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思想
以客户为中心,流程决定组织
第一,做到以客户为企业的经营导向,成为易于做生意的企业,首先要做到对客户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举个例子,甲客户同时会使用乙公司的两种产品,因为工作属性的关系,A产品的使用量大,B产品只是偶然使用。A产品的销售人员自然将甲客户当神一样供起来,而且答应了很多超越常规的要求。B产品的销售人员因为甲客户使用量小,对他爱理不理。有一次甲客户很着急了解B产品的某个特性,于是通过A产品销售人员找到了B产品销售人员,B销售人员说等开完年会回来后,再协助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甲客户因为错误使用了B产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几个月以后,乙公司某位高管拜访甲客户时,甲客户狠狠批评了乙公司管理混乱。这个例子在华为内部反响很大,引发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反思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实中,不仅仅会有这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同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拜访某位客户,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说法居然不一样,有人说某件事可以做,有人说不可以做。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在同一销售区域内组建一个综合团队,统一策略,统一声音,集体为客户服务。
第二,要依据客户特征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会有人问:“个性化服务”这个方案,为什么却实现不了?答案是“成本太高”,包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甚至还有情感的成本。思考一下:“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个任务,应该由谁来完成?仅仅是个人吗?公司层面没有个性化的输入给到一流程的思想
以客户为中心,流程决定组织
第一,做到以客户为企业的经营导向,成为易于做生意的企业,首先要做到对客户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举个例子,甲客户同时会使用乙公司的两种产品,因为工作属性的关系,A产品的使用量大,B产品只是偶然使用。A产品的销售人员自然将甲客户当神一样供起来,而且答应了很多超越常规的要求。B产品的销售人员因为甲客户使用量小,对他爱理不理。有一次甲客户很着急了解B产品的某个特性,于是通过A产品销售人员找到了B产品销售人员,B销售人员说等开完年会回来后,再协助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甲客户因为错误使用了B产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几个月以后,乙公司某位高管拜访甲客户时,甲客户狠狠批评了乙公司管理混乱。这个例子在华为内部反响很大,引发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反思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实中,不仅仅会有这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同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拜访某位客户,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说法居然不一样,有人说某件事可以做,有人说不可以做。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在同一销售区域内组建一个综合团队,统一策略,统一声音,集体为客户服务。
第二,要依据客户特征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会有人问:“个性化服务”这个方案,为什么却实现不了?答案是“成本太高”,包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甚至还有情感的成本。思考一下:“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个任务,应该由谁来完成?仅仅是个人吗?公司层面没有个性化的输入给到一线,一线靠什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给客户呢?所以说,实现个性化服务,要重新设计流程。
第三,要预测客户需求。预测客户需求,虽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很多时候风险也是利润的源泉。客户之旅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沿着客户的旅程,找到客户自己不曾关注的需求,一旦成功,就会成为服务流程上的亮点。索尼随身听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它并没有通过调研发掘客户需求,只是预测客户可能需要一个便利的音乐装备,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类例子还有苹果的iPod和iPhoe。
第四,不让客户感到与你交往有陌生感。有人曾有这样的设想,为某个客户服务的人员可能会不断变换,但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人员的手机号码永远保持不变。由此,客户根本不用担心公司员工的流程,只要记下这个电话号码,对于公司就不会有陌生感。
第五,发挥客户自我服务的威力。很多公司采用会议营销的手段,影响客户。相信以下场景大家会比较熟悉:公司内部人员了解客户需求后,经过几轮讨论,终于确定了某个会议的主题和流程。但是在向参会者做介绍的时候,不少与会者提出了异议,甚至为没能事先参与而恼火,销售百般解释……如果企业有一套在线系统,能让参会者与主办方一起讨论会议的主题、时间和地点等,而且在线提交会议申请,完成供应商的选择等,这个场景多么美好。这就是让客户参与,发挥自我服务的威力。
第六,采取以客户为核心的考核措施。客户为什么买单,公司所有人的绩效就应该以此来考核。快递小哥在大街小巷不停奔跑,因为线,一线靠什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给客户呢?所以说,实现个性化服务,要重新设计流程。
第三,要预测客户需求。预测客户需求,虽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很多时候风险也是利润的源泉。客户之旅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沿着客户的旅程,找到客户自己不曾关注的需求,一旦成功,就会成为服务流程上的亮点。索尼随身听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它并没有通过调研发掘客户需求,只是预测客户可能需要一个便利的音乐装备,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类例子还有苹果的iPod和iPhoe。
第四,不让客户感到与你交往有陌生感。有人曾有这样的设想,为某个客户服务的人员可能会不断变换,但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人员的手机号码永远保持不变。由此,客户根本不用担心公司员工的流程,只要记下这个电话号码,对于公司就不会有陌生感。
第五,发挥客户自我服务的威力。很多公司采用会议营销的手段,影响客户。相信以下场景大家会比较熟悉:公司内部人员了解客户需求后,经过几轮讨论,终于确定了某个会议的主题和流程。但是在向参会者做介绍的时候,不少与会者提出了异议,甚至为没能事先参与而恼火,销售百般解释……如果企业有一套在线系统,能让参会者与主办方一起讨论会议的主题、时间和地点等,而且在线提交会议申请,完成供应商的选择等,这个场景多么美好。这就是让客户参与,发挥自我服务的威力。
第六,采取以客户为核心的考核措施。客户为什么买单,公司所有人的绩效就应该以此来考核。快递小哥在大街小巷不停奔跑,因为客户会为“不等”买单,于是各快递公司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方案。吃客喜欢扎堆追捧网红饭店,比如去海底捞,顾客是不在意等的,因为觉得值得等。这时候,客户在意的是等的质量。海底捞显然考核了这个流程点,各家店想尽办法,让客户等得有滋有味,不再无聊。
流程对结果负责。企业生意不好了,管理高层引咎辞职,就像球队成绩不好换教练。只是要获得好成绩,还是要靠场上队员传球和射门,球的运行轨迹才是获胜的关键。公司中的流程,就像球在球场上的运行轨迹,真正产生结果的,是流程。生意结果不是理念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带来的,更不是那些眼高手低的旁观者带来的,而是流程带来的。有人说战略指导公司运营,殊不知战略的规划也是流程,是企业众多流程中的一个。战略本身也不带来结果,而是战略牵引带来流程变革,由流程承载资源、工作和利润。战略规划不是去寻找一个简单的方法,而是以流程的方式,把战略变成一种组织能力。以静态的方式看待业务,就是战略和落地,以动态的方式看待业务,就是流程。用纵向的战略和横向的流程,建立企业整体的业务体系,这是业务的最前端。企业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战略和流程脱节,造成企业“虚不受补”——战略做得再好,组织也“消化”不了。
管理优化的任务之一是流程优化,删掉无意义的管理环节,释放组织活力。管理优化的目的,是驱动有效增长。只有同时实现财务增长、员工成长和组织竞争力提升的增长,才能称为有效增长。多个管理要素的协同改善,不是各个管理环节的各自优化,然后简单相加,这是机械主义,而且很可能导致“拆东墙补西墙”。要把管理优化的有效增长建立在组织流程的变革和优化上。客户会为“不等”买单,于是各快递公司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方案。吃客喜欢扎堆追捧网红饭店,比如去海底捞,顾客是不在意等的,因为觉得值得等。这时候,客户在意的是等的质量。海底捞显然考核了这个流程点,各家店想尽办法,让客户等得有滋有味,不再无聊。
流程对结果负责。企业生意不好了,管理高层引咎辞职,就像球队成绩不好换教练。只是要获得好成绩,还是要靠场上队员传球和射门,球的运行轨迹才是获胜的关键。公司中的流程,就像球在球场上的运行轨迹,真正产生结果的,是流程。生意结果不是理念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带来的,更不是那些眼高手低的旁观者带来的,而是流程带来的。有人说战略指导公司运营,殊不知战略的规划也是流程,是企业众多流程中的一个。战略本身也不带来结果,而是战略牵引带来流程变革,由流程承载资源、工作和利润。战略规划不是去寻找一个简单的方法,而是以流程的方式,把战略变成一种组织能力。以静态的方式看待业务,就是战略和落地,以动态的方式看待业务,就是流程。用纵向的战略和横向的流程,建立企业整体的业务体系,这是业务的最前端。企业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战略和流程脱节,造成企业“虚不受补”——战略做得再好,组织也“消化”不了。
管理优化的任务之一是流程优化,删掉无意义的管理环节,释放组织活力。管理优化的目的,是驱动有效增长。只有同时实现财务增长、员工成长和组织竞争力提升的增长,才能称为有效增长。多个管理要素的协同改善,不是各个管理环节的各自优化,然后简单相加,这是机械主义,而且很可能导致“拆东墙补西墙”。要把管理优化的有效增长建立在组织流程的变革和优化上。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流程。“蓝海”是一种幻觉,真正的企业家善于在“红海”中打仗,红海考验组织的整体战斗力。跟人体类似,人在赛场上的竞争力取决于内脏系统、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企业的竞争力也是由内部系统支撑的,客户体系是运动系统,决策体系是神经系统,内脏系统是基础。比如IPD流程是“消化系统”,把市场机会消化和吸收为高竞争力的产品,为客户体系提供能量。
企业创新和变革的核心也是流程。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是改革型的,那么这个组织有前途。如果管理层仅仅是个优化者,或者局部稳定者,组织也会有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不足以抵消系统自然熵增。系统不会自动熵减,如果变革抵消不了熵增,企业最后的结果是熵死。这是华为在企业管理中对熵的认识。企业中的组织变革也会落到流程上,熵减的组织,流程是持续优化的,而且有相应的方法论。效率低下的组织有相似的特征:部门之间打架、推诿,做了很多事但没带来绩效。这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虽然不是企业家希望看到的。员工的本能是关心上司,而不是关心客户,只关心局部而不关心整体。此时,企业会出现员工每天很忙,但是没绩效的情况。
研发部门开发出一款产品很自豪,送到销售部门,销售部门说这款产品太烂了,不可能卖得好,因此不去认真做客户推广。销售部门拿到客户需求,送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理都不理,忙自己手头的产品。人力资源部门搞很多自认为不错的测评,业务部门同样理都不理……这些是低绩效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组织是割裂的,部门跟部门之间有一堵“部门墙”。有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培训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门搞团队建设,主题就是合作;团建结束后回到各自岗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流程。“蓝海”是一种幻觉,真正的企业家善于在“红海”中打仗,红海考验组织的整体战斗力。跟人体类似,人在赛场上的竞争力取决于内脏系统、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企业的竞争力也是由内部系统支撑的,客户体系是运动系统,决策体系是神经系统,内脏系统是基础。比如IPD流程是“消化系统”,把市场机会消化和吸收为高竞争力的产品,为客户体系提供能量。
企业创新和变革的核心也是流程。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是改革型的,那么这个组织有前途。如果管理层仅仅是个优化者,或者局部稳定者,组织也会有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不足以抵消系统自然熵增。系统不会自动熵减,如果变革抵消不了熵增,企业最后的结果是熵死。这是华为在企业管理中对熵的认识。企业中的组织变革也会落到流程上,熵减的组织,流程是持续优化的,而且有相应的方法论。效率低下的组织有相似的特征:部门之间打架、推诿,做了很多事但没带来绩效。这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虽然不是企业家希望看到的。员工的本能是关心上司,而不是关心客户,只关心局部而不关心整体。此时,企业会出现员工每天很忙,但是没绩效的情况。
研发部门开发出一款产品很自豪,送到销售部门,销售部门说这款产品太烂了,不可能卖得好,因此不去认真做客户推广。销售部门拿到客户需求,送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理都不理,忙自己手头的产品。人力资源部门搞很多自认为不错的测评,业务部门同样理都不理……这些是低绩效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组织是割裂的,部门跟部门之间有一堵“部门墙”。有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培训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门搞团队建设,主题就是合作;团建结束后回到各自岗位,部门墙依然存在。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了,而且它比产品创新更重要,因为产品的创新是管理创新带来的。
组织进化的目标是成为高效率的组织,成为高竞争力的组织,成为市场上的赢家,让流程来承载结果。
以建立流程型组织为管理目标
华为和海底捞创建了流程型组织,实现了客户和员工的价值。华为将知识工作者团结起来,海底捞将农民工兄弟姐妹团结起来,实现了企业的高效率,释放了员工潜能,员工拿到了满意的收入,受到客户尊重和赞扬,充满了归属感。公司的管理者们通过流程管理,实现多赢目标,也引领了社会的进步,这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相信所有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梦想:员工和自己都获得高收益。这个目标的抓手是流程。任正非说,华为的目标是建立流程型组织。管理者的职责,是进行创新和变革,然后把成果用流程固化下来,管理效益出来了,管理价值有了,企业战斗力也出来了。
明茨伯格教授说,既往的“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说到底是为了控制员工,而且通过多次共识来控制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想法去干。但是,这种做法在当今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开始从过去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转变成知识工作者,每个员工都需要自主思维。
建立流程型组织,不仅仅是把企业内部的流程建立起来,更是要将流程和组织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在BU制的工作环境中,每个人的工作被切割得很细,相互不了解,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交流工作位,部门墙依然存在。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了,而且它比产品创新更重要,因为产品的创新是管理创新带来的。
组织进化的目标是成为高效率的组织,成为高竞争力的组织,成为市场上的赢家,让流程来承载结果。
以建立流程型组织为管理目标
华为和海底捞创建了流程型组织,实现了客户和员工的价值。华为将知识工作者团结起来,海底捞将农民工兄弟姐妹团结起来,实现了企业的高效率,释放了员工潜能,员工拿到了满意的收入,受到客户尊重和赞扬,充满了归属感。公司的管理者们通过流程管理,实现多赢目标,也引领了社会的进步,这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相信所有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梦想:员工和自己都获得高收益。这个目标的抓手是流程。任正非说,华为的目标是建立流程型组织。管理者的职责,是进行创新和变革,然后把成果用流程固化下来,管理效益出来了,管理价值有了,企业战斗力也出来了。
明茨伯格教授说,既往的“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说到底是为了控制员工,而且通过多次共识来控制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想法去干。但是,这种做法在当今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开始从过去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转变成知识工作者,每个员工都需要自主思维。
建立流程型组织,不仅仅是把企业内部的流程建立起来,更是要将流程和组织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在BU制的工作环境中,每个人的工作被切割得很细,相互不了解,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交流工作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12-18
2.利(1)可以适当聚集资金,助力企业发展;(2)可以适当锁定员工;(3)员工出钱,原股东相对容易接受。3.弊(1)本质上是一种股权交易,员工的心态是出资获益,行为特点是“搭便车”,激励作用有限;(2)定人、定量、定价都不容易;(3)受经济能力和风险认知的局限,推行不易。4.实战建议(1)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市场上,把员工出钱入股作为主要手段是错误
管理类 / 日期:2022-12-18
第八章 赋能战术: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在深深的海底下面,蕴藏着石油。开采石油是一项艰巨、精密和危险的工作。在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上,工人们正在准备抽油的油井。这是件有难度的技术活。用来防止受压油液从管道中不受控制地喷出来的是一种类似盖子的东西:一种在业内被称为“泥浆”的黏性液体柱。泵油的时候,需要将泥浆冲洗掉,取而代之以海水。这部分操作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