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即算法决策与分形看待企业本质视角的不......《企业即算法》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3-10
企业即算法、决策与分形

看待企业本质视角的不同,会影响我们解决企业规模化问题的策略。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Roald Coase)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就是比市场更好的一种资源配置机制。而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健康规模的边界。在这种视角下,管理就是通过组织、计划、指导、实施、控制等过程,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而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释放每个人的善意和固有的潜能,创造顾客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选择不同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本质,会使企业家和领导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透过科斯的视角,管理者会关注到体系、流程、激励、内部定价机制等管理技术手段,把人视为一种输入到体系中的资源。透过德鲁克的视角,管理者会关注到创造客户价值、激发员工潜能、营造自由的文化,在管控流程上会更柔性,会把人当人,人是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生命体。

为了理解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规模化,我提出了一个企业本质的企业即算法、决策与分形

看待企业本质视角的不同,会影响我们解决企业规模化问题的策略。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Roald Coase)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就是比市场更好的一种资源配置机制。而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健康规模的边界。在这种视角下,管理就是通过组织、计划、指导、实施、控制等过程,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而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释放每个人的善意和固有的潜能,创造顾客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选择不同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本质,会使企业家和领导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透过科斯的视角,管理者会关注到体系、流程、激励、内部定价机制等管理技术手段,把人视为一种输入到体系中的资源。透过德鲁克的视角,管理者会关注到创造客户价值、激发员工潜能、营造自由的文化,在管控流程上会更柔性,会把人当人,人是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生命体。

为了理解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规模化,我提出了一个企业本质的新视角:企业即算法。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1]出,生物体只是基因用来自我延续的载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基因就是一组核心算法,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包括通过学习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如果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生物体,那么每个员工就类似一个细胞。组织有自己的基因,形成各种决策并加以执行,那么,组织行为就是自身基因的外在表现。

选用“算法”一词而不是“基因”来描述企业的深层规律,是因为基因这个概念隐含着先天预设、难以改变的意味,而算法一词则意味着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去理解、解构、学习、迭代。与企业基因相比,企业算法更能抓住企业快速变化和成长的本质,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的现实和周期。

在企业即算法的视角下,管理即决策。人的行动,都是先由神经系统做决策,再由骨骼和肌肉系统来执行。组织也是如此,先决策再执行,不同的是,在执行时也需要在团队和个人层面做无数小决策,才能最后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行动。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就从决策的角度探讨了管理,并因此获得诺[2]贝尔经济学奖。但是,“管理即决策”的理念在中国当前的管理实践和讨论中似乎并不充分。

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后,都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管理,会有专业的标准、流程、工具、方法等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但对于决策质量,虽然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却很少有企业像对待产品质量一样建立专新视角:企业即算法。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1]出,生物体只是基因用来自我延续的载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基因就是一组核心算法,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包括通过学习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如果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生物体,那么每个员工就类似一个细胞。组织有自己的基因,形成各种决策并加以执行,那么,组织行为就是自身基因的外在表现。

选用“算法”一词而不是“基因”来描述企业的深层规律,是因为基因这个概念隐含着先天预设、难以改变的意味,而算法一词则意味着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去理解、解构、学习、迭代。与企业基因相比,企业算法更能抓住企业快速变化和成长的本质,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的现实和周期。

在企业即算法的视角下,管理即决策。人的行动,都是先由神经系统做决策,再由骨骼和肌肉系统来执行。组织也是如此,先决策再执行,不同的是,在执行时也需要在团队和个人层面做无数小决策,才能最后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行动。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就从决策的角度探讨了管理,并因此获得诺[2]贝尔经济学奖。但是,“管理即决策”的理念在中国当前的管理实践和讨论中似乎并不充分。

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后,都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管理,会有专业的标准、流程、工具、方法等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但对于决策质量,虽然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却很少有企业像对待产品质量一样建立专业体系来持续提升。投资机构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好,因为每个投资决策都是真金白银,决策就是它们的核心业务流程。所以,优秀的投资者在这个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比如巴菲特与查理·芒格、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量子基金的索罗斯、高瓴资本的张磊等,都有关于决策的极具洞察力和系统性的著作。房地产行业在这一点上与投资类似,在每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都有一系列涉及重大利益的决策点。

其实,任何企业高层、部门和业务领头人所做的决策,都会对团队和业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在提高决策质量上做重大投入。管理者平时需要持续思考企业是否在做出最优决策、主要的障碍有哪些、如何改进。障碍可以是技术性的,如流程、权责、协作方法,也可以是心态上的,如企业价值观、激励导向、人际关系、个人偏见。管理者可以通过复盘来升级迭代企业算法,让下一个决策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结果更好。这样的话,组织进化速度会更快,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为什么企业即算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规模增长的瓶颈?这要从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说起,即自相似分形。

自相似分形由数学家本华·曼德博(Beoit B. Madelbrot)首先提出,他发现自然界存在局部形状和整体形状相似的现象,如树枝、西兰花的花冠、雪花、人体血管结构、连绵的山脉、河流的分支、海岸线等。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供水网络、电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3]络等也是分形的。业体系来持续提升。投资机构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好,因为每个投资决策都是真金白银,决策就是它们的核心业务流程。所以,优秀的投资者在这个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比如巴菲特与查理·芒格、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量子基金的索罗斯、高瓴资本的张磊等,都有关于决策的极具洞察力和系统性的著作。房地产行业在这一点上与投资类似,在每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都有一系列涉及重大利益的决策点。

其实,任何企业高层、部门和业务领头人所做的决策,都会对团队和业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在提高决策质量上做重大投入。管理者平时需要持续思考企业是否在做出最优决策、主要的障碍有哪些、如何改进。障碍可以是技术性的,如流程、权责、协作方法,也可以是心态上的,如企业价值观、激励导向、人际关系、个人偏见。管理者可以通过复盘来升级迭代企业算法,让下一个决策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结果更好。这样的话,组织进化速度会更快,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为什么企业即算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规模增长的瓶颈?这要从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说起,即自相似分形。

自相似分形由数学家本华·曼德博(Beoit B. Madelbrot)首先提出,他发现自然界存在局部形状和整体形状相似的现象,如树枝、西兰花的花冠、雪花、人体血管结构、连绵的山脉、河流的分支、海岸线等。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供水网络、电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3]络等也是分形的。这个原理在计算机绘图、电影领域应用广泛。按照一定规则不断重复调用同一个简单的算法就可以画出大物体,比如通过重复“一个树枝长出三个分枝”的算法就可以画出一棵大树(见图2-1)。

2017年,研究复杂性的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出版了《规模》一书,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维持生命的网[4]络都具有自相似分形的特点。依据生物进化中能耗最低、效率最高者胜出的原则,他的理论揭示出分形是自然界解决规模、韧性、效率之间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韦斯特还简单分析了企业的成长和规模,注意到企业的组织架构往往有自相似性,但是由于缺乏更详细的数据,无法以物理学家的标准进行研究。

图2-1 自相似分形示意图

按照科斯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资源分配,一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外部交易,另一种是企业配置资源的内部协作。当内部协作成本高于外部交易成本时,就应该考虑通过市场来优化资源配这个原理在计算机绘图、电影领域应用广泛。按照一定规则不断重复调用同一个简单的算法就可以画出大物体,比如通过重复“一个树枝长出三个分枝”的算法就可以画出一棵大树(见图2-1)。

2017年,研究复杂性的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出版了《规模》一书,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维持生命的网[4]络都具有自相似分形的特点。依据生物进化中能耗最低、效率最高者胜出的原则,他的理论揭示出分形是自然界解决规模、韧性、效率之间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韦斯特还简单分析了企业的成长和规模,注意到企业的组织架构往往有自相似性,但是由于缺乏更详细的数据,无法以物理学家的标准进行研究。

图2-1 自相似分形示意图

按照科斯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资源分配,一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外部交易,另一种是企业配置资源的内部协作。当内部协作成本高于外部交易成本时,就应该考虑通过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规模的增长会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效应,一种是我们常说的规模效应,即规模会提高效率和议价能力,导致成本降低;另一种是规模会导致管理复杂性上升,提高协作成本。当管理复杂性带来的成本上升大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时,这时企业就会到达规模的边界。相反,如果能有效减缓管理复杂性带来的成本增加,企业就能够继续成长。

根据生命体的自然选择机制和计算机算法的原理,我提出一个假想:如果企业有一组简洁的企业算法来优化自身管理决策,按照自相似分形逻辑,来生长出不同层级的组织单元,就可以实现有竞争力的强大规模,突破规模瓶颈。

也许,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审美。

企业算法本质上是一种优化算法,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根据要实现的目标来做出高质量决策。用数学概念描述的话,优化算法包括几个部分:

1.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建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可以描述为y=f(x,x,x,…,x,t),其中t是时间。企业算法的变量012中一定要包括时间,在成功企业的算法中,时间的价值以复利形式体现。一个企业的目标,长期来看是企业愿景,中期来看是未来三年的利润、资本回报率等。

2.约束条件。约束条件规定在优化目标函数时必须遵守的边界,如合法合规、零事故率等。置。企业规模的增长会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效应,一种是我们常说的规模效应,即规模会提高效率和议价能力,导致成本降低;另一种是规模会导致管理复杂性上升,提高协作成本。当管理复杂性带来的成本上升大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时,这时企业就会到达规模的边界。相反,如果能有效减缓管理复杂性带来的成本增加,企业就能够继续成长。

根据生命体的自然选择机制和计算机算法的原理,我提出一个假想:如果企业有一组简洁的企业算法来优化自身管理决策,按照自相似分形逻辑,来生长出不同层级的组织单元,就可以实现有竞争力的强大规模,突破规模瓶颈。

也许,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审美。

企业算法本质上是一种优化算法,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根据要实现的目标来做出高质量决策。用数学概念描述的话,优化算法包括几个部分:

1.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建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可以描述为y=f(x,x,x,…,x,t),其中t是时间。企业算法的变量012中一定要包括时间,在成功企业的算法中,时间的价值以复利形式体现。一个企业的目标,长期来看是企业愿景,中期来看是未来三年的利润、资本回报率等。

2.约束条件。约束条件规定在优化目标函数时必须遵守的边界,如合法合规、零事故率等。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3-10
化的一种。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加大对招聘过程的投资以挑选到合适的人才,通过人才的配置、调动和培养,持续对作为组织能力发挥源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这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应对重大的环境变化,实现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持续培养领导者上文提到的卫材株式会社为了应对组织大型化这一环境变化,将2000多人的研发部门进行了重组,重新分割成了“癌症治疗”“神经系统治疗”等13个小
管理类 / 日期:2023-03-10
表18-1 华为世界级管理变革与实践一、组织历程:围绕战略不断调配组织图18-1 1992年华为组织结构1987年,华为成立,只有10来个人,无所谓组织结构。1991年,公司有20多个人,采取的是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直线型组织结构,所有员工直接向任正非汇报。表18-1 华为世界级管理变革与实践一、组织历程:围绕战略不断调配组织图18-1 1992年华为组织结构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