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厂越来越多,产品出现过剩,怎么办?这时企业家别无选择,他必须思考创新,思考用户到底要什么,从工厂思维转变为市场思维,从产品思维走向价值思维。请注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创造价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早的产品思维是通过产品制造赚钱,而到了产品过剩的第二阶段,现实逼迫企业家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因为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为了创造出更大的用户价值,企业必须创新做差异化。
然而,创新产品进入市场以后,会迅速出现一批模仿者,这个问题又要怎么解决呢?这时你会发现唯一的方法是回到用户这里。我们不能盯着竞争对手,而是要以用户心为心,要比竞争对手更深、更好、更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这种满足不是一次性的满足,而是一辈子的满足。企业要创造用户终身价值,最终你的产品不仅仅是做好品质,积累出品牌,更要上升到文化习惯,上升到用户的内在信仰系统,扎根到用户心中最深的地方。就像可口可乐,消费者喝的不是饮料,而是美国文化。
因此,企业家要经历两次跃迁。一是从产品竞争升级到价值竞争。今天很多老板的思维还停留在产品竞争的阶段,先工厂,后市场。但是,用户买的不是产品,用户买的是价值。谁解决了用户价值,谁就赢得了客户。二是从价值竞争升维到用户终身价值竞争。假设用户第一次消费的预期是追求100分。如果卖方提供了120分的用户价值,就会超出用户的期望。下一次,他们的期待会上升到120分,这120分又会变成用户价值新的基准线。如果企业还想超出用户的预期,则必须提供140分的用户价值。所以,用户对产品价值的预期会逐渐升随着工厂越来越多,产品出现过剩,怎么办?这时企业家别无选择,他必须思考创新,思考用户到底要什么,从工厂思维转变为市场思维,从产品思维走向价值思维。请注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创造价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早的产品思维是通过产品制造赚钱,而到了产品过剩的第二阶段,现实逼迫企业家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因为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为了创造出更大的用户价值,企业必须创新做差异化。
然而,创新产品进入市场以后,会迅速出现一批模仿者,这个问题又要怎么解决呢?这时你会发现唯一的方法是回到用户这里。我们不能盯着竞争对手,而是要以用户心为心,要比竞争对手更深、更好、更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这种满足不是一次性的满足,而是一辈子的满足。企业要创造用户终身价值,最终你的产品不仅仅是做好品质,积累出品牌,更要上升到文化习惯,上升到用户的内在信仰系统,扎根到用户心中最深的地方。就像可口可乐,消费者喝的不是饮料,而是美国文化。
因此,企业家要经历两次跃迁。一是从产品竞争升级到价值竞争。今天很多老板的思维还停留在产品竞争的阶段,先工厂,后市场。但是,用户买的不是产品,用户买的是价值。谁解决了用户价值,谁就赢得了客户。二是从价值竞争升维到用户终身价值竞争。假设用户第一次消费的预期是追求100分。如果卖方提供了120分的用户价值,就会超出用户的期望。下一次,他们的期待会上升到120分,这120分又会变成用户价值新的基准线。如果企业还想超出用户的预期,则必须提供140分的用户价值。所以,用户对产品价值的预期会逐渐升级,他们的期待感呈一条上升曲线,如果企业的产品不能随之创新,不断使用户价值超出用户预期,想要维系顾客的忠诚度会非常难。
用户为什么会买我们的产品?一切都是基于用户价值,基于你在上一章找到的那个符号——你等于什么。但是,这个用户价值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的。你可以说你的价值是“好吃”,别人也可以说它的价值是“好吃”,真正比拼的不是谁说得好听,而是谁能把这个用户价值做到最深。
这个深度来自哪里?来自专注聚焦的研发,从领导者层面就极其重视基础研究。凭什么你说做到了好吃?你是怎么做到好吃的呢?客户先听到了你“有何不同”,接下来还要问“何以见得”,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企业就必须对用户价值进行深度研究。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目标规划来看,我们判断未来所有中国企业都会成为研发机构。就像今天的华为、阿里巴巴等巨型企业,它们对于研发极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什么?因为这关系到它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今天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在用户价值上做得太浅了,浮于表面,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许多老板只关注前台的销售,左手进货、右手卖货,这种企业怎么可能有什么差异化呢?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从后台开始做,他要对产品进行深度研究,对用户价值进行深度研究,最后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并持续突破自己的边界。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企业家:经营企业必须回到用户价值,重视级,他们的期待感呈一条上升曲线,如果企业的产品不能随之创新,不断使用户价值超出用户预期,想要维系顾客的忠诚度会非常难。
用户为什么会买我们的产品?一切都是基于用户价值,基于你在上一章找到的那个符号——你等于什么。但是,这个用户价值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的。你可以说你的价值是“好吃”,别人也可以说它的价值是“好吃”,真正比拼的不是谁说得好听,而是谁能把这个用户价值做到最深。
这个深度来自哪里?来自专注聚焦的研发,从领导者层面就极其重视基础研究。凭什么你说做到了好吃?你是怎么做到好吃的呢?客户先听到了你“有何不同”,接下来还要问“何以见得”,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企业就必须对用户价值进行深度研究。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目标规划来看,我们判断未来所有中国企业都会成为研发机构。就像今天的华为、阿里巴巴等巨型企业,它们对于研发极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什么?因为这关系到它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今天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在用户价值上做得太浅了,浮于表面,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许多老板只关注前台的销售,左手进货、右手卖货,这种企业怎么可能有什么差异化呢?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从后台开始做,他要对产品进行深度研究,对用户价值进行深度研究,最后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并持续突破自己的边界。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企业家:经营企业必须回到用户价值,重视用户价值背后的底层逻辑。以终为始来看,你会发现产品必须持续黏住客户,创造用户终身价值。这个时候,你别无选择,必须持续聚焦、专研、改进,这条路永远没有终点。最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要的是一生一世,而从企业家的角度,则必须一生一事。用户价值背后的底层逻辑。以终为始来看,你会发现产品必须持续黏住客户,创造用户终身价值。这个时候,你别无选择,必须持续聚焦、专研、改进,这条路永远没有终点。最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要的是一生一世,而从企业家的角度,则必须一生一事。第四章
人才战略: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组织
从0到1靠经营产品,从1到N靠经营人才
从战略设计到价值创新,再到产品战略,前文基本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接下来企业从1到N靠什么?组织发展和人才复制。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做一个小调研: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你有没有把60%以上的时间花在选人和育人上?举手者基本上寥寥无几。时间花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时间是你最大的资源,也是你最大的成本。如果你没有把60%以上的时间花在选人和育人上,那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37年,美国有一对兄弟在自己的家乡开了一家汉堡店。1937—1945年,兄弟俩凭着对汉堡的一腔热情将这个汉堡店做得非常成功,也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就是说,第四章
人才战略: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组织
从0到1靠经营产品,从1到N靠经营人才
从战略设计到价值创新,再到产品战略,前文基本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接下来企业从1到N靠什么?组织发展和人才复制。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做一个小调研: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你有没有把60%以上的时间花在选人和育人上?举手者基本上寥寥无几。时间花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时间是你最大的资源,也是你最大的成本。如果你没有把60%以上的时间花在选人和育人上,那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37年,美国有一对兄弟在自己的家乡开了一家汉堡店。1937—1945年,兄弟俩凭着对汉堡的一腔热情将这个汉堡店做得非常成功,也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完成了从0到1的飞跃:这家企业的产品成型了,商业模式也跑通了。
这时,兄弟俩不再满足于从0到1,他们想要做大,完成从1到N的跨越。
怎么样才能从1到N呢?兄弟俩马上想到了一个词——复制。这个词非常经典,因为所有商业最后成功的关键都来自这个词。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复制呢?兄弟俩将焦点放在产品复制上。由于他们卖的是汉堡,接下来他们针对店面的选择、产品、定价、营销、服务……花了三四年时间,形成了一整套标准。
1948年,兄弟俩开始在全美范围内招募加盟商,通过向加盟商贩卖标准,告诉加盟商如何开店、如何选址、如何做产品……当然,条件是加盟商必须向兄弟俩缴纳管理费。1948—1953年,兄弟俩招募了几十家加盟商,品牌也开始做大了。但是,随着他们不断做大,问题开始暴露。
有一次,一个老人在加盟店吃了汉堡后生病了,不治身亡。老人去世以后,家属将兄弟俩的品牌告上了法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老人确实是吃了他们的汉堡导致中毒。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这个结论无异于对这个品牌宣判了死刑。随着媒体报道和丑闻的发酵,所有加盟店的生意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这对那些加盟店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许多加盟商开始扯皮,并拒绝继续缴纳管理费。这家企业完成了从0到1的飞跃:这家企业的产品成型了,商业模式也跑通了。
这时,兄弟俩不再满足于从0到1,他们想要做大,完成从1到N的跨越。
怎么样才能从1到N呢?兄弟俩马上想到了一个词——复制。这个词非常经典,因为所有商业最后成功的关键都来自这个词。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复制呢?兄弟俩将焦点放在产品复制上。由于他们卖的是汉堡,接下来他们针对店面的选择、产品、定价、营销、服务……花了三四年时间,形成了一整套标准。
1948年,兄弟俩开始在全美范围内招募加盟商,通过向加盟商贩卖标准,告诉加盟商如何开店、如何选址、如何做产品……当然,条件是加盟商必须向兄弟俩缴纳管理费。1948—1953年,兄弟俩招募了几十家加盟商,品牌也开始做大了。但是,随着他们不断做大,问题开始暴露。
有一次,一个老人在加盟店吃了汉堡后生病了,不治身亡。老人去世以后,家属将兄弟俩的品牌告上了法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老人确实是吃了他们的汉堡导致中毒。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这个结论无异于对这个品牌宣判了死刑。随着媒体报道和丑闻的发酵,所有加盟店的生意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这对那些加盟店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许多加盟商开始扯皮,并拒绝继续缴纳管理费。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5-01
适的比较顺序就是②商品→③商品方案→①销售部门→④销售经验。这是因为,优先对本部门内容易掌握的因素进行对比比较好。在商品规划部门,是比较容易对商品或者商品销售方案进行改善的。因此在分析时,也要从与商品相关联的角度出发对比较项目进行排序。当然,如果商品本身没有问题的话,剩下的就是特定的销售渠道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半部分对销售部门进行分析时介绍。如何收集必
管理类 / 日期:2023-05-01
费者不会发现,美国环境总署也不会发现,但是伊梅尔特认为面对现实是一家企业的责任、一个管理者的责任,所以他还是跟杰克·韦尔奇讲,应当召回这批冰箱。当时杰克·韦尔奇刚刚上任,他新制定的战略就是要求通用电气的业务在业内做“第一或第二”,否则就关停并转。伊梅尔特在这个当口去找杰克·韦尔奇,无异于找死。伊梅尔特后来回忆说:“杰克·韦尔奇当时问了我许多问题,因为当时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