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些产品并不是通过市场调研设计出来的这......《规则》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07-05
的iPhoe,这些产品并不是通过市场调研设计出来的。

这又向企业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即不能盲目追随客户端的要求。如果企业只是想做追随者,而不是行业领导者,那只要紧跟行业标杆和客户需求就行了;如果企业想做行业领导者,那么就需要在技术上领先半步,做出下一代产品,引导客户的需求。引领科技发展和满足客户需求看起来是一致的,但对于企业的管理实践来说,它们带来的往往是冲突,通俗来说就是企业内“谁是老大”的问题。这里的冲突在于,客户“用脚投票”的埋单动机和行为是不确定的,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产品在科技上足够先进而埋单,也不会因为你足够重视他们而埋单,他们只为自己的需求埋单。在科技和客户两方面完美结合的产品,一定是成功的产品,它会横扫市场,并让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

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追求驾驭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他们不会等到所有事情确定了、明确了,才去行动,那样就太晚了,你的对手也许已经走在前面了。有企业家说,当某件事情已经确定了70%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不值得做了,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企业家往往会不顾手中的资源限制,追求市场机会。以前华为内部的研发和销售部门经常“打架”,因为销售部门经常过分承诺客户,当客户提出某个需求时,销售部门根本不做任何调研或者与研发部门商量,就直接承诺,然后倒逼研发部门去实现,这就是不顾手中资源,追求市场机会。

一个企业在创业阶段,没有资源,没有品牌,没有产品,想要追求成功,就不能过于保守,见到市场机会,不顾一切地去把握机会,放手一搏,这就是机会牵引成功。但当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企业家就有机会喘口气,从而会有不同考虑,是仍然通过机会牵引,还是通过的iPhoe,这些产品并不是通过市场调研设计出来的。

这又向企业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即不能盲目追随客户端的要求。如果企业只是想做追随者,而不是行业领导者,那只要紧跟行业标杆和客户需求就行了;如果企业想做行业领导者,那么就需要在技术上领先半步,做出下一代产品,引导客户的需求。引领科技发展和满足客户需求看起来是一致的,但对于企业的管理实践来说,它们带来的往往是冲突,通俗来说就是企业内“谁是老大”的问题。这里的冲突在于,客户“用脚投票”的埋单动机和行为是不确定的,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产品在科技上足够先进而埋单,也不会因为你足够重视他们而埋单,他们只为自己的需求埋单。在科技和客户两方面完美结合的产品,一定是成功的产品,它会横扫市场,并让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

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追求驾驭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他们不会等到所有事情确定了、明确了,才去行动,那样就太晚了,你的对手也许已经走在前面了。有企业家说,当某件事情已经确定了70%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不值得做了,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企业家往往会不顾手中的资源限制,追求市场机会。以前华为内部的研发和销售部门经常“打架”,因为销售部门经常过分承诺客户,当客户提出某个需求时,销售部门根本不做任何调研或者与研发部门商量,就直接承诺,然后倒逼研发部门去实现,这就是不顾手中资源,追求市场机会。

一个企业在创业阶段,没有资源,没有品牌,没有产品,想要追求成功,就不能过于保守,见到市场机会,不顾一切地去把握机会,放手一搏,这就是机会牵引成功。但当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企业家就有机会喘口气,从而会有不同考虑,是仍然通过机会牵引,还是通过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来驱动,这个矛盾就凸显出来。当企业逐步积累了资源,手中有了筹码,如何进行资源布局,战略性地规划资源,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就是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这时机会牵引和资源驱动都要考虑。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根本区别是,在创业阶段,企业是以生存为导向的,是机会主义的,而在发展阶段,企业是以成长为导向的,由愿景和使命驱动的。

如果纯粹由机会牵引和驱动,那么这个企业就还没有脱离创业阶段,没有找到自身的定位和使命。当企业家开始思考企业的愿景、使命等问题,并有流程去进行战略规划时,企业才真正进入发展阶段。机会牵引和资源驱动的矛盾会出现在战略规划中。离客户端近的人,其本能直觉是机会牵引;离产品研发和技术端近的人,其本能直觉是资源驱动。在企业中,驱动点就是资源投放点,机会牵引和资源驱动的争论点就是资源。但无论是机会牵引还是资源驱动,都是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这个目标,提升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竞争力。

企业核心冲突之三:对其他玩家的认知视角,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

任何企业都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生存,企业对于竞争合作的思考和认知,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格局。每年华为会大量向美、日、韩等国的公司采购关键器件,比如处理器、内存、闪存、模拟和数字芯片,还包括芯片设计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不是所有的产品都由自己开发,即使在某些领域华为有可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华为认为自己需要与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国际公司合作,但也认识到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竞争在所难免。华为与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来驱动,这个矛盾就凸显出来。当企业逐步积累了资源,手中有了筹码,如何进行资源布局,战略性地规划资源,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就是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这时机会牵引和资源驱动都要考虑。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根本区别是,在创业阶段,企业是以生存为导向的,是机会主义的,而在发展阶段,企业是以成长为导向的,由愿景和使命驱动的。

如果纯粹由机会牵引和驱动,那么这个企业就还没有脱离创业阶段,没有找到自身的定位和使命。当企业家开始思考企业的愿景、使命等问题,并有流程去进行战略规划时,企业才真正进入发展阶段。机会牵引和资源驱动的矛盾会出现在战略规划中。离客户端近的人,其本能直觉是机会牵引;离产品研发和技术端近的人,其本能直觉是资源驱动。在企业中,驱动点就是资源投放点,机会牵引和资源驱动的争论点就是资源。但无论是机会牵引还是资源驱动,都是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这个目标,提升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竞争力。

企业核心冲突之三:对其他玩家的认知视角,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

任何企业都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生存,企业对于竞争合作的思考和认知,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格局。每年华为会大量向美、日、韩等国的公司采购关键器件,比如处理器、内存、闪存、模拟和数字芯片,还包括芯片设计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不是所有的产品都由自己开发,即使在某些领域华为有可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华为认为自己需要与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国际公司合作,但也认识到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竞争在所难免。华为与很多美国公司同时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这二者的矛盾和统一是华为的企业家需要长期思考的。华为清晰地描述了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并在主航道上聚焦,在非主航道的领域必须主动构建和参与健康产业链,扶持和依赖其他公司,共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所有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认可对方的价值,因此华为必须有竞争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某些领域成为世界级的独家供应商。柳传志以前说过,“羊和狼没有合作的可能性”,竞争力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谁是“敌”,谁是“友”,如何“化敌为友”,企业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在市场上如鱼得水。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最终的目的是和平,这就是大战略。企业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己和整个产业、整个生态和谐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是华为对竞争和合作的理解。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竞争是战术,合作是战略。

企业核心冲突之四:公司内部治理,是追求稳定还是追求发展

企业家对于企业的梦想和期望,就是希望它是一艘能高速航行的航空母舰,它能快速到达大海的任何一个地方,还能让舰上的人如履平地。稳定和发展是企业家都想要的,也是相互冲突的。传承让企业在组织文化和智慧的保护下稳定航行,创新又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企业的系统能让企业稳定发展,灵活的管理模式能释放人的潜能。企业中对于资本的管理是理性的,也是稳定的,但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潜能和源泉。

华为的创新之道,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强调创新以继承为基很多美国公司同时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这二者的矛盾和统一是华为的企业家需要长期思考的。华为清晰地描述了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并在主航道上聚焦,在非主航道的领域必须主动构建和参与健康产业链,扶持和依赖其他公司,共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所有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认可对方的价值,因此华为必须有竞争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某些领域成为世界级的独家供应商。柳传志以前说过,“羊和狼没有合作的可能性”,竞争力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谁是“敌”,谁是“友”,如何“化敌为友”,企业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在市场上如鱼得水。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最终的目的是和平,这就是大战略。企业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己和整个产业、整个生态和谐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是华为对竞争和合作的理解。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竞争是战术,合作是战略。

企业核心冲突之四:公司内部治理,是追求稳定还是追求发展

企业家对于企业的梦想和期望,就是希望它是一艘能高速航行的航空母舰,它能快速到达大海的任何一个地方,还能让舰上的人如履平地。稳定和发展是企业家都想要的,也是相互冲突的。传承让企业在组织文化和智慧的保护下稳定航行,创新又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企业的系统能让企业稳定发展,灵活的管理模式能释放人的潜能。企业中对于资本的管理是理性的,也是稳定的,但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潜能和源泉。

华为的创新之道,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强调创新以继承为基础,不脱离现有基础。鲜花插在牛粪上,鲜花开败了以后,又可以融入牛粪滋养新的鲜花。企业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组织智慧,成为未来创新的土壤,而且企业创新必须是在这片土壤上。互联网世界的创新已经被吹捧得很厉害了,很多企业家都在等待一项新技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做着暴走上市的梦。华为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它把继承放在创新前面。

创新就是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创造出一个新产品,也不是创造出一项新技术,这些都是狭隘的创新理念。对于企业这个商业组织来说,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自己获得相应的回报,形成闭环,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在华为,研究的职能和开发的职能是分开的。开发带来的创新是确定的、可预见的,要实现客户价值;研究带来的创新是不确定的、无法预见的,更注重开拓。这样的分离,使得华为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实现客户价值;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发明专利,积累科技企业竞争力。

华为起草《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要把过去创业过程中的灵活理念、成功理念,系统地总结成一个文件。《华为基本法》的意义在于,同一件事,在一段时间内,无论负责人如何更换,做事的方法还是同一套,这就是规范性。在IBM的指导下,华为进行了五大体系的变革,持续了四年。项目结束后,华为仍在持续变革。流程化会带来僵化、官僚化的问题,这在西方公司也非常普遍。流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在降低效率,所以需要适度引入灵活性,特别是要在前端客户端——不确定性的一端,引入更大的灵活性,给予一线更大的授权,这也是一对矛盾,是一个尺度把握问题。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华础,不脱离现有基础。鲜花插在牛粪上,鲜花开败了以后,又可以融入牛粪滋养新的鲜花。企业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组织智慧,成为未来创新的土壤,而且企业创新必须是在这片土壤上。互联网世界的创新已经被吹捧得很厉害了,很多企业家都在等待一项新技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做着暴走上市的梦。华为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它把继承放在创新前面。

创新就是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创造出一个新产品,也不是创造出一项新技术,这些都是狭隘的创新理念。对于企业这个商业组织来说,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自己获得相应的回报,形成闭环,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在华为,研究的职能和开发的职能是分开的。开发带来的创新是确定的、可预见的,要实现客户价值;研究带来的创新是不确定的、无法预见的,更注重开拓。这样的分离,使得华为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实现客户价值;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发明专利,积累科技企业竞争力。

华为起草《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要把过去创业过程中的灵活理念、成功理念,系统地总结成一个文件。《华为基本法》的意义在于,同一件事,在一段时间内,无论负责人如何更换,做事的方法还是同一套,这就是规范性。在IBM的指导下,华为进行了五大体系的变革,持续了四年。项目结束后,华为仍在持续变革。流程化会带来僵化、官僚化的问题,这在西方公司也非常普遍。流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在降低效率,所以需要适度引入灵活性,特别是要在前端客户端——不确定性的一端,引入更大的灵活性,给予一线更大的授权,这也是一对矛盾,是一个尺度把握问题。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华为的规范性集中在中间层,在理念和精神层面,华为讲究系统开放、灰度和耗散,与世界同步。

《华为基本法》界定了华为的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它看上去是规范,其实是定义了灵活性的起点。它让华为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带来了to B端和to C端的同时成功,这在全球IT界是绝无仅有的。下一步,华为还要进入汽车领域,将成功经验继续复制。华为的规范性更多体现在流程上,包括战略规划和管理本身。在华为,变革本身也是一个流程。流程就是做事的规范,它让庞大的华为在做事的层面有规可循。到了区域一线和客户界面,华为是非常灵活的,华为致力于让“组织充满活力”,灵活也是活力的体现。一线呼唤炮火,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做决策,这些都是赋予一线的权力,也是华为灵活性的体现。但华为也强调呼唤炮火的成本,这是对灵活的规范。

华为还强调少将、连长的概念,以及小分队的工作机制,这是华为赋予基层的权力,它们提升了组织的灵活性。斯隆在《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中讲了如下一段内容。

在通用汽车1918~1920年的大膨胀时期,物质和规范之间的巨大差异让我深深地感到震惊:通用汽车的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规范。我逐渐相信,除非经过精心地组织,否则公司很难继续成长,甚至难以生存。但是很明显,当时没有人对这个问题给予应有的注意……我于191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一个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形成适合事业部间业务往来的规则和规定”……为的规范性集中在中间层,在理念和精神层面,华为讲究系统开放、灰度和耗散,与世界同步。

《华为基本法》界定了华为的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它看上去是规范,其实是定义了灵活性的起点。它让华为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带来了to B端和to C端的同时成功,这在全球IT界是绝无仅有的。下一步,华为还要进入汽车领域,将成功经验继续复制。华为的规范性更多体现在流程上,包括战略规划和管理本身。在华为,变革本身也是一个流程。流程就是做事的规范,它让庞大的华为在做事的层面有规可循。到了区域一线和客户界面,华为是非常灵活的,华为致力于让“组织充满活力”,灵活也是活力的体现。一线呼唤炮火,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做决策,这些都是赋予一线的权力,也是华为灵活性的体现。但华为也强调呼唤炮火的成本,这是对灵活的规范。

华为还强调少将、连长的概念,以及小分队的工作机制,这是华为赋予基层的权力,它们提升了组织的灵活性。斯隆在《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中讲了如下一段内容。

在通用汽车1918~1920年的大膨胀时期,物质和规范之间的巨大差异让我深深地感到震惊:通用汽车的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规范。我逐渐相信,除非经过精心地组织,否则公司很难继续成长,甚至难以生存。但是很明显,当时没有人对这个问题给予应有的注意……我于191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一个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形成适合事业部间业务往来的规则和规定”……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7-05
13.2 QCC的发展演进所谓品管圈(QCC),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通常为7~13人)一圈的活动团队,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及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与课题,由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20世纪50年代,日本管理学者石川馨实践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的质量管理思想,与日本科
管理类 / 日期:2022-07-05
10-3 来不及做笔记毫不客气地重新问一下“结论”“理由”“事例”要记下语速快的人的发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通晓速记法的人另当别论,不过那样的人应该不多。在工作交流中,说话方有责任把话说得通俗易懂,而听话方则有责任让自己理解对方所说。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比方说,当说话方是一位已经工作20年的资深员工,而听话方是一位新人的时候,一方面,作为说话方(资深员工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