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渠道不谈很多小众的渠道仅针对某些行业......《从零开始学招聘》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9-09
线上渠道不谈,很多小众的渠道,仅针对某些行业或某类职业,甚至是仅针对某一地区。这种渠道可用,但范围不会很大,不能作为招聘的首选渠道。

有时候,招聘工作者对目标人群所在方向是很模糊的。一来受限于精力,无法深入探究每一职位人群所在,二来不是业务部门,无法更深入接触业务人群,只能普遍撒网。但如果对目标人群比较熟悉,知道他们经常在哪些地方活跃,就很容易瞄准目标了。

就像人力资源工作者有自己的圈子一样,不同职业的人员也有各自的活动圈子。很多人都通过朋友或熟人推荐直接跳槽,这也是现在网上合适简历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即便是面谈合适后等待入职的人员,都有可能因朋友一句话就改变心意而另选他家。这也是我在上一章提到的,招聘需求表上,可以让用人部门给出招聘渠道选择建议的原因。

3.招聘成本核定

从总的招聘计划来说,每年的招聘费用是核定的,这是对招聘成本管控的要求。因此,选择渠道,也会受制于此。就像前面说到的猎头招聘,只要给他们招聘需求,一定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可是,这笔费用的支出真的划算吗?

我们公司曾经考虑过开通一个专门面向计算机行业的招聘网站,在免费试用阶段,招到了一些不错的人员,但在最终审核确认阶段,却没通过审批。因为经过数据分析,通过该渠道招聘的人员占比不足10%。虽然人员精准度比较高,但在绝对数量上少于常用网站,全年线上渠道不谈,很多小众的渠道,仅针对某些行业或某类职业,甚至是仅针对某一地区。这种渠道可用,但范围不会很大,不能作为招聘的首选渠道。

有时候,招聘工作者对目标人群所在方向是很模糊的。一来受限于精力,无法深入探究每一职位人群所在,二来不是业务部门,无法更深入接触业务人群,只能普遍撒网。但如果对目标人群比较熟悉,知道他们经常在哪些地方活跃,就很容易瞄准目标了。

就像人力资源工作者有自己的圈子一样,不同职业的人员也有各自的活动圈子。很多人都通过朋友或熟人推荐直接跳槽,这也是现在网上合适简历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即便是面谈合适后等待入职的人员,都有可能因朋友一句话就改变心意而另选他家。这也是我在上一章提到的,招聘需求表上,可以让用人部门给出招聘渠道选择建议的原因。

3.招聘成本核定

从总的招聘计划来说,每年的招聘费用是核定的,这是对招聘成本管控的要求。因此,选择渠道,也会受制于此。就像前面说到的猎头招聘,只要给他们招聘需求,一定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可是,这笔费用的支出真的划算吗?

我们公司曾经考虑过开通一个专门面向计算机行业的招聘网站,在免费试用阶段,招到了一些不错的人员,但在最终审核确认阶段,却没通过审批。因为经过数据分析,通过该渠道招聘的人员占比不足10%。虽然人员精准度比较高,但在绝对数量上少于常用网站,全年费用也是常用网站的3倍。综合算下来,人均招聘费用较高,已远超过平均水平。因此,有时候不是渠道不合适,只是因为与公司定位不符。

4.招聘体系搭建

招聘渠道不是说想用就用,也是需要管理和运营的。随着公司发展,某些渠道可能不再适用,就需要及时舍去,更换新的渠道。或者,招聘战略方向发生改变,相关招聘渠道的组合也需要跟着改变。

在招聘体系的搭建中,应该着眼于整体,兼顾细节。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如图4.2所示。

图4.2 渠道体系搭建考虑点

(1)公司岗位序列

不是所有岗位都需要外部招聘,比如很多公司并不对外招聘管理层。管理层的空缺,基本都是从现有人员中提拔,只补充基础岗位人员。岗位序列的存在,就是帮助公司梳理现有人员。如果有岗位空缺,尤其是较难招聘到的岗位,就可以考虑从该序列其他岗位入手,将现有的合适人员调入空缺岗位中去。费用也是常用网站的3倍。综合算下来,人均招聘费用较高,已远超过平均水平。因此,有时候不是渠道不合适,只是因为与公司定位不符。

4.招聘体系搭建

招聘渠道不是说想用就用,也是需要管理和运营的。随着公司发展,某些渠道可能不再适用,就需要及时舍去,更换新的渠道。或者,招聘战略方向发生改变,相关招聘渠道的组合也需要跟着改变。

在招聘体系的搭建中,应该着眼于整体,兼顾细节。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如图4.2所示。

图4.2 渠道体系搭建考虑点

(1)公司岗位序列

不是所有岗位都需要外部招聘,比如很多公司并不对外招聘管理层。管理层的空缺,基本都是从现有人员中提拔,只补充基础岗位人员。岗位序列的存在,就是帮助公司梳理现有人员。如果有岗位空缺,尤其是较难招聘到的岗位,就可以考虑从该序列其他岗位入手,将现有的合适人员调入空缺岗位中去。(2)外部渠道特点

渠道都存在着某些类似与重叠,毕竟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分析常用渠道,按照功能进行归类,在做渠道选择时,就可以尽量避免渠道功能的重叠。一般来说,针对某种类型的招聘渠道,不宜超过两个,这样才有更多招聘预算去考虑其他领域不同方向的渠道。

(3)渠道组合选择

对公司自身来说,在选择渠道上也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偏爱现场招聘,有的偏爱线上招聘。不同的招聘风格对渠道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风格的形成,是基于公司人才需求来源。另外,企业战略的转型,也会对招聘渠道的组合产生影响。比如,公司有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更青睐于招聘可塑性强的年轻人,那么,校园招聘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招聘的主渠道。

(4)人员工作分工

越是大型公司,工作划分就越细致,招聘工作也不例外。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会有所不同,那么对渠道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公司,招聘组就分成了四个小队,即社会招聘小队、校园招聘小队、猎头招聘小队和内部招聘小队。基于此,招聘渠道的选择就非常明确了,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招聘渠道。如果有了新的划分,渠道的选择也会跟着改变。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招聘渠道的选择就不再那么困难了。选择能用又好用的渠道,才能扩大简历量,从中筛选到合适的简历,邀约到合适的人。(2)外部渠道特点

渠道都存在着某些类似与重叠,毕竟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分析常用渠道,按照功能进行归类,在做渠道选择时,就可以尽量避免渠道功能的重叠。一般来说,针对某种类型的招聘渠道,不宜超过两个,这样才有更多招聘预算去考虑其他领域不同方向的渠道。

(3)渠道组合选择

对公司自身来说,在选择渠道上也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偏爱现场招聘,有的偏爱线上招聘。不同的招聘风格对渠道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风格的形成,是基于公司人才需求来源。另外,企业战略的转型,也会对招聘渠道的组合产生影响。比如,公司有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更青睐于招聘可塑性强的年轻人,那么,校园招聘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招聘的主渠道。

(4)人员工作分工

越是大型公司,工作划分就越细致,招聘工作也不例外。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会有所不同,那么对渠道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公司,招聘组就分成了四个小队,即社会招聘小队、校园招聘小队、猎头招聘小队和内部招聘小队。基于此,招聘渠道的选择就非常明确了,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招聘渠道。如果有了新的划分,渠道的选择也会跟着改变。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招聘渠道的选择就不再那么困难了。选择能用又好用的渠道,才能扩大简历量,从中筛选到合适的简历,邀约到合适的人。4.1.2 招聘渠道的申请

在确定了招聘渠道之后,需要进行申请与确认。

申请是确保后期查询时,直接了解当初开通招聘渠道的缘由,尤其是某些临时启用的招聘渠道。比如某分公司早在几年前开通过某渠道,之后没有续签。现在又重新开启,招聘网站显示后台有账号,不需要重新申请开通。这时如果有当初的申请表单,就知道为什么会开通以及后来为什么没有续费。

确认则是对需求的必要性、有效性及费用情况进行最终的审核。如前一小节中的招聘成本核定中讲到的,虽然有些渠道有用,但有用不一定符合公司开通的条件。而这并不在一些招聘工作者所要考虑的范围内,因此需要相关领导的审核。

招聘渠道审核表较简单,如表4.1所示。

表4.1 招聘渠道审核表4.1.2 招聘渠道的申请

在确定了招聘渠道之后,需要进行申请与确认。

申请是确保后期查询时,直接了解当初开通招聘渠道的缘由,尤其是某些临时启用的招聘渠道。比如某分公司早在几年前开通过某渠道,之后没有续签。现在又重新开启,招聘网站显示后台有账号,不需要重新申请开通。这时如果有当初的申请表单,就知道为什么会开通以及后来为什么没有续费。

确认则是对需求的必要性、有效性及费用情况进行最终的审核。如前一小节中的招聘成本核定中讲到的,虽然有些渠道有用,但有用不一定符合公司开通的条件。而这并不在一些招聘工作者所要考虑的范围内,因此需要相关领导的审核。

招聘渠道审核表较简单,如表4.1所示。

表4.1 招聘渠道审核表注:如开通过或试用过,招聘效果一栏需做文字描述,否则可不填。

需要提醒的是,招聘渠道的开通,都源于当前招聘的需要。在每年做招聘计划的时候,也需要对已有的招聘渠道做一个梳理。合适的,可以继续留用,甚至挖掘出更大的使用价值;不合适的,则可以考虑暂时或永久停用。

4.2 内外渠道分析

从招聘对象来源划分,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就是利用公司内部现有人员对空缺岗位进行补充。只要招聘对象来自公司外部,统称为外部招聘。在具体运用时,有的会偏向外部招聘,有的更青睐内部招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企业文化和领导决策而做出的选择。

不论是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公司在考虑招聘方向时,都会对其优劣势进行权衡。了解了内外部招聘的优劣势,才进一步确定细化的招聘渠道。

4.2.1 内部招聘优劣势

几乎每家公司,都存在内外两种形式的招聘。但是给大家的感觉却是,公司总从外面招人,内部招聘几乎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内部招聘的升职、平调动静小,员工也认为理所当然,不会将其归为招聘;二是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内部招聘,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现有人员数量无法满足所有岗位需求,外部招聘是必然的事。注:如开通过或试用过,招聘效果一栏需做文字描述,否则可不填。

需要提醒的是,招聘渠道的开通,都源于当前招聘的需要。在每年做招聘计划的时候,也需要对已有的招聘渠道做一个梳理。合适的,可以继续留用,甚至挖掘出更大的使用价值;不合适的,则可以考虑暂时或永久停用。

4.2 内外渠道分析

从招聘对象来源划分,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就是利用公司内部现有人员对空缺岗位进行补充。只要招聘对象来自公司外部,统称为外部招聘。在具体运用时,有的会偏向外部招聘,有的更青睐内部招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企业文化和领导决策而做出的选择。

不论是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公司在考虑招聘方向时,都会对其优劣势进行权衡。了解了内外部招聘的优劣势,才进一步确定细化的招聘渠道。

4.2.1 内部招聘优劣势

几乎每家公司,都存在内外两种形式的招聘。但是给大家的感觉却是,公司总从外面招人,内部招聘几乎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内部招聘的升职、平调动静小,员工也认为理所当然,不会将其归为招聘;二是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内部招聘,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现有人员数量无法满足所有岗位需求,外部招聘是必然的事。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9-08
透,与消费者共情。[1]作者:肖明超,知名趋势营销专家,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兼CEO,中国精众营销理论开创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营销顾问和智库专家,带领知萌应用趋势为企业提供整合策略和创新传播服务。透,与消费者共情。[1]作者:肖明超,知名趋势营销专家,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兼CEO,中国精
管理类 / 日期:2023-09-08
买产品除了上述通用因素,你在考虑买产品时还应该评估以下方面:■ 能给我们节约多少时间?这次收购会填补什么产品空白?原有团队可以被调来填补这个漏洞吗?■ 这次收购的预计可量化影响是怎样的?例如,它能增加多少用户,每名用户对我们来说的预期价值是多少?或者,它能增加多少营收或现金流,利润率是多少?■ 这次收购会给战略市场格局带来何种变化?我们会对某位竞争者做某事的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