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跨国流动就会日益频繁我们认为这样的良......《开启转型》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7-13
会的跨国流动就会日益频繁。我们认为这样的良性流动不应被禁止。短期的阵痛是难免的,而且谁也无法预计这个过程究竟会有多痛苦。但放眼长远,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所有国家都会从中受益。

全球投资泛滥化

当今全球经济的种种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动因:过去20年的投资泛滥。以美国为例,投资对GDP的贡献达到了1/3,是通常情况的2两倍;仅20世纪90年代,私人债务就达到了个人可支配收入的180%,而90年代初该比率约为140%,60年代时仅为100%。低利率造就了高3信贷,其结果就是“人类金融史上最大的信贷狂潮”。而且资本市场也在推波助澜:美国上市企业总市值从1990年的35万亿美元,迅4速膨胀至1997年的190万亿美元;生产效率的飞速发展也使资本市场对未来增长及利润的预期大幅攀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罗奇把现在的投资过剩称为“多元泡沫综合征”,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泡沫,到90年代末的高经济驱动的美国股市泡沫等多种泡沫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的5结果。

在企业方面,这样的泡沫造成了大量非理性投资,并使资本回报率大幅下挫。在消费方面,这样的泡沫造成了资产价格膨胀以及个人财富虚高。泡沫一旦破碎,造成的冲击极大:企业发展成为泡影、资产回报急速下跌、很多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所有企业必须压缩成本,勒紧裤腰带渡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下,常见的应对措施是削减过剩产能、调整市场预期、等待需求回升。这就是今天我们在部分产业会的跨国流动就会日益频繁。我们认为这样的良性流动不应被禁止。短期的阵痛是难免的,而且谁也无法预计这个过程究竟会有多痛苦。但放眼长远,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所有国家都会从中受益。

全球投资泛滥化

当今全球经济的种种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动因:过去20年的投资泛滥。以美国为例,投资对GDP的贡献达到了1/3,是通常情况的2两倍;仅20世纪90年代,私人债务就达到了个人可支配收入的180%,而90年代初该比率约为140%,60年代时仅为100%。低利率造就了高3信贷,其结果就是“人类金融史上最大的信贷狂潮”。而且资本市场也在推波助澜:美国上市企业总市值从1990年的35万亿美元,迅4速膨胀至1997年的190万亿美元;生产效率的飞速发展也使资本市场对未来增长及利润的预期大幅攀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罗奇把现在的投资过剩称为“多元泡沫综合征”,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泡沫,到90年代末的高经济驱动的美国股市泡沫等多种泡沫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的5结果。

在企业方面,这样的泡沫造成了大量非理性投资,并使资本回报率大幅下挫。在消费方面,这样的泡沫造成了资产价格膨胀以及个人财富虚高。泡沫一旦破碎,造成的冲击极大:企业发展成为泡影、资产回报急速下跌、很多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所有企业必须压缩成本,勒紧裤腰带渡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下,常见的应对措施是削减过剩产能、调整市场预期、等待需求回升。这就是今天我们在部分产业及部分地区看到的现状,但投资过剩带来的种种问题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当前全球性资金泛滥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很大程度上,金融行业的全球化及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90年代前的半个世纪里,信贷扩张受到严格监管,而今天有效监管不复存在,信贷扩张放任自流。在过去的经济及金融体系下,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经济体。而今天,这样的美好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全球化电子金融交易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在瞬间实现巨额资金的跨国转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所说的那样,“现在整个世界成6了一个封闭的经济体”。

新的金融体系还通过复杂精密的金融创新产品,如衍生产品、次级债务、债务抵押债券等类似金融产品,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创造出了巨额信贷扩张。银行的主业已不再是风险套利,而日渐成为金融产品的分销渠道,对风险的控制几乎形同虚设。借款人则把大量的信贷头寸打包出售给那些不受监管的投资人,如各种各样的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实业企业以及个人。

关于这种做法是否会在未来引发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争论很多,但几乎没有人想过其对当下的影响。现在全球金融体系融为一体,信贷不仅相对便宜,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贷头寸被衍生品化,借款人的风险也相对降低了。据英国银行家协会估计,2004年全球衍生品7交易总额已高达4.8万亿美元。由于借款人将大量信贷头寸转化为衍生产品并加以出售,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认真考量信贷风险。如果不需承担贷款违约的风险,那么谁还会在贷款时不辞辛苦、深入分析信及部分地区看到的现状,但投资过剩带来的种种问题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当前全球性资金泛滥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很大程度上,金融行业的全球化及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90年代前的半个世纪里,信贷扩张受到严格监管,而今天有效监管不复存在,信贷扩张放任自流。在过去的经济及金融体系下,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经济体。而今天,这样的美好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全球化电子金融交易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在瞬间实现巨额资金的跨国转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所说的那样,“现在整个世界成6了一个封闭的经济体”。

新的金融体系还通过复杂精密的金融创新产品,如衍生产品、次级债务、债务抵押债券等类似金融产品,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创造出了巨额信贷扩张。银行的主业已不再是风险套利,而日渐成为金融产品的分销渠道,对风险的控制几乎形同虚设。借款人则把大量的信贷头寸打包出售给那些不受监管的投资人,如各种各样的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实业企业以及个人。

关于这种做法是否会在未来引发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争论很多,但几乎没有人想过其对当下的影响。现在全球金融体系融为一体,信贷不仅相对便宜,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贷头寸被衍生品化,借款人的风险也相对降低了。据英国银行家协会估计,2004年全球衍生品7交易总额已高达4.8万亿美元。由于借款人将大量信贷头寸转化为衍生产品并加以出售,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认真考量信贷风险。如果不需承担贷款违约的风险,那么谁还会在贷款时不辞辛苦、深入分析信贷风险呢?

在那些信贷急速膨胀的日子里,对未来收入及利润增长的过高预期引发了大量的企业投资。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所指出的那样,“廉价信贷及虚高预期不仅导致了投资泛滥,还导致了大量错误资本8类型的错误投资”。

这样错误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互联网泡沫破碎时瞬间灰飞烟灭的数百万亿美元,到成熟行业完全不必要的产能扩张,如服务电信的光纤光缆行业等,不一而足。现在看来,产能过剩已是全球普遍现象,因为无论成熟企业还是新创公司都认为,扩大产能有助于加强其竞争优势。

产能过剩长期化

看到发展中国家正在扩建低成本产能,你会认为,其他地方过时的多余产能就会因此被快速淘汰。从理论上看,应该是这样,但实际情况往往恰恰相反。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持续多年,如汽车、航空、基础化工产品等。还有新的行业正在加入其中,如个人电脑、应用软件及电信设备等。更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进入门槛却很低,因为还有巨额资金正在苦苦寻求投资机会。进入门槛低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人类的本性,即不撞南墙不回头。很多人认为,削减产能意味着大量投资付之东流,损失实在过于惨重。二是盲目自信,每家企业都认为自己能坚持到底,“剩者为王”。因此他们无一不在奋力厮杀,争抢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有些企业甚至还在增加产贷风险呢?

在那些信贷急速膨胀的日子里,对未来收入及利润增长的过高预期引发了大量的企业投资。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所指出的那样,“廉价信贷及虚高预期不仅导致了投资泛滥,还导致了大量错误资本8类型的错误投资”。

这样错误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互联网泡沫破碎时瞬间灰飞烟灭的数百万亿美元,到成熟行业完全不必要的产能扩张,如服务电信的光纤光缆行业等,不一而足。现在看来,产能过剩已是全球普遍现象,因为无论成熟企业还是新创公司都认为,扩大产能有助于加强其竞争优势。

产能过剩长期化

看到发展中国家正在扩建低成本产能,你会认为,其他地方过时的多余产能就会因此被快速淘汰。从理论上看,应该是这样,但实际情况往往恰恰相反。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持续多年,如汽车、航空、基础化工产品等。还有新的行业正在加入其中,如个人电脑、应用软件及电信设备等。更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进入门槛却很低,因为还有巨额资金正在苦苦寻求投资机会。进入门槛低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人类的本性,即不撞南墙不回头。很多人认为,削减产能意味着大量投资付之东流,损失实在过于惨重。二是盲目自信,每家企业都认为自己能坚持到底,“剩者为王”。因此他们无一不在奋力厮杀,争抢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有些企业甚至还在增加产能,希望通过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能力击垮竞争对手,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家电行业就是这样的经典案例。先是像索尼、松下这样的高效创新企业把欧美厂商逼得走投无路。后来不仅出现了更多的日韩厂家,很多中国企业也投身其中。每家企业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放弃了投资回报。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消费者和零售商获利巨大,但几乎没有一家厂商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投资回报。

有时企业就是不能直面现实。最常见的是,很多企业认为自身产品十分独特,但事实上只不过是大路货而已。

举例来说,某家企业过去通过持续研发、不断改进取得了辉煌业绩。但市场上突然出现了新的替代品,虽然质量稍差,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已然足矣。这时该企业应该怎么办呢?十有八九,他们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即他们投入了多年心血培养的心肝宝贝已不再是市场的宠儿。他们仍然坚信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性能更加卓越,而且实际也是如此。但问题在于,这些企业并未因此获得回报,因为在客户眼里这一点差异微不足道。

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联合信号公司的悲惨遭遇。起初,该公司的尼龙产品广受好评,市场繁荣。但就在此时,其竞争对手基于聚丙烯,成功研发了成本便宜得多的纤维材质,并迅速成为地毯制造商的新宠。联合信号公司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聚丙烯是劣等产品,性能与尼龙差距甚远。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继续改进尼龙产品。殊不知公司的主要客户群——地毯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聚能,希望通过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能力击垮竞争对手,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家电行业就是这样的经典案例。先是像索尼、松下这样的高效创新企业把欧美厂商逼得走投无路。后来不仅出现了更多的日韩厂家,很多中国企业也投身其中。每家企业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放弃了投资回报。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消费者和零售商获利巨大,但几乎没有一家厂商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投资回报。

有时企业就是不能直面现实。最常见的是,很多企业认为自身产品十分独特,但事实上只不过是大路货而已。

举例来说,某家企业过去通过持续研发、不断改进取得了辉煌业绩。但市场上突然出现了新的替代品,虽然质量稍差,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已然足矣。这时该企业应该怎么办呢?十有八九,他们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即他们投入了多年心血培养的心肝宝贝已不再是市场的宠儿。他们仍然坚信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性能更加卓越,而且实际也是如此。但问题在于,这些企业并未因此获得回报,因为在客户眼里这一点差异微不足道。

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联合信号公司的悲惨遭遇。起初,该公司的尼龙产品广受好评,市场繁荣。但就在此时,其竞争对手基于聚丙烯,成功研发了成本便宜得多的纤维材质,并迅速成为地毯制造商的新宠。联合信号公司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聚丙烯是劣等产品,性能与尼龙差距甚远。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继续改进尼龙产品。殊不知公司的主要客户群——地毯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聚丙烯。尼龙的市场需求每况愈下,等到联合信号公司最终意识到市场的改变,为时已晚。企业不仅陷入了亏损,而且已经把上千万美元浪费在了一款市场正在迅速萎缩的产品上。

在保留过剩产能方面,政府也功不可没。在欧洲,劳动法使企业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裁员。美国企业似乎有更高的灵活性,但由于解决养老金、医疗福利等遗留问题的成本过于沉重,同样被束缚了手脚,不得不保留那些原本应该关闭的工厂。有时环保政策也成了帮凶。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企业如果关闭那些理应被淘汰的工厂,就必须支付高额的环境清理费用,因此它们被迫保留这些多余产能。有些政府政策甚至对此有明确要求,因为这些大型工业企业员工人数众多,或是该行业被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性行业。于是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各种支持,其中包括财政补贴、关税保护以及对其垄断地位的纵容。

还有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谁没听说过经济学家熊彼特发明的“创造性毁灭”一词呢?他以此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即市场机制会帮助那些生机勃勃的创新企业,取代那些死气沉沉的落后公司。但是,过去10年的情况恰恰与之相反,像全美航空、美联航、凯马特及世通这样理应倒闭的大型公司还在苟延残喘。它们可能会破产,但绝不会被清算,因为其资产规模巨大,还有很多出资人仍愿意以此为抵押对其借款。行业整合或许会有助于削减产能,但其力度往往不够。

航空业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绝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无法持续盈利,除了高得离谱的员工费用,产能过剩也是重要原因。有些产能过剩的丙烯。尼龙的市场需求每况愈下,等到联合信号公司最终意识到市场的改变,为时已晚。企业不仅陷入了亏损,而且已经把上千万美元浪费在了一款市场正在迅速萎缩的产品上。

在保留过剩产能方面,政府也功不可没。在欧洲,劳动法使企业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裁员。美国企业似乎有更高的灵活性,但由于解决养老金、医疗福利等遗留问题的成本过于沉重,同样被束缚了手脚,不得不保留那些原本应该关闭的工厂。有时环保政策也成了帮凶。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企业如果关闭那些理应被淘汰的工厂,就必须支付高额的环境清理费用,因此它们被迫保留这些多余产能。有些政府政策甚至对此有明确要求,因为这些大型工业企业员工人数众多,或是该行业被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性行业。于是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各种支持,其中包括财政补贴、关税保护以及对其垄断地位的纵容。

还有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谁没听说过经济学家熊彼特发明的“创造性毁灭”一词呢?他以此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即市场机制会帮助那些生机勃勃的创新企业,取代那些死气沉沉的落后公司。但是,过去10年的情况恰恰与之相反,像全美航空、美联航、凯马特及世通这样理应倒闭的大型公司还在苟延残喘。它们可能会破产,但绝不会被清算,因为其资产规模巨大,还有很多出资人仍愿意以此为抵押对其借款。行业整合或许会有助于削减产能,但其力度往往不够。

航空业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绝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无法持续盈利,除了高得离谱的员工费用,产能过剩也是重要原因。有些产能过剩的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7-13
2.箭头的数字是相关系数。表2-6 愿景共享力的源泉愿景共享的起点是高管层凭借现场意识推动变革。“倾听逆耳的负面信息,彻底了解状况,查明原因”“敏锐地觉察、感知经营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以长远的目光为企业发展谋篇布局”,这些举措为愿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言之,高管层必须亲自投身于愿景2.箭头的数字是相关系数。表2-6 愿景共享力的源泉愿景共享的起点是高
管理类 / 日期:2023-07-12
释放刺激经济的信号。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就开启了美元的加息周期。这预示着美元开始走强。加息周期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强的象征,而降息周期则预示着一个国家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如果美国央行加息,世界各国央行都会跟着加息吗?你可能会回答:不会。如果各国央行不跟着加息,那人们就会把欧元、英镑、港币等兑换成美元,存在美国的银行里享受高息。那怎么办?所以各国央行也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