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法论的方法论要周期性地至少每年一次......《重塑》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1-27
应用方法论的方法论,要周期性地(至少每年一次)结合企业内外部社会、市场、技术和组织环境的变化趋势,站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对现有方法论的使命、目标、组成和应用效果进行重新审视和修订。

掌握了行业及企业竞争模型的精髓,掌握了方法论的基本范式,掌握了企业特性和权变的有机结合,人们就可以根据工作的特殊性,自行开发出适用于问题解决的各种针对性方法论。假设有所谓的转型之“道”的话,这些就是“道”。应用方法论的方法论,要周期性地(至少每年一次)结合企业内外部社会、市场、技术和组织环境的变化趋势,站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对现有方法论的使命、目标、组成和应用效果进行重新审视和修订。

掌握了行业及企业竞争模型的精髓,掌握了方法论的基本范式,掌握了企业特性和权变的有机结合,人们就可以根据工作的特殊性,自行开发出适用于问题解决的各种针对性方法论。假设有所谓的转型之“道”的话,这些就是“道”。后记

用世界观的说法,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将变成“企业部落”,而实现“企业部落”的方法和过程就是不断地迭代及进化。

在“企业部落”里,人类和“智物”是平等的存在,人并不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而必须学会平等地与“智物”沟通和协作。可能有人对此类说法嗤之以鼻:“‘智物’是人创造出来的,它们应该是人的奴隶,怎么可能和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呢?”

当人们习惯了网上点餐和叫外卖,习惯了自动驾驶汽车出行,习惯了机器人打扫房间,习惯了机器人加工和装配,习惯了机器人或无人机配送,……人们的其他功能将逐渐退化,就像人类从山谷和森林中走来,但人类已经不能像猿猴那样攀岩,不能像麋鹿那样奔跑。“智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时,它们自有一套行为方法和准则。

在“企业部落”里,人类和“智物”都是平等的“原住民”,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平等相处。因为合理的分工,整个“企业部落”的利益才能最大化,“企业部落”中“原住民”的利益才有可能后记

用世界观的说法,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将变成“企业部落”,而实现“企业部落”的方法和过程就是不断地迭代及进化。

在“企业部落”里,人类和“智物”是平等的存在,人并不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而必须学会平等地与“智物”沟通和协作。可能有人对此类说法嗤之以鼻:“‘智物’是人创造出来的,它们应该是人的奴隶,怎么可能和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呢?”

当人们习惯了网上点餐和叫外卖,习惯了自动驾驶汽车出行,习惯了机器人打扫房间,习惯了机器人加工和装配,习惯了机器人或无人机配送,……人们的其他功能将逐渐退化,就像人类从山谷和森林中走来,但人类已经不能像猿猴那样攀岩,不能像麋鹿那样奔跑。“智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时,它们自有一套行为方法和准则。

在“企业部落”里,人类和“智物”都是平等的“原住民”,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平等相处。因为合理的分工,整个“企业部落”的利益才能最大化,“企业部落”中“原住民”的利益才有可能最大化。

大一些的企业,或者说平台型企业,比如,谷歌、Facebook、阿里、腾讯,等等,将演变成“企业国”。平台型企业,就像生活中的阳光、雨露、空气和水,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不可或缺的存在。

世界在不断变化,万物在不断迭代和进化。世界上的存在,基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比如石头,基本只具有物理功能;而生物,则具有物理、生理、心理等功能。生物的等级越高,生理和心理的功能越强。何为生理功能?即感知。何为心理功能?即神经和思维。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智物”也能具备一定的感知、神经和思维能力。因此,未来世界可能有三种存在:人类、“智物”和非生物。世界的发展将由人类和“智物”共同主导,具体来说,复杂性、无经验可循、创新性的问题将由聪明的人类来处理,日常性、重复式、一般性事物则将由“智物”来承担。

企业现有的组成(如设备、物料、产品等)原本是物理性的存在,但将不断迭代和进化成“智物”,迭代和进化的内容是“智物”的感知、思维和选择功能,主要的支撑就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迭代和进化的速度,取决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速度。

企业的发展支撑在人,发展的目的也在人。只有有利于人类福祉的企业,才有存在的必要。人类的需求无非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三个层面。当前,物质需求满足、生理需求满足和精神需求满足分别是由不同的企业来完成的;将来,物质和生理需求有限,精神最大化。

大一些的企业,或者说平台型企业,比如,谷歌、Facebook、阿里、腾讯,等等,将演变成“企业国”。平台型企业,就像生活中的阳光、雨露、空气和水,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不可或缺的存在。

世界在不断变化,万物在不断迭代和进化。世界上的存在,基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比如石头,基本只具有物理功能;而生物,则具有物理、生理、心理等功能。生物的等级越高,生理和心理的功能越强。何为生理功能?即感知。何为心理功能?即神经和思维。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智物”也能具备一定的感知、神经和思维能力。因此,未来世界可能有三种存在:人类、“智物”和非生物。世界的发展将由人类和“智物”共同主导,具体来说,复杂性、无经验可循、创新性的问题将由聪明的人类来处理,日常性、重复式、一般性事物则将由“智物”来承担。

企业现有的组成(如设备、物料、产品等)原本是物理性的存在,但将不断迭代和进化成“智物”,迭代和进化的内容是“智物”的感知、思维和选择功能,主要的支撑就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迭代和进化的速度,取决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速度。

企业的发展支撑在人,发展的目的也在人。只有有利于人类福祉的企业,才有存在的必要。人类的需求无非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三个层面。当前,物质需求满足、生理需求满足和精神需求满足分别是由不同的企业来完成的;将来,物质和生理需求有限,精神需求无穷,很多产品或服务不仅是生活工具,更多的是娱乐工具,人们的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有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来完成。

未来企业应该与人和谐,与“智物”和谐,与环境和谐,在实现和谐的过程中平等沟通和协作,在和谐发展中动态平衡。整体远远大于局部之和,企业内外部的协调发展,可以借鉴中医中相生相克的系统思维,以及共生、共长、共荣的生态思维。

与变化做朋友,变化就可能为我所用,我们之事业才可能长久;与简单做亲戚,简单易于被人们遵从,我们之事业才可能远大。需求无穷,很多产品或服务不仅是生活工具,更多的是娱乐工具,人们的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有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来完成。

未来企业应该与人和谐,与“智物”和谐,与环境和谐,在实现和谐的过程中平等沟通和协作,在和谐发展中动态平衡。整体远远大于局部之和,企业内外部的协调发展,可以借鉴中医中相生相克的系统思维,以及共生、共长、共荣的生态思维。

与变化做朋友,变化就可能为我所用,我们之事业才可能长久;与简单做亲戚,简单易于被人们遵从,我们之事业才可能远大。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匹.企业再造[M].小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闵建蜀.易经的领导智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王璞.流程再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5] 约翰·科特.领导变革[M].徐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 高建华.赢在顶层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匹.企业再造[M].小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闵建蜀.易经的领导智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王璞.流程再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5] 约翰·科特.领导变革[M].徐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 高建华.赢在顶层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1-27
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在职业生涯早期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来实践、检验和磨炼这种能力。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是像家得宝或劳氏(Lowe’s)这样的零售连锁店的地区市场经理,从外部观察内部问题,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是从数据上观察人口结构的变化——西班牙语人口数量上升了,或是某个地区退休人数上升了等。我们还要观察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该地区的人口结构有什么影响
管理类 / 日期:2023-01-27
为什么用“事例”前文中已经阐述过,行为事例的提问,就是用事例来阐述,因此用“事例”最能考察应聘者的行为。如果不强调用事例来回答问题,应聘者往往会用认知、计划、决心、意愿、判断等回答,是模糊的,而没有真正体现在行为上。比如提问沟通协调,“在跨部门沟通出现问题时,你是怎样处理的?”这个问题中虽然强调了“你”,也有与素质项相关的场景,但因为没有强调“事例”,往往应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