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此成长亦如此一个普通员工必须经过大......《上下同欲》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07-15
教育如此,成长亦如此:一个普通员工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与实践,积累大量的经验与挫折才能成为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必须经过同样的过程才能成为领导,一个领导必须走完同样的路程才能成为领袖。

只要团队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按照这个路线图一路成长下去,最终一定会达到“消灭自己”的终极目的,真正进入“大道至简”的化境。

这就好像爬山,你总得历尽艰险爬到山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然后从山顶回到山麓,才能在饱览壮丽山色之后重接地气。所谓“绚烂至极归平凡”,就是这个道理。

近些年来,应邀去企业做管理咨询的时候,我一直向老板和高管们半开玩笑地推荐这样一种新思路:无论身处什么级别,什么岗位,所有的管理人员,务必在三年内为自己寻找(或培养)一位接班人,使其彻底代替自己在公司里的角色,让自己对公司而言变得无关紧要。谁做不到这一点,谁就卷铺盖走人。这一条应该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

当然,将这种“自我淘汰”的做法完全、彻底地“落地”不太现实,但至少这样一种思路和理念还是值得推广的。

最低限度,对那些极富价值的关键岗位来说,“自我淘汰”制度必须落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教育如此,成长亦如此:一个普通员工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与实践,积累大量的经验与挫折才能成为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必须经过同样的过程才能成为领导,一个领导必须走完同样的路程才能成为领袖。

只要团队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按照这个路线图一路成长下去,最终一定会达到“消灭自己”的终极目的,真正进入“大道至简”的化境。

这就好像爬山,你总得历尽艰险爬到山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然后从山顶回到山麓,才能在饱览壮丽山色之后重接地气。所谓“绚烂至极归平凡”,就是这个道理。

近些年来,应邀去企业做管理咨询的时候,我一直向老板和高管们半开玩笑地推荐这样一种新思路:无论身处什么级别,什么岗位,所有的管理人员,务必在三年内为自己寻找(或培养)一位接班人,使其彻底代替自己在公司里的角色,让自己对公司而言变得无关紧要。谁做不到这一点,谁就卷铺盖走人。这一条应该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

当然,将这种“自我淘汰”的做法完全、彻底地“落地”不太现实,但至少这样一种思路和理念还是值得推广的。

最低限度,对那些极富价值的关键岗位来说,“自我淘汰”制度必须落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越是重要的岗位,越不可以对某个人产生绝对依赖。尽管这是一个起码的“经营安全”常识,却没有多少企业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总是让“某个人一离开,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便玩不转”这样的怪事在企业里重复发生。

究其原因,就是企业高管们没有树立起关键岗位的“自我淘汰”意识,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严格贯彻执行。

不只是安全方面的考量,“自我淘汰”制度的推行,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也有着极为重大、极为现实的意义。

我一再强调,对于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为企业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且没有“之一”)。任何不能透彻地理解,彻底地践行这一点的人,都没有资格做别人的领导。而“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最高境界就是“复制自己”从而“消灭自己”。换言之,就是为自己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事实上,只有“自己为自己培养接班人”才是最靠谱的做法。因为你的工作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哪里是痛点,哪里是陷阱,哪里是窍门只有你自己最明白。只要你倾囊相授,按照“驯化加参悟”的模式发现、训练、培养后辈,你身上的绝技便能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你的团队和整个企业也便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不断成长、茁壮。

总之,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企业里出现“不可或缺”的人才,绝非好事一桩,更别提出现大量“不可或缺”的人才了。越是重要的岗位,越不可以对某个人产生绝对依赖。尽管这是一个起码的“经营安全”常识,却没有多少企业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总是让“某个人一离开,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便玩不转”这样的怪事在企业里重复发生。

究其原因,就是企业高管们没有树立起关键岗位的“自我淘汰”意识,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严格贯彻执行。

不只是安全方面的考量,“自我淘汰”制度的推行,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也有着极为重大、极为现实的意义。

我一再强调,对于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为企业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且没有“之一”)。任何不能透彻地理解,彻底地践行这一点的人,都没有资格做别人的领导。而“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最高境界就是“复制自己”从而“消灭自己”。换言之,就是为自己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事实上,只有“自己为自己培养接班人”才是最靠谱的做法。因为你的工作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哪里是痛点,哪里是陷阱,哪里是窍门只有你自己最明白。只要你倾囊相授,按照“驯化加参悟”的模式发现、训练、培养后辈,你身上的绝技便能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你的团队和整个企业也便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不断成长、茁壮。

总之,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企业里出现“不可或缺”的人才,绝非好事一桩,更别提出现大量“不可或缺”的人才了。如果是出于主动,亦即这些“不可或缺的人才”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封闭刻意维持乃至升级自身价值的稀缺性(比如故意不向后辈传授知识与经验),那么这种人对于公司来说绝对是危险的存在,应该引起公司高管的高度警惕,必须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如果是出于被动,亦即这些“不可或缺的人才”没有意识到“自我淘汰”的重要性,所以没有产生行动;抑或即便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也不清楚付诸行动的具体方法,那么企业的高管层应该主动出击,有所作为,通过耐心地宣讲与指导,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必须要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自我淘汰”的本质,是“自我升华”而不是“自我毁灭”(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害怕有了替代者,就会让自己丢掉饭碗,等于自讨苦吃、自毁前程,所以才会对这种做法心存犹豫、裹足不前)。

理由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地为自己培养一个接班人,从而在企业里消灭自己的存在,那么他的上司是会更重用他,还是会更轻视他?

换了你是那位上司,你会怎么想?

答案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当然是更重用他!

一个能够成功地复制自己的人,就好像孙悟空——只要拔出一撮猴毛,用嘴一吹,就能复制出无数个齐天大圣。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如果是出于主动,亦即这些“不可或缺的人才”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封闭刻意维持乃至升级自身价值的稀缺性(比如故意不向后辈传授知识与经验),那么这种人对于公司来说绝对是危险的存在,应该引起公司高管的高度警惕,必须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如果是出于被动,亦即这些“不可或缺的人才”没有意识到“自我淘汰”的重要性,所以没有产生行动;抑或即便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也不清楚付诸行动的具体方法,那么企业的高管层应该主动出击,有所作为,通过耐心地宣讲与指导,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必须要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自我淘汰”的本质,是“自我升华”而不是“自我毁灭”(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害怕有了替代者,就会让自己丢掉饭碗,等于自讨苦吃、自毁前程,所以才会对这种做法心存犹豫、裹足不前)。

理由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地为自己培养一个接班人,从而在企业里消灭自己的存在,那么他的上司是会更重用他,还是会更轻视他?

换了你是那位上司,你会怎么想?

答案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当然是更重用他!

一个能够成功地复制自己的人,就好像孙悟空——只要拔出一撮猴毛,用嘴一吹,就能复制出无数个齐天大圣。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公司的宝贝、是能下金蛋的鸡,又怎能轻易放弃呢?

所以,能够在企业中成功复制自己的人,基本上只会有一种“后果”,那就是“退居二线”,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那个代替自己的人。那么,“退居二线”后,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简单,站在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那个冲在一线的人,也就是自己的复制品。如果对方干得不错或感觉良好,就为其做一点打杂、服务的工作,在一边默默地协助他;如果对方出了差错或栽了跟头,就及时出手矫正,把他扶起来——这是一种什么状态?是“无为而治”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的是一些什么人?是“领导者”。

可见,“退居二线”的本质,恰恰是“获得高升”,意味着你的职场生涯已经渐入佳境,接近巅峰了。因此,你非但不必担惊受怕、自怨自艾,反而应该自信爆棚、倍感荣耀。

日本的南国丰田株式会社,就是这方面的翘楚。这是一家专门销售丰田汽车的公司,也是日本汽车销售业界的一个传奇。

这家公司有一项神奇的制度,叫作“全员店长制”。

在这家公司里,几乎完全没有“管理者”这一岗位。老板赋予店长的唯一使命,就是在公司里彻底消灭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所有的员工都是“店长”,都要为自己以及全公司负责。任何做不到这一点的店长,都会被老板开除。

那么,消灭了自身存在感的店长,需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呢?公司的宝贝、是能下金蛋的鸡,又怎能轻易放弃呢?

所以,能够在企业中成功复制自己的人,基本上只会有一种“后果”,那就是“退居二线”,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那个代替自己的人。那么,“退居二线”后,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简单,站在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那个冲在一线的人,也就是自己的复制品。如果对方干得不错或感觉良好,就为其做一点打杂、服务的工作,在一边默默地协助他;如果对方出了差错或栽了跟头,就及时出手矫正,把他扶起来——这是一种什么状态?是“无为而治”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的是一些什么人?是“领导者”。

可见,“退居二线”的本质,恰恰是“获得高升”,意味着你的职场生涯已经渐入佳境,接近巅峰了。因此,你非但不必担惊受怕、自怨自艾,反而应该自信爆棚、倍感荣耀。

日本的南国丰田株式会社,就是这方面的翘楚。这是一家专门销售丰田汽车的公司,也是日本汽车销售业界的一个传奇。

这家公司有一项神奇的制度,叫作“全员店长制”。

在这家公司里,几乎完全没有“管理者”这一岗位。老板赋予店长的唯一使命,就是在公司里彻底消灭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所有的员工都是“店长”,都要为自己以及全公司负责。任何做不到这一点的店长,都会被老板开除。

那么,消灭了自身存在感的店长,需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呢?简单,为员工端茶送水、复印文件,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当然,如果店里的某个运转环节出了问题,他也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下属员工出谋划策,协助他们渡过难关。

对这样的店长,老板是极为厚待的。他们的工资最高,福利最好,而且全体员工对此毫无异议,全力支持。

可以想见,这家公司的业绩得有多么惊人。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别的公司是“顾客想买什么,店家就卖什么”,而他们公司是“店家想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所以这家公司的经营已经进入一种化境,可以完全无视大环境的好坏,永远按自己的节奏运转。能够打败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了。

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威力。

总之,每个人都想做那个“让团队离不开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本身并没有错。不过,一个团队是否离不开某个人,是有说法的:

局部越离不开,整体越离得开——意味着你对团队没有什么价值,是多余的人;甚至是一个祸害、负价值,对团队有害。这种人应该尽早清除;反之,局部越离得开,整体越离不开——意味着你对团队有极大的价值,是灵魂级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才是终极的“离不开”。参不透这一点,你就没有参透领导力的真谛。

☆ 小 结简单,为员工端茶送水、复印文件,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当然,如果店里的某个运转环节出了问题,他也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下属员工出谋划策,协助他们渡过难关。

对这样的店长,老板是极为厚待的。他们的工资最高,福利最好,而且全体员工对此毫无异议,全力支持。

可以想见,这家公司的业绩得有多么惊人。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别的公司是“顾客想买什么,店家就卖什么”,而他们公司是“店家想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所以这家公司的经营已经进入一种化境,可以完全无视大环境的好坏,永远按自己的节奏运转。能够打败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了。

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威力。

总之,每个人都想做那个“让团队离不开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本身并没有错。不过,一个团队是否离不开某个人,是有说法的:

局部越离不开,整体越离得开——意味着你对团队没有什么价值,是多余的人;甚至是一个祸害、负价值,对团队有害。这种人应该尽早清除;反之,局部越离得开,整体越离不开——意味着你对团队有极大的价值,是灵魂级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才是终极的“离不开”。参不透这一点,你就没有参透领导力的真谛。

☆ 小 结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7-15
的需要专业力的项目承包给外方去做。(5)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无形间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实战指引】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第一,优化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积极的工作情绪。例如,企业可根据工效学的原理优化工作环境,相应地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减轻员工的工作疲劳感,让员工轻松、愉悦地开展工作,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单位产出。第二,奖励创新,激发员工的创
管理类 / 日期:2022-07-15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固然有“才非所用”的因素,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缺乏充分的事前准备,而事前准备的重要一环,就是轮岗制所带来的不同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验。说完了“在职轮岗”,再来聊聊“实习轮岗”。顾名思义,所谓“实习轮岗”,就是指那些团队准成员(候补成员)在实习期间进行的轮岗操作。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操作,除了让未来的团队正式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团队的全貌,更有效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