我危言耸听,在这一环节中许多人的目的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讹诈。而这种场合,显然权力更大的领导是一个极好的进攻标的。

不过,尽管很棘手,装傻战术依然是唯一有效的应对之道。只不过,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还要为这个战术再加点料,那就是两个字:拖延,尽可能地拖延。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当顾客指名道姓地要你出头的时候,你可以与其见面,而且要做到礼数周全、不卑不亢。你依然可以端出自己“专职行政、不善业务”的理由,规劝对方与你的一线员工直接沟通,解决问题。在对方拒绝之后,你可以与其展开谈判,只不过在谈判的过程中你要不停地针对某些具体业务细节反复确认——向你的一线业务人员甚至客户本人进行确认,并尽量在这些确认的环节消磨时间。为了避免过度刺激对方,你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做这样的辩护:只有确认细节,才能掌握实情;只有掌握实情,才能确保对方的利益。总之,你要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使其有苦说不出、有火难发作。不出意外的话,你的对手一定会被这种疲劳战术拖垮,傻,就越会给自己的团队成员留下深不可测乃至高山仰止的感觉。你在他们心中的威信与地位也只能越来越高,而不是相反。

其三,收拾残局。

“收拾残局”环节的装傻战术略为复杂一些。因为在这一环节中,“是否懂业务”这一点相对而言已然不再那样重要。客户之所以指名道姓地要和领导死磕,是想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筹码和更丰厚的利益,不是我危言耸听,在这一环节中许多人的目的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讹诈。而这种场合,显然权力更大的领导是一个极好的进攻标的。

不过,尽管很棘手,装傻战术依然是唯一有效的应对之道。只不过,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还要为这个战术再加点料,那就是两个字:拖延,尽可能地拖延。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当顾客指名道姓地要你出头的时候,你可以与其见面,而且要做到礼数周全、不卑不亢。你依然可以端出自己“专职行政、不善业务”的理由,规劝对方与你的一线员工直接沟通,解决问题。在对方拒绝之后,你可以与其展开谈判,只不过在谈判的过程中你要不停地针对某些具体业务细节反复确认——向你的一线业务人员甚至客户本人进行确认,并尽量在这些确认的环节消磨时间。为了避免过度刺激对方,你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做这样的辩护:只有确认细节,才能掌握实情;只有掌握实情,才能确保对方的利益。总之,你要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使其有苦说不出、有火难发作。不出意外的话,你的对手一定会被这种疲劳战术拖垮,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10-16
相关于职场成长,曾国藩有如下几段话(均语出《曾文正公嘉言钞》):……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管理类 / 日期:2023-10-16
也依赖于之前跑了很多地方,包括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考察了许多这方面的餐饮品类和门店。当我看到一类的餐饮门店在大中型城市的商业区以及住宅区越来越受欢迎的时候,就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可能会是快餐类的一个消费热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统的中式快餐十分粗放,虽然在价格上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产品品质以及服务内容提升的需求。同时顾客对于价格的敏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