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一种管理方法,看上去只有10个字,内容却十分丰富。认真做好5S管理,可以改变企业管理面貌,可以培养员工素养,还可以提高效率,改善品质和提升收益等。丰田前总裁曾说过:“如果把5S做到极致,就是精益生产。”
5S管理做得好,是一种禅的境界,是修炼人的良好形式。我们一般认为,桌子脏了就要擦,而5S中的擦桌子就不同,不管桌子有没有脏都要擦,而且要按规定的频次和规定的标准持续擦,所以擦的不是桌子上的灰尘,而是人们心中的灰尘。培养人的素养靠5S,做精益管理要从5S管理做起。
记者:精益管理与精益技术的区别?
刘承元:精益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精益管理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必须是持续不断的;精益管理还是一种理念,甚至是一种信仰。而精益技术包括精益工具或方法,精益技术可以用来为精益管理服务。可是有些专业顾问以为精益技术就是精益管理,这是十分错误的认知。也有些企业高层不问青红皂白,提出来要请顾问公司做看板管理,要做细胞生产,要做5S、TPM、6Sigma,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会问:“做看板管理、细胞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他会说:“提高效率,改善交付。”我回答:“为了提高效率,改善交付,看板管理、细胞生产可能不适合贵公司的工具方法。”所以,企业要求顾问公司导入某种特有的管理工具方法,顾问公司就予以迎合,这是不应该的。正确的做法是,企业清楚做精益管理的目的,而专家顾问则要基于对客户情况的分析研究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具体决定学习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一种管理方法,看上去只有10个字,内容却十分丰富。认真做好5S管理,可以改变企业管理面貌,可以培养员工素养,还可以提高效率,改善品质和提升收益等。丰田前总裁曾说过:“如果把5S做到极致,就是精益生产。”
5S管理做得好,是一种禅的境界,是修炼人的良好形式。我们一般认为,桌子脏了就要擦,而5S中的擦桌子就不同,不管桌子有没有脏都要擦,而且要按规定的频次和规定的标准持续擦,所以擦的不是桌子上的灰尘,而是人们心中的灰尘。培养人的素养靠5S,做精益管理要从5S管理做起。
记者:精益管理与精益技术的区别?
刘承元:精益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精益管理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必须是持续不断的;精益管理还是一种理念,甚至是一种信仰。而精益技术包括精益工具或方法,精益技术可以用来为精益管理服务。可是有些专业顾问以为精益技术就是精益管理,这是十分错误的认知。也有些企业高层不问青红皂白,提出来要请顾问公司做看板管理,要做细胞生产,要做5S、TPM、6Sigma,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会问:“做看板管理、细胞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他会说:“提高效率,改善交付。”我回答:“为了提高效率,改善交付,看板管理、细胞生产可能不适合贵公司的工具方法。”所以,企业要求顾问公司导入某种特有的管理工具方法,顾问公司就予以迎合,这是不应该的。正确的做法是,企业清楚做精益管理的目的,而专家顾问则要基于对客户情况的分析研究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具体决定学习和导入哪些工具和方法。精益顾问就像医生,需要有一个精益工具箱,里面装着一整套各种各样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不应排斥任何好用的工具,也不能期望用某一个特定工具走遍天下,要针对问题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
记者:工厂管理如何实现持续改善?如何将其升华为改善文化?
刘承元:首先,我们假定某工厂通过3A顾问三年辅导,已经成功导入工厂管理改善活动机制,工厂上下已经接受了精益理念,学会了各种改善工具和方法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持续改善。我们的建议有三个:其一,公司领导要扮演好投资人和啦啦队的角色,对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并欣赏和激励员工改善;其二,中层管理者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积极推进改善活动,并为员工准备好舞台;其三,广大员工要扮演好演员的角色,多做改善,尽情表演。
对于还没有导入精益改善机制的企业,所谓的持续改善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3A顾问的导入辅导何等重要。
企业改善文化的形成,通常需要走过四个阶段的路程:第一阶段,改变。怎样实现改变呢?多数人、多数企业以为可以靠培训改变员工,现实告诉我们,培训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人造环境,环境育人”。正确的认识是,人是有惰性的,而且对改变现状缺乏信心,所以要真正改变一个人,就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推动,培训没有这种力量。成功的做法是:在顾问和公司领导的强力推动下,让员工自己动手从改变身边的环境、解决最简单的整理整顿问题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员工发现自己原来有能力改变现状,和导入哪些工具和方法。精益顾问就像医生,需要有一个精益工具箱,里面装着一整套各种各样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不应排斥任何好用的工具,也不能期望用某一个特定工具走遍天下,要针对问题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
记者:工厂管理如何实现持续改善?如何将其升华为改善文化?
刘承元:首先,我们假定某工厂通过3A顾问三年辅导,已经成功导入工厂管理改善活动机制,工厂上下已经接受了精益理念,学会了各种改善工具和方法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持续改善。我们的建议有三个:其一,公司领导要扮演好投资人和啦啦队的角色,对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并欣赏和激励员工改善;其二,中层管理者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积极推进改善活动,并为员工准备好舞台;其三,广大员工要扮演好演员的角色,多做改善,尽情表演。
对于还没有导入精益改善机制的企业,所谓的持续改善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3A顾问的导入辅导何等重要。
企业改善文化的形成,通常需要走过四个阶段的路程:第一阶段,改变。怎样实现改变呢?多数人、多数企业以为可以靠培训改变员工,现实告诉我们,培训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人造环境,环境育人”。正确的认识是,人是有惰性的,而且对改变现状缺乏信心,所以要真正改变一个人,就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推动,培训没有这种力量。成功的做法是:在顾问和公司领导的强力推动下,让员工自己动手从改变身边的环境、解决最简单的整理整顿问题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员工发现自己原来有能力改变现状,并在改变中树立信心。这时,只要领导引导得当,给予及时的欣赏,员工就会获得兴趣,进而对改变不再消极与抵触。第二阶段,员工有了信心和兴趣之后,我们再教他们更多的科学管理和改善方法,并尝试去解决更大的问题,促使员工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明显感觉到自己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成长),从成长中体会成就感。第三阶段,让改变和改善成为管理活动中的规定动作,变成员工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持续推进。第四阶段,改变和改善成了员工的习惯,公司精益改善文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坚守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千万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记者:在目前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理解“现场力”就是竞争力?现场管理如何让“对”与“错”一目了然?现场管理可分哪几个层次?
刘承元:“现场力”就是竞争力,这应该是公理,只是很多人忽视了。对任何企业来说,再远大的目标,再优秀的战略,再美好的愿望,最后都要靠一线员工(包括销售、研发、生产和服务)在现场来实现。没有现场员工有效的落地,愿景、目标和战略都会落空,可见现场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把一线员工的意识、技能、意愿,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场力”。当然,有人会说高层的领导力和中层的管理力也很重要吧?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如果领导力和管理力不能转化为一线的“现场力”,企业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关于现场管理水平,我认为,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混并在改变中树立信心。这时,只要领导引导得当,给予及时的欣赏,员工就会获得兴趣,进而对改变不再消极与抵触。第二阶段,员工有了信心和兴趣之后,我们再教他们更多的科学管理和改善方法,并尝试去解决更大的问题,促使员工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明显感觉到自己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成长),从成长中体会成就感。第三阶段,让改变和改善成为管理活动中的规定动作,变成员工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持续推进。第四阶段,改变和改善成了员工的习惯,公司精益改善文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坚守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千万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记者:在目前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理解“现场力”就是竞争力?现场管理如何让“对”与“错”一目了然?现场管理可分哪几个层次?
刘承元:“现场力”就是竞争力,这应该是公理,只是很多人忽视了。对任何企业来说,再远大的目标,再优秀的战略,再美好的愿望,最后都要靠一线员工(包括销售、研发、生产和服务)在现场来实现。没有现场员工有效的落地,愿景、目标和战略都会落空,可见现场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把一线员工的意识、技能、意愿,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场力”。当然,有人会说高层的领导力和中层的管理力也很重要吧?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如果领导力和管理力不能转化为一线的“现场力”,企业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关于现场管理水平,我认为,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混沌状态,即无管理状态,其产品、工具、流程、服务和员工等所有生产要素都处在混乱之中,既没有效率,也没有质量,对客户的交付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经营效益低下;第二个等级是经过整理(把有用、无用的区分开来)、整顿(去除无用的,留下有用的并进行合理布局或归类管理)之后的状态,其管理状态基本明了;第三个等级是通过合理的标识实现了可视化,使管理状态中的“对”与“错”一目了然,达到外行都能够判断对、错的水平;第四个等级是通过防呆、纠错等机制进行约束,进行预防,使员工能够实现自主管理,做到任何人都不会犯错的至高境界。
这样的认知不仅对制造型企业有效,对任何其他企业或组织的管理都有效,值得学习。
记者:请问刘董事长精益管理有没有一个通用模式或捷径可走?
刘承元:精益管理没有一个通用模式,它的精髓是:“持续改善,全员参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长期坚守。所以,任何期望找到一招制胜的法宝,想走捷径的想法都是徒劳的。人们去丰田公司参观,总是拿相机随处拍照,其实拍下的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东西是永远拍不到的。丰田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其经过90多年发展持续推进精益管理的结果,他们每天都在改善、创新,才形成了今天卓越的精益改善文化,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益改善文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软实力,是很难复制的。
要想获得这种软实力,建设优秀的精益改善文化只有华山一条沌状态,即无管理状态,其产品、工具、流程、服务和员工等所有生产要素都处在混乱之中,既没有效率,也没有质量,对客户的交付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经营效益低下;第二个等级是经过整理(把有用、无用的区分开来)、整顿(去除无用的,留下有用的并进行合理布局或归类管理)之后的状态,其管理状态基本明了;第三个等级是通过合理的标识实现了可视化,使管理状态中的“对”与“错”一目了然,达到外行都能够判断对、错的水平;第四个等级是通过防呆、纠错等机制进行约束,进行预防,使员工能够实现自主管理,做到任何人都不会犯错的至高境界。
这样的认知不仅对制造型企业有效,对任何其他企业或组织的管理都有效,值得学习。
记者:请问刘董事长精益管理有没有一个通用模式或捷径可走?
刘承元:精益管理没有一个通用模式,它的精髓是:“持续改善,全员参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长期坚守。所以,任何期望找到一招制胜的法宝,想走捷径的想法都是徒劳的。人们去丰田公司参观,总是拿相机随处拍照,其实拍下的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东西是永远拍不到的。丰田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其经过90多年发展持续推进精益管理的结果,他们每天都在改善、创新,才形成了今天卓越的精益改善文化,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益改善文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软实力,是很难复制的。
要想获得这种软实力,建设优秀的精益改善文化只有华山一条路,需要企业上下虚心学习,积极行动,而且是持续地行动,没有捷径可走。精益管理是一个过程,只有把精益当成信仰,让企业全员信仰精益,并且脚踏实地去行动,才能成为优秀的精益企业。
要点2:如何颠覆管理中的二八法则
记者:请问刘董事长,你怎样理解自己的原创观点——“管理的目的是颠覆二八法则”?能否举例说明?
刘承元:二八法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只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因子就能控制事物的全局。后来,这个原理演变成当今学界所熟悉的“二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或项目,其余20%的利润来自80%的大客户或大项目。“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中的少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美妙的“二八法则”,后来被专家学者在各个领域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可见,这种数理统计上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管理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甚至不可动摇。
后来,一些管理专家特别是西方和学院派专家,理所当然地把“二八法则”推演到企业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思考中。他们认为,团队中20%优秀的员工给企业带来了80%的效益,所以建议领导要把路,需要企业上下虚心学习,积极行动,而且是持续地行动,没有捷径可走。精益管理是一个过程,只有把精益当成信仰,让企业全员信仰精益,并且脚踏实地去行动,才能成为优秀的精益企业。
要点2:如何颠覆管理中的二八法则
记者:请问刘董事长,你怎样理解自己的原创观点——“管理的目的是颠覆二八法则”?能否举例说明?
刘承元:二八法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只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因子就能控制事物的全局。后来,这个原理演变成当今学界所熟悉的“二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或项目,其余20%的利润来自80%的大客户或大项目。“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中的少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美妙的“二八法则”,后来被专家学者在各个领域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可见,这种数理统计上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管理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甚至不可动摇。
后来,一些管理专家特别是西方和学院派专家,理所当然地把“二八法则”推演到企业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思考中。他们认为,团队中20%优秀的员工给企业带来了80%的效益,所以建议领导要把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7-10
破部门间壁垒,利用整个公司的全体能动性。任何人都能随时查看任何一个员工的“成功五问”文件,了解大家打算如何为公司的未来做出贡献。我们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应用程序来帮助每一个员工来追踪评估自己在“成功五问”目标上的进展。简言之,我们对“成功五问”相当认真。每年从8月起,我开始和公司的第6号员工吉姆·卡瓦列里起草下一财年的顶层文件。之后数月里,我会跟我的高管团队就每
管理类 / 日期:2023-07-10
弗克吉尔兴奋地把他的结论和分析依据上报给德军指挥部,指挥部经过讨论认为这个推论很可靠,于是迅速调集6个炮兵营合计300门重炮向波斯猫出现的那个山头附近展开了疯狂的轰炸。结果证明,德军的判断是对的,法军的指挥部就在此地。在疯狂的炮火攻击之下,法军指挥部被迅速消灭,战争格局发生逆转。谁会想到,一只波斯猫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