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一个诡辩论者对他的朋友说你没有失......《受益终身的思维模型》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07-20
古希腊的一个诡辩论者对他的朋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是不是这样?”对方回答说:“是这样。”这个诡辩论者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么你头上就有角了。”“没有失掉的东西”应指原来就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不是指从来就没有的东西。

诡辩论者在第一句话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后一句“没有失掉的东西”则变成了从来就没有的东西。前后两句“没有失掉的东西”概念不同,从而得出了荒谬的结论。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地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

欧谛德谟在这里是故意混淆了概念。他讲“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不存在的东西”是指说谎者所说的话不符合事实,同实际的东西不相符合;而他讲“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这里所说的“不存在的东西”则是指那种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而在思维中也根本想象不到,当然也就无法加以述说的东西。前后两个“不存在的东西”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3.概念必须明确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用概念要有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概念保持了确定性,那么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就可以保持确定性。相反,如果概念内容不确定,内涵和外延不明确,语言表述就难以做到准确、具体,就容易造成思想混乱。下面两个例子就犯了逻辑错误。古希腊的一个诡辩论者对他的朋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是不是这样?”对方回答说:“是这样。”这个诡辩论者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么你头上就有角了。”“没有失掉的东西”应指原来就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不是指从来就没有的东西。

诡辩论者在第一句话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后一句“没有失掉的东西”则变成了从来就没有的东西。前后两句“没有失掉的东西”概念不同,从而得出了荒谬的结论。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地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

欧谛德谟在这里是故意混淆了概念。他讲“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不存在的东西”是指说谎者所说的话不符合事实,同实际的东西不相符合;而他讲“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这里所说的“不存在的东西”则是指那种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而在思维中也根本想象不到,当然也就无法加以述说的东西。前后两个“不存在的东西”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3.概念必须明确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用概念要有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概念保持了确定性,那么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就可以保持确定性。相反,如果概念内容不确定,内涵和外延不明确,语言表述就难以做到准确、具体,就容易造成思想混乱。下面两个例子就犯了逻辑错误。例1 某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他说:“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例2 有人说:“管理很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上述例1中,对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不明确。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等都包含在社会科学的外延内,不能并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也包含在政治经济学的外延之内,也不能并用。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例2的错误在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就是说无论管理水平高还是低,都能取得好效益。这显然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矛盾思维规律:思想一致,首尾一贯

矛盾思维规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两个都是假的。如果同时为真,则是自相矛盾。矛盾思维规律,现实生活中,某些讲话者在讲话中经常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例1 某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他说:“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例2 有人说:“管理很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上述例1中,对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不明确。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等都包含在社会科学的外延内,不能并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也包含在政治经济学的外延之内,也不能并用。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例2的错误在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就是说无论管理水平高还是低,都能取得好效益。这显然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矛盾思维规律:思想一致,首尾一贯

矛盾思维规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两个都是假的。如果同时为真,则是自相矛盾。矛盾思维规律,现实生活中,某些讲话者在讲话中经常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例1 “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例2 “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

在例1中,“健康”与“疾病”是两个含义相反的概念,不可能同时都有了保障,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例2中,“基本上”与“完全”是两个有着不同逻辑意义的词语。“基本上”具有“绝大部分但不完全”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我既不完全、但又完全同意他的意见”的意思,这就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做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还有,大家都知道的“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说的就是一个卖矛和盾的人,鼓吹自己的矛和盾是如何的好,说:“我的矛无比锋利,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穿。”“我的盾十分坚硬,什么样的矛都戳不穿它。”旁边的人就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卖者顿时哑口无言。卖者的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违反了矛盾思维规律的规则。在辩论中抓住对方言论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予以驳斥,就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排中思维规律:表述清晰,观点鲜明

排中思维规律要求二者必居其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排中思维规律要求在讲话中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鲜明,是什么就是什么,肯定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糊其词。例1 “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例2 “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

在例1中,“健康”与“疾病”是两个含义相反的概念,不可能同时都有了保障,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例2中,“基本上”与“完全”是两个有着不同逻辑意义的词语。“基本上”具有“绝大部分但不完全”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我既不完全、但又完全同意他的意见”的意思,这就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做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还有,大家都知道的“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说的就是一个卖矛和盾的人,鼓吹自己的矛和盾是如何的好,说:“我的矛无比锋利,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穿。”“我的盾十分坚硬,什么样的矛都戳不穿它。”旁边的人就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卖者顿时哑口无言。卖者的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违反了矛盾思维规律的规则。在辩论中抓住对方言论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予以驳斥,就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排中思维规律:表述清晰,观点鲜明

排中思维规律要求二者必居其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排中思维规律要求在讲话中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鲜明,是什么就是什么,肯定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糊其词。例如:某单位在研究是否给某人纪律处分时,有位领导说:“我是不赞成给他处分的,但也不赞成不给他处分,我认为适当给予处分也是必要的。”这位领导的话显然违反了排中思维规律的要求。“不赞成给他处分”与“不赞成不给他处分”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对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既不赞成给他处分,也不赞成不给他处分,陷入了含糊其词的境地,让人难以捉摸,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充足理由规律: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充足理由思维规律要求在思维论证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即人们常说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讲话者讲话贵在有理有据,提出一个观点后,要有大量的、翔实的材料来论证,听后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在讲话中运用充足理由思维规律,要求以大量的事实为论据来为讲话主题服务。特别是运用的例子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推敲,不能引用差不多、大概、可能之类的数据,特别是数据更要核准。只有所用材料准确可靠,讲话才能做到事真、情真、理真,才能令人信服。如果你引用的资料被听众发现有失实或错误之处,那么你所使用的全部数据都将被听众怀疑,整个讲话也将被大打折扣。

有些讲话者讲话无内容、无观点、无新意,从根本上说是掌握材料少的缘故。没有翔实的材料,即使有华丽的辞藻,也会让人感到苍白无力。讲话者讲话只有和群众有共鸣点,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例如:某单位在研究是否给某人纪律处分时,有位领导说:“我是不赞成给他处分的,但也不赞成不给他处分,我认为适当给予处分也是必要的。”这位领导的话显然违反了排中思维规律的要求。“不赞成给他处分”与“不赞成不给他处分”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对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既不赞成给他处分,也不赞成不给他处分,陷入了含糊其词的境地,让人难以捉摸,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充足理由规律: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充足理由思维规律要求在思维论证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即人们常说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讲话者讲话贵在有理有据,提出一个观点后,要有大量的、翔实的材料来论证,听后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在讲话中运用充足理由思维规律,要求以大量的事实为论据来为讲话主题服务。特别是运用的例子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推敲,不能引用差不多、大概、可能之类的数据,特别是数据更要核准。只有所用材料准确可靠,讲话才能做到事真、情真、理真,才能令人信服。如果你引用的资料被听众发现有失实或错误之处,那么你所使用的全部数据都将被听众怀疑,整个讲话也将被大打折扣。

有些讲话者讲话无内容、无观点、无新意,从根本上说是掌握材料少的缘故。没有翔实的材料,即使有华丽的辞藻,也会让人感到苍白无力。讲话者讲话只有和群众有共鸣点,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与群众产生共鸣点的关键就是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一种朴素实在、无可辩驳的感觉。其实,共鸣点就蕴藏在实实在在的材料中。这就要求讲话者平时注意多收集实践中的活材料,丰富讲话论据,增强讲话的说服力。

第三节 运用逻辑思维破斥对方诡辩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必备技能。正常有效的沟通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也必须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

辛郁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别名叫太公,唐太宗对他的别名很不满意,想让他改掉。

一日,辛郁进宫面见太宗,太宗一见他就问:“你叫什么名字?”

“辛太公。”辛郁回答。

“新(辛)太公比旧太公(指姜太公)如何?”太宗半开玩笑地问道。

辛郁听出皇帝的嘲弄意味,忙回答说:“我当年十八岁就遇到了陛下,而旧太公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这样说来,我比旧太与群众产生共鸣点的关键就是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一种朴素实在、无可辩驳的感觉。其实,共鸣点就蕴藏在实实在在的材料中。这就要求讲话者平时注意多收集实践中的活材料,丰富讲话论据,增强讲话的说服力。

第三节 运用逻辑思维破斥对方诡辩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必备技能。正常有效的沟通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也必须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

辛郁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别名叫太公,唐太宗对他的别名很不满意,想让他改掉。

一日,辛郁进宫面见太宗,太宗一见他就问:“你叫什么名字?”

“辛太公。”辛郁回答。

“新(辛)太公比旧太公(指姜太公)如何?”太宗半开玩笑地问道。

辛郁听出皇帝的嘲弄意味,忙回答说:“我当年十八岁就遇到了陛下,而旧太公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这样说来,我比旧太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7-20
图3-3 集成模式的设计标准示例技术标准体系中的设计标准包括(但不限于):(1)可用性标准、几何设计标准、可信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可保障性)标准、互换性等产品生产需要的设计标准。(2)环境保护、安全性、节约能源等要求的设计标准。(3)集成化要求等方面标准,包括CAD标准、ISO 10303的数据表达与交换、ISO 13584零件库标准等。(三)板块模式企业
管理类 / 日期:2022-07-20
对于每个业务单元的收入,其销售成本率越低,其毛利率就越高。总的来说,毛利率较高的公司受输入物价上涨的影响较小,与下述实体谈判的能力也较强:下游客户(收取更高的价格)、上游供应商(支付更低的批发价格)以及公司雇员(支付更低的工资)。毛利率表现的是在支付了产品的直接成本后所剩的利润,而销售成本率表现的则是与每次交易相关的成本。例如当沃尔玛销售10美元/件的衣物(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