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避免与上下游流程的边界产生冲突,或者产生管理的“真空地带”。
首先,要明确流程驱动类型及规则。流程的驱动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驱动类型及驱动规则。驱动类型一般分为时间驱动和事件驱动,即一旦到了某个明确的时间,流程就应该自动启动;或由某个具体的事件触发流程的启动。若是时间驱动的,需定义时间驱动的频率及具体时间点;若是事件驱动的,需要明确触发流程的具体事件。
其次,识别流程的起始活动和结束活动,即识别流程的起点和终点。识别流程的起始及结束活动时,要结合上下游流程一起考虑,避免上下游流程间出现重叠或中断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起始活动是业务的启动或需求的提出,结束活动设定为对流程目的或需求提出的闭环处理。例如招聘流程,起始活动为招聘需求的提出,结束活动为新员工入职手续的办理完成,招聘需求实现且人员到岗表示招聘需求的闭环。
4.识别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是为完成预定的目的而设定的,一个完整的业务过程由多个角色的多个活动组成,流程所有者与流程建设团队成员应共同识别出流程的所有业务活动。从流程客户的角度来看,业务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增值性活动及非增值性活动。增值性活动是指能够为产品或服务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例如产品开发流程中的“详细设计”活动;非增值性活动则是指那些不直接为产品或服务创造价值,但因各种需要而必须存在的活动,例如报销流程中的“单据检查”活动。识别业务活动主要从活动的颗粒度和活动的命名两个方面进行。以避免与上下游流程的边界产生冲突,或者产生管理的“真空地带”。
首先,要明确流程驱动类型及规则。流程的驱动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驱动类型及驱动规则。驱动类型一般分为时间驱动和事件驱动,即一旦到了某个明确的时间,流程就应该自动启动;或由某个具体的事件触发流程的启动。若是时间驱动的,需定义时间驱动的频率及具体时间点;若是事件驱动的,需要明确触发流程的具体事件。
其次,识别流程的起始活动和结束活动,即识别流程的起点和终点。识别流程的起始及结束活动时,要结合上下游流程一起考虑,避免上下游流程间出现重叠或中断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起始活动是业务的启动或需求的提出,结束活动设定为对流程目的或需求提出的闭环处理。例如招聘流程,起始活动为招聘需求的提出,结束活动为新员工入职手续的办理完成,招聘需求实现且人员到岗表示招聘需求的闭环。
4.识别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是为完成预定的目的而设定的,一个完整的业务过程由多个角色的多个活动组成,流程所有者与流程建设团队成员应共同识别出流程的所有业务活动。从流程客户的角度来看,业务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增值性活动及非增值性活动。增值性活动是指能够为产品或服务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例如产品开发流程中的“详细设计”活动;非增值性活动则是指那些不直接为产品或服务创造价值,但因各种需要而必须存在的活动,例如报销流程中的“单据检查”活动。识别业务活动主要从活动的颗粒度和活动的命名两个方面进行。1)活动的颗粒度
实践证明,流程效率的降低大多是由于流程活动之间的传递与等待。在知识密集、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对流程角色的培训并辅助以先进的工具,可以使得一个流程角色完成更多的业务活动,可以减少角色之间、活动之间的等待与延误,提升流程运行效率。
因此本指南建议,在不影响活动产出质量、活动效率、管理需要(例如对流程角色工作量的测评)等要素的前提下,流程活动颗粒度的设置应趋向于偏大。但这个原则也并非绝对,需要流程建设团队根据员工能力、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等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
2)活动的命名
活动的名称是对该活动详细执行动作的简要描述,要求从活动名称就能了解该活动大致的内容。
(1)通常流程活动的命名采用“动词+名词”结构,或者“名词+动词”结构。例如“提交请假申请”“核对检测数据”;例如“需求基线化”“经验教训总结”。
(2)活动名称应尽量简洁,字数不宜过多,不要试图在活动名称中呈现该活动所需要完成工作的详细描述,而应尽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同时又能体现活动的大致内容。
(3)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每个活动的简要描述涉及活动内容、参与角色、输入和输出、模板、活动逻辑、前置和后续活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思考,明确活动与其执行角色的对应关系、活动之间的逻1)活动的颗粒度
实践证明,流程效率的降低大多是由于流程活动之间的传递与等待。在知识密集、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对流程角色的培训并辅助以先进的工具,可以使得一个流程角色完成更多的业务活动,可以减少角色之间、活动之间的等待与延误,提升流程运行效率。
因此本指南建议,在不影响活动产出质量、活动效率、管理需要(例如对流程角色工作量的测评)等要素的前提下,流程活动颗粒度的设置应趋向于偏大。但这个原则也并非绝对,需要流程建设团队根据员工能力、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等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
2)活动的命名
活动的名称是对该活动详细执行动作的简要描述,要求从活动名称就能了解该活动大致的内容。
(1)通常流程活动的命名采用“动词+名词”结构,或者“名词+动词”结构。例如“提交请假申请”“核对检测数据”;例如“需求基线化”“经验教训总结”。
(2)活动名称应尽量简洁,字数不宜过多,不要试图在活动名称中呈现该活动所需要完成工作的详细描述,而应尽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同时又能体现活动的大致内容。
(3)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每个活动的简要描述涉及活动内容、参与角色、输入和输出、模板、活动逻辑、前置和后续活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思考,明确活动与其执行角色的对应关系、活动之间的逻辑顺序关系、活动执行所依赖的参考信息。
①活动内容方面。
该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该活动?如何进行该活动?
是否有规则或标准支持该活动的执行?
完成该活动需要什么资源?
②参与角色方面。
哪一个角色负责完成该活动?
③输入和输出方面。
该活动的输入是什么?如何获得这些输入?输入信息是否完整?
该活动的输出是什么?怎样确保输出的正确性?
④模板方面。
输入及输出的信息怎样给到相关角色?有没有标准模板?
⑤活动时长方面。
该活动从开始至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⑥活动逻辑方面。
该活动与其他活动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串行关系、并行关系、辑顺序关系、活动执行所依赖的参考信息。
①活动内容方面。
该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该活动?如何进行该活动?
是否有规则或标准支持该活动的执行?
完成该活动需要什么资源?
②参与角色方面。
哪一个角色负责完成该活动?
③输入和输出方面。
该活动的输入是什么?如何获得这些输入?输入信息是否完整?
该活动的输出是什么?怎样确保输出的正确性?
④模板方面。
输入及输出的信息怎样给到相关角色?有没有标准模板?
⑤活动时长方面。
该活动从开始至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⑥活动逻辑方面。
该活动与其他活动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串行关系、并行关系、错行关系、反馈关系等)?
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硬逻辑(在当前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下不可变更)还是软逻辑(根据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灵活调整)?
活动间的最佳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⑦前置和后续活动方面。
前置活动是什么?哪个角色负责完成?
后续活动是什么?哪个角色负责完成?
5.识别流程角色
流程角色是指业务流程中各活动的执行者。在识别业务活动时往往需要识别相应的流程角色,并建立活动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及角色应当拥有的职责与权利。
流程角色不等同于部门或个人,不要用部门名称甚至某个人的名字作为流程中的角色来使用。一个人可以承担多个流程角色,同一个流程角色也可以由多个人来承担。通常流程角色应从承担流程活动的内容上来识别和定义,特别对于适用于不同部门和个人的通用性流程,例如“离职申请人”“报销申请人”。为了避免流程中各业务层面的衔接不畅,对于专业化的流程活动,流程角色应尽量细化到岗位,例如“软件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也有可能出现虚拟团队,例如“采购专家团”“薪酬管理委员会”。错行关系、反馈关系等)?
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硬逻辑(在当前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下不可变更)还是软逻辑(根据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灵活调整)?
活动间的最佳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⑦前置和后续活动方面。
前置活动是什么?哪个角色负责完成?
后续活动是什么?哪个角色负责完成?
5.识别流程角色
流程角色是指业务流程中各活动的执行者。在识别业务活动时往往需要识别相应的流程角色,并建立活动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及角色应当拥有的职责与权利。
流程角色不等同于部门或个人,不要用部门名称甚至某个人的名字作为流程中的角色来使用。一个人可以承担多个流程角色,同一个流程角色也可以由多个人来承担。通常流程角色应从承担流程活动的内容上来识别和定义,特别对于适用于不同部门和个人的通用性流程,例如“离职申请人”“报销申请人”。为了避免流程中各业务层面的衔接不畅,对于专业化的流程活动,流程角色应尽量细化到岗位,例如“软件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也有可能出现虚拟团队,例如“采购专家团”“薪酬管理委员会”。6.识别关键活动
通过流程业务活动及其对应角色的识别,业务运作过程已经清晰浮现。但为了保障流程的绩效,需要识别出影响流程绩效的关键活动(见表5-2),包括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流程控制点、问题区域,并把它们标识出来。
表5-2 流程关键活动信息表
7.设计流程KPI
流程KPI(Key Performace Idicatio)是通过对某一流程输入、输出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来衡量流程绩效的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流程KPI可以作为业绩考核和评价现行流程效率与效果的指标。
流程KPI的设计应匹配行业标准,根据组织的规模、发展阶段、实际管理能力和水平、管理意愿等因素,并且按照SMART原则建立,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ttaiable)、相关性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 Boud)原则。
通常情况下,组织内流程KPI一般围绕效率和效果两个维度来进6.识别关键活动
通过流程业务活动及其对应角色的识别,业务运作过程已经清晰浮现。但为了保障流程的绩效,需要识别出影响流程绩效的关键活动(见表5-2),包括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流程控制点、问题区域,并把它们标识出来。
表5-2 流程关键活动信息表
7.设计流程KPI
流程KPI(Key Performace Idicatio)是通过对某一流程输入、输出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来衡量流程绩效的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流程KPI可以作为业绩考核和评价现行流程效率与效果的指标。
流程KPI的设计应匹配行业标准,根据组织的规模、发展阶段、实际管理能力和水平、管理意愿等因素,并且按照SMART原则建立,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ttaiable)、相关性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 Boud)原则。
通常情况下,组织内流程KPI一般围绕效率和效果两个维度来进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4-10
英国伦敦的房子很多都是用木头搭建的,因此经常发生火灾。1666年9月,伦敦城被大火烧了5天5夜,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位聪明的商人发现了商机,他成立了火灾保险公司,并告诉居民,大家可以一起出钱成立一个基金,谁家的房子烧了,就用这个基金赔偿这位房主。于是伦敦的居民争先恐后买了这个火灾保险。人身保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的15世纪后期,奴隶贩子把大
管理类 / 日期:2023-04-10
觉。”雅各布还谈到了一些有关“精准定位”分析的感想。“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我总想越级。我一贯忽视基础层面的工作。我生活在干一天工作赚一天钱的错觉之中。这种观念让我不得不坐下来仔细琢磨这个工具,而且一次又一次地落在同一个‘关键需求’上,于是我只能承认:‘好吧,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以前一旦意识到并且承认我还没有进入遗产模式和影响力模式,心里会感到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