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我形象认知改变为能完成目标的那一类每......《延迟满足》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12-27
把自我形象认知改变为能完成目标的那一类

每个人都有针对自己的一个“自我形象”,是指本人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定位和评价。

“我是这样的性格”“我有这样的脾气秉性”等,在无意识中,人们会对自己有判断和臆想。

“我是善于社交的人”“我是内向的人”“我是运气好的人”“我是运气很差的人”“我性格爽朗、明快”“我性格忧郁、颓废”“我是大家的开心果”“我在众人面前开不了玩笑”“我看到比较弱的人会想伸出援手”“我在比较弱的人面前要炫耀自己”“我有出类拔萃的能力”“我技不如人”等,都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

大脑对于采取跟本人自我形象认知不符的言行会产生压力,会想方设法维持自我形象认知。

如果自我形象认知是“我是内向的人”,那么他在聚会上发表演讲就会倍感压力;相反,如果自我形象认知是“我是善于社交的人”,那么他在聚会中若没拿到麦克风就会感到有压力。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经历在车站丢了钱包、上班迟到,但是之后钱包又失而复得,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真是倒霉,对上班迟到这样糟糕的事愤愤不平,苦闷的心情久久挥之不去。

相反,认为自己运气好的人会觉得千金还复来、我有好心人相助,把自我形象认知改变为能完成目标的那一类

每个人都有针对自己的一个“自我形象”,是指本人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定位和评价。

“我是这样的性格”“我有这样的脾气秉性”等,在无意识中,人们会对自己有判断和臆想。

“我是善于社交的人”“我是内向的人”“我是运气好的人”“我是运气很差的人”“我性格爽朗、明快”“我性格忧郁、颓废”“我是大家的开心果”“我在众人面前开不了玩笑”“我看到比较弱的人会想伸出援手”“我在比较弱的人面前要炫耀自己”“我有出类拔萃的能力”“我技不如人”等,都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

大脑对于采取跟本人自我形象认知不符的言行会产生压力,会想方设法维持自我形象认知。

如果自我形象认知是“我是内向的人”,那么他在聚会上发表演讲就会倍感压力;相反,如果自我形象认知是“我是善于社交的人”,那么他在聚会中若没拿到麦克风就会感到有压力。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经历在车站丢了钱包、上班迟到,但是之后钱包又失而复得,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真是倒霉,对上班迟到这样糟糕的事愤愤不平,苦闷的心情久久挥之不去。

相反,认为自己运气好的人会觉得千金还复来、我有好心人相助,会因此开心很久。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采取符合形象认知的行动,因此,自我形象蕴含着极大的力量。

拥有“达成之脑”这种自我形象认知的人会自然采取能够实现目标的行动,自我形象认知是“安逸之脑”的人自然会采取无助于实现目标的行为,最终取得的也是符合自我形象认知的结果。

感觉自己是拥有“安逸之脑”的人,如果把自我形象认知的内容改为“我是达成之脑”,实现目标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如何改变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的改变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步骤完成:

1.通过“元认知”客观地把握自我对话的内容

“元认知”是指客观地审视自身言行、感情、思考的一种能力。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设身处地常常无法看清事情的真面目。所以,需要像灵魂出窍一样,让自己跳脱出来,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想实现更高的目标,每当出现“这么高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这种思绪纠结和阻拦的时候,可以先跳出来冷静地从远处分析:是的,和“维持现状偏差”的战斗要开始了!这种方式有点像自己看自己的实况转播。会因此开心很久。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采取符合形象认知的行动,因此,自我形象蕴含着极大的力量。

拥有“达成之脑”这种自我形象认知的人会自然采取能够实现目标的行动,自我形象认知是“安逸之脑”的人自然会采取无助于实现目标的行为,最终取得的也是符合自我形象认知的结果。

感觉自己是拥有“安逸之脑”的人,如果把自我形象认知的内容改为“我是达成之脑”,实现目标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如何改变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的改变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步骤完成:

1.通过“元认知”客观地把握自我对话的内容

“元认知”是指客观地审视自身言行、感情、思考的一种能力。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设身处地常常无法看清事情的真面目。所以,需要像灵魂出窍一样,让自己跳脱出来,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想实现更高的目标,每当出现“这么高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这种思绪纠结和阻拦的时候,可以先跳出来冷静地从远处分析:是的,和“维持现状偏差”的战斗要开始了!这种方式有点像自己看自己的实况转播。越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越是能自由地掌控自我形象。

2.彻底找出引起“维持现状偏差”的情感和心理原因

“真麻烦”“好累啊”“失败的话,就太难堪了”等借口总试图把我们拖入舒适区。

3.将战胜这些心理、情感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

面对想回到舒适区的自己,通过元认知,试着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客观地说服自己,把这些话当作台词写出来。

“虽然有点累,但还可以坚持。不是有想挑战的事情吗?今天绝不能输!”“一旦开始,就绝对不能失败!”

像这样自己跟自己对话,多说一些疏解自己心理负面情绪的语言。

4.在且败且胜中提高取胜的比例

要战胜“维持现状偏差”,只要待在学习区就是胜利。如果跟“维持现状偏差”斗争时想着今天还是放松一下吧,然后回到了舒适区,这样就算失败。

无论胜利的时光也好,失败的日子也罢,都要持续用“元认知”自觉地和“维持现状偏差”做斗争,逐渐提高取胜的比例。

5.进入即使不用斗争也处在学习区的状态越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越是能自由地掌控自我形象。

2.彻底找出引起“维持现状偏差”的情感和心理原因

“真麻烦”“好累啊”“失败的话,就太难堪了”等借口总试图把我们拖入舒适区。

3.将战胜这些心理、情感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

面对想回到舒适区的自己,通过元认知,试着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客观地说服自己,把这些话当作台词写出来。

“虽然有点累,但还可以坚持。不是有想挑战的事情吗?今天绝不能输!”“一旦开始,就绝对不能失败!”

像这样自己跟自己对话,多说一些疏解自己心理负面情绪的语言。

4.在且败且胜中提高取胜的比例

要战胜“维持现状偏差”,只要待在学习区就是胜利。如果跟“维持现状偏差”斗争时想着今天还是放松一下吧,然后回到了舒适区,这样就算失败。

无论胜利的时光也好,失败的日子也罢,都要持续用“元认知”自觉地和“维持现状偏差”做斗争,逐渐提高取胜的比例。

5.进入即使不用斗争也处在学习区的状态随着战胜率不断提高,自我形象认知会变为“原来我是享受学习区的人”,今后再回到舒适区反而会感到有压力。

按照这样的顺序,自我形象认知如果能改变,肯定也能锻炼出“达成之脑”。

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从意识上改变本身的自我形象认知是很有难度的,这是因为他们之前不知道自我形象认知是可以改变的。这和从来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感觉骑车很难是一个道理,按照定好的步骤进行,谁都可以改变。

一件事从完全做不了到简单就能完成,我们都要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不能——混沌的状态,即“因为不知道,所以不能”的状态。

第一阶段的状态相当于因为不知道自行车要通过人掌握左右平衡的同时踩脚蹬前进,通过移动把手来拐弯等,所以不会骑。

第二阶段:意识的不能——虽然了解,但是做不到的状态,即“虽然知道,也理解,但就是不能做到”的状态。

第二阶段的状态相当于知道自行车是通过人掌握左右平衡的同时踩脚蹬前进的,也知道通过移动把手来拐弯、通过握刹车闸来停车等,但就是骑不好。

第三阶段:意识的能——通过意识控制加强练习的状态,即“竭尽全力练习让自己学会”的状态。随着战胜率不断提高,自我形象认知会变为“原来我是享受学习区的人”,今后再回到舒适区反而会感到有压力。

按照这样的顺序,自我形象认知如果能改变,肯定也能锻炼出“达成之脑”。

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从意识上改变本身的自我形象认知是很有难度的,这是因为他们之前不知道自我形象认知是可以改变的。这和从来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感觉骑车很难是一个道理,按照定好的步骤进行,谁都可以改变。

一件事从完全做不了到简单就能完成,我们都要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不能——混沌的状态,即“因为不知道,所以不能”的状态。

第一阶段的状态相当于因为不知道自行车要通过人掌握左右平衡的同时踩脚蹬前进,通过移动把手来拐弯等,所以不会骑。

第二阶段:意识的不能——虽然了解,但是做不到的状态,即“虽然知道,也理解,但就是不能做到”的状态。

第二阶段的状态相当于知道自行车是通过人掌握左右平衡的同时踩脚蹬前进的,也知道通过移动把手来拐弯、通过握刹车闸来停车等,但就是骑不好。

第三阶段:意识的能——通过意识控制加强练习的状态,即“竭尽全力练习让自己学会”的状态。第三阶段相当于骑自行车时意识很敏锐、清醒,知道向右倾倒的时候重心该往左移,向左倾倒的时候重心要往右等,微调的同时可以骑着向前走的状态。

第四阶段:无意识的能——自然而然的状态,即“无意识地在做”的状态。

第四阶段相当于即使意识到没有专注于自行车的脚蹬、速度、重心的位置以及左右平衡,也可以熟练地骑自行车。与其说是“能做到”的状态,不如说是“熟练到自然而然”的状态。

那些认为自我形象认知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人是因为处在第一阶段。知道通过“元认知”跟“维持现状偏差”做斗争的方法,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之后通过实践必定能晋级到第三和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相当于骑自行车时意识很敏锐、清醒,知道向右倾倒的时候重心该往左移,向左倾倒的时候重心要往右等,微调的同时可以骑着向前走的状态。

第四阶段:无意识的能——自然而然的状态,即“无意识地在做”的状态。

第四阶段相当于即使意识到没有专注于自行车的脚蹬、速度、重心的位置以及左右平衡,也可以熟练地骑自行车。与其说是“能做到”的状态,不如说是“熟练到自然而然”的状态。

那些认为自我形象认知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人是因为处在第一阶段。知道通过“元认知”跟“维持现状偏差”做斗争的方法,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之后通过实践必定能晋级到第三和第四阶段。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12-27
检查也可以,但是越级的指挥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应尽可能避免。一般应努力维持在只指挥你分管的下级部门的正、副职,甚至仅是正职即止,没有下级部门的则到骨干即可。现实中看到过不懂管理的部门管理者,因为多次越级部署工作,造成了部属多头汇报、业务无人衔接等混乱情形。在组织的汇报链中存在这样的说法,即你的下级的下级不是你的下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指挥工作上,也应树立起这样
管理类 / 日期:2022-12-26
第三节创新能力连接和整合能力最终还是要为企业中的产品或服务、运营或商业模式、组织形态与领导力等的创新服务。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其实本质上可理解为一种竞争战略:差异化竞争。无论是产品差异化,低价策略,还是细分市场的选择,本质上还是差异化,其背后是以企业的技术创新或运营模式的创新做支撑。只有为市场和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用户体验,或者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包括更低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