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探讨企业“量”与“质”两个维度的成长性问题,离不开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在组织有效性的研究中,针对“判定一个组织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者们有很多不一样甚至互相矛盾的研究结论。有的人认为客户满意度、资源获取等是判定组织有效性的主要指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流程效率、内部稳定性等才应该是主要指标。斯坦利·西肖尔(Staley E.Seashore)总结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时提出了组织效能多重目标的金字塔体系,认为组织评价可以基于很多标准,需要分析构成金字塔体系不同标准的相关性与相依性。他认为评价标准体系应包括长期和短期,过去、现在和未来,目的和手段等。
约翰·坎贝尔(Joh P.Campbell)与其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39个组织有效性的“完整清单”指标。但是,如此多的指标并不利于实践中的有效管理。因而,罗伯特·奎因(Robert E.Qui)和其同事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利用统计分析范式对这39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价值分析方法。
在竞争价值分析中,其中一个维度的一端强调灵活、自由和动态,另一端强调稳定、秩序和控制。他们发现,一些组织因具有灵活、因势而变的特征而会被视为有效的,例如谷歌;而另一些组织则因具备稳定、可预测的特征而被认为是成功及有效率的,例如波音公司。而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探讨企业“量”与“质”两个维度的成长性问题,离不开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在组织有效性的研究中,针对“判定一个组织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者们有很多不一样甚至互相矛盾的研究结论。有的人认为客户满意度、资源获取等是判定组织有效性的主要指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流程效率、内部稳定性等才应该是主要指标。斯坦利·西肖尔(Staley E.Seashore)总结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时提出了组织效能多重目标的金字塔体系,认为组织评价可以基于很多标准,需要分析构成金字塔体系不同标准的相关性与相依性。他认为评价标准体系应包括长期和短期,过去、现在和未来,目的和手段等。
约翰·坎贝尔(Joh P.Campbell)与其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39个组织有效性的“完整清单”指标。但是,如此多的指标并不利于实践中的有效管理。因而,罗伯特·奎因(Robert E.Qui)和其同事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利用统计分析范式对这39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价值分析方法。
在竞争价值分析中,其中一个维度的一端强调灵活、自由和动态,另一端强调稳定、秩序和控制。他们发现,一些组织因具有灵活、因势而变的特征而会被视为有效的,例如谷歌;而另一些组织则因具备稳定、可预测的特征而被认为是成功及有效率的,例如波音公司。而在第二个维度中,一端强调内部导向,另一端强调外部导向。IBM被认为是有效组织,是因为它具备和谐稳定的内部流程;丰田被认为是有效组织,是因为它更能与外界供应链互动。这两个维度组成了四个象限,每一象限都有与其他象限相区别的名称和组织有效性指标。
因为不同端强调不同的价值,奎因等又将这一框架称为竞争价值框架(Competig Values Framework),如图4-1所示。每个象限都代表一组截然不同的表达组织效率的指标,每个象限都有一个动词可形象地表示出该象限的重点,无优劣之分。基于这个竞争价值框架,奎因和金·卡梅隆(Kim S.Camero)提出了著名的组织文化测评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文化类型的特点。另外一些学者则将竞争价值框架应用到组织领导力、全面质量管理等领域。在第二个维度中,一端强调内部导向,另一端强调外部导向。IBM被认为是有效组织,是因为它具备和谐稳定的内部流程;丰田被认为是有效组织,是因为它更能与外界供应链互动。这两个维度组成了四个象限,每一象限都有与其他象限相区别的名称和组织有效性指标。
因为不同端强调不同的价值,奎因等又将这一框架称为竞争价值框架(Competig Values Framework),如图4-1所示。每个象限都代表一组截然不同的表达组织效率的指标,每个象限都有一个动词可形象地表示出该象限的重点,无优劣之分。基于这个竞争价值框架,奎因和金·卡梅隆(Kim S.Camero)提出了著名的组织文化测评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文化类型的特点。另外一些学者则将竞争价值框架应用到组织领导力、全面质量管理等领域。图4-1 组织有效性的竞争价值框架
资料来源:Qui R E,Rohrbaugh J.A competig values approach to orgaizatioal effectiveess[J].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1981:122-140.图4-1 组织有效性的竞争价值框架
资料来源:Qui R E,Rohrbaugh J.A competig values approach to orgaizatioal effectiveess[J].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1981:122-140.根据不同的维度,组织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或手段来提升自身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决定将竞争价值框架应用到协同共生架构中,并得出协同共生架构的组合维度。
为了提高协同共生效率,组织需要在不同维度或象限进行组合、协同,并形成系统效率。一方面,组织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个内外结合的过程,而且数字技术使得组织内外连接更紧密,管理者与员工更应具备“从外向内”的增长型思维。虽然管控很重要,但组织更应鼓励探索与包容试错,鼓励打破组织边界,鼓励协同成长。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根本变化是组织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与顾客一起创造价值。如果不关注外部协同的效率,组织一定会被顾客抛弃,失去价值创造与增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参考竞争价值框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分析运用的模式,它与组织协同共生系统效率、价值进化的逻辑一致。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例,首先,高质量必须要有“层级型”象限中的过程控制及监控质量的工具应用,如帕累托图、鱼骨图、方差图等。其次,要想获得全球领先的质量水平,必须利用“市场型”象限的质量提升策略,如创造合作伙伴关系,关注消费者偏好与价值感知,让客户参与计划与设计等。再次,全面质量管理还需要激发“家族型”象限中员工的团队性,给他们授权,关注他们发展,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质量提升中。最后,质量提升策略还必须关注“活力型”象限,致力于创造超越客户标准的质量。卡梅隆和奎因发现,在大部分失败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公司至少在其中一个象限没有做好。根据不同的维度,组织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或手段来提升自身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决定将竞争价值框架应用到协同共生架构中,并得出协同共生架构的组合维度。
为了提高协同共生效率,组织需要在不同维度或象限进行组合、协同,并形成系统效率。一方面,组织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个内外结合的过程,而且数字技术使得组织内外连接更紧密,管理者与员工更应具备“从外向内”的增长型思维。虽然管控很重要,但组织更应鼓励探索与包容试错,鼓励打破组织边界,鼓励协同成长。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根本变化是组织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与顾客一起创造价值。如果不关注外部协同的效率,组织一定会被顾客抛弃,失去价值创造与增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参考竞争价值框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分析运用的模式,它与组织协同共生系统效率、价值进化的逻辑一致。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例,首先,高质量必须要有“层级型”象限中的过程控制及监控质量的工具应用,如帕累托图、鱼骨图、方差图等。其次,要想获得全球领先的质量水平,必须利用“市场型”象限的质量提升策略,如创造合作伙伴关系,关注消费者偏好与价值感知,让客户参与计划与设计等。再次,全面质量管理还需要激发“家族型”象限中员工的团队性,给他们授权,关注他们发展,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质量提升中。最后,质量提升策略还必须关注“活力型”象限,致力于创造超越客户标准的质量。卡梅隆和奎因发现,在大部分失败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公司至少在其中一个象限没有做好。协同共生的组合维度
借助竞争价值框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对组织内部与外部协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两个维度组合实现协同共生效率与价值进化:赋能和管控维度、内部与外部维度(见图4-2)。
图4-2 组织协同共生的两个维度组合协同共生的组合维度
借助竞争价值框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对组织内部与外部协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两个维度组合实现协同共生效率与价值进化:赋能和管控维度、内部与外部维度(见图4-2)。
图4-2 组织协同共生的两个维度组合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监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革命。代替过时的“公告与评论”程序——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对拟议规则的文本进行数月乃至数年的审议,听取既得利益者的意见,最终由政治权力中心首肯通过。各国政府必须转向其他方式,提醒所有受影响的公民实时关注拟议行动。许多国家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在一些开源平台(如GitHub)上公布36法律草案和法典,让公众可以贡献意见,并监督修订过程。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理团队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业务一把手和几个下一级部门的资深管理者构成,主要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比如干部提名、使用,以及奖金分配。行政办公会议是对业务进行决策,比如业务发展方向、流程优化、变革等。行政管理团队、行政办公会议的运作确保了不是单一首长制,而是集体领导,因此对干部的提名也是集体评议的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在其中行使的是评议权。对于拟提拔的干部,绩效是不是好,
领导力 / 日期:2023-02-10
部分劳动者的权益,比如年假,但是获得了奋斗的机会和成果,这就是一种为企业生死舍弃小我的大义。核心人才要有使命感,要有支撑企业发展和成功的担当,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得失。2007年,华为发生了一个知名的7000人大辞职事件,在社会上一度成为热点。我当时作为人力资源专家,也参与了其中一些工作。我看到在这次事件中“辞职”的每个人,对于公司都表示了高度的理解,并积极支
领导力 / 日期:2023-02-09
文档化的规程本节的“规程”,正如本章开头所讲,意为工作流程过程中的要求和规定。正如有人展示出的公式:规程=流程+规则。先看一个例子。例:公务接待工作规程公务接待工作规程大体分为三部分:即事前(客人抵达前的准备)、事中(客人抵达后的接待服务)和事后(客人离去后的有关工作)。一、前期准备工作当接到客人文件通知、信函或电话通知后,需要及时确定三个环节:一是呈报局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