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大海外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大员......《海外人力资源管理》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8-07
(5)全球流动性大

海外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大,员工的流动性也非常大。(5)全球流动性大

海外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大,员工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公司外派员工的综合成本非常高,比如某知名通信企业每外派一名人员,每年的综合成本就在一百万元以上。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外派员工的目的,制定相应的培养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外派人员的目的,主要是集中在加强海外机构管理、专业化支持和员工职业发展的三个方面。

由于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的差别非常大,人力资源管理“走出去”不能只是简单地“搬出去”,必须做到与环境“融进去”。

人力资源中的六大模块,选、用、育、留四大环节,其基本的概念和工具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异国他乡,由于空间、地域、人文的差异性,就变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多变性。

那么,如何建立“入乡随俗”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呢?

第一,岗位管理:同职未必同级、职位名称的特色化。

针对海外业务,应采取既和总部衔接,又和当地情况匹配的岗位管理方法,建立起人岗分离、因事设岗的岗位管理制度,考虑所负责组织的经营规模、经营难度与复杂度、所需技能与经验等,进行岗位“称重”后才能明确职级。

所以,针对不同的组织,比如地区总经理、国家总经理及国家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职位,可能岗位职级都是不一样的,与其组织的规模、岗位价值挂钩。

很多大企业都有统一的岗位职级体系,然后把其英文化之后,作公司外派员工的综合成本非常高,比如某知名通信企业每外派一名人员,每年的综合成本就在一百万元以上。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外派员工的目的,制定相应的培养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外派人员的目的,主要是集中在加强海外机构管理、专业化支持和员工职业发展的三个方面。

由于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的差别非常大,人力资源管理“走出去”不能只是简单地“搬出去”,必须做到与环境“融进去”。

人力资源中的六大模块,选、用、育、留四大环节,其基本的概念和工具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异国他乡,由于空间、地域、人文的差异性,就变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多变性。

那么,如何建立“入乡随俗”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呢?

第一,岗位管理:同职未必同级、职位名称的特色化。

针对海外业务,应采取既和总部衔接,又和当地情况匹配的岗位管理方法,建立起人岗分离、因事设岗的岗位管理制度,考虑所负责组织的经营规模、经营难度与复杂度、所需技能与经验等,进行岗位“称重”后才能明确职级。

所以,针对不同的组织,比如地区总经理、国家总经理及国家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职位,可能岗位职级都是不一样的,与其组织的规模、岗位价值挂钩。

很多大企业都有统一的岗位职级体系,然后把其英文化之后,作为全球其他国家应用的职位名称。但这里会忽略一点,这个职位的名称基本是按照惯用的职位头衔来设计的,忽略了不同国家有着约定俗成的称呼,用一个中国式的职位头衔在海外应用,可能会很尴尬。

所以,企业要在全球化职位体系的基础上,允许国家进行当地的适配,就是在公司统一系统中用一套标准名称,但在当地国家的应用可以有一些变化,但必须与职类、职级、职位一一对应。比如在中国的员工关系经理岗位,在巴西某个岗位,根据其岗位特点与当地的叫法可能是EHS经理(EHS是Evi-romet、Health、Safety的缩写,指健康、安全与环境一体化的管理)。

第二,人员招聘选拔:建立能力评估体系。

在人员的招聘上,考虑到外派的高成本,以及派驻海外人员以单身为主和在海外工作对身心健康的高要求,应采取一系列文化适应性、能力与性格测试工具、英文水平测试工具,以评估人选是否适合外派。

通常外派人选应具备适应力强、抗压力强、善于开拓、主动沟通、较好的英文沟通能力等特点。

同时,对于内部调配外派人员,还需看人选的过往绩效情况,建议是持续绩效优良的人员才能外派,特别是管理岗位;如果输出到海外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的绩效不好,会影响海外的组织绩效与团队氛围,而发现该管理者不合适的时候,再考虑调换就晚了,因为替换海外人员的成本很高,尤其是时间成本。为全球其他国家应用的职位名称。但这里会忽略一点,这个职位的名称基本是按照惯用的职位头衔来设计的,忽略了不同国家有着约定俗成的称呼,用一个中国式的职位头衔在海外应用,可能会很尴尬。

所以,企业要在全球化职位体系的基础上,允许国家进行当地的适配,就是在公司统一系统中用一套标准名称,但在当地国家的应用可以有一些变化,但必须与职类、职级、职位一一对应。比如在中国的员工关系经理岗位,在巴西某个岗位,根据其岗位特点与当地的叫法可能是EHS经理(EHS是Evi-romet、Health、Safety的缩写,指健康、安全与环境一体化的管理)。

第二,人员招聘选拔:建立能力评估体系。

在人员的招聘上,考虑到外派的高成本,以及派驻海外人员以单身为主和在海外工作对身心健康的高要求,应采取一系列文化适应性、能力与性格测试工具、英文水平测试工具,以评估人选是否适合外派。

通常外派人选应具备适应力强、抗压力强、善于开拓、主动沟通、较好的英文沟通能力等特点。

同时,对于内部调配外派人员,还需看人选的过往绩效情况,建议是持续绩效优良的人员才能外派,特别是管理岗位;如果输出到海外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的绩效不好,会影响海外的组织绩效与团队氛围,而发现该管理者不合适的时候,再考虑调换就晚了,因为替换海外人员的成本很高,尤其是时间成本。第三,人员调配:明确调配规则。

一个员工能够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待多长时间需要调动,或者符合什么政策可以调动,都是需要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导向制定好规则的。

所谓的人力资源政策导向,包括人才发展、干部历练、海外经验复用(用于企业新区域,原区域可以补充其他海外人员),以及风险管控等。

某知名通信企业分为海外地区(全球分为15个海外地区,100多个国家),为了激活组织活力、锻炼干部,该企业规定原则上一名外派员工在一个国家常驻满3年就要审视是否调动到其他国家,在一个地区满5年就要审视是否调动到其他国家。如果审视后确定要留驻,需要特殊审批(且会严格控制比例),且在一个国家最长5年必须调离,一个地区最长8年必须调离。

第四,培训管理:注重文化、合规的融合。

在进行培训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培训内容适应海外工作场景,比如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合规经营等内容的培训。

跨文化管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总公司文化在海外组织的宣导,怎样让海外管理者、员工理解和认同总公司的文化,并且践行,可以通过中方管理者进行现场或远程培训,或在企业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的方式。第三,人员调配:明确调配规则。

一个员工能够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待多长时间需要调动,或者符合什么政策可以调动,都是需要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导向制定好规则的。

所谓的人力资源政策导向,包括人才发展、干部历练、海外经验复用(用于企业新区域,原区域可以补充其他海外人员),以及风险管控等。

某知名通信企业分为海外地区(全球分为15个海外地区,100多个国家),为了激活组织活力、锻炼干部,该企业规定原则上一名外派员工在一个国家常驻满3年就要审视是否调动到其他国家,在一个地区满5年就要审视是否调动到其他国家。如果审视后确定要留驻,需要特殊审批(且会严格控制比例),且在一个国家最长5年必须调离,一个地区最长8年必须调离。

第四,培训管理:注重文化、合规的融合。

在进行培训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培训内容适应海外工作场景,比如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合规经营等内容的培训。

跨文化管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总公司文化在海外组织的宣导,怎样让海外管理者、员工理解和认同总公司的文化,并且践行,可以通过中方管理者进行现场或远程培训,或在企业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的方式。●总部外派人员对当地文化的学习,理解当地人文特点与民族文化等,以便更好地与当地融入,可以通过本地管理者给中方外派人员培训,以及融入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等方式。

●外派人员与海外本地员工的文化融合,可通过Culture Salo(文化沙龙)的方式,让中方与本地员工就文化差异性进行自由讨论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不少企业的海外项目并非白手起家,而是由其他公司并购重组而来的,如何做好员工的文化融合,以及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尤为重要。企业可以考虑与咨询公司一起合作开展这方面的培训。

除了跨文化培训,重要的是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和沟通,因为这种影响体现在每一天、每一个细节中。

在海外,中国人喜欢跟中国人在一起聚会,因此有的海外企业做了硬性规定,要求吃午饭的时候中国员工不允许扎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场合,只要有一名外国朋友在场就必须说英文……通过这些管理手段来增进与海外员工的沟通,加强文化融合,提高了中外员工的凝聚力。

开展培训项目时,需要根据本土文化调整培训方式。有时候,培训内容可以相同,但培训方式必须有所不同。

比如某些亚洲国家文化对体验式培训感到不自在,他们更喜欢讲解形式。而印度和拉丁美洲善于辩论、讨论、畅所欲言,HR需要比普通培训留更多的时间。相反,瑞典和挪威人注重严谨,他们想要事●总部外派人员对当地文化的学习,理解当地人文特点与民族文化等,以便更好地与当地融入,可以通过本地管理者给中方外派人员培训,以及融入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等方式。

●外派人员与海外本地员工的文化融合,可通过Culture Salo(文化沙龙)的方式,让中方与本地员工就文化差异性进行自由讨论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不少企业的海外项目并非白手起家,而是由其他公司并购重组而来的,如何做好员工的文化融合,以及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尤为重要。企业可以考虑与咨询公司一起合作开展这方面的培训。

除了跨文化培训,重要的是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和沟通,因为这种影响体现在每一天、每一个细节中。

在海外,中国人喜欢跟中国人在一起聚会,因此有的海外企业做了硬性规定,要求吃午饭的时候中国员工不允许扎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场合,只要有一名外国朋友在场就必须说英文……通过这些管理手段来增进与海外员工的沟通,加强文化融合,提高了中外员工的凝聚力。

开展培训项目时,需要根据本土文化调整培训方式。有时候,培训内容可以相同,但培训方式必须有所不同。

比如某些亚洲国家文化对体验式培训感到不自在,他们更喜欢讲解形式。而印度和拉丁美洲善于辩论、讨论、畅所欲言,HR需要比普通培训留更多的时间。相反,瑞典和挪威人注重严谨,他们想要事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8-06
端正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愿意处理外部团体带来的麻烦,也缺乏控制力的话,就永远不可能掌握这项能力。对于那些习惯于在条理清晰、逻辑分明、万事皆在掌控之中的环境下工作的领导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在态度上不断调整的过程。和社会活动家们坐在一起,倾听这些对商业现实知之甚少的人提出的不着边际的要求,这对于许多领导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多数领导者之所以惹上麻烦,就是因为他
管理类 / 日期:2023-08-06
6.4 企业规模与实际税率在这一节基准回归部分我们将企业规模对实际税率进行回归,并考察这一关系是否在国税、地税上存在明显差异。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我们还将主要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替换成更为客观的指标重新进行回归,以减少测量误差以及内生性带来的问题。在这一节的最后,我们还通过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一自然实验识别观察企业规模对实际税率在国税、地税影响上的显著差异究竟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