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思熟虑明确地给予了回答。
但是,管理当局不愿提出这一问题,也是有理由的。首先就是这个问题会引起争吵、辩论和分歧。
德鲁克是如何看待不同意见的
绝大多数管理层都对这种意见分歧感到害怕,认为它会造成分裂和痛苦。但是判断“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而重大的决定必须以各种分歧的观点为依据。对“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始终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出一种选择,而任何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以有关企业及其环境状况的不同假设为依据的。它始终是一种有高度风险的决定。它总会导致企业在目标、战略、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变革。
这个决定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在一片掌声中做出。当然,最终必须有个决定。但是这个决定必须以对各种备选方案的理性的分析为依据,而不能以压制不同意见和观点为依据。
一家企业不是由公司的名称、规章或组成公司的条款来规定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每一家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因此,“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只能从外部、从客户和市场的观点来看,这样才能找到答案。
谁是我们的客户
在确定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时,“谁是我们的客户”是首要且关键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更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深思熟虑明确地给予了回答。
但是,管理当局不愿提出这一问题,也是有理由的。首先就是这个问题会引起争吵、辩论和分歧。
德鲁克是如何看待不同意见的
绝大多数管理层都对这种意见分歧感到害怕,认为它会造成分裂和痛苦。但是判断“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而重大的决定必须以各种分歧的观点为依据。对“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始终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出一种选择,而任何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以有关企业及其环境状况的不同假设为依据的。它始终是一种有高度风险的决定。它总会导致企业在目标、战略、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变革。
这个决定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在一片掌声中做出。当然,最终必须有个决定。但是这个决定必须以对各种备选方案的理性的分析为依据,而不能以压制不同意见和观点为依据。
一家企业不是由公司的名称、规章或组成公司的条款来规定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每一家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因此,“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只能从外部、从客户和市场的观点来看,这样才能找到答案。
谁是我们的客户
在确定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时,“谁是我们的客户”是首要且关键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更不是显而易见的。客户,即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对一家企业来讲,客户不会是唯一的一种,通常至少有两种——有时会更多。每一种客户都对企业有不同的期望,会购买不同的东西。但是,企业必须使所有的客户在“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感到满意。
德鲁克举例说,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可以说是出售保险。但是,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投资者。事实上,可以把保险公司解释为一种把公众的积蓄导向生产性投资的渠道。一家保险公司需要有两个关于其企业的定义,因为它必须满足两种不同的客户。同理,一家商业银行既需要存款者,又需要借款者,若二者缺一,它就做不成生意。二者即使是同一个人或同一家企业,也有着不同的期望并规定着完全不同的银行业务。如果只满足这两种客户中的一种,就不能取得经济成就。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有关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但也是最少被提出的一个问题。
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之一是管理人员确信他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价值就是他们在企业中所规定的质量。但是,这几乎永远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例如,对于十几岁的姑娘来说,一双鞋子的价值在于款式高级。鞋子必须“时髦”,价格只是次要考虑因素,而耐用性则根本不是什么价值。过了几年以后,这个姑娘成了一个年轻的妈妈,款式高级就成了一个次要条件。她不会买那些非常过时的东西,她首先要考虑的客户,即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对一家企业来讲,客户不会是唯一的一种,通常至少有两种——有时会更多。每一种客户都对企业有不同的期望,会购买不同的东西。但是,企业必须使所有的客户在“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感到满意。
德鲁克举例说,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可以说是出售保险。但是,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投资者。事实上,可以把保险公司解释为一种把公众的积蓄导向生产性投资的渠道。一家保险公司需要有两个关于其企业的定义,因为它必须满足两种不同的客户。同理,一家商业银行既需要存款者,又需要借款者,若二者缺一,它就做不成生意。二者即使是同一个人或同一家企业,也有着不同的期望并规定着完全不同的银行业务。如果只满足这两种客户中的一种,就不能取得经济成就。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有关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但也是最少被提出的一个问题。
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之一是管理人员确信他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价值就是他们在企业中所规定的质量。但是,这几乎永远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例如,对于十几岁的姑娘来说,一双鞋子的价值在于款式高级。鞋子必须“时髦”,价格只是次要考虑因素,而耐用性则根本不是什么价值。过了几年以后,这个姑娘成了一个年轻的妈妈,款式高级就成了一个次要条件。她不会买那些非常过时的东西,她首先要考虑的是耐用性、价格、舒适度和合脚程度等。
制造厂商常常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性的行为。但是,企业必须首先明确,从来都不存在什么非理性的客户。客户几乎毫无例外地是从他们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而合乎理性地行动的。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他们购买的是一种价值。但是,按定义来说,制造厂商不能制造出一种价值来,而只能制造出一种产品。所以,制造厂商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客户来说可能是不相干的东西或纯属浪费。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汽车事业部前掌门人德雷斯沃曾经说过,凯迪拉克汽车是同钻石和貂皮大衣在竞争。凯迪拉克汽车买主购买的不是一种“运输工具”而是“地位”。
什么时候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处于困境的时候才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一问题。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一家企业的初创时期就提出这一问题。西尔斯的伟大正在于此。当然,如果能在公司成功时认真地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也算相当不错了。
对于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层来说,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容易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其答案是显而易见和不值得去讨论的。对已经取得的成功进行争论,从来都是不得人心的。是耐用性、价格、舒适度和合脚程度等。
制造厂商常常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性的行为。但是,企业必须首先明确,从来都不存在什么非理性的客户。客户几乎毫无例外地是从他们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而合乎理性地行动的。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他们购买的是一种价值。但是,按定义来说,制造厂商不能制造出一种价值来,而只能制造出一种产品。所以,制造厂商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客户来说可能是不相干的东西或纯属浪费。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汽车事业部前掌门人德雷斯沃曾经说过,凯迪拉克汽车是同钻石和貂皮大衣在竞争。凯迪拉克汽车买主购买的不是一种“运输工具”而是“地位”。
什么时候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处于困境的时候才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一问题。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一家企业的初创时期就提出这一问题。西尔斯的伟大正在于此。当然,如果能在公司成功时认真地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也算相当不错了。
对于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层来说,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容易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其答案是显而易见和不值得去讨论的。对已经取得的成功进行争论,从来都是不得人心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两个产业部门是无烟煤矿业和铁路业。两者都认为上帝给予了他们不可动摇的永久垄断权,并且认为他们企业的定义是这样显而易见,根本用不着去考虑“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一问题,当然更用不着去采取行动了。结果,他们从其领导地位上衰退下来了。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对“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这一问题,即使是最好的答案,迟早也将成为过时的。
20世纪20年代,西奥多·维尔为贝尔电话系统公司(AT&T的前身)所做的回答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每一个美国企业都能安上电话。”这一答案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不合时宜了,电话系统已经不像维尔时代那样有一种天然的垄断权了,其他的电话信息交流方法正在逐渐出现。维尔为贝尔电话系统所下的简明而出色的定义需要重新加以检验。
因此,德鲁克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一家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很少有能维持30年的,更不用说50年了,一般只能维持10年。”高层管理者在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还有必要问一问:“我们的事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环境已有什么可以看得出的变化,可能对我们企业的特点、使命和宗旨发生重大的影响?”
德鲁克建议我们从人口结构和人口统计方面入手。他认为,人口的变动是我们唯一的可能对未来进行有把握预测的因素。人口统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人口结构对购买力和购买习惯的影响,而且对劳动力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两个产业部门是无烟煤矿业和铁路业。两者都认为上帝给予了他们不可动摇的永久垄断权,并且认为他们企业的定义是这样显而易见,根本用不着去考虑“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一问题,当然更用不着去采取行动了。结果,他们从其领导地位上衰退下来了。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对“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这一问题,即使是最好的答案,迟早也将成为过时的。
20世纪20年代,西奥多·维尔为贝尔电话系统公司(AT&T的前身)所做的回答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每一个美国企业都能安上电话。”这一答案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不合时宜了,电话系统已经不像维尔时代那样有一种天然的垄断权了,其他的电话信息交流方法正在逐渐出现。维尔为贝尔电话系统所下的简明而出色的定义需要重新加以检验。
因此,德鲁克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一家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很少有能维持30年的,更不用说50年了,一般只能维持10年。”高层管理者在提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还有必要问一问:“我们的事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环境已有什么可以看得出的变化,可能对我们企业的特点、使命和宗旨发生重大的影响?”
德鲁克建议我们从人口结构和人口统计方面入手。他认为,人口的变动是我们唯一的可能对未来进行有把握预测的因素。人口统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人口结构对购买力和购买习惯的影响,而且对劳动力规模和劳动力结构也有影响。通过对人口动态和人口结构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分析,可以预测出市场、购买力和购买习惯、客户需求以及就业的主要趋势。
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提出“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使企业适应预期的变化。它的目的在于修改、扩充、发展现有的、继续经营中的企业。
为了实现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有些什么机会或可以创造什么机会,以便促进企业的发展?
德鲁克为我们推荐的具体做法是,有计划地淘汰那些不再适合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以及不能为客户提供满足并做出出色贡献的旧事物。在决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对现存的产品、服务、生产过程和市场做系统的分析。它们是否仍然可行?它们看来继续可行吗?它们还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吗?它们还能适用于人口和市场的现实、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将如何有系统地抛弃它们,或者至少不再进一步投入各种资源和努力?1981年,当杰克·韦尔奇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掌门人时,他将德鲁克“有系统地抛弃”这一概念作为他整合通用电气公司的理论基础。杰克·韦尔奇整合其公司的唯一标准是“每个事业部都要在其所处行业中居于第一位或第二位,否则就要重整、关闭或出售”。20年后,通用电气的营业额由270亿美元攀升到1290亿美元,并连续多年名列《财富》杂志“最受规模和劳动力结构也有影响。通过对人口动态和人口结构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分析,可以预测出市场、购买力和购买习惯、客户需求以及就业的主要趋势。
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提出“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使企业适应预期的变化。它的目的在于修改、扩充、发展现有的、继续经营中的企业。
为了实现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有些什么机会或可以创造什么机会,以便促进企业的发展?
德鲁克为我们推荐的具体做法是,有计划地淘汰那些不再适合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以及不能为客户提供满足并做出出色贡献的旧事物。在决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对现存的产品、服务、生产过程和市场做系统的分析。它们是否仍然可行?它们看来继续可行吗?它们还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吗?它们还能适用于人口和市场的现实、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将如何有系统地抛弃它们,或者至少不再进一步投入各种资源和努力?1981年,当杰克·韦尔奇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掌门人时,他将德鲁克“有系统地抛弃”这一概念作为他整合通用电气公司的理论基础。杰克·韦尔奇整合其公司的唯一标准是“每个事业部都要在其所处行业中居于第一位或第二位,否则就要重整、关闭或出售”。20年后,通用电气的营业额由270亿美元攀升到1290亿美元,并连续多年名列《财富》杂志“最受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2-07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决策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什么是能让人接受的决策?”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
管理类 / 日期:2023-02-07
处处“适量”经常听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吃得太饱,对身体不好;不要太劳累,会生病;朋友之间,不要管太多,容易闹翻脸……”父母的这些话,都是生活经验,是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人生哲理:做人做事要适量、适度。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何谓“适量”?通俗一点儿讲,就是“正好”。拿吃饭来说,吃太少吃不饱,吃太多撑着了,两者之间的状态就为适量。拿朋友间的关系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