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p是第i种产品的价格。i
进一步,我们假设第i种产品由J家企业生产。此外,还假定消费i者对不同企业所生产的同一产品的替代弹性为ρ,于是第i种产品的消费量可以表示为:
类似地,通过成本最小化可以得到
式中,p和q分别是第j家企业所生产的第i种产品的价格与产ijij量。
在这里,我们假设ρ>η>1。替代弹性ρ、η均大于1是Dixit和Stigliz(1977)的关键假设,是为了保证消费者具有多元化的偏好,从而使得垄断厂商可以获得正的成本加成。ρ>η是指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型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不同种类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式中,p是第i种产品的价格。i
进一步,我们假设第i种产品由J家企业生产。此外,还假定消费i者对不同企业所生产的同一产品的替代弹性为ρ,于是第i种产品的消费量可以表示为:
类似地,通过成本最小化可以得到
式中,p和q分别是第j家企业所生产的第i种产品的价格与产ijij量。
在这里,我们假设ρ>η>1。替代弹性ρ、η均大于1是Dixit和Stigliz(1977)的关键假设,是为了保证消费者具有多元化的偏好,从而使得垄断厂商可以获得正的成本加成。ρ>η是指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型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不同种类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这一假设常见于国际贸易的相关文献(Sato,1976;Amiti et al.,2015)中。其经济学含义可由以下具体例子说明:不同企业生产的啤酒(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的替代弹性要显著大于计算机与啤酒之间的替代弹性。
4.2.2 厂商行为
现在,考虑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伯川德(Bertrad)竞争,即每家企业都在已知其他企业定价的情况下,根据消费者的反需求曲线p(q)决定自身的最优定价。ijij
根据通常的求解方法,一阶条件可以表示为:
式中,是消费者对企业j生产的产品i的需求弹性。可以证明,ijij是这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函数,如引理1所示。
引理1:在伯川德竞争条件下,给定p和q,下面的关系成立:
=ρ-(ρ-η)s (4-9)ijij
式中,s是企业j所生产的产品i所占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j所ij生产的产品i所面临的需求弹性是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减函数。ij这一假设常见于国际贸易的相关文献(Sato,1976;Amiti et al.,2015)中。其经济学含义可由以下具体例子说明:不同企业生产的啤酒(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的替代弹性要显著大于计算机与啤酒之间的替代弹性。
4.2.2 厂商行为
现在,考虑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伯川德(Bertrad)竞争,即每家企业都在已知其他企业定价的情况下,根据消费者的反需求曲线p(q)决定自身的最优定价。ijij
根据通常的求解方法,一阶条件可以表示为:
式中,是消费者对企业j生产的产品i的需求弹性。可以证明,ijij是这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函数,如引理1所示。
引理1:在伯川德竞争条件下,给定p和q,下面的关系成立:
=ρ-(ρ-η)s (4-9)ijij
式中,s是企业j所生产的产品i所占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j所ij生产的产品i所面临的需求弹性是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减函数。ij证明:将式(4-3)和式(4-6)相乘后,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
-lq=ρlp+(η-ρ)lp-ηlp-lqijiji
给定p和q,在两边对lp求偏导,得到ij
接下来,可以证明
将之代入式(4-10),可以得到=ρ(1-s)+ηs。由于ρ>η,所ijijij以是s的减函数。引理1得证。ijij
可以看出,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弹性是产品间替代弹性与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间替代弹性的加权平均,权重为企业生产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由于假设了产品间替代弹性更低,所以单个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会随着其市场份额增加而逐渐降低。两个极端的情况是当s→0时,即企业市场份额很小,此时需求弹性趋近于生产同一产ij品的企业间替代弹性ρ;而当s→1时,需求弹性约等于产品间弹性η,ij背后的直觉在于当某一企业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中接近垄断地位时,证明:将式(4-3)和式(4-6)相乘后,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
-lq=ρlp+(η-ρ)lp-ηlp-lqijiji
给定p和q,在两边对lp求偏导,得到ij
接下来,可以证明
将之代入式(4-10),可以得到=ρ(1-s)+ηs。由于ρ>η,所ijijij以是s的减函数。引理1得证。ijij
可以看出,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弹性是产品间替代弹性与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间替代弹性的加权平均,权重为企业生产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由于假设了产品间替代弹性更低,所以单个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会随着其市场份额增加而逐渐降低。两个极端的情况是当s→0时,即企业市场份额很小,此时需求弹性趋近于生产同一产ij品的企业间替代弹性ρ;而当s→1时,需求弹性约等于产品间弹性η,ij背后的直觉在于当某一企业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中接近垄断地位时,其需求弹性由产品间弹性主导。
4.2.3 价格来源的分解:边际成本变动与竞争性价格变动
为分解价格变动的不同来源,需引入成本加成。记成本加成函数,由之前的讨论可知,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是其市场份额的
函数,因此M也是s的函数。式(4-8)两边取自然对数后求全微分ijij得到
下面逐项进行分析。我们首先考虑第一项,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本加成对市场份额的弹性;二是市场份额的变动比。将企业的成本加成M与企业份额s之间的弹性总结如引理2。ijij
引理2:在伯川德竞争条件下,成本加成对市场份额的弹性大于0,并且随市场份额递增,表达式如下:
证明:由取对数,并结合式(4-10)可得其需求弹性由产品间弹性主导。
4.2.3 价格来源的分解:边际成本变动与竞争性价格变动
为分解价格变动的不同来源,需引入成本加成。记成本加成函数,由之前的讨论可知,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是其市场份额的
函数,因此M也是s的函数。式(4-8)两边取自然对数后求全微分ijij得到
下面逐项进行分析。我们首先考虑第一项,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本加成对市场份额的弹性;二是市场份额的变动比。将企业的成本加成M与企业份额s之间的弹性总结如引理2。ijij
引理2:在伯川德竞争条件下,成本加成对市场份额的弹性大于0,并且随市场份额递增,表达式如下:
证明:由取对数,并结合式(4-10)可得由于ρ>η>1,因此分母为正,故成本加成对市场份额弹性为正。这是因为那些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产品价格低的企业,这些企业需求弹性更低,同时价格加成更高。将Γ分子分母同除以s,变ijij形得到,结合ρ>η>1,可知分母(ρ-η)2s-(ρ-η)(2ρ-1)+ρ(ρ-1)/s是关于s的单调递减函数,。证ijijij
毕。
下面的引理总结了市场份额的变动规律。
引理3: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是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企业加权价格的增函数;同时是自身价格的减函数,且变动幅度随企业自身市场份额递减,即
dls=(ρ-1)(dlP-dlp)ijiij
=(ρ-1)(dlP-(1-s)dlp) (4-13)i,-jijij
证明:第一个等式可由市场份额定义式取自然对
数后微分直接得到。而第二个等式则用到了产品i的总价格与生产该产品的所有厂商价格间关系:由于ρ>η>1,因此分母为正,故成本加成对市场份额弹性为正。这是因为那些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产品价格低的企业,这些企业需求弹性更低,同时价格加成更高。将Γ分子分母同除以s,变ijij形得到,结合ρ>η>1,可知分母(ρ-η)2s-(ρ-η)(2ρ-1)+ρ(ρ-1)/s是关于s的单调递减函数,。证ijijij
毕。
下面的引理总结了市场份额的变动规律。
引理3: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是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企业加权价格的增函数;同时是自身价格的减函数,且变动幅度随企业自身市场份额递减,即
dls=(ρ-1)(dlP-dlp)ijiij
=(ρ-1)(dlP-(1-s)dlp) (4-13)i,-jijij
证明:第一个等式可由市场份额定义式取自然对
数后微分直接得到。而第二个等式则用到了产品i的总价格与生产该产品的所有厂商价格间关系: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9-27
2.7 典型内控缺陷后果归纳与企业内控能够从多个角度为企业创造价值相对应,当企业内控存在严重缺陷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系列典型不利后果(见表2-1)。请注意,企业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类型的内控缺陷后果。表2-1 典型内控缺陷后果类型及示例(续)2.7 典型内控缺陷后果归纳与企业内控能够从多个角度为企业创造价值相对应,当企业内控存在严重缺陷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系
管理类 / 日期:2022-09-27
猎头生意原理与“成长连接”的价值对于同一事物,选择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会有不同的描述。对猎头生意的原理,我们可以从业务发展、客户价值、组织成长等多个角度去描述。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组织成长的角度。因为就猎头生意而言,对如何开拓猎头业务、如何增加客户价值等,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对猎头组织的成长,则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从猎头组织成长的角度,我会把猎头生意的原理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