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分公司在当时还是录用了大量的兼职......《受益终身的思维模型》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2-01
话虽如此,分公司在当时还是录用了大量的兼职人员。在考虑到录用成本和教育支出的同时,通过费米推定,可以推算出当时浪费了大量预算。

于是我对当时的上司,也就是分公司的董事长提出了如下方案:建立一个数据库,在数据库中登记好在职兼职人员的工作技能、经验、入职日期以及预定离职日期等信息,并实现在全公司内的共享,在各部门需要招聘新兼职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库进行确认,仅在无法找到合适兼职人员的情况下,招聘新的兼职人员。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录用成本和教育支出。

实际上,通过费米推定,公司每年也缩减了数百万日元的成本。所以当时我才胸有成竹地向上司提案。

当时上司答复如下:很感谢你提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方案。这个方法确实可以解决兼职招聘方面的问题。事实上,从去年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你的方案会为公司缩减数百万日元的成本。但是实际上,维护信息数据库需要的成本和劳力超乎想象。特别是如果要更新兼职人员的信息数据的话,每个月至少要多出一人份以上的成本支出(用费米推定推算出的结果)。这样一来每年就需要多花费数百万日元。特别是对在职兼职人员的信息进行数据库录入的部门并不是根据数据库信息得以削减录用成本的部门,因此这个方法并不会提高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了新的成本支出,原本预估的一切经济成果都无法实现。不仅仅是这次的情况,很多时候解决完一个问题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里的方案出现的新问题就是数据库的维护所花费的成本超乎想象。所以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不高。

对于我的提案,上司仅用了几分钟进行费米推定之后,就得出了“PASS”的结论。上司的“解决完一个问题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成本”这一话语和费米推定的强大力量给话虽如此,分公司在当时还是录用了大量的兼职人员。在考虑到录用成本和教育支出的同时,通过费米推定,可以推算出当时浪费了大量预算。

于是我对当时的上司,也就是分公司的董事长提出了如下方案:建立一个数据库,在数据库中登记好在职兼职人员的工作技能、经验、入职日期以及预定离职日期等信息,并实现在全公司内的共享,在各部门需要招聘新兼职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库进行确认,仅在无法找到合适兼职人员的情况下,招聘新的兼职人员。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录用成本和教育支出。

实际上,通过费米推定,公司每年也缩减了数百万日元的成本。所以当时我才胸有成竹地向上司提案。

当时上司答复如下:很感谢你提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方案。这个方法确实可以解决兼职招聘方面的问题。事实上,从去年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你的方案会为公司缩减数百万日元的成本。但是实际上,维护信息数据库需要的成本和劳力超乎想象。特别是如果要更新兼职人员的信息数据的话,每个月至少要多出一人份以上的成本支出(用费米推定推算出的结果)。这样一来每年就需要多花费数百万日元。特别是对在职兼职人员的信息进行数据库录入的部门并不是根据数据库信息得以削减录用成本的部门,因此这个方法并不会提高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了新的成本支出,原本预估的一切经济成果都无法实现。不仅仅是这次的情况,很多时候解决完一个问题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里的方案出现的新问题就是数据库的维护所花费的成本超乎想象。所以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不高。

对于我的提案,上司仅用了几分钟进行费米推定之后,就得出了“PASS”的结论。上司的“解决完一个问题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成本”这一话语和费米推定的强大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销售额提高5%,利润却能增加35%?

那么,让我们返回主题。这次的题目是“能不能以现在的销售人员人数提高5%的销售额”。因为部门一个月的销售额是1.05亿日元,所以提高5%的销售额就是大约提高500万日元。这500万日元会带来怎样的成果(Retur)呢?

销售额提高5%,会使利润增长多少?我们可以用费米推定进行大致推算。

假设此次的商品的成本率是30%,销售管理费率是60%,销售利润率就是100%-30%-60%,结果为10%。上述销售部门的销售额约为1亿日元,所以可以计算出现在的销售利润为1亿日元×10%=1 000万日元。

这里工作要求的前提是不增加销售人员人数,有的人认为在不增加销售人员人数的情况下能够顺利提高销售额,而有的人则认为是异想天开,从而双方争执不下。我们假设这里的销售管理费用不变。也就是说,在提高500万日元的销售额的情况下,因为成本率是30%,所以成本为500万日元×30%=150万日元。但是,在销售管理费用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利润就增加了500-150=350万日元。现在的销售利润为1000万日元,在这次的工作安排下销售利润变为1000万日元+350万日元=1350万日元,从而可以推算出利润增加了35%[(1350÷1000)-100%]。

而销售管理费用不可能完全不变,所以假设这里的销售管理费用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销售额提高5%,利润却能增加35%?

那么,让我们返回主题。这次的题目是“能不能以现在的销售人员人数提高5%的销售额”。因为部门一个月的销售额是1.05亿日元,所以提高5%的销售额就是大约提高500万日元。这500万日元会带来怎样的成果(Retur)呢?

销售额提高5%,会使利润增长多少?我们可以用费米推定进行大致推算。

假设此次的商品的成本率是30%,销售管理费率是60%,销售利润率就是100%-30%-60%,结果为10%。上述销售部门的销售额约为1亿日元,所以可以计算出现在的销售利润为1亿日元×10%=1 000万日元。

这里工作要求的前提是不增加销售人员人数,有的人认为在不增加销售人员人数的情况下能够顺利提高销售额,而有的人则认为是异想天开,从而双方争执不下。我们假设这里的销售管理费用不变。也就是说,在提高500万日元的销售额的情况下,因为成本率是30%,所以成本为500万日元×30%=150万日元。但是,在销售管理费用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利润就增加了500-150=350万日元。现在的销售利润为1000万日元,在这次的工作安排下销售利润变为1000万日元+350万日元=1350万日元,从而可以推算出利润增加了35%[(1350÷1000)-100%]。

而销售管理费用不可能完全不变,所以假设这里的销售管理费用增加原来的一半,也就是在增加30%销售管理费用的情况下,我们再计算一次。

销售额增加500万日元的情况下,成本与刚才一样花费为500万日元×30%=150万日元。这里的销售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30%,所以销售管理费用增加500×30%=150万日元。最终利润增加500-150-150=200万日元。现在的销售利润为1000万日元,在这次的工作安排下销售利润变为1 000万日元+200万日元=1200万日元,从而可以推算出利润增加了20%[(1200÷1000)-100%]。

通过费米推定我们得知,如果凭借部门现有的销售能力使销售额提高5%≈销售额提高500万日元的话,销售利润就有可能实现20%到35%的大幅增长。从而可以判断出这次的工作安排极其重要。

但是有一点需要我们提前确认,那就是ROI的I(时间和金钱)。即使这项工作的回报很高,但若是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过大的话,就毫无意义可言了。与此相对,在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较少的情况下,回报越高,ROI值就会越高。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顾客数量不足、减少、重复,怎么办?

在前面我曾说到对工作进行“因数分解”,将其拆分为“可随身携带的行李大小”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将与ROI的分子(Retur)相对应的销售额进行因数分解,试着找到提高销售额的方法,从而想出具体的措施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对销售额进行“因数分解”时的要点。增加原来的一半,也就是在增加30%销售管理费用的情况下,我们再计算一次。

销售额增加500万日元的情况下,成本与刚才一样花费为500万日元×30%=150万日元。这里的销售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30%,所以销售管理费用增加500×30%=150万日元。最终利润增加500-150-150=200万日元。现在的销售利润为1000万日元,在这次的工作安排下销售利润变为1 000万日元+200万日元=1200万日元,从而可以推算出利润增加了20%[(1200÷1000)-100%]。

通过费米推定我们得知,如果凭借部门现有的销售能力使销售额提高5%≈销售额提高500万日元的话,销售利润就有可能实现20%到35%的大幅增长。从而可以判断出这次的工作安排极其重要。

但是有一点需要我们提前确认,那就是ROI的I(时间和金钱)。即使这项工作的回报很高,但若是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过大的话,就毫无意义可言了。与此相对,在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较少的情况下,回报越高,ROI值就会越高。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顾客数量不足、减少、重复,怎么办?

在前面我曾说到对工作进行“因数分解”,将其拆分为“可随身携带的行李大小”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将与ROI的分子(Retur)相对应的销售额进行因数分解,试着找到提高销售额的方法,从而想出具体的措施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对销售额进行“因数分解”时的要点。销售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单价(Price)×数量(Quatity)。也就是说我们要将销售额因数分解为两项内容。

在处理数量(Quatity)这项时必须要注意的是,“销售产品数”和“顾客数”这两个数量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销售产品数”与“顾客数”之间的区别。

一家公司正在销售某商品A。

问题一:商品A在4月销售出10个,5月销售出10个,6月销售出20个,那么从4月到6月这三个月间的销售产品数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4~6月的销售产品数=10个+10个+20个=40个。这是相当简单的计算。

问题二:同样是商品A,与这家公司进行交易的公司在4月有10家,5月有10家,6月有20家,那么从4月到6月这三个月间的交易公司数是多少呢?

与问题一一样,4~6月的交易公司数=10家+10家+20家=40家。

直接计算的话,与这家公司进行交易的“总公司数”共计40家。

但是,商品A也有可能是顾客会多次购买的商品。具体来说,就是某公司在4月份购入了商品A,下个月可能会再次购入商品A。这样一来,这家公司就会在4月和5月的“交易公司数”的数据中同时出现。这家公司在计算实际的“交易公司数”时,就有可能会重复计算在4月份和5月份都出现的这家公司。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仅凭现有的条件是无法回答出问题二的正确答案的。销售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单价(Price)×数量(Quatity)。也就是说我们要将销售额因数分解为两项内容。

在处理数量(Quatity)这项时必须要注意的是,“销售产品数”和“顾客数”这两个数量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销售产品数”与“顾客数”之间的区别。

一家公司正在销售某商品A。

问题一:商品A在4月销售出10个,5月销售出10个,6月销售出20个,那么从4月到6月这三个月间的销售产品数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4~6月的销售产品数=10个+10个+20个=40个。这是相当简单的计算。

问题二:同样是商品A,与这家公司进行交易的公司在4月有10家,5月有10家,6月有20家,那么从4月到6月这三个月间的交易公司数是多少呢?

与问题一一样,4~6月的交易公司数=10家+10家+20家=40家。

直接计算的话,与这家公司进行交易的“总公司数”共计40家。

但是,商品A也有可能是顾客会多次购买的商品。具体来说,就是某公司在4月份购入了商品A,下个月可能会再次购入商品A。这样一来,这家公司就会在4月和5月的“交易公司数”的数据中同时出现。这家公司在计算实际的“交易公司数”时,就有可能会重复计算在4月份和5月份都出现的这家公司。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仅凭现有的条件是无法回答出问题二的正确答案的。接下来,让我们按照交易公司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回答问题二。交易公司数最多的情况下,就是4月的10家、5月的10家和6月的20家公司没有一家是重复的情况。也就是直接将3个月的交易公司数相加得到的40家这一结果。

那么交易公司数最少的情况下,会有多少家公司呢?因为6月份这家公司与20家公司进行了交易,所以交易公司数不可能比这个数字还小。那么交易公司数最少的情况就是6月份的这20家公司分别在4月份和5月份购入了商品A。因此,交易公司数最少的情况就是20家公司。换言之,从现在问题二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回答出的答案为“交易公司数在20家到40家之间”。

当我们考虑销售战略和战术的时候,根据目前的交易公司数是20家还是40家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计算每家公司的交易额时,因为与每家公司的平均交易额=“销售额÷交易公司数”,所以交易公司数分别为20家和40家时,数值就会产生2倍的差距。在考虑销售战术的时候,20家公司和40家公司的基础前提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在计算像问题一那样的销售产品数时,只需直接相加。但在计算顾客数量时,就需要对顾客数量的不足、减少、重复进行具体确认。

我之所以强调这件事,是因为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依赖EXCEL这样的表格计算软件。表格计算软件在进行数值合计时,即使是计算顾客数也只会像计算销售商品数时那样直接相加。我希望大家了解到这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影响。

对销售额进行因数分解时,在注意到顾客数量计算的同时,为了接下来,让我们按照交易公司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回答问题二。交易公司数最多的情况下,就是4月的10家、5月的10家和6月的20家公司没有一家是重复的情况。也就是直接将3个月的交易公司数相加得到的40家这一结果。

那么交易公司数最少的情况下,会有多少家公司呢?因为6月份这家公司与20家公司进行了交易,所以交易公司数不可能比这个数字还小。那么交易公司数最少的情况就是6月份的这20家公司分别在4月份和5月份购入了商品A。因此,交易公司数最少的情况就是20家公司。换言之,从现在问题二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回答出的答案为“交易公司数在20家到40家之间”。

当我们考虑销售战略和战术的时候,根据目前的交易公司数是20家还是40家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计算每家公司的交易额时,因为与每家公司的平均交易额=“销售额÷交易公司数”,所以交易公司数分别为20家和40家时,数值就会产生2倍的差距。在考虑销售战术的时候,20家公司和40家公司的基础前提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在计算像问题一那样的销售产品数时,只需直接相加。但在计算顾客数量时,就需要对顾客数量的不足、减少、重复进行具体确认。

我之所以强调这件事,是因为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依赖EXCEL这样的表格计算软件。表格计算软件在进行数值合计时,即使是计算顾客数也只会像计算销售商品数时那样直接相加。我希望大家了解到这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影响。

对销售额进行因数分解时,在注意到顾客数量计算的同时,为了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2-01
有一次,后藤没有经过幸之助的同意就擅自改变了下包加工的价格。幸之助得知此事后,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当时已过了夜里十点钟,他还是要后藤“马上过来”!后藤后来是老老实实地低头认错,一声不吭,可幸之助的火气却依然一点也不见消减。那时,屋子的正中间放着一个烧煤的炉子,炉火烧得正旺,红彤彤的。幸之助越说火气越大,操起炉铲就在炉子上“砰砰砰”地敲。不料他用的力气太大,敲
管理类 / 日期:2023-02-01
说日语就是我们的母语,即使日语说得再流利,当被外国人问道“日语应该怎么学?”“能教我日语语法吗?”想必也很难回答吧。因为我们自说话开始,就一直在潜移默化地练习日语,不需要刻意去学、去记,就可以熟练地读日语、写日语、说日语。可即便如此,除非是那些专门研究日语教育的人,一般人很难做到能够详细地给别人讲解日语语法。这是因为日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储存在大脑里,而是早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