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风险评价“共识”的达成如前文所述,在企业组织架构框架内,目标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而风险信息的归集是“自下而上”的。我国企业的内控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项影响重大但极易被忽略的问题——企业上下并未就一项风险的评价结果达成共识,具体可以划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1:对于特定事项,执行层认为是重大风险,但管理高层并未认同
当针对一类风险,执行层认为是重大风险并且应该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时,管理高层可能内心深处并不赞同这种判断,但从保护执行层“积极性”的角度,他们往往不会明示反对,常给出“那你们先做吧”的态度。但在上述情况下,针对该类风险的控制措施会因缺乏管理高层实质性的推动而最终不了了之。
例如,某企业财务部门应上级集团要求,开始规范及优化资金支付程序(比如资金支付必须通过OA流程签批),然而企业领导者一直认为这些措施是“多此一举,影响效率”,经常采取先微信指令、后OA系统补录的方式下达付款指令。久而久之,财务人员也习以为常。数月后,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被骗子拉入一个虚假“领导微信群”,骗子利用该企业一把手乘飞机出差的机会冒用其身份下达支付投标保证金指令,成功诈骗数十万元。
情况2:对于特定事项,管理高层认为是重大风险,但执行层并未认同3.2.4 风险评价“共识”的达成如前文所述,在企业组织架构框架内,目标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而风险信息的归集是“自下而上”的。我国企业的内控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项影响重大但极易被忽略的问题——企业上下并未就一项风险的评价结果达成共识,具体可以划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1:对于特定事项,执行层认为是重大风险,但管理高层并未认同
当针对一类风险,执行层认为是重大风险并且应该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时,管理高层可能内心深处并不赞同这种判断,但从保护执行层“积极性”的角度,他们往往不会明示反对,常给出“那你们先做吧”的态度。但在上述情况下,针对该类风险的控制措施会因缺乏管理高层实质性的推动而最终不了了之。
例如,某企业财务部门应上级集团要求,开始规范及优化资金支付程序(比如资金支付必须通过OA流程签批),然而企业领导者一直认为这些措施是“多此一举,影响效率”,经常采取先微信指令、后OA系统补录的方式下达付款指令。久而久之,财务人员也习以为常。数月后,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被骗子拉入一个虚假“领导微信群”,骗子利用该企业一把手乘飞机出差的机会冒用其身份下达支付投标保证金指令,成功诈骗数十万元。
情况2:对于特定事项,管理高层认为是重大风险,但执行层并未认同当管理高层意识到一类风险为重大风险时,他们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向执行层传递,由于企业内部宣传贯彻机制缺失等原因,执行层可能并未真正认同管理高层对风险的判断,进而在风险控制执行过程中动力不足,影响后续持续的内控建设工作。
例如,在我国日趋严格的安全监管环境下,某资源采掘集团顶层领导事实上非常关注安全风险,然而基层,包括安全员在内的一线人员却不以为然,长期违规作业,最终酿成了一起造成数十人死亡的特别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包括集团一把手在内的十余位领导,全部被追究刑事责任。
无论是为缓和上下级关系而形成的“礼节性共识”,还是利用上下级领导关系达成的“填鸭式共识”,都会影响风险控制的实际效果。企业应至少在下述几个方面予以探讨,促使企业上下围绕风险评价达成“实质性共识”。
(1)企业建立连接各层级的共同的沟通平台。
例如,某企业每年会召开开放式风险研讨会,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上下级共同讨论风险的影响等话题,并对风险评价结果予以优先级排序和输出确认。
(2)针对专业风险时,专业部门应设法突破专业沟通壁垒,将专业性很强的信息转化成直观、易懂的信息(如某企业专业部门会持续发布典型案例分析成果),帮助非专业人员对风险形成正确理解。
(3)企业各层级对风险评价结果一旦达成共识,应立即制定可当管理高层意识到一类风险为重大风险时,他们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向执行层传递,由于企业内部宣传贯彻机制缺失等原因,执行层可能并未真正认同管理高层对风险的判断,进而在风险控制执行过程中动力不足,影响后续持续的内控建设工作。
例如,在我国日趋严格的安全监管环境下,某资源采掘集团顶层领导事实上非常关注安全风险,然而基层,包括安全员在内的一线人员却不以为然,长期违规作业,最终酿成了一起造成数十人死亡的特别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包括集团一把手在内的十余位领导,全部被追究刑事责任。
无论是为缓和上下级关系而形成的“礼节性共识”,还是利用上下级领导关系达成的“填鸭式共识”,都会影响风险控制的实际效果。企业应至少在下述几个方面予以探讨,促使企业上下围绕风险评价达成“实质性共识”。
(1)企业建立连接各层级的共同的沟通平台。
例如,某企业每年会召开开放式风险研讨会,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上下级共同讨论风险的影响等话题,并对风险评价结果予以优先级排序和输出确认。
(2)针对专业风险时,专业部门应设法突破专业沟通壁垒,将专业性很强的信息转化成直观、易懂的信息(如某企业专业部门会持续发布典型案例分析成果),帮助非专业人员对风险形成正确理解。
(3)企业各层级对风险评价结果一旦达成共识,应立即制定可操作的控制措施,管理层围绕这些措施合理分配资源,执行层应给出执行承诺。
(4)整体上,企业应积极宣传贯彻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基础,提升各层级参与风险评价、控制的积极性。
综上,企业在完成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沟通、宣传贯彻等以确保企业上下围绕风险评价达成基本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内控工作真正落地。操作的控制措施,管理层围绕这些措施合理分配资源,执行层应给出执行承诺。
(4)整体上,企业应积极宣传贯彻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基础,提升各层级参与风险评价、控制的积极性。
综上,企业在完成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沟通、宣传贯彻等以确保企业上下围绕风险评价达成基本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内控工作真正落地。3.2.5 风险评价成果输出1.关键输出:风险清单
企业在完成前述风险识别及评价工作中,应形成以风险清单为代表的成果输出。风险清单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以清单形式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风险报告和沟通的工具方法。企业应用风险清单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系统掌握自身存在的重大风险,明晰各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并为企业构建风险预警和风险考评机制奠定基础。其中,风险清单应采用恰当的风险分类框架及风险颗粒度,涵盖企业重要业务领域及风险源,并确保风险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
企业风险清单基本框架一般包括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分析情况、风险应对措施三部分。其中,风险识别结果部分主要包括风险描述、风险类型、关键风险指标等要素;风险分析情况部分主要包括风险责任主体、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重要性等级等要素;风险应对措施部分主要包括风险控制措施等要素(见表3-5)。
表3-5 典型风险清单示例3.2.5 风险评价成果输出1.关键输出:风险清单
企业在完成前述风险识别及评价工作中,应形成以风险清单为代表的成果输出。风险清单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以清单形式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风险报告和沟通的工具方法。企业应用风险清单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系统掌握自身存在的重大风险,明晰各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并为企业构建风险预警和风险考评机制奠定基础。其中,风险清单应采用恰当的风险分类框架及风险颗粒度,涵盖企业重要业务领域及风险源,并确保风险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
企业风险清单基本框架一般包括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分析情况、风险应对措施三部分。其中,风险识别结果部分主要包括风险描述、风险类型、关键风险指标等要素;风险分析情况部分主要包括风险责任主体、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重要性等级等要素;风险应对措施部分主要包括风险控制措施等要素(见表3-5)。
表3-5 典型风险清单示例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7-13
不良影响?互联网加速了资讯模式的变革,比如电视变成了视频、报纸变成了新闻客户端。我认为这确实会给媒体产业带来剧变,但是它对分众存量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说到,对于消费者来说,接收信息的方法可以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如果我们将其分开来看就会发现,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改变的其实只是人们主动去找信息的渠道。而想要成功围捕一个消费者,则需要左手抓住他最主
管理类 / 日期:2022-07-13
的收心会上表达到位,那么这会带给新员工极大的安全感,大大降低新员工在这三个月内的流失率。这是一个小细节,也是我在管理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这虽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方法,但在实战中非常有效。从新员工入职的第二周到第三个月末,企业的培训不再采用传统的集训模式,而要换成一对一的师带徒模式。虽然今天很多企业都设计了师徒制,但它们根本没有真正发挥出师带徒的效用,只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