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如何让这个好方案落地?根据流程规范的要求,要改变产品的包装形态,必须取得销售公司CEO或客户的同意。为此,厂长亲自签署改善建议,并提交给销售公司CEO。
不幸的是,几天之后厂长收到了拒绝接受改善建议的回复,原因是销售人员担心,如果不拧上气嘴盖,由于内胎气嘴前端是尖锐的刀状物,在运输及拿放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切破内胎,造成致命的质量事故。因为销售公司CEO是以客户价值和品质至上的原则作为判断基准,所以拒绝起来也是理直气壮。
厂长多次与销售公司CEO交涉,都无法达成共识。至此,这个问题被搁置的可能性是极高的。但是这家工厂的厂长是一个极富耐心的人,抓住问题不放,再三解说改善方案的好处,而销售公司CEO始终不为所动……
因为不装气嘴盖的建议实在太诱人了,现场改善小组也一直没有放弃,还在想着有没有更优化的改善方案。突然有人指出:“销售人员并不是说不装气嘴盖不行,他们只是说内胎气嘴是金属尖角,会划破内胎。”一句话点醒了大家,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
循着这个思路,他们又提出了多个将气嘴的尖锐部分保护起来的方案。其中之一是,做一个薄薄的塑胶套,直接套在内胎气嘴上(不用拧的动作),划破内胎的风险也就规避掉了。由于塑胶套成本极低,又能够很容易套上和拔下,作业者喜欢,轮胎商店估计也会接受。
知道这个替代方案之后,厂长十分开心,马不停蹄地联系了销售公司CEO。销售公司CEO也觉得方案很好,既方便了作业,又消除接下来,如何让这个好方案落地?根据流程规范的要求,要改变产品的包装形态,必须取得销售公司CEO或客户的同意。为此,厂长亲自签署改善建议,并提交给销售公司CEO。
不幸的是,几天之后厂长收到了拒绝接受改善建议的回复,原因是销售人员担心,如果不拧上气嘴盖,由于内胎气嘴前端是尖锐的刀状物,在运输及拿放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切破内胎,造成致命的质量事故。因为销售公司CEO是以客户价值和品质至上的原则作为判断基准,所以拒绝起来也是理直气壮。
厂长多次与销售公司CEO交涉,都无法达成共识。至此,这个问题被搁置的可能性是极高的。但是这家工厂的厂长是一个极富耐心的人,抓住问题不放,再三解说改善方案的好处,而销售公司CEO始终不为所动……
因为不装气嘴盖的建议实在太诱人了,现场改善小组也一直没有放弃,还在想着有没有更优化的改善方案。突然有人指出:“销售人员并不是说不装气嘴盖不行,他们只是说内胎气嘴是金属尖角,会划破内胎。”一句话点醒了大家,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
循着这个思路,他们又提出了多个将气嘴的尖锐部分保护起来的方案。其中之一是,做一个薄薄的塑胶套,直接套在内胎气嘴上(不用拧的动作),划破内胎的风险也就规避掉了。由于塑胶套成本极低,又能够很容易套上和拔下,作业者喜欢,轮胎商店估计也会接受。
知道这个替代方案之后,厂长十分开心,马不停蹄地联系了销售公司CEO。销售公司CEO也觉得方案很好,既方便了作业,又消除了质量事故风险,很快就和轮胎商店达成共识……问题圆满解决。
通过以上改善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启示:
第一,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职位的人拥有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和高度。在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一般来说,高职位的人要比低职位的人能看到或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不同职位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动用的资源(人、财、物等)不一样,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不一样。也就是说,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高职位的人通常会比低职位的人更简单、更快捷或更有效率。
第二,当解决问题在某一个层级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必要改变解决问题的层级高度。也就是说,在较低层级解决起来有困难的时候,不妨设想提高层级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者直接找较高职位的人一起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作为较高级别的管理者,不能轻易抱怨自己的下属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总是把问题上交。恰恰相反,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经常和下属交流,了解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尝试从更高处着眼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更快捷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我想表达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改善无止境,许多看似无解的问题换个角度或换个高度思考的时候,答案也许就在眼前,所以不要放弃,要持续追求;另一个是改善要全员参与,特别是高层要关注或参与下属解决问题的进程,并给予及时的辅导或支援,帮助下属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了质量事故风险,很快就和轮胎商店达成共识……问题圆满解决。
通过以上改善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启示:
第一,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职位的人拥有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和高度。在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一般来说,高职位的人要比低职位的人能看到或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不同职位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动用的资源(人、财、物等)不一样,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不一样。也就是说,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高职位的人通常会比低职位的人更简单、更快捷或更有效率。
第二,当解决问题在某一个层级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必要改变解决问题的层级高度。也就是说,在较低层级解决起来有困难的时候,不妨设想提高层级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者直接找较高职位的人一起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作为较高级别的管理者,不能轻易抱怨自己的下属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总是把问题上交。恰恰相反,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经常和下属交流,了解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尝试从更高处着眼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更快捷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我想表达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改善无止境,许多看似无解的问题换个角度或换个高度思考的时候,答案也许就在眼前,所以不要放弃,要持续追求;另一个是改善要全员参与,特别是高层要关注或参与下属解决问题的进程,并给予及时的辅导或支援,帮助下属解决问题,达成目标。10.管理思维与改善思维
(1)管理思维和改善思维是什么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是不改变系统的结构,通过对系统的巧妙运用和有效管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多的利益;二是改变系统的结构,以便提高效率或效益。我们把前者称为管理思维,把后者称为改善思维。
所谓管理思维,就是在不改变现有系统结构或设计参数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系统的运用方式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
某日,公司品质部接到客户关于××的质量投诉,品质部协同生产部调查问题发生的原因,结论是员工疏忽造成的。随后的对策是对当事人进行警告和再培训,并要求对这个工位加强检查。
所谓改善思维,是通过改变现有系统结构或设计参数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针对同样的品质投诉,拥有改善思维的人可能会马上思考有没有防呆、纠错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便让问题不再发生。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去追究标准、制度的不足或员工的责任,而是期望从改变系统的结构来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把“不改变工具、机制和方法”当作解决问题的条件,并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的就是管理思维,否则就是改善思维。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多属于管理思维,都乐于或善于处理管理问题,即遇到困难或问题10.管理思维与改善思维
(1)管理思维和改善思维是什么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是不改变系统的结构,通过对系统的巧妙运用和有效管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多的利益;二是改变系统的结构,以便提高效率或效益。我们把前者称为管理思维,把后者称为改善思维。
所谓管理思维,就是在不改变现有系统结构或设计参数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系统的运用方式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
某日,公司品质部接到客户关于××的质量投诉,品质部协同生产部调查问题发生的原因,结论是员工疏忽造成的。随后的对策是对当事人进行警告和再培训,并要求对这个工位加强检查。
所谓改善思维,是通过改变现有系统结构或设计参数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针对同样的品质投诉,拥有改善思维的人可能会马上思考有没有防呆、纠错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便让问题不再发生。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去追究标准、制度的不足或员工的责任,而是期望从改变系统的结构来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把“不改变工具、机制和方法”当作解决问题的条件,并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的就是管理思维,否则就是改善思维。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多属于管理思维,都乐于或善于处理管理问题,即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习惯性依靠制度、管控或鼓足干劲儿来应对,以图从困难或问题中摆脱出来。
其结果是,制度越来越多,条款越写越细,管控越做越“好”,并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管控文化”。长此以往,那些善于照章办事,并能经受管控考验的人逐步成为团队的核心。
经验告诉我们,以上两种思维都有存在价值,而且都可以为我所用。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企业都会不自觉地走向管理思维主导的歧途。
(2)提升系统效率的两个循环
系统效率和管理思维、改善思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达:
提升系统效率=改善系统结构B×优化系统运用C
改善思维 管理思维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获得高效率或高收益,必须同时拥有管理思维和改善思维。由于公式中的B可以任意取值,C取值范围是0~1之间,如果没有改善思维,即便把系统运用优化到极致,系统效率也是受限的。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或许会意识到改变系统结构的重要意义。
“效率改善无极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B的取值是不受限的。时,习惯性依靠制度、管控或鼓足干劲儿来应对,以图从困难或问题中摆脱出来。
其结果是,制度越来越多,条款越写越细,管控越做越“好”,并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管控文化”。长此以往,那些善于照章办事,并能经受管控考验的人逐步成为团队的核心。
经验告诉我们,以上两种思维都有存在价值,而且都可以为我所用。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企业都会不自觉地走向管理思维主导的歧途。
(2)提升系统效率的两个循环
系统效率和管理思维、改善思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达:
提升系统效率=改善系统结构B×优化系统运用C
改善思维 管理思维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获得高效率或高收益,必须同时拥有管理思维和改善思维。由于公式中的B可以任意取值,C取值范围是0~1之间,如果没有改善思维,即便把系统运用优化到极致,系统效率也是受限的。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或许会意识到改变系统结构的重要意义。
“效率改善无极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B的取值是不受限的。(3)改善思维与管理思维的优缺点比较
从表2-1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改善思维和改善活动通常是积极向上且令人愉悦的,但可能经常伴随着失败,而且见效较慢。因此,必须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改善。当然,改善一旦开始取得成果,就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持续下去还会形成生生不息的革新改善文化。
表2-1 改善思维与管理思维的优缺点比较
而管理思维和管理活动,通常直接对人采取措施,多数员工可能会感到不快或产生挫折感。尽管通过管控可以快速见效,但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保持。如果过于执着管理思维和管理活动,就有可能对企业文化造成伤害。(3)改善思维与管理思维的优缺点比较
从表2-1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改善思维和改善活动通常是积极向上且令人愉悦的,但可能经常伴随着失败,而且见效较慢。因此,必须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改善。当然,改善一旦开始取得成果,就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持续下去还会形成生生不息的革新改善文化。
表2-1 改善思维与管理思维的优缺点比较
而管理思维和管理活动,通常直接对人采取措施,多数员工可能会感到不快或产生挫折感。尽管通过管控可以快速见效,但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保持。如果过于执着管理思维和管理活动,就有可能对企业文化造成伤害。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7-10
一、股权结构:事关创业成败所谓股权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的持股比例状况。在某个时间点上,把公司看作一个圆盘,每个股东持股多少,像切月饼一样切分,就可以看到股权结构状况。有人说,股权结构是公司股权密码,密码不能错乱,否则会出问题。股权结构,是组盘时股东博弈的结果,也成了公司存续期间股东博弈的基础。股权结构畸形,大概率会引发股东矛盾,或者公司发展乏力、停滞,甚
管理类 / 日期:2022-07-09
大办法?”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如果没有在个人和人际关系的层次上做工作,这样会有什么结果?”这时大家都说:“灾难。”大家的共识是,我们在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系统环境打交道,如果不从以原则为核心的领导方式的四个方面入手,而是用别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你的努力将是“必需的但却是无效的”。如果老板和经理缺少人格和能力,他们是不会将权力、利益和赞誉分给别人的。如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