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改变努力方向的需要的人最终都失败了让......《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06-23
看到改变努力方向的需要的人最终都失败了。

让我们再举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是一位年届60出任一家遍布全美的连锁商店总经理的人,之前他一直是该公司第二号人物,达20多年之久。他的上司(原总经理)比他年轻几岁,是一位外向而积极的主管,但是因为意外去世了。而这位第二号人物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接任公司的总经理。

这位新总经理,学财务出身,对数字特别在行。凡是公司的成本制度、采购、存货、新设分店的财务调度以及货品运输等,他都能掌握准确的数字。但在他的脑子里,人只是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现在,他升任为公司总经理了。他开始自问:“我能做哪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如果做得好,能使本公司有所改变呢?”经过一番思索,他得到了结论:如果能替本公司造就明日的经理人才,那就是最有意义的贡献。本来,该公司多年来已有一套发展主管人才的政策。“可是,”这位新任总经理说,“仅有发展人才的政策是没有用的。认真执行这项政策,才是我应有的贡献。”

于是从这时起,每星期三次,在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时,这位新总经理都顺道前往人事部门,随机抽取八九份年轻干部的人事资料。到了办公室,他打开第一份资料,大致过目一番,然后打一通长途电话到某一分店去:“罗经理吗?我是总经理。你们分店中有一位姓钟的小伙子,我知道你半年前曾说过要把他调职,好让他增加一些推销经验。有这回事吗?怎么,还没有调?为什么不给他调呢?”

接着他再打开第二份资料,又挂一通电话到另一家分店:“史经看到改变努力方向的需要的人最终都失败了。

让我们再举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是一位年届60出任一家遍布全美的连锁商店总经理的人,之前他一直是该公司第二号人物,达20多年之久。他的上司(原总经理)比他年轻几岁,是一位外向而积极的主管,但是因为意外去世了。而这位第二号人物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接任公司的总经理。

这位新总经理,学财务出身,对数字特别在行。凡是公司的成本制度、采购、存货、新设分店的财务调度以及货品运输等,他都能掌握准确的数字。但在他的脑子里,人只是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现在,他升任为公司总经理了。他开始自问:“我能做哪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如果做得好,能使本公司有所改变呢?”经过一番思索,他得到了结论:如果能替本公司造就明日的经理人才,那就是最有意义的贡献。本来,该公司多年来已有一套发展主管人才的政策。“可是,”这位新任总经理说,“仅有发展人才的政策是没有用的。认真执行这项政策,才是我应有的贡献。”

于是从这时起,每星期三次,在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时,这位新总经理都顺道前往人事部门,随机抽取八九份年轻干部的人事资料。到了办公室,他打开第一份资料,大致过目一番,然后打一通长途电话到某一分店去:“罗经理吗?我是总经理。你们分店中有一位姓钟的小伙子,我知道你半年前曾说过要把他调职,好让他增加一些推销经验。有这回事吗?怎么,还没有调?为什么不给他调呢?”

接着他再打开第二份资料,又挂一通电话到另一家分店:“史经理,我是总经理。你那儿有一位陆某某,年纪很轻,你过去建议要调他到会计部磨炼磨炼,是吗?我从人事资料中发现你已经把他调到会计部了。史经理,你是真正在为本公司培植年轻人,我很高兴!”

这位先生担任总经理的时间不长,没有几年就退休了。这段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但是直到今天,该公司上下每一位主管,都把公司今天的发展归功于他当年对青年经理的培养。

麦克纳马拉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麦克纳马拉常检讨“我能有什么贡献”这个问题。他原在福特汽车公司服务,但他完全没有料到1960年秋天,肯尼迪总统会征召他来接任那个内阁中最为棘手的职务。

麦克纳马拉在福特公司时期,是一位地道的“内向型”的人。出任国防部长初期,他完全不懂政治,所以常将国防部和国会之间的联系工作交给部下去处理。几星期之后,他才明白国防部的业务少不了国会的了解和支持。所以,一向不喜欢在公共场所出现的麦克纳马拉,至此也不得不亲自来处理这类他感觉既痛苦又乏味的事了:他要改善与国会的关系,要结识国防委员会中有影响力的议员,要了解协调国会的艺术。当然,麦克纳马拉在这方面的表现并未臻于理想,可是比起任何一位前任部长来,他做得毫不逊色。

麦克纳马拉的故事,说明了一位管理者的职位越高,他在对外方面所需的贡献也越大。因为在一个组织里,通常只有职位最高的管理者,才能在对外方面自由把握尺度。

美国的大学校长有一种通病,过于重视内部的行政管理和筹措经理,我是总经理。你那儿有一位陆某某,年纪很轻,你过去建议要调他到会计部磨炼磨炼,是吗?我从人事资料中发现你已经把他调到会计部了。史经理,你是真正在为本公司培植年轻人,我很高兴!”

这位先生担任总经理的时间不长,没有几年就退休了。这段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但是直到今天,该公司上下每一位主管,都把公司今天的发展归功于他当年对青年经理的培养。

麦克纳马拉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麦克纳马拉常检讨“我能有什么贡献”这个问题。他原在福特汽车公司服务,但他完全没有料到1960年秋天,肯尼迪总统会征召他来接任那个内阁中最为棘手的职务。

麦克纳马拉在福特公司时期,是一位地道的“内向型”的人。出任国防部长初期,他完全不懂政治,所以常将国防部和国会之间的联系工作交给部下去处理。几星期之后,他才明白国防部的业务少不了国会的了解和支持。所以,一向不喜欢在公共场所出现的麦克纳马拉,至此也不得不亲自来处理这类他感觉既痛苦又乏味的事了:他要改善与国会的关系,要结识国防委员会中有影响力的议员,要了解协调国会的艺术。当然,麦克纳马拉在这方面的表现并未臻于理想,可是比起任何一位前任部长来,他做得毫不逊色。

麦克纳马拉的故事,说明了一位管理者的职位越高,他在对外方面所需的贡献也越大。因为在一个组织里,通常只有职位最高的管理者,才能在对外方面自由把握尺度。

美国的大学校长有一种通病,过于重视内部的行政管理和筹措经费之类的事务。以大学来说,学生就是学校的“顾客”,但是大学校长以及其他行政主管们,几乎从来没跟他们的顾客建立过关系。196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闹的一次学潮,便表现出大学生的不满与不安,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行政当局平时跟学生比较疏远。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尤其应该重视贡献。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他的工作真正有所贡献。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一位专业人员。原则上,只有当他掌握了某种专门知识后,他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也就是说,他必须有所专长。但是,所谓专长,本身就是片面的、孤立的。一个专业人员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成果。

但这意思并不是说专业人员应变成“通才”,而是说专业人员必须使他本人有效,必须使他的专才有效。他必须考虑到他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

今天有一种普遍的论调,说我们的社会可以分为“科学家”和“门外汉”两类,因此希望门外汉都应该多少具备一点科学家的常识,了解些科学术语及科学工具。殊不知我们的社会即使真能这样截然划分为两类人,那也是一个世纪以前的社会。事实上,在一个现代组织中,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专业人员,各有其专精的知识、工具、观念费之类的事务。以大学来说,学生就是学校的“顾客”,但是大学校长以及其他行政主管们,几乎从来没跟他们的顾客建立过关系。196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闹的一次学潮,便表现出大学生的不满与不安,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行政当局平时跟学生比较疏远。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尤其应该重视贡献。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他的工作真正有所贡献。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一位专业人员。原则上,只有当他掌握了某种专门知识后,他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也就是说,他必须有所专长。但是,所谓专长,本身就是片面的、孤立的。一个专业人员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成果。

但这意思并不是说专业人员应变成“通才”,而是说专业人员必须使他本人有效,必须使他的专才有效。他必须考虑到他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

今天有一种普遍的论调,说我们的社会可以分为“科学家”和“门外汉”两类,因此希望门外汉都应该多少具备一点科学家的常识,了解些科学术语及科学工具。殊不知我们的社会即使真能这样截然划分为两类人,那也是一个世纪以前的社会。事实上,在一个现代组织中,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专业人员,各有其专精的知识、工具、观念和术语。而现在科学的门类也越分越细,同是物理学家,可能你不懂我的工作内容,我也不懂你的工作内容。

生物化学家固然是“科学家”,成本会计师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专业领域、专业知识,各有其假设、关注事项、专业语言。同样地,市场研究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甚至政府机构的预算人员、医院的精神科医师,也都是科学家。这些人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先让别人能了解自己。

这意思是说,知识分子有责任让别人了解自己。有些专业人员认为,普通人应该并且可以做出努力来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只要能够和同行的少数专业人员沟通就够了,这真是傲慢的自大。即使是在大学或研究所,这样的态度也会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变成无用,使专业人员的知识学问变成卖弄玄虚的手段(可叹的是,目前这样的态度仍然普遍)。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管理者,换句话说,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他们会向机构内部人员(包括他们的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便于你为机构做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如果一位成本会计人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发现对他来说一目了然的数据,对需要这些数字的经理人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和术语。而现在科学的门类也越分越细,同是物理学家,可能你不懂我的工作内容,我也不懂你的工作内容。

生物化学家固然是“科学家”,成本会计师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专业领域、专业知识,各有其假设、关注事项、专业语言。同样地,市场研究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甚至政府机构的预算人员、医院的精神科医师,也都是科学家。这些人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先让别人能了解自己。

这意思是说,知识分子有责任让别人了解自己。有些专业人员认为,普通人应该并且可以做出努力来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只要能够和同行的少数专业人员沟通就够了,这真是傲慢的自大。即使是在大学或研究所,这样的态度也会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变成无用,使专业人员的知识学问变成卖弄玄虚的手段(可叹的是,目前这样的态度仍然普遍)。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管理者,换句话说,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他们会向机构内部人员(包括他们的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便于你为机构做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如果一位成本会计人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发现对他来说一目了然的数据,对需要这些数字的经理人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他也会发现,有些数字在他看来很重要,然而经营部门却用不上。他还可能发现,有不少资料是别人每天都需要的,但是他的报表中却没有。

如果制药工厂的生物化学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也会发现他的研究报告应该采用临床医师熟悉的语言,而不能采用生物化学的语言。生物化学家的研究能否发展成为一种新药,是要经过临床试验才能决定的。

政府机构的科学家如果能重视贡献,也会懂得必须将科学发展的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向政策决定人说明。他应打破科学家们的一般禁忌,即猜测一项科学调查的结果。

所谓“通才”,应该也是一位专家,是一位能将其所专的一个小领域与其他广大知识领域联系的专家。有少数人也许可以精通几门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便是通才,他们不过是精通几门知识的专家而已。仅通一门的专家固然可能偏执,精通几门的专家同样有可能偏执。但是一位专家只要能肩负贡献的责任,就一定能使他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一定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纵然他不能领略广大知识领域的丰富和趣味,至少可以使他不至于沾染傲慢自大的习气。这种习气会毁灭知识,会损害知识的完美和效用。他也会发现,有些数字在他看来很重要,然而经营部门却用不上。他还可能发现,有不少资料是别人每天都需要的,但是他的报表中却没有。

如果制药工厂的生物化学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也会发现他的研究报告应该采用临床医师熟悉的语言,而不能采用生物化学的语言。生物化学家的研究能否发展成为一种新药,是要经过临床试验才能决定的。

政府机构的科学家如果能重视贡献,也会懂得必须将科学发展的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向政策决定人说明。他应打破科学家们的一般禁忌,即猜测一项科学调查的结果。

所谓“通才”,应该也是一位专家,是一位能将其所专的一个小领域与其他广大知识领域联系的专家。有少数人也许可以精通几门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便是通才,他们不过是精通几门知识的专家而已。仅通一门的专家固然可能偏执,精通几门的专家同样有可能偏执。但是一位专家只要能肩负贡献的责任,就一定能使他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一定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纵然他不能领略广大知识领域的丰富和趣味,至少可以使他不至于沾染傲慢自大的习气。这种习气会毁灭知识,会损害知识的完美和效用。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6-23
关键点2 “论题”和“标题”是两回事“论题”这个说法,对于日本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熟悉。在日常对话和写文章的时候,“论题”经常会被省略,即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论点”,也很难会下意识去想背后的问题意识。所以,一旦掌握了“论题”这个思路,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发挥出惊人的效果。一个人如果能够驾驭论题就能够驾驭文章,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文章指导上,最难教、最难理解的部分
管理类 / 日期:2022-06-23
们的情绪是症状,而非原因。· 在管理层级中,通过摒弃一些规则,并在涉及协作时依靠观察和判断(而非绩效指标)来取消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管理岗位,并加强巩固其他人作为整合者的地位。们的情绪是症状,而非原因。· 在管理层级中,通过摒弃一些规则,并在涉及协作时依靠观察和判断(而非绩效指标)来取消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管理岗位,并加强巩固其他人作为整合者的地位。3法则三提高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