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这一点我们将在本书的第4章中详细讨论。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寄望于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上述原则大抵也适用于知识方面。不管我们多么急需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在知识改进上所花费的努力,往往都大于我们可能获得的回报。
例如在15年前,当“运筹学”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有人开出了从事运筹学研究的学者应具备的条件。他提出的要求是,一位运筹学者应该是一位“万能博士”。他应该懂得一切,而且对人类各方面的知识都能做最佳的应用。甚至有人说,运筹学者必须具有62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如果真能找到这样一位“万能博士”,让他来研究库存水平或生产规划问题,那岂不是绝大的浪费!
至于所谓经理人发展计划,当然不像培养运筹学者那样雄心勃勃,但它也要求经理人拥有各方面的技能,诸如会计、人事、营销、定价和经济分析,还有诸如心理学之类的行为科学,以及诸如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的自然科学。而且,我们确实还希望他们懂得现代的技术发展,了解现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
上述的每个方面都是很大的知识领域。其中任何一项,有些人即使钻研一辈子也会嫌时间不够。要知道学术研究一向有越分越细的趋势,学者们只能选择很小的范围研究,谁也不敢说自己对该领域的知识比一位新闻记者懂得更多。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这一点我们将在本书的第4章中详细讨论。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寄望于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上述原则大抵也适用于知识方面。不管我们多么急需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在知识改进上所花费的努力,往往都大于我们可能获得的回报。
例如在15年前,当“运筹学”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有人开出了从事运筹学研究的学者应具备的条件。他提出的要求是,一位运筹学者应该是一位“万能博士”。他应该懂得一切,而且对人类各方面的知识都能做最佳的应用。甚至有人说,运筹学者必须具有62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如果真能找到这样一位“万能博士”,让他来研究库存水平或生产规划问题,那岂不是绝大的浪费!
至于所谓经理人发展计划,当然不像培养运筹学者那样雄心勃勃,但它也要求经理人拥有各方面的技能,诸如会计、人事、营销、定价和经济分析,还有诸如心理学之类的行为科学,以及诸如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的自然科学。而且,我们确实还希望他们懂得现代的技术发展,了解现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
上述的每个方面都是很大的知识领域。其中任何一项,有些人即使钻研一辈子也会嫌时间不够。要知道学术研究一向有越分越细的趋势,学者们只能选择很小的范围研究,谁也不敢说自己对该领域的知识比一位新闻记者懂得更多。当然我说这些,并不表示一个人连各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都不需要掌握了。
今天有许多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不论是在企业机构、医院还是政府,他们的缺点之一,是往往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不屑于其他。一位会计当然不一定需要钻研人际关系,一位工程师当然也不一定需要钻研如何促销新产品;可是,他们至少应该知道那些是什么样的领域,为什么要设立那些领域,那些领域到底做些什么。泌尿科专家当然不一定要精通精神病学,但至少该知道精神病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农业部的专家当然不一定要精通国际法,但至少该具备足够的国际政治的常识,以免由于褊狭的农业政策损害国际关系。
但是,这种精而后博的人与所谓通才不同。通才也和天才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应该努力的是,学会善用那些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提高有效性。我们既然不能增加资源的供应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当然我说这些,并不表示一个人连各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都不需要掌握了。
今天有许多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不论是在企业机构、医院还是政府,他们的缺点之一,是往往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不屑于其他。一位会计当然不一定需要钻研人际关系,一位工程师当然也不一定需要钻研如何促销新产品;可是,他们至少应该知道那些是什么样的领域,为什么要设立那些领域,那些领域到底做些什么。泌尿科专家当然不一定要精通精神病学,但至少该知道精神病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农业部的专家当然不一定要精通国际法,但至少该具备足够的国际政治的常识,以免由于褊狭的农业政策损害国际关系。
但是,这种精而后博的人与所谓通才不同。通才也和天才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应该努力的是,学会善用那些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提高有效性。我们既然不能增加资源的供应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假如有效性是人类的一种天赋,就像音乐天赋和绘画天赋一样,那事情可就糟了,因为天才总是少之又少。于是我们不得不及早发掘潜在的有效人士,培养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但即使这样,我们恐怕也很难发掘到足够的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说实话,如果有效性只是人类的天赋,那么我们今天的文明即使尚能维持,也肯定是不堪一击的。今天的大型组织的文明,所依赖的是大批具有一定有效性而且可以担任管理者的人。
如果说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那么问题便是:卓有成效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学些什么?该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卓有成效是一种可以系统学习的知识吗?还是要像学徒那样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还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来养成的习惯?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思索这些问题。我是一位管理顾问,常常与许多组织的管理者接触。因此,卓有成效对我来说起码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当管理顾问其实就是做智囊,别无任何权力。管理顾问必须有效,否则将会一事无成。第二,最有效的管理顾问也得仰仗委托机构的内部人士来合作完成工作。因此,管理顾问是否能有所贡献,是否能达成成果,或者是否会变成一个光花钱而不起作用的“成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假如有效性是人类的一种天赋,就像音乐天赋和绘画天赋一样,那事情可就糟了,因为天才总是少之又少。于是我们不得不及早发掘潜在的有效人士,培养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但即使这样,我们恐怕也很难发掘到足够的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说实话,如果有效性只是人类的天赋,那么我们今天的文明即使尚能维持,也肯定是不堪一击的。今天的大型组织的文明,所依赖的是大批具有一定有效性而且可以担任管理者的人。
如果说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那么问题便是:卓有成效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学些什么?该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卓有成效是一种可以系统学习的知识吗?还是要像学徒那样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还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来养成的习惯?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思索这些问题。我是一位管理顾问,常常与许多组织的管理者接触。因此,卓有成效对我来说起码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当管理顾问其实就是做智囊,别无任何权力。管理顾问必须有效,否则将会一事无成。第二,最有效的管理顾问也得仰仗委托机构的内部人士来合作完成工作。因此,管理顾问是否能有所贡献,是否能达成成果,或者是否会变成一个光花钱而不起作用的“成本中心”,或者顶多只是变成被利用的小丑,这一切的一切,都视委托机构内部人士的有效性如何而定。
但是我终于明白了世上并无所谓的“有效的个性”。我认识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他们脾气不同、能力也不同;他们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他们的个性、知识和志趣,也各不相同。事实上,他们几乎在每一方面都各自不同,却有一项共同点: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在我认识和共事过的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中,有性格外向的,也有令人敬而远之的。有超然世外,卓尔不群的,也有遇人羞答答的。有的固执独断,有的因循附和。有的很胖,有的很瘦。有的生性爽朗,有的总是心怀忧虑。有的能豪饮,有的却滴酒不沾。有的待人亲切如家人,有的却严峻而冷若冰霜。有的少数人生就一副令人一望而知其为“领导者”的体型,有的其貌不扬,显得毫无吸引力。有的具有学者风度,有的却像是目不识丁。有的具有广泛的兴趣;有的除了自身的狭窄圈子外,其他一概不懂。还有些人虽不是自私,却始终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却落落大方,心智开放。有人专心致力于他的本职工作,心无旁骛;也有人其志趣全在事业以外,做社会工作、跑教堂、研究中国诗词、演唱流行歌曲。在我认识的那些有效的管理者中,有人能够运用逻辑和分析,有人却主要是靠他们本身的经验和直觉。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决策;有人却每次都一再苦思,饱受痛苦。
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像医生、教师和小提琴家一样各有不同类型。至于不称职的管理者,也同样各有各的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不称职的管理者,在类型、性格及才本中心”,或者顶多只是变成被利用的小丑,这一切的一切,都视委托机构内部人士的有效性如何而定。
但是我终于明白了世上并无所谓的“有效的个性”。我认识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他们脾气不同、能力也不同;他们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他们的个性、知识和志趣,也各不相同。事实上,他们几乎在每一方面都各自不同,却有一项共同点: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在我认识和共事过的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中,有性格外向的,也有令人敬而远之的。有超然世外,卓尔不群的,也有遇人羞答答的。有的固执独断,有的因循附和。有的很胖,有的很瘦。有的生性爽朗,有的总是心怀忧虑。有的能豪饮,有的却滴酒不沾。有的待人亲切如家人,有的却严峻而冷若冰霜。有的少数人生就一副令人一望而知其为“领导者”的体型,有的其貌不扬,显得毫无吸引力。有的具有学者风度,有的却像是目不识丁。有的具有广泛的兴趣;有的除了自身的狭窄圈子外,其他一概不懂。还有些人虽不是自私,却始终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却落落大方,心智开放。有人专心致力于他的本职工作,心无旁骛;也有人其志趣全在事业以外,做社会工作、跑教堂、研究中国诗词、演唱流行歌曲。在我认识的那些有效的管理者中,有人能够运用逻辑和分析,有人却主要是靠他们本身的经验和直觉。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决策;有人却每次都一再苦思,饱受痛苦。
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像医生、教师和小提琴家一样各有不同类型。至于不称职的管理者,也同样各有各的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不称职的管理者,在类型、性格及才智方面,很难加以区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不管他们是在企业机构内、政府机构内、医院内,还是学校内,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这些训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然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换句话说,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从表面上看,习惯是很单纯的,一个七岁的小孩也懂得什么是习惯。不过要把习惯建立得很好,却是不容易的。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养成,就像我们学习乘法口诀一样。我们每天没完没了地读乘法表,“练到吐”,直到我们熟练得不加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学习习惯就非得反复地实践不可。
记得小时候我的钢琴老师告诉我:“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练习音阶。”回想起来,我的钢琴老师显然少说了一句话: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普通人通过练习来获得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当然,若要把什么东西演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很不容易智方面,很难加以区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不管他们是在企业机构内、政府机构内、医院内,还是学校内,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这些训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然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换句话说,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从表面上看,习惯是很单纯的,一个七岁的小孩也懂得什么是习惯。不过要把习惯建立得很好,却是不容易的。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养成,就像我们学习乘法口诀一样。我们每天没完没了地读乘法表,“练到吐”,直到我们熟练得不加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学习习惯就非得反复地实践不可。
记得小时候我的钢琴老师告诉我:“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练习音阶。”回想起来,我的钢琴老师显然少说了一句话: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普通人通过练习来获得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当然,若要把什么东西演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很不容易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12-24
争,士兵们将这场战争称为“大泥潭”。有证据显示,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处理英国脱欧程序时陷入了承诺升级。面对外界对自己做法的批评,她的反应是试图表现得很强势——强调“脱欧就是脱欧”,而且英国将在2019年3月29日离开欧盟。然后,当面对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她的方法行不通(英国议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时,她只是一味地对自己的承诺双倍下注。在红色工作的世界中,反映出承
管理类 / 日期:2022-12-24
今天的海尔已经绝无可能见到这样的规章制度了。可见,任何“标准”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必然会随着团队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团队的成长而成长。具体地说,哪些内容细节是多余的,而哪些内容细节则是必需的(或者哪些细节在旧循环过程中是必须,而到了新循环阶段则成了多余;哪些细节对甲团队是必须,对乙团队则是多余,等等),这种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清晰、不断明确。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