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2)设计评价底稿。
评价底稿的设计通常采用评估问卷、检查清单等形式,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实施部门、关键控制活动描述、控制活动执行记录(如业务表单)、评价结果(缺陷)认定、整改建议以及整改跟踪记录等内容。
(3)执行评价程序。
评价方案及底稿确定之后,可由自评组织部门正式启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举办自评启动会与自评工作沟通及培训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让参与自评工作的主体人员理解评价方案,掌握自评方法及自评底稿的填写要求。
步骤2:自评工作实施及底稿填写。在实施自评工作及填写底稿时,自评参与部门的人员应在了解业务制度及实施流程、业务风险的基础上,结合业务开展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保留评价工作证据,识别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
步骤3:自评成果复核。在自评组织部门组织下,针对已提交的评价底稿,进行交叉复核并补充必要评价程序,以对底稿进行补充或调整。
步骤4:缺陷认定及自评报告出具。针对自评中识别的缺陷点,标准。
(2)设计评价底稿。
评价底稿的设计通常采用评估问卷、检查清单等形式,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实施部门、关键控制活动描述、控制活动执行记录(如业务表单)、评价结果(缺陷)认定、整改建议以及整改跟踪记录等内容。
(3)执行评价程序。
评价方案及底稿确定之后,可由自评组织部门正式启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举办自评启动会与自评工作沟通及培训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让参与自评工作的主体人员理解评价方案,掌握自评方法及自评底稿的填写要求。
步骤2:自评工作实施及底稿填写。在实施自评工作及填写底稿时,自评参与部门的人员应在了解业务制度及实施流程、业务风险的基础上,结合业务开展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保留评价工作证据,识别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
步骤3:自评成果复核。在自评组织部门组织下,针对已提交的评价底稿,进行交叉复核并补充必要评价程序,以对底稿进行补充或调整。
步骤4:缺陷认定及自评报告出具。针对自评中识别的缺陷点,由自评组织部门按照缺陷标准予以认定(如是一般缺陷、重要缺陷还是重大缺陷),由管理责任部门落实整改,由自评组织部门对整改进行跟踪。在缺陷认定基础上,自评工作主导部门负责将自评结果汇总形成报告,将报告上报至企业管理层与治理层,由管理层与治理层对报告进行审核、审批后定稿。如自评报告需接受外部审计或对外披露,则由自评组织部门负责跟进相关工作。
事实上,得到有效开展的内控自评工作,对企业内控体系持续优化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不应将其变成“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的形式过场。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应充分发挥内控自我评价的管理提升价值,而不要囿于合规要求,将内控自评变成防控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高层对内控评价工作目的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对整个评价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开放的、有建设性的自评文化。在开放、有建设性的文化氛围下,内控评价能够成为调动企业各个主体主动去发现、识别、改正缺陷的机会。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在“改进激励”和“缺陷问责”之间掌握平衡。由自评组织部门按照缺陷标准予以认定(如是一般缺陷、重要缺陷还是重大缺陷),由管理责任部门落实整改,由自评组织部门对整改进行跟踪。在缺陷认定基础上,自评工作主导部门负责将自评结果汇总形成报告,将报告上报至企业管理层与治理层,由管理层与治理层对报告进行审核、审批后定稿。如自评报告需接受外部审计或对外披露,则由自评组织部门负责跟进相关工作。
事实上,得到有效开展的内控自评工作,对企业内控体系持续优化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不应将其变成“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的形式过场。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应充分发挥内控自我评价的管理提升价值,而不要囿于合规要求,将内控自评变成防控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高层对内控评价工作目的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对整个评价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开放的、有建设性的自评文化。在开放、有建设性的文化氛围下,内控评价能够成为调动企业各个主体主动去发现、识别、改正缺陷的机会。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在“改进激励”和“缺陷问责”之间掌握平衡。后记
2000年,我自南京大学会计系毕业之后,进入复旦大学成为李若山教授的学生,硕博连读,并自此开始接触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博士毕业之后我入职德勤,然后创业从事内控领域的专业咨询与培训。因接触了大量企业并有深入调研,故诸多师长和同人都建议我将与企业深入交流的经验与思考汇册成书,为让中国企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些许助力。
要在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选择角度搭建框架,精选案例充实内容,有点回顾职业半生的意味。整体成书之路既有困惑也有顿悟,于终稿之日翻看书稿,忍不住感叹不易。
首先要感谢恩师李若山教授,他不仅传授了海量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学习习惯。在多年的专业服务中,我始终牢记李教授的教诲,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贴合企业实际。李教授这些年不断推陈出新,最近更是成为B站当家UP主,这种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是对我作为后生晚辈的无形激励,让我终身受益。后记
2000年,我自南京大学会计系毕业之后,进入复旦大学成为李若山教授的学生,硕博连读,并自此开始接触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博士毕业之后我入职德勤,然后创业从事内控领域的专业咨询与培训。因接触了大量企业并有深入调研,故诸多师长和同人都建议我将与企业深入交流的经验与思考汇册成书,为让中国企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些许助力。
要在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选择角度搭建框架,精选案例充实内容,有点回顾职业半生的意味。整体成书之路既有困惑也有顿悟,于终稿之日翻看书稿,忍不住感叹不易。
首先要感谢恩师李若山教授,他不仅传授了海量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学习习惯。在多年的专业服务中,我始终牢记李教授的教诲,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贴合企业实际。李教授这些年不断推陈出新,最近更是成为B站当家UP主,这种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是对我作为后生晚辈的无形激励,让我终身受益。由衷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石美华编辑,她异常耐心地等待我对书稿的打磨和思考,并持续多年鞭策。她的诸多建议与意见,均使得本书在最后呈现的面貌上,让读者在可读性与专业性上得到较高享受。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振英编辑在出版校稿阶段对书稿专业、细致的编辑工作。
深切感谢我的太太周洋玲女士,她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家庭,更是参与完成了大量书稿的审稿工作。也感谢我的儿子,持续用一句“爸爸你可不要写一本没人看的书啊”来鞭策鼓励我。感谢我的父母冯劲先生、赖胜梅女士,生恩养恩,无以为报。
另外,特别感谢我的公司建立的风控专业微信群里(排名不分先后)的张少锋先生、赵勇胜先生、黄海云女士、韩学恺先生、钱利琪先生、詹媛媛女士、晏紫女士、蒲红女士、胡翌女士、边叶青女士、王中宝先生、单立先生、周帅先生、马军生博士、马捷先生、乔文才先生、李子源先生、张亚凡先生、惠自立先生、傅宁军先生、徐晓波女士、毛欣慧女士、华余节先生。与你们持续多年不断的专业讨论拓展了我的视野,为本书的框架建立和结构完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感谢何妮女士、韩屹先生、王海军先生、王超先生、陈璋博士、王中华先生、毕誉馨女士与我的专业交流。作为从业多年的企业高管,你们的无私分享、坦诚沟通,为我从更多角度认识中国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感谢与我联名写作专业文章的合作者:王凯先生、张烨星先生、张康明先生。思想的碰撞落成文字,将会惠及更多的内控同人。由衷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石美华编辑,她异常耐心地等待我对书稿的打磨和思考,并持续多年鞭策。她的诸多建议与意见,均使得本书在最后呈现的面貌上,让读者在可读性与专业性上得到较高享受。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振英编辑在出版校稿阶段对书稿专业、细致的编辑工作。
深切感谢我的太太周洋玲女士,她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家庭,更是参与完成了大量书稿的审稿工作。也感谢我的儿子,持续用一句“爸爸你可不要写一本没人看的书啊”来鞭策鼓励我。感谢我的父母冯劲先生、赖胜梅女士,生恩养恩,无以为报。
另外,特别感谢我的公司建立的风控专业微信群里(排名不分先后)的张少锋先生、赵勇胜先生、黄海云女士、韩学恺先生、钱利琪先生、詹媛媛女士、晏紫女士、蒲红女士、胡翌女士、边叶青女士、王中宝先生、单立先生、周帅先生、马军生博士、马捷先生、乔文才先生、李子源先生、张亚凡先生、惠自立先生、傅宁军先生、徐晓波女士、毛欣慧女士、华余节先生。与你们持续多年不断的专业讨论拓展了我的视野,为本书的框架建立和结构完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感谢何妮女士、韩屹先生、王海军先生、王超先生、陈璋博士、王中华先生、毕誉馨女士与我的专业交流。作为从业多年的企业高管,你们的无私分享、坦诚沟通,为我从更多角度认识中国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感谢与我联名写作专业文章的合作者:王凯先生、张烨星先生、张康明先生。思想的碰撞落成文字,将会惠及更多的内控同人。本书的另一位合著者宋志强先生,是阅洲咨询的高级经理。宋志强先生在取得上海大学硕士学位后,一直从事内控、审计等相关工作。在合著本书的过程中,宋志强先生贡献了诸多专业思考的精彩火花,是年轻一代从业者中的佼佼者。
阅洲咨询实习生陈蕙章同学,也参与了书稿的审阅与校对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期待交流。内控事业方兴未艾,愿与各位携手共进。
冯萌2021年3月本书的另一位合著者宋志强先生,是阅洲咨询的高级经理。宋志强先生在取得上海大学硕士学位后,一直从事内控、审计等相关工作。在合著本书的过程中,宋志强先生贡献了诸多专业思考的精彩火花,是年轻一代从业者中的佼佼者。
阅洲咨询实习生陈蕙章同学,也参与了书稿的审阅与校对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期待交流。内控事业方兴未艾,愿与各位携手共进。
冯萌2021年3月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2-19
2.2 内控与风险控制企业时刻存在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而能够威胁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不确定性”因素可称为“风险”。内控体系的核心功能即在于对“风险”的控制。2.2 内控与风险控制企业时刻存在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而能够威胁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不确定性”因素可称为“风险”。内控体系的核心功能即在于对“风险”的控制。2.2.1 内控实现风险控制“常
管理类 / 日期:2023-02-19
2.揭开战斗型组织架构的面纱一般企业的组织架构是董事长、总经理,在总经理下面有几个经理,这几个经理分别管理不同的部门,比如:品牌、生产、研发、营销、人力、财务,透过这样的一个组织架构来推动企业正常的运转。当然不同的企业可能是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区域型、平台型来设计组织架构,但如果想让组织有更大的挑战精神,去创造奇迹,就有必要设立一个战斗型的组织架构。战斗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