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缺乏战略控制点打造战略控制点不断提......《规则》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8-08
因为它缺乏战略控制点。打造战略控制点,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控制力,最终就可以控制整个行业。华为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战略控制力逐渐增强的过程,没有战略控制点,战略是没有办法落地的,也没有太多的特殊性。现在的人性相对于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没有本质的变化,文化是人性的集合,所以企业的文化本质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技术和产品。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只有市场份额的老大,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余承东曾在就任无线产品线总裁的时候开座谈会,他说:“我的字典里没有第二,余承东的字典里没有第二,无线这个产品,谁再说做第二谁就给我走人。”这话很残酷,不管你的基础怎么样,谁做第二立即走人。无论多大的目标,抓住战略控制点,就会有机会,这里的机会不仅仅是销量和利润,还有市场地位。

华为成功五要素

战略在华为的成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先一起看看华为成功基因——华为成功五要素,如下所示。

(1)战略——做正确的事,有战略耐性,力出一孔。

(2)人才——引入明白人,炸开金字塔,倡导赛马文化。

(3)运营——正确地做事,持续进行流程变革,听见炮火的做决策。

(4)创新——客户驱动创新,领先半步,鲜花插在牛粪上。因为它缺乏战略控制点。打造战略控制点,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控制力,最终就可以控制整个行业。华为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战略控制力逐渐增强的过程,没有战略控制点,战略是没有办法落地的,也没有太多的特殊性。现在的人性相对于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没有本质的变化,文化是人性的集合,所以企业的文化本质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技术和产品。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只有市场份额的老大,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余承东曾在就任无线产品线总裁的时候开座谈会,他说:“我的字典里没有第二,余承东的字典里没有第二,无线这个产品,谁再说做第二谁就给我走人。”这话很残酷,不管你的基础怎么样,谁做第二立即走人。无论多大的目标,抓住战略控制点,就会有机会,这里的机会不仅仅是销量和利润,还有市场地位。

华为成功五要素

战略在华为的成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先一起看看华为成功基因——华为成功五要素,如下所示。

(1)战略——做正确的事,有战略耐性,力出一孔。

(2)人才——引入明白人,炸开金字塔,倡导赛马文化。

(3)运营——正确地做事,持续进行流程变革,听见炮火的做决策。

(4)创新——客户驱动创新,领先半步,鲜花插在牛粪上。(5)激励——结果导向,不让“雷锋”吃亏,利出一孔。

其中通过战略规划体系解决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任正非经常在内部说,如果想了解华为今天做什么,看他三年前所说的,他三年前所说的就是华为今天在做的。如果想知道三年后华为做什么,就看他现在所说的。这就是战略规划的牵引和节奏感的体现。人们经常会讨论业界一些公司的起落,比如苹果公司的股价等,其实这些变化源自其两年来所做的事。有人会说,听起来也像是靠任正非拍脑袋,靠领袖。其实不是,里面是科学的决策。那么两年前怎么能预知今天的结果呢?这就要通过战略规划体系,搞清楚哪些事情才是公司要做的正确的事。对于一家公司正确的事,对于另一家公司就不一定正确。刚开始不赚钱,后来才赚钱的业务,才属于战略层面的业务单元。如果某个业务单元一开始就赚钱,这样的投资是机会主义的。在华为体系里,赚钱和不赚钱的平衡点是第三年当期盈利、五年累计盈利。通过战略规划体系,确保方向大致正确,三年后看结果。

引入明白人,炸开金字塔。所谓明白人,就是高手。凡事都有个正确的做法,明白这个做法的人,就是明白人。团队在前进的过程中,走着走着就会迷失。公司管理层会用各种方法去牵引团队,调整方向。比如,华为会阶段性地发出信息:下一步的干部提拔是有一线经验的,下一批的干部提拔是有海外经验的,下一级干部提拔是要有蓝军思维的……明白人就会知道公司的方向,并加紧跟随,带来的好处就是获得奖金、股权等。华为搞赛马文化、悬赏制、末位淘汰等,就是为了牵引大家明白“以奋斗者为本”这些精神,敢于扛着炸药包炸开金字塔。引入明白人的策略,也引发了华为在全球争夺人才。明白人进来(5)激励——结果导向,不让“雷锋”吃亏,利出一孔。

其中通过战略规划体系解决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任正非经常在内部说,如果想了解华为今天做什么,看他三年前所说的,他三年前所说的就是华为今天在做的。如果想知道三年后华为做什么,就看他现在所说的。这就是战略规划的牵引和节奏感的体现。人们经常会讨论业界一些公司的起落,比如苹果公司的股价等,其实这些变化源自其两年来所做的事。有人会说,听起来也像是靠任正非拍脑袋,靠领袖。其实不是,里面是科学的决策。那么两年前怎么能预知今天的结果呢?这就要通过战略规划体系,搞清楚哪些事情才是公司要做的正确的事。对于一家公司正确的事,对于另一家公司就不一定正确。刚开始不赚钱,后来才赚钱的业务,才属于战略层面的业务单元。如果某个业务单元一开始就赚钱,这样的投资是机会主义的。在华为体系里,赚钱和不赚钱的平衡点是第三年当期盈利、五年累计盈利。通过战略规划体系,确保方向大致正确,三年后看结果。

引入明白人,炸开金字塔。所谓明白人,就是高手。凡事都有个正确的做法,明白这个做法的人,就是明白人。团队在前进的过程中,走着走着就会迷失。公司管理层会用各种方法去牵引团队,调整方向。比如,华为会阶段性地发出信息:下一步的干部提拔是有一线经验的,下一批的干部提拔是有海外经验的,下一级干部提拔是要有蓝军思维的……明白人就会知道公司的方向,并加紧跟随,带来的好处就是获得奖金、股权等。华为搞赛马文化、悬赏制、末位淘汰等,就是为了牵引大家明白“以奋斗者为本”这些精神,敢于扛着炸药包炸开金字塔。引入明白人的策略,也引发了华为在全球争夺人才。明白人进来了,老人怎么办?华为通过合理的轮岗给老人机会去自我提升,或者转行干审计和文化价值建设。

依靠流程和变革正确地做事。员工为战略服务,但是不应该感觉到战略的存在。基层员工不需要理解战略,但需要理解如何才能高效做事,拿到自己想要的收入。华为的流程是以客户为起点的,这样能确保流程上每个环节的价值。同时,华为又在不停地进行流程变革与优化,这样能确保流程一直是绷紧的,绷紧的流程就意味着高效。前面说过,华为要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满足客户的高质低价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员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收入要求。任正非鼓励华为做流程体系建设,同时又不断去挑战流程。他经常跟一线团队交流,结果是,如果流程建设得很完整,但并不最大化支持一线快速捕捉机会,那么对不起,这个流程就被带上了“伪流程”的帽子,进入整改。他经常举这个例子:我们坐在马车上拉牵马的绳子,如果五根绳子中,有两根是松的,三根是绷紧的,那么绷紧的三根留着,松的两根剪掉,因为这两根不但不受力,还因自重产生阻力,对另外三根有影响。企业也一样,在打造流程型组织的时候,一定要靠一线的决策来拉动整个流程体系,否则就会走入歧途。这样频繁地“拉绳子”,能避免流程对公司的消耗。华为有个“班长战争”,是为了打破部门墙,建立起任务型组织。华为的攻击模式是,当一线发现一个大的机会——10亿美元,但是市场上只有20个人,搞不定这个项目时,他们就呼叫战略后备干部队伍,此时战略资源立即过去饱和攻击、精准打击,打完仗以后,就赶紧撤回来,但会留一部分人,在属地任职。任正非曾经对一些老干部提意见,因为20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去非洲,拿下10亿美元的合同,但老人不愿意去,不愿意上前线。不上了,老人怎么办?华为通过合理的轮岗给老人机会去自我提升,或者转行干审计和文化价值建设。

依靠流程和变革正确地做事。员工为战略服务,但是不应该感觉到战略的存在。基层员工不需要理解战略,但需要理解如何才能高效做事,拿到自己想要的收入。华为的流程是以客户为起点的,这样能确保流程上每个环节的价值。同时,华为又在不停地进行流程变革与优化,这样能确保流程一直是绷紧的,绷紧的流程就意味着高效。前面说过,华为要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满足客户的高质低价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员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收入要求。任正非鼓励华为做流程体系建设,同时又不断去挑战流程。他经常跟一线团队交流,结果是,如果流程建设得很完整,但并不最大化支持一线快速捕捉机会,那么对不起,这个流程就被带上了“伪流程”的帽子,进入整改。他经常举这个例子:我们坐在马车上拉牵马的绳子,如果五根绳子中,有两根是松的,三根是绷紧的,那么绷紧的三根留着,松的两根剪掉,因为这两根不但不受力,还因自重产生阻力,对另外三根有影响。企业也一样,在打造流程型组织的时候,一定要靠一线的决策来拉动整个流程体系,否则就会走入歧途。这样频繁地“拉绳子”,能避免流程对公司的消耗。华为有个“班长战争”,是为了打破部门墙,建立起任务型组织。华为的攻击模式是,当一线发现一个大的机会——10亿美元,但是市场上只有20个人,搞不定这个项目时,他们就呼叫战略后备干部队伍,此时战略资源立即过去饱和攻击、精准打击,打完仗以后,就赶紧撤回来,但会留一部分人,在属地任职。任正非曾经对一些老干部提意见,因为20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去非洲,拿下10亿美元的合同,但老人不愿意去,不愿意上前线。不上前线,如何实现班长战争?班长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后面有个平台型组织。这些胜利,主要是流程带来的,背后是理性的流程在发挥作用。

华为一直处于变革之中,以至于让人觉得混乱,可华为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客户驱动创新。创新的起点,是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创新的终点,是客户价值实现。华为建立了客户创新中心,在机制上确保创新不偏离客户。同时,华为提倡“鲜花插在牛粪上”,意思是创新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即使它是一坨牛粪,创新不能不考虑已有的技术积累。任正非说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领先策略是,战略规划看三步领先半步。如果看三步领先三步,你会付出很大代价“洗盐碱地”,成本高昂却出不了什么成果,企业不一定顶得住成本压力。

结果导向,不让“雷锋”吃亏。有位市长视察华为时要见任正非,请教华为的成功经验。任正非的回答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虽然听起来有些虚,但不让“雷锋”吃亏,就能有更多的“雷锋”涌现。没人吃亏,多劳多得,确保组织充满活力,这一点很重要,比方向正确还要重要。华为说“以奋斗者为本”,是在把钱给得很到位的前提下说的。一些企业把这句话当作“鸡血”,反复灌输给员工,是错误的。

华为成功五要素是围绕战略展开的,涉及方向、人、效率、创新、动力以及规划战略和推动战略落地。先是确定战略方向,然后是资源取舍,再就是把握方向与节奏,最后是布阵、点兵、见客户。布阵就是把战略规划好,点兵就是安排干部,见客户就是先进行自我批判,前线,如何实现班长战争?班长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后面有个平台型组织。这些胜利,主要是流程带来的,背后是理性的流程在发挥作用。

华为一直处于变革之中,以至于让人觉得混乱,可华为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客户驱动创新。创新的起点,是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创新的终点,是客户价值实现。华为建立了客户创新中心,在机制上确保创新不偏离客户。同时,华为提倡“鲜花插在牛粪上”,意思是创新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即使它是一坨牛粪,创新不能不考虑已有的技术积累。任正非说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领先策略是,战略规划看三步领先半步。如果看三步领先三步,你会付出很大代价“洗盐碱地”,成本高昂却出不了什么成果,企业不一定顶得住成本压力。

结果导向,不让“雷锋”吃亏。有位市长视察华为时要见任正非,请教华为的成功经验。任正非的回答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虽然听起来有些虚,但不让“雷锋”吃亏,就能有更多的“雷锋”涌现。没人吃亏,多劳多得,确保组织充满活力,这一点很重要,比方向正确还要重要。华为说“以奋斗者为本”,是在把钱给得很到位的前提下说的。一些企业把这句话当作“鸡血”,反复灌输给员工,是错误的。

华为成功五要素是围绕战略展开的,涉及方向、人、效率、创新、动力以及规划战略和推动战略落地。先是确定战略方向,然后是资源取舍,再就是把握方向与节奏,最后是布阵、点兵、见客户。布阵就是把战略规划好,点兵就是安排干部,见客户就是先进行自我批判,然后到客户那里去验证,跟客户讲自己的战略,并听取客户的反馈。如果客户认为战略有问题,那么赶紧调整战略。这整个体系牵引华为走在正确的路上,把战略规划一步步落到客户那里,创造价值。其中的逻辑理解起来不难,也不需要更多的要素。战略规划本身也是流程的一种,使企业健康发展,不依赖于某一两个领导的“英明神武”。

战略管理,借鉴华为

在战略管理上学习华为,首先要知道,战略管理的目的是,达成战略目标和实现有效增长。达成这个目的有三个关键点:战略与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业务思想紧密联系,让战略有灵魂;战略的规划与管理要让战略从艺术变为可执行、可管理,要有具体的方法论,如商业领导模型(BLM),要考虑组织、领导力、流程和运营等;战略规划驱动持续变革,战略不会自动落地,战略管理本身就是要改变组织现状,必须与组织变革相联系,建立项目型组织,持续优化流程,创新氛围,实现生态协同,共同推动组织转型,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是组织转型的过程。

2003年,华为发现终端产品是网络整体客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开发了一些宽带接入终端产品。后来到了3G时代,华为受市场所迫,开发了个插在电脑上接收3G信号的设备——移动数据卡,用于移动办公。这些战略选择都是被动的,跟老干妈的发展轨迹有类似的地方。老干妈最初是卖面条的,后来发现老干妈酱比面受欢迎,就把面放下了,专门卖酱。华为的发展大概也是这个逻辑,战略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重点是牵引大家往一个方向走,只是当组织越来越大的时候,需要引入科学的工具来帮助驱动然后到客户那里去验证,跟客户讲自己的战略,并听取客户的反馈。如果客户认为战略有问题,那么赶紧调整战略。这整个体系牵引华为走在正确的路上,把战略规划一步步落到客户那里,创造价值。其中的逻辑理解起来不难,也不需要更多的要素。战略规划本身也是流程的一种,使企业健康发展,不依赖于某一两个领导的“英明神武”。

战略管理,借鉴华为

在战略管理上学习华为,首先要知道,战略管理的目的是,达成战略目标和实现有效增长。达成这个目的有三个关键点:战略与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业务思想紧密联系,让战略有灵魂;战略的规划与管理要让战略从艺术变为可执行、可管理,要有具体的方法论,如商业领导模型(BLM),要考虑组织、领导力、流程和运营等;战略规划驱动持续变革,战略不会自动落地,战略管理本身就是要改变组织现状,必须与组织变革相联系,建立项目型组织,持续优化流程,创新氛围,实现生态协同,共同推动组织转型,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是组织转型的过程。

2003年,华为发现终端产品是网络整体客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开发了一些宽带接入终端产品。后来到了3G时代,华为受市场所迫,开发了个插在电脑上接收3G信号的设备——移动数据卡,用于移动办公。这些战略选择都是被动的,跟老干妈的发展轨迹有类似的地方。老干妈最初是卖面条的,后来发现老干妈酱比面受欢迎,就把面放下了,专门卖酱。华为的发展大概也是这个逻辑,战略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重点是牵引大家往一个方向走,只是当组织越来越大的时候,需要引入科学的工具来帮助驱动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8-08
让他们充分释放潜力,促进其快速成长。在组织架构方面,麦克纳尼还按目标市场及客户,把45个零零散散的业务单元合并重组为几大事业部,并在总部层面协调各个事业部的具体需要,统一采购。但他在权力上收方面极为谨慎,尽可能避免过度集权。他不愿看到改革压制创新,挤走优秀的领导人才,拖累高增长业务的前进步伐。而且其竞争对手多半是小巧灵活型的,如果组织过于庞大,就容易滋生官僚
管理类 / 日期:2023-08-08
注:此处是对实际分析的简单再现,实际分析显示的是数字范围,而非绝对数字,即原材料和货物移动的费用占13%~19%,而不是17%。(制造商和分销商的)资金成本以及原材料和货物移动成本占总成本的36%,或占扣除原材料成本后所有成本的一半以上。这种成本结构颇为典型,但企业往往意识不到这两个领域也是成本要素。金融分析师可能会反驳,资金成本实际上远高于表中显示的数字。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