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货周期内的需求,可以采用简单预测的方法。安全库存可以用天表达,比如额外配备满足1天需求的量作为安全库存。
第二步,对比需求量和最小陈列量,确定目标库存。每天预计剩余的库存即“目标库存”是要能满足送货周期内的需求量的。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今天店里没有库存了,为了支撑接下来2天的销售,今天到货的量要能满足未来2天的需求量和安全库存,所以每一天的目标库存一般就是“需求量”。门店对商品有陈列的要求,商品至少要摆放到柜台或者货架上,同时库存也不能太多,有个上限。因此需要对需求量和最小陈列量做比较,如果低于最小陈列量,那么库存补充到最小陈列量就满足需求了;如果高于最小陈列量,那么就需要将需求量作为目标库存量,同时也要确保需求量不高于库存上限(比如最大陈列量或者测算出来的销售的上限),从而把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图5-41示意。
图5-41 目标库存控制范围示意图送货周期内的需求,可以采用简单预测的方法。安全库存可以用天表达,比如额外配备满足1天需求的量作为安全库存。
第二步,对比需求量和最小陈列量,确定目标库存。每天预计剩余的库存即“目标库存”是要能满足送货周期内的需求量的。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今天店里没有库存了,为了支撑接下来2天的销售,今天到货的量要能满足未来2天的需求量和安全库存,所以每一天的目标库存一般就是“需求量”。门店对商品有陈列的要求,商品至少要摆放到柜台或者货架上,同时库存也不能太多,有个上限。因此需要对需求量和最小陈列量做比较,如果低于最小陈列量,那么库存补充到最小陈列量就满足需求了;如果高于最小陈列量,那么就需要将需求量作为目标库存量,同时也要确保需求量不高于库存上限(比如最大陈列量或者测算出来的销售的上限),从而把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图5-41示意。
图5-41 目标库存控制范围示意图举个例子来看,货架上摆放了5个陈列面,每个面有3个纵深,那么最小库存是5个,最大库存是货架陈列满的量即15个(库存上限)。“需求量”是为了确保到货周期内的需求能得到满足,把它与最大、最小库存进行比较,从而确保库存数量的合理性。如果“需求量”小于最小库存,假设还以需求量作为目标库存,会导致门店里卖完货之后商品陈列缺失,不饱满,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进而影响销售。如果“需求量”大于最大库存,会导致门店卖完货之后,库存过多。
分析表5-14所示的具体例子,该手机店当天下达补货指令,2天后到货。安全库存覆盖需求的天数为1天,那么“需求量”就是送货提前期内的需求加上安全库存的量,即3天内的需求。如表中“需求量”一行所示,从周一往前看3天(包含周一),需求量就是周一、周二、周三的销售预测之和,即6台,周二往前看3天,需求量就是周二、周三、周四3天需求量之后,即3台,依次类推。
表5-14 手机按照目标库存补货示意举个例子来看,货架上摆放了5个陈列面,每个面有3个纵深,那么最小库存是5个,最大库存是货架陈列满的量即15个(库存上限)。“需求量”是为了确保到货周期内的需求能得到满足,把它与最大、最小库存进行比较,从而确保库存数量的合理性。如果“需求量”小于最小库存,假设还以需求量作为目标库存,会导致门店里卖完货之后商品陈列缺失,不饱满,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进而影响销售。如果“需求量”大于最大库存,会导致门店卖完货之后,库存过多。
分析表5-14所示的具体例子,该手机店当天下达补货指令,2天后到货。安全库存覆盖需求的天数为1天,那么“需求量”就是送货提前期内的需求加上安全库存的量,即3天内的需求。如表中“需求量”一行所示,从周一往前看3天(包含周一),需求量就是周一、周二、周三的销售预测之和,即6台,周二往前看3天,需求量就是周二、周三、周四3天需求量之后,即3台,依次类推。
表5-14 手机按照目标库存补货示意接着将需求量和最大、最小库存量进行比较,周一的时候需求量大于最小库存,小于最大库存,那么目标库存就是需求量6个。周一,期初库存有10个,销售了4个,剩下6个,同时有5个在途会到货,期末就有11个库存,大于目标库存6个,因此不需要补货。直到周五,期初库存是13个,销售了3个,剩下10个,而周五的目标库存是12个,需要补充12-10=2(个),补货规格是5个起,因此补充5个,考虑到送货提前期是2天,因此要在周三下达补货计划。到了周六,期初库存是15个,销售了4个,剩下11个,而目标库存是12个,则需要补充5个,在周四下达补货计划。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把门店里的库存控制在可以维系2天销售的范围内,外加一些安全库存,两天后就有新的库存到店。接着将需求量和最大、最小库存量进行比较,周一的时候需求量大于最小库存,小于最大库存,那么目标库存就是需求量6个。周一,期初库存有10个,销售了4个,剩下6个,同时有5个在途会到货,期末就有11个库存,大于目标库存6个,因此不需要补货。直到周五,期初库存是13个,销售了3个,剩下10个,而周五的目标库存是12个,需要补充12-10=2(个),补货规格是5个起,因此补充5个,考虑到送货提前期是2天,因此要在周三下达补货计划。到了周六,期初库存是15个,销售了4个,剩下11个,而目标库存是12个,则需要补充5个,在周四下达补货计划。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把门店里的库存控制在可以维系2天销售的范围内,外加一些安全库存,两天后就有新的库存到店。对于流行服饰也可以采用上述类似的方法,服装的复杂度和手机也类似,同样的款式有不同的尺码、颜色,每个SKU其实销售得并不多。流行服饰商品的需求波动性和挥发性很大,稍纵即逝,销售的频率很低,更难预测。因此在做目标库存测算时,更多的是参考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仅仅是陈列库存的限制。比如卖得好的商品,目标库存就应该调高;卖得不好的商品,目标库存就应该下调。在计算目标库存时先给一个初始目标库存,然后以此在市场开展销售。根据商品“实际销售”的情况(比如有没有断货,或者过多),来调整本次补货计划中的目标库存。如果上个周期出现断货了,那本次目标库存就应该调高;如果上个周期库存过多了,那本次目标库存就应该降低。由于这种方法不参考预测,仅仅参考历史销量,因此它总是滞后于销售一个周期,会导致商品销售爬坡或下滑时,总是晚一个周期被感知到,爬坡时容易导致库存不够出现缺货,下滑时会导致库存过多。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需要结合对商品销售趋势和生命周期的预判。
E.自动补货还是手工补货
上文介绍了实践中常用的补货方法,除此之外,零售商还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即自动补货还是手工补货。对于总部集中补货的模式,有必要借助自动补货系统。这样即便是用库存上下限或者库存上限补货法,上下限也可以跟着预测的销量动态调整,从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自动化程度,否则就需要人不断地监控和调整库存上下限。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零售前端的创新太多太快了,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购物途径也越来越多,导致零售门店的销售预测越来越难做,即便补货系统有预测功能,还是需要人来进行监控和干预。为了用好自对于流行服饰也可以采用上述类似的方法,服装的复杂度和手机也类似,同样的款式有不同的尺码、颜色,每个SKU其实销售得并不多。流行服饰商品的需求波动性和挥发性很大,稍纵即逝,销售的频率很低,更难预测。因此在做目标库存测算时,更多的是参考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仅仅是陈列库存的限制。比如卖得好的商品,目标库存就应该调高;卖得不好的商品,目标库存就应该下调。在计算目标库存时先给一个初始目标库存,然后以此在市场开展销售。根据商品“实际销售”的情况(比如有没有断货,或者过多),来调整本次补货计划中的目标库存。如果上个周期出现断货了,那本次目标库存就应该调高;如果上个周期库存过多了,那本次目标库存就应该降低。由于这种方法不参考预测,仅仅参考历史销量,因此它总是滞后于销售一个周期,会导致商品销售爬坡或下滑时,总是晚一个周期被感知到,爬坡时容易导致库存不够出现缺货,下滑时会导致库存过多。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需要结合对商品销售趋势和生命周期的预判。
E.自动补货还是手工补货
上文介绍了实践中常用的补货方法,除此之外,零售商还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即自动补货还是手工补货。对于总部集中补货的模式,有必要借助自动补货系统。这样即便是用库存上下限或者库存上限补货法,上下限也可以跟着预测的销量动态调整,从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自动化程度,否则就需要人不断地监控和调整库存上下限。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零售前端的创新太多太快了,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购物途径也越来越多,导致零售门店的销售预测越来越难做,即便补货系统有预测功能,还是需要人来进行监控和干预。为了用好自动补货系统,需要设计完整的例外监控机制,比如能够把经常断货的商品、门店识别出来,能够把库存过高的商品和门店识别出来,能够把有断货风险的商品识别出来。让人来处理例外,没有例外的部分就交给系统自动运行。
同时想要用好自动补货,也需要供应侧的配合,比如供应商有稳定的送货周期,或者仓库有稳定的送货周期。供应商发货需要能够符合补货指令,到货时间和数量稳定可靠;仓库发货必须按时按量。否则自动补货计算出来的计划,到头来没有办法执行,最后还是得人工去找到底货在哪儿,什么时候到,实在追不上了回过头来修改补货量等,就又回到人工补货了。
店长人工补货看起来好像很落后,但有些场景下它是适用的。比如对于规模不大的零售商,商品品类集中,让店员手工补货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见得就比自动补货差。
F.补货执行怎么做
做好了补货计划,接下来就需要执行补货计划了。执行的第一步是确认供应来源(供应商直发门店的情况下,来源就是供应商;如果是自己的仓库发货,来源就是仓库)是否有充足的供应,并决定给门店补多少量。如果供应充足,皆大欢喜,门店能够得到“补货计划”所要求的数量;如果供应有限,这时就涉及供应如何分配的问题。一般有这样三种方法:①按照优先级分配,优先级高的门店优先满足,比如按照门店的销售等级,等级高的全部满足后,剩下的再往等级低的分配。②按照比例均分,即按照各个门店近期(一周或一个月)销动补货系统,需要设计完整的例外监控机制,比如能够把经常断货的商品、门店识别出来,能够把库存过高的商品和门店识别出来,能够把有断货风险的商品识别出来。让人来处理例外,没有例外的部分就交给系统自动运行。
同时想要用好自动补货,也需要供应侧的配合,比如供应商有稳定的送货周期,或者仓库有稳定的送货周期。供应商发货需要能够符合补货指令,到货时间和数量稳定可靠;仓库发货必须按时按量。否则自动补货计算出来的计划,到头来没有办法执行,最后还是得人工去找到底货在哪儿,什么时候到,实在追不上了回过头来修改补货量等,就又回到人工补货了。
店长人工补货看起来好像很落后,但有些场景下它是适用的。比如对于规模不大的零售商,商品品类集中,让店员手工补货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见得就比自动补货差。
F.补货执行怎么做
做好了补货计划,接下来就需要执行补货计划了。执行的第一步是确认供应来源(供应商直发门店的情况下,来源就是供应商;如果是自己的仓库发货,来源就是仓库)是否有充足的供应,并决定给门店补多少量。如果供应充足,皆大欢喜,门店能够得到“补货计划”所要求的数量;如果供应有限,这时就涉及供应如何分配的问题。一般有这样三种方法:①按照优先级分配,优先级高的门店优先满足,比如按照门店的销售等级,等级高的全部满足后,剩下的再往等级低的分配。②按照比例均分,即按照各个门店近期(一周或一个月)销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监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革命。代替过时的“公告与评论”程序——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对拟议规则的文本进行数月乃至数年的审议,听取既得利益者的意见,最终由政治权力中心首肯通过。各国政府必须转向其他方式,提醒所有受影响的公民实时关注拟议行动。许多国家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在一些开源平台(如GitHub)上公布36法律草案和法典,让公众可以贡献意见,并监督修订过程。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理团队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业务一把手和几个下一级部门的资深管理者构成,主要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比如干部提名、使用,以及奖金分配。行政办公会议是对业务进行决策,比如业务发展方向、流程优化、变革等。行政管理团队、行政办公会议的运作确保了不是单一首长制,而是集体领导,因此对干部的提名也是集体评议的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在其中行使的是评议权。对于拟提拔的干部,绩效是不是好,
领导力 / 日期:2023-02-11
务和功能不断地嵌入。通过充分利用微信海量用户群的网络效应,微信平台和平台参与者之间得以协同共生,微信巨大的商业价值也因此被激活。以上这些领先企业的实践,充分显示出“客户导向”的平台价值重构所带来的各行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给顾客带来超乎想象的价值,更给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了无限可能的成长空间。我们再来看看企业微信如何发挥平台穿透的价值。企业微信助力组织外协
领导力 / 日期:2023-02-10
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探讨企业“量”与“质”两个维度的成长性问题,离不开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在组织有效性的研究中,针对“判定一个组织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者们有很多不一样甚至互相矛盾的研究结论。有的人认为客户满意度、资源获取等是判定组织有效性的主要指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流程效率、内部稳定性等才应该是主要指标。斯坦利·西肖尔(Staley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