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前提是有科学的方法去实现,华为对这些“科学的方法”做了大量的投资。所以,企业家要有雄心,勇于揭开目标的“盖子”。
从这个理解来说,目标管理的机制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下套”的机制,并非目标分解。在华为,老板只关心自己的目标,下属的目标如果不支持老板的目标,就会被打回去重写。在华为,目标是自己定的,叫作目标解码,不叫目标分解。解码是由下到上,这样总体目标就是大家目标的总和。所有企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要用高目标倒逼企业内部的能力,这样的企业管理才有效。蛋糕做大了,价值就创造出来了。
价值创造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劳动,另一个是资本。要么资本雇用劳动,要么劳动雇用资本,谁雇用谁都是手段,更强的一方是雇用方,双方共同的目的就是把蛋糕做大。价值创造者分为三类:第一类价值创造者是劳动者;第二类价值创造者是知识贡献者,比如通过工艺改进降低成本10元钱的人,就是知识贡献者;第三类价值创造者是企业家。企业家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追求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才是利润的来源。其实不确定性就是风险,企业家的工作就是管理风险,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企业家能看到将来的机会,并指挥团队往那个地方发力。有远见的企业家,还会同时布局市场和能力,当市场和能力能够跟机会匹配时,机会和能力相遇,就是所谓抓住了机遇。
价值评价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前提是有科学的方法去实现,华为对这些“科学的方法”做了大量的投资。所以,企业家要有雄心,勇于揭开目标的“盖子”。
从这个理解来说,目标管理的机制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下套”的机制,并非目标分解。在华为,老板只关心自己的目标,下属的目标如果不支持老板的目标,就会被打回去重写。在华为,目标是自己定的,叫作目标解码,不叫目标分解。解码是由下到上,这样总体目标就是大家目标的总和。所有企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要用高目标倒逼企业内部的能力,这样的企业管理才有效。蛋糕做大了,价值就创造出来了。
价值创造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劳动,另一个是资本。要么资本雇用劳动,要么劳动雇用资本,谁雇用谁都是手段,更强的一方是雇用方,双方共同的目的就是把蛋糕做大。价值创造者分为三类:第一类价值创造者是劳动者;第二类价值创造者是知识贡献者,比如通过工艺改进降低成本10元钱的人,就是知识贡献者;第三类价值创造者是企业家。企业家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追求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才是利润的来源。其实不确定性就是风险,企业家的工作就是管理风险,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企业家能看到将来的机会,并指挥团队往那个地方发力。有远见的企业家,还会同时布局市场和能力,当市场和能力能够跟机会匹配时,机会和能力相遇,就是所谓抓住了机遇。
价值评价华为集体进行价值评价,这就避免了个人说了算。个人权力过大,权力就会跟着个人跑,而不是跟着公司跑。集体价值评价的不足之处在于,效率会受到影响,会牵扯主管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华为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责任结果导向,是一直没变的。
好的价值评价有一个特点:是评价结果,而不是评价过程;是评价价值创造,而不是评价价值消耗。举个例子来说,前段时间新闻里曝出某个城市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洒水车还在给花草树木浇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洒水工人的考核指标是洒水次数、出勤次数。这样的话,无论下雨刮风,洒水工人只要出勤就能拿到奖金。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因为只考核过程。正确的方式是考核结果,即花草树木存活了就可以了,下雨天不用洒水,天晴时多洒水。结果是用来考核的,过程是用来纠偏的,结果反映了价值创造,过程是价值消耗。只考核过程不考核结果,就是鼓励员工多花钱。很多企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其实大多考核的是价值消耗,比如“培养了多少人”“举办了多少场培训”,这是典型的价值消耗。华为考核“挣钱”,不考核“花钱”,因为挣了钱后才有钱分,花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依此类推,客户满意度是过程指标,订单和回款才是结果指标。仅仅让客户满意,没有订单,没有回款,这就是消耗。质量也不是结果指标。华为早年出现很多问题,就是因为考核指标不清晰。比如对于企业的客服中心,受理了多少问题、处理了多少问题,这些都是过程指标。客服中心应该考核客户回头率、客户保有率和增值服务,这华为集体进行价值评价,这就避免了个人说了算。个人权力过大,权力就会跟着个人跑,而不是跟着公司跑。集体价值评价的不足之处在于,效率会受到影响,会牵扯主管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华为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责任结果导向,是一直没变的。
好的价值评价有一个特点:是评价结果,而不是评价过程;是评价价值创造,而不是评价价值消耗。举个例子来说,前段时间新闻里曝出某个城市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洒水车还在给花草树木浇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洒水工人的考核指标是洒水次数、出勤次数。这样的话,无论下雨刮风,洒水工人只要出勤就能拿到奖金。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因为只考核过程。正确的方式是考核结果,即花草树木存活了就可以了,下雨天不用洒水,天晴时多洒水。结果是用来考核的,过程是用来纠偏的,结果反映了价值创造,过程是价值消耗。只考核过程不考核结果,就是鼓励员工多花钱。很多企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其实大多考核的是价值消耗,比如“培养了多少人”“举办了多少场培训”,这是典型的价值消耗。华为考核“挣钱”,不考核“花钱”,因为挣了钱后才有钱分,花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依此类推,客户满意度是过程指标,订单和回款才是结果指标。仅仅让客户满意,没有订单,没有回款,这就是消耗。质量也不是结果指标。华为早年出现很多问题,就是因为考核指标不清晰。比如对于企业的客服中心,受理了多少问题、处理了多少问题,这些都是过程指标。客服中心应该考核客户回头率、客户保有率和增值服务,这才是价值创造,其他都是手段和过程,不是结果和目的。正确的考核才会带来价值增量,不然毫无意义。企业考核完成率也是错误的,比如一个人创造了1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100%,另一个人创造了2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50%,因此就说前一个人的贡献大。其实创造了2000万元利润的那个人的贡献更大,虽然目标完成率只有50%,也许这是因为他年初目标定得太高了。所以,企业在考核时应该注意尽量考核绝对值,少考虑相对值,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评价上。
企业考核指标为员工离职率或关键员工离职率,也是错误的。这是领导力指标,不是业绩指标,把领导力指标和业绩指标混为一谈是错误的。业绩考核只看业绩,领导力考核的是带领团队的能力,即一个人是否适合做领导。回归价值管理的本质,只管业绩和成果,不管其他东西,这就是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评价一定要回归结果,只看价值创造的成果,而不考察过程。
价值评价的起点是部门的价值定位,就是部门成立的初衷,即它在价值链里面对什么负责。找到了部门的价值定位,考核就简单了,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市场部相当于足球场上的前锋,对总体销售结果负责,它是一个机会中心,从财富的角度来讲就是收入中心,必须源源不断地给公司创造收入。
研发部门相当于创新中心,要源源不断地给前线提供新产品,老产品交给生产部门。研发部门要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所以考核的就是新产品的收入。
售后服务部门相当于成本中心,也就是花钱的部门。成本中心的才是价值创造,其他都是手段和过程,不是结果和目的。正确的考核才会带来价值增量,不然毫无意义。企业考核完成率也是错误的,比如一个人创造了1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100%,另一个人创造了2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50%,因此就说前一个人的贡献大。其实创造了2000万元利润的那个人的贡献更大,虽然目标完成率只有50%,也许这是因为他年初目标定得太高了。所以,企业在考核时应该注意尽量考核绝对值,少考虑相对值,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评价上。
企业考核指标为员工离职率或关键员工离职率,也是错误的。这是领导力指标,不是业绩指标,把领导力指标和业绩指标混为一谈是错误的。业绩考核只看业绩,领导力考核的是带领团队的能力,即一个人是否适合做领导。回归价值管理的本质,只管业绩和成果,不管其他东西,这就是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评价一定要回归结果,只看价值创造的成果,而不考察过程。
价值评价的起点是部门的价值定位,就是部门成立的初衷,即它在价值链里面对什么负责。找到了部门的价值定位,考核就简单了,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市场部相当于足球场上的前锋,对总体销售结果负责,它是一个机会中心,从财富的角度来讲就是收入中心,必须源源不断地给公司创造收入。
研发部门相当于创新中心,要源源不断地给前线提供新产品,老产品交给生产部门。研发部门要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所以考核的就是新产品的收入。
售后服务部门相当于成本中心,也就是花钱的部门。成本中心的定位是保证前线及时到货,所以用到货率来考核,奖金主要来自成本的下降。华为供应链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万元发货成本率,如果这个指标没有下降,说明没有增量价值创造出来。
职能部门的定位是效能中心,业务单元给效能中心交费,效能中心给公司打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业务能力能够提升,这就是效能中心的价值。后台所有职能部门的考核,都要看是否对前线有支持、有帮助。很多企业犯这样的错误:后台职能部门的考核与前线没有关系,闻不到前线硝烟的味道。很多部门没有体现出与前线的关系,原因很多,比如很多企业画组织结构图时,先画董事长,再画总裁、总监,画到最后,前线被忽略不计了,这是典型的管控思维。华为画组织结构图时,先画客户界面,把“前线怎么打仗”先搞清楚。如果客户界面出现了“三不管地带”,有问题无法解决,就由职能部门补齐相应功能,这就是后台职能部门的价值。在这个原则下建立起来的组织,就是流程型组织。
职能部门的核心价值是资源开发,保证资源增值。比如人力资源部门的核心原则,就是实现组织不养闲人,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于能力强的人,要让他担当重任,否则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消灭这些浪费。
从企业的价值观到流程型组织的建立方式,就决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能,也就能推导出不同职能的考核方式。当然,考核也要结合其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做到让“组织充满活力”。
价值分配定位是保证前线及时到货,所以用到货率来考核,奖金主要来自成本的下降。华为供应链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万元发货成本率,如果这个指标没有下降,说明没有增量价值创造出来。
职能部门的定位是效能中心,业务单元给效能中心交费,效能中心给公司打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业务能力能够提升,这就是效能中心的价值。后台所有职能部门的考核,都要看是否对前线有支持、有帮助。很多企业犯这样的错误:后台职能部门的考核与前线没有关系,闻不到前线硝烟的味道。很多部门没有体现出与前线的关系,原因很多,比如很多企业画组织结构图时,先画董事长,再画总裁、总监,画到最后,前线被忽略不计了,这是典型的管控思维。华为画组织结构图时,先画客户界面,把“前线怎么打仗”先搞清楚。如果客户界面出现了“三不管地带”,有问题无法解决,就由职能部门补齐相应功能,这就是后台职能部门的价值。在这个原则下建立起来的组织,就是流程型组织。
职能部门的核心价值是资源开发,保证资源增值。比如人力资源部门的核心原则,就是实现组织不养闲人,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于能力强的人,要让他担当重任,否则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消灭这些浪费。
从企业的价值观到流程型组织的建立方式,就决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能,也就能推导出不同职能的考核方式。当然,考核也要结合其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做到让“组织充满活力”。
价值分配形象地说,价值分配就是“油门”,一脚油门踩下去,推背感出来了,这个价值分配就对了。如果油门踩下去车没有加速,就说明价值分配出问题了。在华为,价值分配导向冲锋,导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围绕“冲锋导向”的价值分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可乐的销量对天气的依赖很大,如果有人说“今年是因为天气太热导致销量井喷,所以不能按照年初制订的奖金计划发奖金”,企业要平衡一下。如果这样做,企业就没有活力了。企业家要尊重这些不确定性,不能无视偶然性。
常见的价值分配错误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龄分配,工龄越长的人享受的待遇越好,其实工龄长的人在后期对企业的贡献是递减的,华为没有工龄工资。华为有个退休政策,年龄达到45岁,工作满8年就可以光荣退休了。后来华为又出一个补充政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员都可以退休。让年龄大的人提早退休享受生活,既是对这些员工多年贡献的肯定,同时也能把更多的机会和岗位让出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空间。
第二种是按学历、认知水平分配。学历只是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并不必然地给企业带来价值。
第三种是工资普调。
华为讲求“不让雷锋吃亏”“给火车头加满油”,能干的人肯定能升职加薪,而且加薪非常快,这是华为的特征。华为创造了一种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能够冲锋。大家很辛苦,但是结果是好的。不想过程辛苦,又想要好的结果,如果这种想法在企业实现了,说明这家企形象地说,价值分配就是“油门”,一脚油门踩下去,推背感出来了,这个价值分配就对了。如果油门踩下去车没有加速,就说明价值分配出问题了。在华为,价值分配导向冲锋,导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围绕“冲锋导向”的价值分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可乐的销量对天气的依赖很大,如果有人说“今年是因为天气太热导致销量井喷,所以不能按照年初制订的奖金计划发奖金”,企业要平衡一下。如果这样做,企业就没有活力了。企业家要尊重这些不确定性,不能无视偶然性。
常见的价值分配错误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龄分配,工龄越长的人享受的待遇越好,其实工龄长的人在后期对企业的贡献是递减的,华为没有工龄工资。华为有个退休政策,年龄达到45岁,工作满8年就可以光荣退休了。后来华为又出一个补充政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员都可以退休。让年龄大的人提早退休享受生活,既是对这些员工多年贡献的肯定,同时也能把更多的机会和岗位让出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空间。
第二种是按学历、认知水平分配。学历只是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并不必然地给企业带来价值。
第三种是工资普调。
华为讲求“不让雷锋吃亏”“给火车头加满油”,能干的人肯定能升职加薪,而且加薪非常快,这是华为的特征。华为创造了一种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能够冲锋。大家很辛苦,但是结果是好的。不想过程辛苦,又想要好的结果,如果这种想法在企业实现了,说明这家企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4-23
图1-8 总经理接班人计划② 管理人员接替统计表如表1-6所示。表1-6 管理人员接替统计表1.8.8 马尔可夫模型马尔可夫模型是用来预测等时间间隔点上(一般为一年)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一种动态预测技术。该模型最早在荷兰军队里使用过,之后扩展到企业。马尔可夫模型可以和任何预测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一起运用,它适用于对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企业可根据供求状况及时制定人
管理类 / 日期:2023-04-23
昭和九年(1934年)五月,正在对事业部制度作出说明的幸之助。松下电器在前一年的五月,总部搬迁至门真之际,将其业务分成了三块,在日本经营史上首次引入了事业部制度。昭和九年(1934年)五月,正在对事业部制度作出说明的幸之助。松下电器在前一年的五月,总部搬迁至门真之际,将其业务分成了三块,在日本经营史上首次引入了事业部制度。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十月,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