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讲学讨论又有什么用呢?人就是要在这样的时刻多加磨炼。父亲爱儿子,是十分真切的感情,不过天理告诉我们应当适度,超过合适的度就是人欲。许多人在这种时候往往认为按照天理应当有所忧虑,于是就一味地忧愁痛苦,却不知道如此已经是‘过度忧患,心绪已然不正了’。大致而言,人有七种感情,感情流露得太多即是过度,流露得太少则是不够。才超过一点就已不是心的本然状态了,所以必须通过调节,使得心绪中正平和才可以。以子女哀悼父母的丧事为例,作为孝子,难道不想一下哭死以纾解悲痛之心?然而圣人却说‘哀伤不能害了性命’,这不是圣人要强人所难,只是天理的本来状态就规定了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超过。人只要能够认识心的本来状态,自然一丝一毫都不会有所增减。”
这个故事所体现出的思想正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之一,也就是人应该在痛苦时刻修行,修行的法门就是适度。领导者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是个特别复杂的过程,在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情绪上发生问题,即超越了一个度。
陆澄因为儿子病危而无法回家探望就哀伤。领导者也会因为发现了组织中的问题而焦虑痛苦。此时才是领导者修行的时候,他必须冷静下来,把那些负面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认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绝不能逃避,或者把责任推给员工。
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肯定会得罪一些员工,而由此受到毁谤和暗箭。很多时候,有些领导者会退缩,但这个时候更是领导者的修心时。平时讲学讨论又有什么用呢?人就是要在这样的时刻多加磨炼。父亲爱儿子,是十分真切的感情,不过天理告诉我们应当适度,超过合适的度就是人欲。许多人在这种时候往往认为按照天理应当有所忧虑,于是就一味地忧愁痛苦,却不知道如此已经是‘过度忧患,心绪已然不正了’。大致而言,人有七种感情,感情流露得太多即是过度,流露得太少则是不够。才超过一点就已不是心的本然状态了,所以必须通过调节,使得心绪中正平和才可以。以子女哀悼父母的丧事为例,作为孝子,难道不想一下哭死以纾解悲痛之心?然而圣人却说‘哀伤不能害了性命’,这不是圣人要强人所难,只是天理的本来状态就规定了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超过。人只要能够认识心的本来状态,自然一丝一毫都不会有所增减。”
这个故事所体现出的思想正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之一,也就是人应该在痛苦时刻修行,修行的法门就是适度。领导者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是个特别复杂的过程,在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情绪上发生问题,即超越了一个度。
陆澄因为儿子病危而无法回家探望就哀伤。领导者也会因为发现了组织中的问题而焦虑痛苦。此时才是领导者修行的时候,他必须冷静下来,把那些负面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认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绝不能逃避,或者把责任推给员工。
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肯定会得罪一些员工,而由此受到毁谤和暗箭。很多时候,有些领导者会退缩,但这个时候更是领导者的修心时。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是一部经典,其开篇第一句话更是经典中的万王之王,这句话就是:惟庸人无咎无誉。
大意是说,只有平庸的人,才很少有赞誉和毁谤。只要你不是庸人,或不甘心平庸而想创建事功,那赞誉和毁谤必然蜂拥而来。
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人,他官居极品,做了很多受人称赞和诟病的大事,临死前,还因世人不理解他而懊丧。极少的人赞誉他为王朝的中兴名臣,绝大多数人骂他是卖国贼、奸臣、贪污犯,凡是你所能想到的“屎盆子”都扣在了他的头上。
梁启超圆睁怒目,拍案叫道:“李鸿章是伟人。”
如今我们已对李鸿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他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也最心甘情愿出力的人。他从未因毁谤而不去做事,他有所为,迥然有别于那些不作为的饭桶官员。
人,只要做事,就是个人。反之,浑浑噩噩度日,离人就会越来越远。
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不胜枚举: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当然,也包括心学宗师王阳明。
他们有个共同点:心中抱定一个伟大的信念,矢志不移地去行动,不惧人言,只问事情的走向。
在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无咎无誉的人,你一个都没有记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做事。不做事,就如一尊佛像,你能指摘出它什么来?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是一部经典,其开篇第一句话更是经典中的万王之王,这句话就是:惟庸人无咎无誉。
大意是说,只有平庸的人,才很少有赞誉和毁谤。只要你不是庸人,或不甘心平庸而想创建事功,那赞誉和毁谤必然蜂拥而来。
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人,他官居极品,做了很多受人称赞和诟病的大事,临死前,还因世人不理解他而懊丧。极少的人赞誉他为王朝的中兴名臣,绝大多数人骂他是卖国贼、奸臣、贪污犯,凡是你所能想到的“屎盆子”都扣在了他的头上。
梁启超圆睁怒目,拍案叫道:“李鸿章是伟人。”
如今我们已对李鸿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他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也最心甘情愿出力的人。他从未因毁谤而不去做事,他有所为,迥然有别于那些不作为的饭桶官员。
人,只要做事,就是个人。反之,浑浑噩噩度日,离人就会越来越远。
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不胜枚举: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当然,也包括心学宗师王阳明。
他们有个共同点:心中抱定一个伟大的信念,矢志不移地去行动,不惧人言,只问事情的走向。
在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无咎无誉的人,你一个都没有记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做事。不做事,就如一尊佛像,你能指摘出它什么来?有人问王阳明:“如何避免毁谤?”
王阳明回答:“毁谤是外来的,连孔子那样的圣人都无法避免,何况是我们。”
那人再问:“那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吗?”
王阳明回答:“有啊,只要你把别人对你的毁谤看作是对他人的毁谤就行,正如你见到有人欺负弱小,虽然很生气,但也不会被气死。”
那人笑了:“这是啥方法,逃避吗?”
王阳明叹息道:“其实应对毁谤,哪里有那么容易。不过,若想把外来的毁谤不当回事,首先要做的是把外来的赞誉不当回事。倘若你对外来的赞誉很当回事,那你肯定会把外来的毁谤也当回事。如果你对外来的赞誉一笑置之,那你就能在应对外来毁谤时做到不动心。”
人这种动物,就是喜欢别人的赞美,不喜欢别人的毁谤。这就是典型的欲——好善恶恶。
你喜欢某些东西,就肯定厌恶某些东西,如果你什么东西都不喜欢,那自然就什么东西都不厌恶。
所以,应对毁谤有两种方式:一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少做事;二就是对赞美不要动心,自然对毁谤无所谓。有人问王阳明:“如何避免毁谤?”
王阳明回答:“毁谤是外来的,连孔子那样的圣人都无法避免,何况是我们。”
那人再问:“那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吗?”
王阳明回答:“有啊,只要你把别人对你的毁谤看作是对他人的毁谤就行,正如你见到有人欺负弱小,虽然很生气,但也不会被气死。”
那人笑了:“这是啥方法,逃避吗?”
王阳明叹息道:“其实应对毁谤,哪里有那么容易。不过,若想把外来的毁谤不当回事,首先要做的是把外来的赞誉不当回事。倘若你对外来的赞誉很当回事,那你肯定会把外来的毁谤也当回事。如果你对外来的赞誉一笑置之,那你就能在应对外来毁谤时做到不动心。”
人这种动物,就是喜欢别人的赞美,不喜欢别人的毁谤。这就是典型的欲——好善恶恶。
你喜欢某些东西,就肯定厌恶某些东西,如果你什么东西都不喜欢,那自然就什么东西都不厌恶。
所以,应对毁谤有两种方式:一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少做事;二就是对赞美不要动心,自然对毁谤无所谓。这就是无善无恶,不对善意动心,自然不会对恶意动心。
当毁谤来时,正好练心,这是王阳明心学的基调。
当然,我们也做如是想:正因为有毁谤来,才证明了我在做事,而不是尸位素餐。无论是在多大的组织里,凡是那些无誉无咎的人,绝对是很少做事的老油条;凡是那些有誉有咎的人,一定是想要做事的杰出之人。
毁谤之来,大多在生态环境。当一个生态环境中的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没有良知,只有私欲时,那些真正做事的人,就很容易受到毁谤,当然也有赞美。
不过,毁谤比赞美要来得多,来得更猛烈。
唯有在毁谤的大风大浪中坚持信念,遵循良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你如果真是个做事的人,连事情都做不过来,哪里还有心纠缠于咎誉上?这就是无善无恶,不对善意动心,自然不会对恶意动心。
当毁谤来时,正好练心,这是王阳明心学的基调。
当然,我们也做如是想:正因为有毁谤来,才证明了我在做事,而不是尸位素餐。无论是在多大的组织里,凡是那些无誉无咎的人,绝对是很少做事的老油条;凡是那些有誉有咎的人,一定是想要做事的杰出之人。
毁谤之来,大多在生态环境。当一个生态环境中的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没有良知,只有私欲时,那些真正做事的人,就很容易受到毁谤,当然也有赞美。
不过,毁谤比赞美要来得多,来得更猛烈。
唯有在毁谤的大风大浪中坚持信念,遵循良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你如果真是个做事的人,连事情都做不过来,哪里还有心纠缠于咎誉上?第三章
用知行合一取得他人的认同
01 修身是最光明的领导力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而孝之德明矣;亲吾之子,以明其明德以亲民也,故能以一身为天下;亲民以明其明德也,故能以天下为一身。夫以天下为一身也,则八荒四表,皆吾支体,而况一郡之治,心腹之间乎?
——《书赵孟立卷》
让他人臣服你最简易明快的方式是权力,但让他人从心底认同你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认同你的良知。于是,若要得到他人的心,你只能用自己的良知作为武器,不但要全力以赴,更要全心全意地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已大致明白了知行合一的意思:遵循良知的指引去行动。在王阳明的思路中,大家都有良知,那么所思所想上人第三章
用知行合一取得他人的认同
01 修身是最光明的领导力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而孝之德明矣;亲吾之子,以明其明德以亲民也,故能以一身为天下;亲民以明其明德也,故能以天下为一身。夫以天下为一身也,则八荒四表,皆吾支体,而况一郡之治,心腹之间乎?
——《书赵孟立卷》
让他人臣服你最简易明快的方式是权力,但让他人从心底认同你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认同你的良知。于是,若要得到他人的心,你只能用自己的良知作为武器,不但要全力以赴,更要全心全意地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已大致明白了知行合一的意思:遵循良知的指引去行动。在王阳明的思路中,大家都有良知,那么所思所想上人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2-10
(1)先“封闭式提问”,后“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1对1面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者在面谈时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决定采取哪种提问方式。一般来说,开放式提问更能引导员工思考。图6-2 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对比如表6-1所示。从表6-1中可以看出,采用开放式提问更能启发员工思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1对1面谈中要全程采用开放式提
管理类 / 日期:2023-02-10
的余地。适度模糊的愿景,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而不影响其作用。比如,“最受尊重”“全球前十”的定义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业务模式,而“销售规模3000亿元、净利润300亿元”其实隐含了某个净利润率为10%的业务模式的选择。愿景要有高远的感召力,才能激发个人不断自我超越、与更伟大的事业和意义联系起来的愿望。比如,清华大学一向注重体育,每天下午4~5点是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