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的人生实在太狭隘了。由于公司几乎等于他的整个生命,他会死命抓住公司不放,因此压抑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希望借此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拼命想办法延后退休的时间,希望能晚一点面对空虚度日的恐怖生活。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应该鼓励公司主管发展对外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不应该限制管理人员参与社区事务或同业公会,因为参与社区事务有助于公司的公共关系,参与同业公会也能提升公司在产业界的地位。在英国军队组织中,诗人是资产,而非负债,而对天主教神父而言,热衷研究昆虫(或罗马钱币)的学者则肯定受到赞赏。大企业应该了解,“只为公司而活”的员工对自己或对公司而言,都是一大危险,他很可能变成一个“长生不老的童子军”。
幕僚形成的王国
大企业和超大型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企业总部的幕僚有形成“幕僚王国”的危险。
现在流行以“第一线”和“幕僚”来描绘企业的不同活动,对此我不以为然。这两个名词源自军方用语,在军方组织中或许有其意义,把它应用到企业活动中,却会混淆视听。
任何企业都包含两种活动:企业的生产职能,包括营销、创新之类的活动,以及供应的职能。有的供应职能提供物质产品,例如采购和生产职能,有的则提供构想、观念,例如工程职能,还有的提供信息,例如会计职能。但其中没有一项属于幕僚的职能,没有一项为其他职能提供咨询或服务。
其实我觉得宁可没有幕僚职能还好些。就我所知,身为“幕僚”那么他的人生实在太狭隘了。由于公司几乎等于他的整个生命,他会死命抓住公司不放,因此压抑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希望借此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拼命想办法延后退休的时间,希望能晚一点面对空虚度日的恐怖生活。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应该鼓励公司主管发展对外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不应该限制管理人员参与社区事务或同业公会,因为参与社区事务有助于公司的公共关系,参与同业公会也能提升公司在产业界的地位。在英国军队组织中,诗人是资产,而非负债,而对天主教神父而言,热衷研究昆虫(或罗马钱币)的学者则肯定受到赞赏。大企业应该了解,“只为公司而活”的员工对自己或对公司而言,都是一大危险,他很可能变成一个“长生不老的童子军”。
幕僚形成的王国
大企业和超大型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企业总部的幕僚有形成“幕僚王国”的危险。
现在流行以“第一线”和“幕僚”来描绘企业的不同活动,对此我不以为然。这两个名词源自军方用语,在军方组织中或许有其意义,把它应用到企业活动中,却会混淆视听。
任何企业都包含两种活动:企业的生产职能,包括营销、创新之类的活动,以及供应的职能。有的供应职能提供物质产品,例如采购和生产职能,有的则提供构想、观念,例如工程职能,还有的提供信息,例如会计职能。但其中没有一项属于幕僚的职能,没有一项为其他职能提供咨询或服务。
其实我觉得宁可没有幕僚职能还好些。就我所知,身为“幕僚”意味着你有职权,却不必负责任,这会带来极大的害处。管理者的确需要专家协助,但是专家的职责主要还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建议管理者该怎么做。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工作负起完全的责任,而且他们应该隶属于某个单位,他们为单位主管提供职能性的服务,而不是成为专职幕僚。
在中小型企业中,幕僚的职能通常只限于对工作和员工的管理上。即使如此(我们将在第21章中讨论到),幕僚的观念所引起的混乱仍然会造成极大伤害。而在大型和超大型企业中,幕僚的观念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制造出一批企业总部的专职幕僚,他们的职责是为实际负责运营的管理者提供服务和建议。
我们通常都会在大企业总部中看到负责营销职能的幕僚、制造职能的幕僚、工程职能的幕僚、人事职能的幕僚以及会计职能的幕僚等。
这些中央幕僚严重阻碍了高层的绩效。思考这些关键领域的经营绩效应该是高层经营团队中某位成员的职责。小企业会由一人全权负责这八大关键领域,他是公司里的“强人”。此外,超大型企业可能会就每个关键领域,指派一位高层主管全职负责,包括营销、创新、生产力、资源供应、获利率、管理组织、人事、员工绩效及态度、公共责任。但是如果这些人都必须管理一批幕僚,就没有时间,也不会思考自己真正的职责所在:把企业视为整体来考虑,彻底思考每个经营决策对于自己负责的领域有何影响。他们忙着管理庞大的行政机器,把太多的心思花在如何把管理工具和技巧琢磨得更臻完美,太热衷于推动他们的特殊“计划”。通用电气公司曾经试图扭转这种情况,他们希望副总裁只花八成时间来管理幕僚,保留20%的时间在经营团队意味着你有职权,却不必负责任,这会带来极大的害处。管理者的确需要专家协助,但是专家的职责主要还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建议管理者该怎么做。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工作负起完全的责任,而且他们应该隶属于某个单位,他们为单位主管提供职能性的服务,而不是成为专职幕僚。
在中小型企业中,幕僚的职能通常只限于对工作和员工的管理上。即使如此(我们将在第21章中讨论到),幕僚的观念所引起的混乱仍然会造成极大伤害。而在大型和超大型企业中,幕僚的观念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制造出一批企业总部的专职幕僚,他们的职责是为实际负责运营的管理者提供服务和建议。
我们通常都会在大企业总部中看到负责营销职能的幕僚、制造职能的幕僚、工程职能的幕僚、人事职能的幕僚以及会计职能的幕僚等。
这些中央幕僚严重阻碍了高层的绩效。思考这些关键领域的经营绩效应该是高层经营团队中某位成员的职责。小企业会由一人全权负责这八大关键领域,他是公司里的“强人”。此外,超大型企业可能会就每个关键领域,指派一位高层主管全职负责,包括营销、创新、生产力、资源供应、获利率、管理组织、人事、员工绩效及态度、公共责任。但是如果这些人都必须管理一批幕僚,就没有时间,也不会思考自己真正的职责所在:把企业视为整体来考虑,彻底思考每个经营决策对于自己负责的领域有何影响。他们忙着管理庞大的行政机器,把太多的心思花在如何把管理工具和技巧琢磨得更臻完美,太热衷于推动他们的特殊“计划”。通用电气公司曾经试图扭转这种情况,他们希望副总裁只花八成时间来管理幕僚,保留20%的时间在经营团队上,多思考关系到公司整体的问题。但是,两者的比例其实应该扭转过来,才能确保高层主管能以前瞻的眼光来思考公司的问题。就我所知,其他公司甚至连通用电气的程度都还达不到,几乎每家公司的高层主管都把所有时间花在自己管辖的王国上,没有留下什么时间从事高层经营管理工作。据我所知,有一家超大型企业副总裁几乎什么事也做不了,成天就忙着亲自面谈辖下56家工厂厂长推荐的总领班候选人。
为运营主管服务的专职幕僚不太可能够格担当高层经营管理的重任。他是个“专家”,而不是“总经理”,能坐上目前的位子是因为他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或市场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幕僚的工作也需要具有成功企业主管的愿景和经验,而无论专家多么成功地建立起幕僚王国,他们很少能拥有总经理的愿景或在企业管理上展现经过验证的绩效。
更重要的是,企业总部的专职幕僚严重阻碍了运营主管的绩效表现。
在我所知的每一家大企业中,最严重的组织问题,几乎都是幕僚和运营主管之间的冲突。理论上,幕僚的观念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却窒碍难行。幕僚非但不能为实际在第一线的运营主管服务,反而试图变成他的主人。他们非但没有从企业的目标和需求中找出自己的目标,反而极力推销自己的专业知识,仿佛把专业的追求变成终极目标。于是,实际负责运营的管理者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否升迁的命运掌握在中央幕僚手中,完全要看幕僚呈上去的报告中给他的评语是什么。这些专家幕僚不是通过运营主管的经营绩效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而是上,多思考关系到公司整体的问题。但是,两者的比例其实应该扭转过来,才能确保高层主管能以前瞻的眼光来思考公司的问题。就我所知,其他公司甚至连通用电气的程度都还达不到,几乎每家公司的高层主管都把所有时间花在自己管辖的王国上,没有留下什么时间从事高层经营管理工作。据我所知,有一家超大型企业副总裁几乎什么事也做不了,成天就忙着亲自面谈辖下56家工厂厂长推荐的总领班候选人。
为运营主管服务的专职幕僚不太可能够格担当高层经营管理的重任。他是个“专家”,而不是“总经理”,能坐上目前的位子是因为他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或市场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幕僚的工作也需要具有成功企业主管的愿景和经验,而无论专家多么成功地建立起幕僚王国,他们很少能拥有总经理的愿景或在企业管理上展现经过验证的绩效。
更重要的是,企业总部的专职幕僚严重阻碍了运营主管的绩效表现。
在我所知的每一家大企业中,最严重的组织问题,几乎都是幕僚和运营主管之间的冲突。理论上,幕僚的观念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却窒碍难行。幕僚非但不能为实际在第一线的运营主管服务,反而试图变成他的主人。他们非但没有从企业的目标和需求中找出自己的目标,反而极力推销自己的专业知识,仿佛把专业的追求变成终极目标。于是,实际负责运营的管理者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否升迁的命运掌握在中央幕僚手中,完全要看幕僚呈上去的报告中给他的评语是什么。这些专家幕僚不是通过运营主管的经营绩效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而是计算管理者允许他们推动的特殊“套装”计划有多少,并借此评估主管绩效。许多大企业的专职幕僚尽管高声宣扬自己是多么认同分权的理想,实际上却大力支持中央集权。他们拼命在整个公司中推行统一的工作方式、工具和技巧。他们不会说:“正确的目标只有一个,但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有很多。”由于他们的心思都放在工具和方法上,因此往往主张:“无论目标是什么,都只有一种正确的工具,一个正确的方法。”他们非但不能协助管理者把工作做得更好,反而逐渐侵蚀了主管的权责。
提倡幕僚与一线主管观念的人也承认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把原因全归咎于好幕僚难求,认为具备幕僚性格的优秀人才太稀少了。他们说,只要我们培养出足够的谦逊的幕僚人员,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总是很怀疑健全的企业职能是不是以素质为基础,我更不相信企业优生学那一套。更重要的是,理想幕僚的条件听起来还真像所有最危险而不负责的腐败贪污者、幕后操纵者和阴谋家,那些只想享受权利的特质,却不愿意负责任的人。
如何组织服务工作
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区分幕僚与一线主管的观念,在于相信天底下真有幕僚职能这回事。企业只有管理的职能,无论是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的生产职能或供应职能,都属于管理职能。
更重要的是,高层管理不应包含服务性工作,由于服务性工作只关乎工具和方法,并不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因此不属于公司总部的职责。由于服务性工作是为了协助运营主管,应该将它组织成运营主管计算管理者允许他们推动的特殊“套装”计划有多少,并借此评估主管绩效。许多大企业的专职幕僚尽管高声宣扬自己是多么认同分权的理想,实际上却大力支持中央集权。他们拼命在整个公司中推行统一的工作方式、工具和技巧。他们不会说:“正确的目标只有一个,但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有很多。”由于他们的心思都放在工具和方法上,因此往往主张:“无论目标是什么,都只有一种正确的工具,一个正确的方法。”他们非但不能协助管理者把工作做得更好,反而逐渐侵蚀了主管的权责。
提倡幕僚与一线主管观念的人也承认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把原因全归咎于好幕僚难求,认为具备幕僚性格的优秀人才太稀少了。他们说,只要我们培养出足够的谦逊的幕僚人员,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总是很怀疑健全的企业职能是不是以素质为基础,我更不相信企业优生学那一套。更重要的是,理想幕僚的条件听起来还真像所有最危险而不负责的腐败贪污者、幕后操纵者和阴谋家,那些只想享受权利的特质,却不愿意负责任的人。
如何组织服务工作
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区分幕僚与一线主管的观念,在于相信天底下真有幕僚职能这回事。企业只有管理的职能,无论是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的生产职能或供应职能,都属于管理职能。
更重要的是,高层管理不应包含服务性工作,由于服务性工作只关乎工具和方法,并不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因此不属于公司总部的职责。由于服务性工作是为了协助运营主管,应该将它组织成运营主管的工具。
这表示服务性工作不应该交到专业人才的手中。但是也会有例外,例如和工会谈判已经变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工作;由于工作契约变得复杂万分,必须高薪聘请训练有素的专家来谈判。管理层应该想办法扭转这种趋势,让劳资关系回到原本归属的地方——由当地主管全权负责。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专家来统筹全公司的劳资关系事务。不过,应该把这类事务当成合作性的计划,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运营主管,而非中央幕僚。此外,企业中也会有跨组织的服务性活动。例如,负责聘雇的人力资源部门可能会为工厂及行政、工程、会计、销售等部门筛选和聘雇人员,公司内部可能有20个部门都必须以现代化的方式来管理办公室,然而每个部门的规模都不够大,负担不起全职的办公室管理人员。要解决这种状况,可以在员工人数最多的部门(例如生产部门)设立聘雇办公室,其他部门可用付费方式享受到他们的服务;也可以由相关部门共同出资,合作管理办公室,并且由相关部门指定人员轮流负责管理工作。
但是,大企业仍然需要总部的组织。负责达成关键领域目标的经营团队成员身边都需要几个高层次的幕僚,但是他们不应该变为公司总部的服务性幕僚,而且人数应该越少越好,只需要几个人就够了。负责关键领域的高层主管身边的幕僚越少,就可以拿更多的薪水,尽管这个方法在实际上未必可行,却不见得是个坏主意,而且绝对优于现行制度——以服务性幕僚的薪资总额来衡量他们的重要性和贡献。
企业宁可任用担任过运营主管的人来当中央幕僚,而不要任用专的工具。
这表示服务性工作不应该交到专业人才的手中。但是也会有例外,例如和工会谈判已经变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工作;由于工作契约变得复杂万分,必须高薪聘请训练有素的专家来谈判。管理层应该想办法扭转这种趋势,让劳资关系回到原本归属的地方——由当地主管全权负责。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专家来统筹全公司的劳资关系事务。不过,应该把这类事务当成合作性的计划,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运营主管,而非中央幕僚。此外,企业中也会有跨组织的服务性活动。例如,负责聘雇的人力资源部门可能会为工厂及行政、工程、会计、销售等部门筛选和聘雇人员,公司内部可能有20个部门都必须以现代化的方式来管理办公室,然而每个部门的规模都不够大,负担不起全职的办公室管理人员。要解决这种状况,可以在员工人数最多的部门(例如生产部门)设立聘雇办公室,其他部门可用付费方式享受到他们的服务;也可以由相关部门共同出资,合作管理办公室,并且由相关部门指定人员轮流负责管理工作。
但是,大企业仍然需要总部的组织。负责达成关键领域目标的经营团队成员身边都需要几个高层次的幕僚,但是他们不应该变为公司总部的服务性幕僚,而且人数应该越少越好,只需要几个人就够了。负责关键领域的高层主管身边的幕僚越少,就可以拿更多的薪水,尽管这个方法在实际上未必可行,却不见得是个坏主意,而且绝对优于现行制度——以服务性幕僚的薪资总额来衡量他们的重要性和贡献。
企业宁可任用担任过运营主管的人来当中央幕僚,而不要任用专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10-20
前提是你要让他们舒服一点,给他们找一个“下台阶”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商量”。赋能疑人要用,用人也要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世界中,真正的常态必然会是“疑人要用,用人也要疑”。关于授权,自古以来便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说法。这是对的。对被授权人来说,是否能得到授权人的绝对信任,往往是能否顺利推进事件的重要前提。请注意,我这里
管理类 / 日期:2022-10-20
的领域,你也可以相应地减少损失。在这里,“领域”可指任何方面,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个市场、一类客户、一门技术、一个分销渠道、一个部门或分支机构、某个国家、某种交易或者某种类型的员工或团队。你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些属于盈利部门,并扩大在这些部门的业务,同时,找出那些亏损领域并从中撤资。我们习惯于以原因和结果、常规关系、平均收益、完全竞争与可预期的结果等方式进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