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幸福的七种习惯 性格不能决定命运。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然而从古至今,我们很少遵从亚里士多德的箴言。也许,他应该首先告诉我们如何变得更幸福。如果他从分析幸福与不幸的根源入手,或许这个箴言会更有效。二八定律真的适用于幸福这个人生主题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幸福的时光总是只占人生的一小部分。如果确实存在80/20快乐法则,那么与此相关的一个假设就是,80%的幸福出现在20%的时间里。我试图在朋友们身上验证这一假设,我让他们把每一周分成若干天,把每个月分成若干周,把每年分成若干月,或者把一生分为若干年,大约三分之二的朋友表示,他们在这些拆分后时间段里的幸福感,存在一种明显的不均衡分布模式,且与80/20模式非常接近。当然,这一假设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大约三分之一的朋友表示,他们的生活并不符合80/20模式,他们的幸福分布得较为平均。值得注意的是,整体看来,与大部分(三分之二)幸福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的人相比,这小部分人(三分之一)看起来好像更幸福。这些结果符合常识。整体看来,那些一生都很幸福的人,获得的幸福感更强烈;而幸福集中在某些短暂时刻的人,人生整体的幸福感就不是那么强烈了。这也与本书前几章提出的观点一致,即80/20关系,意味着存在第十五章 幸福的七种习惯 性格不能决定命运。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然而从古至今,我们很少遵从亚里士多德的箴言。也许,他应该首先告诉我们如何变得更幸福。如果他从分析幸福与不幸的根源入手,或许这个箴言会更有效。二八定律真的适用于幸福这个人生主题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幸福的时光总是只占人生的一小部分。如果确实存在80/20快乐法则,那么与此相关的一个假设就是,80%的幸福出现在20%的时间里。我试图在朋友们身上验证这一假设,我让他们把每一周分成若干天,把每个月分成若干周,把每年分成若干月,或者把一生分为若干年,大约三分之二的朋友表示,他们在这些拆分后时间段里的幸福感,存在一种明显的不均衡分布模式,且与80/20模式非常接近。当然,这一假设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大约三分之一的朋友表示,他们的生活并不符合80/20模式,他们的幸福分布得较为平均。值得注意的是,整体看来,与大部分(三分之二)幸福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的人相比,这小部分人(三分之一)看起来好像更幸福。这些结果符合常识。整体看来,那些一生都很幸福的人,获得的幸福感更强烈;而幸福集中在某些短暂时刻的人,人生整体的幸福感就不是那么强烈了。这也与本书前几章提出的观点一致,即80/20关系,意味着存在极大的浪费,以及巨大的改进空间。但更重要的是,二八定律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幸福。
获得幸福的两种途径 找出最幸福的时光,并使其尽可能地延长。找出最不幸的时光,并使其尽可能地缩短。 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那些能有效地创造快乐的活动中,在其他活动上少花些时间和精力。首先要尽量减少那些让自己感到非常不快乐的事,避免因此陷入长时间闷闷不乐的状态。获得快乐的最佳方法,就是摆脱所有的不快乐。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得比想象中更好,我们只需要避免那些曾经令自己感到不开心的场景即可。对于那些不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或者说那些让你感到很不快的事),则应当想办法让自己从中感受到快乐。如果行得通,当然很好;如果行不通,就要考虑一下如何避免这些不愉快的情况。
难道人们真的对烦恼束手无策吗 如果你遇到过长期烦闷的人(这些人经常被归为“精神病患者”,这种归类方法看似客观,却非常含糊且无益于解决问题,这也可能使世界变得更加悲惨),那么你也许会认为前文关于幸福感和快乐的分析过于武断。它认为我们有把握自己幸福的能力,但很多人却因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无法决定自身的幸福。难道我们获得幸福的极大的浪费,以及巨大的改进空间。但更重要的是,二八定律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幸福。
获得幸福的两种途径 找出最幸福的时光,并使其尽可能地延长。找出最不幸的时光,并使其尽可能地缩短。 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那些能有效地创造快乐的活动中,在其他活动上少花些时间和精力。首先要尽量减少那些让自己感到非常不快乐的事,避免因此陷入长时间闷闷不乐的状态。获得快乐的最佳方法,就是摆脱所有的不快乐。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得比想象中更好,我们只需要避免那些曾经令自己感到不开心的场景即可。对于那些不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或者说那些让你感到很不快的事),则应当想办法让自己从中感受到快乐。如果行得通,当然很好;如果行不通,就要考虑一下如何避免这些不愉快的情况。
难道人们真的对烦恼束手无策吗 如果你遇到过长期烦闷的人(这些人经常被归为“精神病患者”,这种归类方法看似客观,却非常含糊且无益于解决问题,这也可能使世界变得更加悲惨),那么你也许会认为前文关于幸福感和快乐的分析过于武断。它认为我们有把握自己幸福的能力,但很多人却因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无法决定自身的幸福。难道我们获得幸福的能力不是由遗传或者儿时经历决定的吗?我们真的能把握自身的幸福吗?毫无疑问,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半杯水”,有些人会乐观地说“居然还有半杯”,而另外一些人则会悲观地抱怨说“怎么只剩半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认为,一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是基因、儿时经历、脑化学激素和重要人生经历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很明显,成年后的我们,无法改变基因、儿时经历或者所遭遇的人生不幸。所以,那些动不动就逃避责任的人,更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特别是当他们疯狂地迷信医学的“科学论述”时。幸运的是,常识、观察报告和最新的科学证据无不表明,尽管如人生所有其他的事情一样,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或后天条件或许不同,但就获得幸福感而言,我们仍有机会打好命运发来的牌,并在漫长的人生牌局中,通过“牌技”的精进获得最终的幸福。这跟身体锻炼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基因以及年轻时的锻炼程度不同,成年后的人们在体力上有很大差别。然而,每个人也可以通过系统训练显著地增强体能。与之类似,受到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智力可能稍有差别,但每个人也都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心智。正如虽然由于基因及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我们可能天生就长得胖,但只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锻炼,大多数“胖子”都能够成功减肥。那么从原则上看,无论性格等起始条件怎样,我们最终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实现幸福的同等能力,但为什么现实与想象的出入如此巨大?我们或许都曾见过,亲朋好友的人生,在发生巨变之后,因采取了不同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导致有些人最终获得了幸福,而有些人则永远地沦陷到黑暗的境地。找到人生的新伴侣、一份新的工能力不是由遗传或者儿时经历决定的吗?我们真的能把握自身的幸福吗?毫无疑问,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半杯水”,有些人会乐观地说“居然还有半杯”,而另外一些人则会悲观地抱怨说“怎么只剩半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认为,一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是基因、儿时经历、脑化学激素和重要人生经历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很明显,成年后的我们,无法改变基因、儿时经历或者所遭遇的人生不幸。所以,那些动不动就逃避责任的人,更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特别是当他们疯狂地迷信医学的“科学论述”时。幸运的是,常识、观察报告和最新的科学证据无不表明,尽管如人生所有其他的事情一样,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或后天条件或许不同,但就获得幸福感而言,我们仍有机会打好命运发来的牌,并在漫长的人生牌局中,通过“牌技”的精进获得最终的幸福。这跟身体锻炼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基因以及年轻时的锻炼程度不同,成年后的人们在体力上有很大差别。然而,每个人也可以通过系统训练显著地增强体能。与之类似,受到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智力可能稍有差别,但每个人也都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心智。正如虽然由于基因及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我们可能天生就长得胖,但只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锻炼,大多数“胖子”都能够成功减肥。那么从原则上看,无论性格等起始条件怎样,我们最终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实现幸福的同等能力,但为什么现实与想象的出入如此巨大?我们或许都曾见过,亲朋好友的人生,在发生巨变之后,因采取了不同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导致有些人最终获得了幸福,而有些人则永远地沦陷到黑暗的境地。找到人生的新伴侣、一份新的工作、一处新家、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态度,所有这些都能改变一个人对幸福的感受,而这些又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说,只有那些相信“宿命论”的人才会受它的摆布,那么“宿命论”就是一种没有任何说服力的谬论。人们能够自主改变命运,这些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应该能够鼓励我们效仿那些行使自由意志的人。 人类有能力决定幸福与否,终于有了科学佐证最终,在其他科学发现的推动下,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相较于经济学,精神病学更应当被称为“令人沮丧的科学”)研究得出了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结论,它与我们的常识和生活经历是一致的。遗传病学者往往是决定论者,他们习惯于把复杂的人类行为简单归结为遗传基因的影响。正如著名的遗传学家、伦敦大学教授史蒂夫·琼斯(Steve Joes)所说:“曾有研究声称已经发现了决定躁郁症、精神分裂症和酗酒症的单基因病因。”但这些所谓的发现已经被推翻了。现在,一位著名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告诉我们:“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人类行为是一个整体……有证据表明,在我们日常的所思所想,以及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都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换句话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选择使自己快乐还是郁闷,甚至也可以选择使自己健康还是多病。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然存在这并不意味着对人类早期经历(或人生后期的悲惨遭遇)的重要研究就没有意义。在第一章中,我们注意到混沌理论强调“对初始条作、一处新家、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态度,所有这些都能改变一个人对幸福的感受,而这些又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说,只有那些相信“宿命论”的人才会受它的摆布,那么“宿命论”就是一种没有任何说服力的谬论。人们能够自主改变命运,这些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应该能够鼓励我们效仿那些行使自由意志的人。 人类有能力决定幸福与否,终于有了科学佐证最终,在其他科学发现的推动下,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相较于经济学,精神病学更应当被称为“令人沮丧的科学”)研究得出了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结论,它与我们的常识和生活经历是一致的。遗传病学者往往是决定论者,他们习惯于把复杂的人类行为简单归结为遗传基因的影响。正如著名的遗传学家、伦敦大学教授史蒂夫·琼斯(Steve Joes)所说:“曾有研究声称已经发现了决定躁郁症、精神分裂症和酗酒症的单基因病因。”但这些所谓的发现已经被推翻了。现在,一位著名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告诉我们:“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人类行为是一个整体……有证据表明,在我们日常的所思所想,以及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都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换句话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选择使自己快乐还是郁闷,甚至也可以选择使自己健康还是多病。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然存在这并不意味着对人类早期经历(或人生后期的悲惨遭遇)的重要研究就没有意义。在第一章中,我们注意到混沌理论强调“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存”。这也意味着在任何现象发展初期,偶然事件或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原因,都能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巨大偏差。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人类的幼年时期。我们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自我认知——我们被宠爱或者失宠,我们聪明或愚蠢,我们受到重视或者被轻视,我们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或者受限于权威的指挥——所有这些自我认知将贯穿并影响我们一生。这些最初的想法,也许毫无客观依据,但它们会持续一生,并最终演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在此后的人生中经历的事情——考试不及格、失恋、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被辞退、生病——都可能使我们的生活偏离正常轨道,并进一步加深对自身的负面认识。 重新回到幸福的起点那么,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残酷,我们的人生是否注定不幸?我并不这么认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皮科·米兰多拉(Pico of Miradola)曾经指出,人类与其他生物并不完全相同。人类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能发展变化。而人类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有能力进行自我塑造。其余的生物都是被动的,而只有人类具有主动性。其他生物都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我们能够进行创造。当遭遇不幸时,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并能避开厄运。我们能够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颠覆卢梭“人处处受限”的名言,因为,事实上,人处处自由。即使我们不能改变这些事物,我们仍可以改变看待外部事物的方式。而且,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运用智慧,改变面对幸福与不幸的态度。件的敏感性依存”。这也意味着在任何现象发展初期,偶然事件或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原因,都能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巨大偏差。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人类的幼年时期。我们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自我认知——我们被宠爱或者失宠,我们聪明或愚蠢,我们受到重视或者被轻视,我们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或者受限于权威的指挥——所有这些自我认知将贯穿并影响我们一生。这些最初的想法,也许毫无客观依据,但它们会持续一生,并最终演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在此后的人生中经历的事情——考试不及格、失恋、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被辞退、生病——都可能使我们的生活偏离正常轨道,并进一步加深对自身的负面认识。 重新回到幸福的起点那么,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残酷,我们的人生是否注定不幸?我并不这么认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皮科·米兰多拉(Pico of Miradola)曾经指出,人类与其他生物并不完全相同。人类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能发展变化。而人类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有能力进行自我塑造。其余的生物都是被动的,而只有人类具有主动性。其他生物都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我们能够进行创造。当遭遇不幸时,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并能避开厄运。我们能够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颠覆卢梭“人处处受限”的名言,因为,事实上,人处处自由。即使我们不能改变这些事物,我们仍可以改变看待外部事物的方式。而且,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运用智慧,改变面对幸福与不幸的态度。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5-07
经济萧条时,企业势必会想办法削减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全员整个思考的角度、执行的力度都会比较强,全员也比较配合,能够真正起到削减成本的作用。(4)高效的运转率经济萧条时,面临市场困境,每一个企业的团队成员都有一种战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可以一天当三天用。超越常规的付出,才能创造真正的奇迹。(5)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经济萧条
管理类 / 日期:2023-05-07
在宜家未来的计划中,AR和VR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两项都是重要的新技术,因此需要测试和尝试。我们一直在实体店中测试VR,供顾客想象一件家具摆在房间里的效果。最近我们收购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地理魔力实验室(Geomagical Labs)。借助他们的新型AI技术,我们可以把家居可视化提升到新水平。顾客可以逐次扫描房间,转为 3D 模型,随时随地查看宜家家居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