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与BU财务和业务一起跟进相关行业与竞争对手分析研究。
3.其他
(1)协调相关业务和财务,为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和投资人关系提供相关数据与分析支持。
乍看上去,似乎也很平淡无奇是不是?我们先看看这个岗位描述里有多少个“财务”(见图4-1)。(5)与BU财务和业务一起跟进相关行业与竞争对手分析研究。
3.其他
(1)协调相关业务和财务,为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和投资人关系提供相关数据与分析支持。
乍看上去,似乎也很平淡无奇是不是?我们先看看这个岗位描述里有多少个“财务”(见图4-1)。图4-1
答案一望便知,11个。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岗位描述里有多少个“业务”(见图4-2)。
图4-2图4-1
答案一望便知,11个。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岗位描述里有多少个“业务”(见图4-2)。
图4-2答案也很简单,19个。
两者相比,大致是1:2。也就是说,一个看起来像是纯粹财务岗位的岗位描述中,“业务”的含量是“财务”含量的两倍。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从这个岗位的岗位描述可以看出,其输入端来自业务,输出端还面向业务,只有中间处理的过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这样的含量配比已经是最基础的了,毕竟上面这个岗位描述中“财务”这个词还有大概一半是在描述职务、团队,而非业务本身。也就是说,这个岗位实际上的“财务”含量比表面上看到的还要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个典型的“业财融合”的岗位。
作为从小看《地雷战》长大的一代,我对中国黑火药“一硝二磺三木炭”的神奇配方再熟悉不过了,早在1400多年前,唐代药王兼炼丹术士孙思邈在其所著的《丹经内伏硫黄法》里就已经明确记述了这一配方。那么,这两年大热的“业财融合”是不是也可以参照这个攒出来一个实务界更容易掌握的配方呢?
我们可以从上面这个阿里巴巴的岗位描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提出一个“一财务二业务”的“业财融合”1.0简易配方。面对这么简单的配方,“业财融合”团队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是时间分配,花在业务端的时间应该是花在财务端时间的2倍。
其次是知识密度,这个团队掌握的业务知识密度应是其掌握的财务知识密度的2倍,而且考虑到业务知识的动态性和变化速度远高于答案也很简单,19个。
两者相比,大致是1:2。也就是说,一个看起来像是纯粹财务岗位的岗位描述中,“业务”的含量是“财务”含量的两倍。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从这个岗位的岗位描述可以看出,其输入端来自业务,输出端还面向业务,只有中间处理的过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这样的含量配比已经是最基础的了,毕竟上面这个岗位描述中“财务”这个词还有大概一半是在描述职务、团队,而非业务本身。也就是说,这个岗位实际上的“财务”含量比表面上看到的还要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个典型的“业财融合”的岗位。
作为从小看《地雷战》长大的一代,我对中国黑火药“一硝二磺三木炭”的神奇配方再熟悉不过了,早在1400多年前,唐代药王兼炼丹术士孙思邈在其所著的《丹经内伏硫黄法》里就已经明确记述了这一配方。那么,这两年大热的“业财融合”是不是也可以参照这个攒出来一个实务界更容易掌握的配方呢?
我们可以从上面这个阿里巴巴的岗位描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提出一个“一财务二业务”的“业财融合”1.0简易配方。面对这么简单的配方,“业财融合”团队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是时间分配,花在业务端的时间应该是花在财务端时间的2倍。
其次是知识密度,这个团队掌握的业务知识密度应是其掌握的财务知识密度的2倍,而且考虑到业务知识的动态性和变化速度远高于财务知识,两者的知识密度差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再次是数字化程度,我们不妨将数字化工具的投放密度作为参照。当下流行的“大智移云物”等新一代IT和DT的数字化工具,在业务端的投放密度最起码也要是财务端的两倍,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整个公司都是高度数字化的。所以不要再单纯地讨论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了,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当仁不让地要走在前面。
最后是团队构成,也不妨按照初始背景的业务与财务2:1的配比来组建真正能干出肉眼可见的价值的“业财融合”体系。
说了这么半天,真有本事做到2:1配方下“业财融合”的财务高手能拿到多少年薪?我对阿里巴巴这个“高级财务分析”岗位的薪酬还真不了解,不过,按照常理推测,阿里巴巴这个岗位年薪低于30万元的概率应该比随手买张彩票就命中500万元大奖的概率还要低。如果表现出色的话,拿到手的综合性收入恐怕比一半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要高,而且高很多。
这样的“业财融合”才是讲求实效的企业真正需要的。财务知识,两者的知识密度差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再次是数字化程度,我们不妨将数字化工具的投放密度作为参照。当下流行的“大智移云物”等新一代IT和DT的数字化工具,在业务端的投放密度最起码也要是财务端的两倍,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整个公司都是高度数字化的。所以不要再单纯地讨论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了,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当仁不让地要走在前面。
最后是团队构成,也不妨按照初始背景的业务与财务2:1的配比来组建真正能干出肉眼可见的价值的“业财融合”体系。
说了这么半天,真有本事做到2:1配方下“业财融合”的财务高手能拿到多少年薪?我对阿里巴巴这个“高级财务分析”岗位的薪酬还真不了解,不过,按照常理推测,阿里巴巴这个岗位年薪低于30万元的概率应该比随手买张彩票就命中500万元大奖的概率还要低。如果表现出色的话,拿到手的综合性收入恐怕比一半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要高,而且高很多。
这样的“业财融合”才是讲求实效的企业真正需要的。真相48 财务的假设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2016年7月,我们在深圳举办了一场有关人民币双向波动的CFO研讨会。当时我们邀请到的嘉宾中有当时某民企财资业务的负责人,她分享了一年前亲身经历“8·11汇改”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所谓“8·11汇改”,指的是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一调整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上面这段话说起来云淡风轻,但现实是,8月11日当天,人民币汇率开盘大幅度贬值1136个基点,一次性贬值接近2%,在随后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连续贬值,3天内贬值超过3%。这个近乎一步到位的贬值动作,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依托于这家民企规模庞大的海外业务,其资金团队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在人民币一路单边升值的这十余年里,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汇兑收益。然而“8·11汇改”当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使对此没有预案的资金团队措手不及,甚至为其提供专属服务的外资银行顾问团队都瞠目结舌,无法给出任何有操作意义的建议。在经历了两天彻夜不眠的紧张盯盘后,资金团队最终选择了果断止损,关闭了所有人民币对美元的风险敞口,最终成功避开了之后可能发生的更严重的损失。真相48 财务的假设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2016年7月,我们在深圳举办了一场有关人民币双向波动的CFO研讨会。当时我们邀请到的嘉宾中有当时某民企财资业务的负责人,她分享了一年前亲身经历“8·11汇改”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所谓“8·11汇改”,指的是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一调整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上面这段话说起来云淡风轻,但现实是,8月11日当天,人民币汇率开盘大幅度贬值1136个基点,一次性贬值接近2%,在随后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连续贬值,3天内贬值超过3%。这个近乎一步到位的贬值动作,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依托于这家民企规模庞大的海外业务,其资金团队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在人民币一路单边升值的这十余年里,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汇兑收益。然而“8·11汇改”当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使对此没有预案的资金团队措手不及,甚至为其提供专属服务的外资银行顾问团队都瞠目结舌,无法给出任何有操作意义的建议。在经历了两天彻夜不眠的紧张盯盘后,资金团队最终选择了果断止损,关闭了所有人民币对美元的风险敞口,最终成功避开了之后可能发生的更严重的损失。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4-08
3.5 基本程序3.5.1 考核分为三个阶段,即绩效目标制定阶段(考核期初)、绩效辅导阶段(考核期中)、考核及沟通阶段(考核期末),这三个阶段是紧密关联、相互融合和共同促进的。(详见附件一《中、基层员工PBC绩效考核操作程序》)3.5.2 根据岗位性质,对生产一线初级技师、操作技工和普工等员工的考核一般只是实施考核与沟通(考核期末)一个阶段。操作程序参照附件
管理类 / 日期:2023-04-08
们留下无穷的教益。中内功这一经营者,绝不是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他原本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复员军人,在看透时势后,连战连胜,竟敢孤身一人挑战固若金汤的松下帝国,这种冲天的豪气是值得嘉许的。他在销售世界里创立的商业模式,被美国的一流商学院选入了教材。他那高超的务实能力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后的危机处理中得到了出色的证明,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那么,问题是,为什么像他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