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2-07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决策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什么是能让人接受的决策?”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打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详细具体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

过多的政策说明令人困扰,尤其是在企业机构里更是如此:决策中没有行动的承诺,没有指定何人负责执行。所以,组织的成员看到颁布的政策时,总不免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为上级只不过是说说罢了。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能够执行?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的重要性。某一制造生产设备的大厂家,几年前决定停产某一型号的设备。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决策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什么是能让人接受的决策?”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打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详细具体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

过多的政策说明令人困扰,尤其是在企业机构里更是如此:决策中没有行动的承诺,没有指定何人负责执行。所以,组织的成员看到颁布的政策时,总不免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为上级只不过是说说罢了。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能够执行?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的重要性。某一制造生产设备的大厂家,几年前决定停产某一型号的设备。这种设备本是生产线上多年来的标准设备,迄今仍在普遍使用,有关这种设备的订单很多,因此公司决定在未来3年继续向老客户提供这种设备。3年之后,公司才停止生产和销售这种设备。整个公司上下,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决策应让什么人知道,甚至公司采购部门也不知道,因此仍然继续订购这种设备的零件,采购人员只知道按销货金额的一定比率购进零件。结果到了公司正式停产的那一天,库房竟积存了足够使用8~10年的零件库存。这笔损失真是相当可观。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某一化学公司几年前曾发生大批资金冻结于非洲某两个国家,无法汇出之事。该公司为了保护这批资金,决定投资于非洲当地的企业。他们选定的企业,第一,对非洲当地的经济发展确有贡献;第二,不必从外面进口别的资源;第三,该企业将来成功后,一旦该国外汇解冻,应有希望转售于当地企业家,而将资金汇出。因此,该公司便积极着手筹备设厂,发展了一种简单的化学处理程序,加工当地出产的热带水果。那种水果,在那两个国家中都有丰富的产量,但过去因没有加工而腐烂率极高,不能远销西方市场。

经过一番努力,两个国家的工厂都经营得非常成功。但是其中一个厂的厂长过于卖力,设定了过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结果在当地找不到适当人选来接管。而另一个厂的厂长却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员的水平,故加工程序较为简单,管理也较为容易。结果全厂自下而上,都能聘到可用的当地人才。

几年过去,两个国家都可以将外汇汇出了。在这时,公司准备将这种设备本是生产线上多年来的标准设备,迄今仍在普遍使用,有关这种设备的订单很多,因此公司决定在未来3年继续向老客户提供这种设备。3年之后,公司才停止生产和销售这种设备。整个公司上下,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决策应让什么人知道,甚至公司采购部门也不知道,因此仍然继续订购这种设备的零件,采购人员只知道按销货金额的一定比率购进零件。结果到了公司正式停产的那一天,库房竟积存了足够使用8~10年的零件库存。这笔损失真是相当可观。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某一化学公司几年前曾发生大批资金冻结于非洲某两个国家,无法汇出之事。该公司为了保护这批资金,决定投资于非洲当地的企业。他们选定的企业,第一,对非洲当地的经济发展确有贡献;第二,不必从外面进口别的资源;第三,该企业将来成功后,一旦该国外汇解冻,应有希望转售于当地企业家,而将资金汇出。因此,该公司便积极着手筹备设厂,发展了一种简单的化学处理程序,加工当地出产的热带水果。那种水果,在那两个国家中都有丰富的产量,但过去因没有加工而腐烂率极高,不能远销西方市场。

经过一番努力,两个国家的工厂都经营得非常成功。但是其中一个厂的厂长过于卖力,设定了过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结果在当地找不到适当人选来接管。而另一个厂的厂长却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员的水平,故加工程序较为简单,管理也较为容易。结果全厂自下而上,都能聘到可用的当地人才。

几年过去,两个国家都可以将外汇汇出了。在这时,公司准备将两家工厂转售当地的企业家。然而,那家有声有色、水准极高的加工厂,由于当地没有适合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始终无法售出,结果该厂只落得清算了事。而另一家水准平平的工厂,当地投资人都竞相购买,公司不但收回了原先投下的资金,而且还大获其利。

事实上两厂的加工程序和经验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问题只是第一家工厂当初在决策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决策应由谁来执行才能有效?他们能做些什么?”所以,终于失败了。

尤其是为推行某一决策执行人员必须改变其行为习惯和态度时,化决策为行动更是最重要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行动责任必须明确指定,执行人员必须确有能力,而且绩效的衡量及标准和有关激励的制度,也都需要配合改变。否则,工作人员就会困于情绪的冲突之中。

例如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费尔,当初提出“以服务为目的”的新决策时,如果没有同时设计出可以用于衡量管理绩效的服务标准,则这一决策必将落空。在那以前,贝尔公司一向以盈利或成本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由于费尔总裁提出了新标准,所以新目标才能顺利被人接受。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美国某公司总裁提出了一项新的组织结构和目标,结果失败了。该公司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人人都引以为豪,而且人人都认为有变革的必要。这家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已呈现老化的迹象。同业中许多规模较小,但更积极的新公司不断兴起,成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这时董事长为了使变革两家工厂转售当地的企业家。然而,那家有声有色、水准极高的加工厂,由于当地没有适合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始终无法售出,结果该厂只落得清算了事。而另一家水准平平的工厂,当地投资人都竞相购买,公司不但收回了原先投下的资金,而且还大获其利。

事实上两厂的加工程序和经验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问题只是第一家工厂当初在决策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决策应由谁来执行才能有效?他们能做些什么?”所以,终于失败了。

尤其是为推行某一决策执行人员必须改变其行为习惯和态度时,化决策为行动更是最重要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行动责任必须明确指定,执行人员必须确有能力,而且绩效的衡量及标准和有关激励的制度,也都需要配合改变。否则,工作人员就会困于情绪的冲突之中。

例如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费尔,当初提出“以服务为目的”的新决策时,如果没有同时设计出可以用于衡量管理绩效的服务标准,则这一决策必将落空。在那以前,贝尔公司一向以盈利或成本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由于费尔总裁提出了新标准,所以新目标才能顺利被人接受。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美国某公司总裁提出了一项新的组织结构和目标,结果失败了。该公司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人人都引以为豪,而且人人都认为有变革的必要。这家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已呈现老化的迹象。同业中许多规模较小,但更积极的新公司不断兴起,成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这时董事长为了使变革计划能为人接受,特别将几位老派的代表人物提升到重要职位,坐享高薪,尤其是三位副总裁,也改由老派人物出任。结果这项变革计划终于落空,公司里的人都说:“他们不是真想变革!”

所以,如果某一新计划应有某项行为,实际上却在鼓励另一类行为的话,则人人都会明白:原来高层的期望不过如此,所谓变革只是空口说说而已。

当然,要想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做到像费尔先生一样,能将决策的执行融合于决策本身,那是不容易的。可是,我们至少应该思考,某一决策需要怎样的行动承诺,需要怎样的工作划分以及有些怎样的人才可用。

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

你如果不相信决策会过时失效,费尔和斯隆两位先生的决策可以证明。他们两人的创新力和魄力,可说是无人所能企及,但他们所做的几项大决策,到今天只有一项仍然可用,那就是费尔的“贝尔公司以服务为目的”。费尔当初设计的AT&T普通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因情况改变而大为更改了。当时兴起了所谓“机构投资人”,例如养老信托及互助基金等,这些基金便成了中产阶级人士投资的新方式。计划能为人接受,特别将几位老派的代表人物提升到重要职位,坐享高薪,尤其是三位副总裁,也改由老派人物出任。结果这项变革计划终于落空,公司里的人都说:“他们不是真想变革!”

所以,如果某一新计划应有某项行为,实际上却在鼓励另一类行为的话,则人人都会明白:原来高层的期望不过如此,所谓变革只是空口说说而已。

当然,要想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做到像费尔先生一样,能将决策的执行融合于决策本身,那是不容易的。可是,我们至少应该思考,某一决策需要怎样的行动承诺,需要怎样的工作划分以及有些怎样的人才可用。

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

你如果不相信决策会过时失效,费尔和斯隆两位先生的决策可以证明。他们两人的创新力和魄力,可说是无人所能企及,但他们所做的几项大决策,到今天只有一项仍然可用,那就是费尔的“贝尔公司以服务为目的”。费尔当初设计的AT&T普通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因情况改变而大为更改了。当时兴起了所谓“机构投资人”,例如养老信托及互助基金等,这些基金便成了中产阶级人士投资的新方式。再说贝尔研究所,虽然今天仍享有极其优越的地位,可是后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神速发展(特别是空间技术和激光的发展),任何一家通信公司都无法独立进行现代的研究工作了。而且,通信技术发展得太快,使电话在75年来头一次出现了许多劲敌。例如信息处理方面的发展,已造成了一种任何通信媒介均无法居于压倒性优势的形势;贝尔公司仅以长途电话通信为主,自然不能再独占通信市场了。至于费尔构想的所谓公众管制,固然今天仍不失为保卫私营电信事业的手段,但是费尔当初费尽心力推动的各州单独立法,也已经日渐不合今天全国性甚至国际性通信系统的时代了。而且贝尔公司当年并没有促成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管制,反而被费尔一直小心避免的延迟方法策略所阻滞。

再说斯隆先生设计的通用汽车公司分权制度,虽然该公司今天仍在采用,但显然有待重新检讨了。当初他设计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已屡经修改变得面目全非了。例如当年独立经营的各汽车部门,今天已演变成无法完全控制其制造与装配的局面,所以自然无法对其经营成果负责。斯隆时代的各种品牌,从雪佛兰到凯迪拉克,也已不像当年斯隆构想的,可以代表车主的不同身价了。尤其重要的是,当年斯隆所设计的是一家“美国公司”,后来虽然增设了国外子公司,但在组织及管理结构上,毕竟仍然是一家“美国公司”。可是到了今天,通用汽车公司已成为一家“国际公司”了。该公司的成长和机会,早已经走出了美国的领域,尤其是在欧洲的发展更远远出乎当年之所料。以今天的情况来看,通用汽车公司的前途,实系于该公司是否具有跨国公司的原则和组织。斯隆1922年所做的努力,今天已到了必须再努力一次不可的地步。我们可以预料,如果汽车工业遇到经济困再说贝尔研究所,虽然今天仍享有极其优越的地位,可是后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神速发展(特别是空间技术和激光的发展),任何一家通信公司都无法独立进行现代的研究工作了。而且,通信技术发展得太快,使电话在75年来头一次出现了许多劲敌。例如信息处理方面的发展,已造成了一种任何通信媒介均无法居于压倒性优势的形势;贝尔公司仅以长途电话通信为主,自然不能再独占通信市场了。至于费尔构想的所谓公众管制,固然今天仍不失为保卫私营电信事业的手段,但是费尔当初费尽心力推动的各州单独立法,也已经日渐不合今天全国性甚至国际性通信系统的时代了。而且贝尔公司当年并没有促成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管制,反而被费尔一直小心避免的延迟方法策略所阻滞。

再说斯隆先生设计的通用汽车公司分权制度,虽然该公司今天仍在采用,但显然有待重新检讨了。当初他设计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已屡经修改变得面目全非了。例如当年独立经营的各汽车部门,今天已演变成无法完全控制其制造与装配的局面,所以自然无法对其经营成果负责。斯隆时代的各种品牌,从雪佛兰到凯迪拉克,也已不像当年斯隆构想的,可以代表车主的不同身价了。尤其重要的是,当年斯隆所设计的是一家“美国公司”,后来虽然增设了国外子公司,但在组织及管理结构上,毕竟仍然是一家“美国公司”。可是到了今天,通用汽车公司已成为一家“国际公司”了。该公司的成长和机会,早已经走出了美国的领域,尤其是在欧洲的发展更远远出乎当年之所料。以今天的情况来看,通用汽车公司的前途,实系于该公司是否具有跨国公司的原则和组织。斯隆1922年所做的努力,今天已到了必须再努力一次不可的地步。我们可以预料,如果汽车工业遇到经济困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2-07
处处“适量”经常听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吃得太饱,对身体不好;不要太劳累,会生病;朋友之间,不要管太多,容易闹翻脸……”父母的这些话,都是生活经验,是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人生哲理:做人做事要适量、适度。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何谓“适量”?通俗一点儿讲,就是“正好”。拿吃饭来说,吃太少吃不饱,吃太多撑着了,两者之间的状态就为适量。拿朋友间的关系来说,
管理类 / 日期:2023-02-07
在实践中,按照穆建霞的介绍,他们严格实行董事会、监事会和总裁“立法权”、“监督权”和“行政权”三者的独立和制衡等。如今创始人张洪瑞和董事长穆建霞积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个无终极所有者的股权制度安排。我们看到,不关注控制权,不一味为了控制而控制,往往能获得更为长久的控制权。这是公司治理实践中控制权安排的悖论,当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生哲学的悖论。我认为,这同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