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评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甚至也不只是为......《股权之道》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7-11
(2)绩效考评,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甚至也不只是为了驱动大家努力工作——蚂蚁成天在忙,你都不知道它在忙啥。绩效考评,必须紧扣企业目标。

(3)绩效考评不能和岗位评价混为一谈,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4)岗位评价要全面,但是对人才的要求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能出庸才,出不了真正的人才。

(5)绩效考评,要尽量使用客观结果。客观结果主要是数字,但不一定是数字。

(6)岗位评价,能用客观数字的,尽量用,但是主观评价也应该大胆使用。

(7)KPI是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得已的产物。要警惕KPI的弊端,不能滥用。

(8)人是有惰性的,偷懒是多数人的常态。决不要幼稚地认为,指一个方向,抛出一套分钱机制,然后就可以坐等员工呈现良好绩效。相反,要狠抓过程绩效管理,以确保绩效优良。

(9)在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上,要防止“大企业病”。尤其可悲的是,有些公司,规模不大,盲目照搬大企业管理模式,提前害起了大企业病。(2)绩效考评,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甚至也不只是为了驱动大家努力工作——蚂蚁成天在忙,你都不知道它在忙啥。绩效考评,必须紧扣企业目标。

(3)绩效考评不能和岗位评价混为一谈,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4)岗位评价要全面,但是对人才的要求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能出庸才,出不了真正的人才。

(5)绩效考评,要尽量使用客观结果。客观结果主要是数字,但不一定是数字。

(6)岗位评价,能用客观数字的,尽量用,但是主观评价也应该大胆使用。

(7)KPI是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得已的产物。要警惕KPI的弊端,不能滥用。

(8)人是有惰性的,偷懒是多数人的常态。决不要幼稚地认为,指一个方向,抛出一套分钱机制,然后就可以坐等员工呈现良好绩效。相反,要狠抓过程绩效管理,以确保绩效优良。

(9)在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上,要防止“大企业病”。尤其可悲的是,有些公司,规模不大,盲目照搬大企业管理模式,提前害起了大企业病。一、组织设计要点:缔造一个聪明、高效的组织

按照王小板与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原来的设想,在总经理下面设置技术研发部、设计部、采购部、生产管理部、质检部、物流运输部、市场拓展部、销售部、项目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共12个部。这些部,大的七八个人,小的一两个人,每个部的负责人,都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是某大型合资企业出来的,对此,他美其名曰“扁平化”。

我们需要一个“聪明”的组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承载公司发展。

大易反对这种设计,在重新设计前,大易给他们讲授了组织设计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管理层级和幅度适度

1.组织设计的两个要素

组织设计,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管理层级,另一个是管理幅度。同一个组织,二者基本上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管理层级和幅度,以适宜为好。

管理层级当然不宜过多,否则管理链条拉长,会增加管理成本。但是管理层级过少,势必导致某些层级的管理幅度过宽,而某些层级的管理幅度又过窄。管理幅度过宽,管不过来;管理幅度过窄,形成一、组织设计要点:缔造一个聪明、高效的组织

按照王小板与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原来的设想,在总经理下面设置技术研发部、设计部、采购部、生产管理部、质检部、物流运输部、市场拓展部、销售部、项目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共12个部。这些部,大的七八个人,小的一两个人,每个部的负责人,都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是某大型合资企业出来的,对此,他美其名曰“扁平化”。

我们需要一个“聪明”的组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承载公司发展。

大易反对这种设计,在重新设计前,大易给他们讲授了组织设计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管理层级和幅度适度

1.组织设计的两个要素

组织设计,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管理层级,另一个是管理幅度。同一个组织,二者基本上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管理层级和幅度,以适宜为好。

管理层级当然不宜过多,否则管理链条拉长,会增加管理成本。但是管理层级过少,势必导致某些层级的管理幅度过宽,而某些层级的管理幅度又过窄。管理幅度过宽,管不过来;管理幅度过窄,形成浪费。

2.管理幅度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被管理对象职位越高,管理幅度越窄,比如,如果你管理的对象是总监,三个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你管理的对象是部门经理,六七个以上,就显得多。如果你管理的对象是车间工人,十几个没问题。

按照王小板他们原来的设计,总经理会累死,而相当多的部门负责人,作为管理者,会闲死。在总经理和部门之间增加一层岗位,例如副总经理或者总监,会增加管理成本,没有必要,因为公司规模毕竟不大。

就王小板来说,他担任总经理,又要兼任市场拓展和销售两个部门负责人,加上管理幅度这么宽,日子怎么过?

其实王小板也感觉到有问题,但是他二次创业,又拥有一腔血气,准备迎难而上,因此没有反对。

经大易提醒,顿觉不妥。如果一下子陷入具体事务中,真正该自己干的事情,战略、策略等等,势必要被削弱,这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3.部门太多,会增加管理成本

管理层级过少,扁平化,本来是好事,但是过分扁平化之后,部门会增多,而部门过多会增加管理成本。浪费。

2.管理幅度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被管理对象职位越高,管理幅度越窄,比如,如果你管理的对象是总监,三个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你管理的对象是部门经理,六七个以上,就显得多。如果你管理的对象是车间工人,十几个没问题。

按照王小板他们原来的设计,总经理会累死,而相当多的部门负责人,作为管理者,会闲死。在总经理和部门之间增加一层岗位,例如副总经理或者总监,会增加管理成本,没有必要,因为公司规模毕竟不大。

就王小板来说,他担任总经理,又要兼任市场拓展和销售两个部门负责人,加上管理幅度这么宽,日子怎么过?

其实王小板也感觉到有问题,但是他二次创业,又拥有一腔血气,准备迎难而上,因此没有反对。

经大易提醒,顿觉不妥。如果一下子陷入具体事务中,真正该自己干的事情,战略、策略等等,势必要被削弱,这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3.部门太多,会增加管理成本

管理层级过少,扁平化,本来是好事,但是过分扁平化之后,部门会增多,而部门过多会增加管理成本。有一个部门,一般来说,就必然有一个部门负责人,公司需要十几个部门负责人,会直接增加人力成本。

部门过多,人员会增加。部门的事情,往往需要在部门内解决,不足一个岗,也要设一个岗,也要有一个人。例如,如果两个部门合成一个,5个人足够,但是分成两个部门,每个部门必须3个人才行,这样就会多出一个人的成本。很多公司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就是这样造成的。

此外,多一个部门,就会多一道无形的墙,沟通、协调成本上升。多数公司,跨部门沟通与协作难度很大,即源于此。

(二)职能不重叠、不空白

部门职能或者岗位职责,不能重叠,也不能空白。这是刘光起先生“A管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主张,今天看来,仍然非常重要。

职能、职责上的重叠或空白,被称为管理学上的“克什米尔效应”,谁都不管,谁都想管,都会出问题。

按照前面的组织设计,设计部研发部,生产管理部和质量控制部(由于是委托生产),里面某些职能极易混淆,出现重叠。

市场拓展部是寻找和洽谈场地的,销售部是负责门票销售的,如此,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品牌的推广这些职能归谁?容易出现空白。

(三)立足现实并适当超前有一个部门,一般来说,就必然有一个部门负责人,公司需要十几个部门负责人,会直接增加人力成本。

部门过多,人员会增加。部门的事情,往往需要在部门内解决,不足一个岗,也要设一个岗,也要有一个人。例如,如果两个部门合成一个,5个人足够,但是分成两个部门,每个部门必须3个人才行,这样就会多出一个人的成本。很多公司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就是这样造成的。

此外,多一个部门,就会多一道无形的墙,沟通、协调成本上升。多数公司,跨部门沟通与协作难度很大,即源于此。

(二)职能不重叠、不空白

部门职能或者岗位职责,不能重叠,也不能空白。这是刘光起先生“A管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主张,今天看来,仍然非常重要。

职能、职责上的重叠或空白,被称为管理学上的“克什米尔效应”,谁都不管,谁都想管,都会出问题。

按照前面的组织设计,设计部研发部,生产管理部和质量控制部(由于是委托生产),里面某些职能极易混淆,出现重叠。

市场拓展部是寻找和洽谈场地的,销售部是负责门票销售的,如此,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品牌的推广这些职能归谁?容易出现空白。

(三)立足现实并适当超前成长型企业组织设计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并适当超前。

过于脱离现状,不适用。只看现在,不看未来,随着公司的发展,组织机构和岗位会频繁变化,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也随之频繁变化,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一般来说,要画出三五年不过时的机构图和岗位图。

但是,当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图上的岗位不一定全部到位,可以采取“兼、并、代、托、空”的方式处理。

兼,就是兼职。

并,就是职能合并。

代,就是代管。

托,就是将某方面的事务对外委托,例如将法律事务委托给外聘律师而让法律事务部的岗位空缺。

空,就是岗位空缺。岗位空缺会带来两个效果:第一,岗位空职能不空,该岗位的上级自然必须关注该项职能;第二,人力资源部很清楚该岗位的空缺,在适当的时候要补充人力。

说到这里,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提问:大易老师,即是这样,在原来设计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基础上,采取“兼、并、代、托、空”,不一样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吗?

大易说:不是这样。“兼、并、代、托、空”,是权宜之计,如果成长型企业组织设计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并适当超前。

过于脱离现状,不适用。只看现在,不看未来,随着公司的发展,组织机构和岗位会频繁变化,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也随之频繁变化,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一般来说,要画出三五年不过时的机构图和岗位图。

但是,当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图上的岗位不一定全部到位,可以采取“兼、并、代、托、空”的方式处理。

兼,就是兼职。

并,就是职能合并。

代,就是代管。

托,就是将某方面的事务对外委托,例如将法律事务委托给外聘律师而让法律事务部的岗位空缺。

空,就是岗位空缺。岗位空缺会带来两个效果:第一,岗位空职能不空,该岗位的上级自然必须关注该项职能;第二,人力资源部很清楚该岗位的空缺,在适当的时候要补充人力。

说到这里,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提问:大易老师,即是这样,在原来设计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基础上,采取“兼、并、代、托、空”,不一样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吗?

大易说:不是这样。“兼、并、代、托、空”,是权宜之计,如果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7-11
我把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战略是解决如何赚钱、如何多赚钱、如何长期多赚钱这组问题的一套选择和行动。”这意味着战略必须有目标,要综合考虑长期和短期利益,要能持续提升,要明确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有整体性和完备性,以及要匹配资源来产生真实的行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会分成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两个部分。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两个阶段会明确分开,战略周期较长,比如3~5
管理类 / 日期:2023-07-11
容、直线经理、文化、工作地点等)……9.招聘信息:你的团队招不招人?公司招不招人?你最近正在准备面试或面试过什么职位?最近猎头因为什么样的工作机会找过你?你离开上一家公司时,谁接替了你的位置?到现在的公司后,你接替了谁的位置?他/她去了哪里?……10.资源推荐:朋友,同事,各类公司人员名录……这种“场景定式”的思维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刻板。但在每一个场景中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