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网与共生逻辑。强链接能力,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开放的、社区化的组织形态,在企业外部则表现为以顾客为核心的相互连接的价值共同体。构建柔性价值网是指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快速组合相关伙伴,高效满足顾客的需求。构建共生逻辑则是指企业通过共同成长设计,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从而获得价值分享的新机会。
数字化提供了协同创造价值的新方式,一些领先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创造了组织内外开展协作共生的新方法,以提高价值网络的透明度、分享度。为了满足业务的独特需求,它们堆叠和融合多元技术。例如,华为在数字化领域深耕细作,在企业业务中践行“平台+AI+生态”战略,提出针对消费业务领域的“1+8+N”全场景智慧化生态战略。这些战略都是以协同、共生网络为核心特征,实现多主体的价值共创共享。在协同共生过程中,华为开发或使用的华为云WeLik、企业智慧屏、CloudLik协作智真系列等数字技术产品,成为其进行高效率协同治理的关键。可以预见,数字技术让组织网络协同治理成为一种常态。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与211家世界500强企业、48家世界100强企业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正是华为协同共生价值的能力模型——华为战略,帮助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三种机制构建组织内协同共生能力
通过对领先企业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流程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与能力获取机制来提升组织内协同共生能力的(见图5-3)。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这三个机制。价值网与共生逻辑。强链接能力,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开放的、社区化的组织形态,在企业外部则表现为以顾客为核心的相互连接的价值共同体。构建柔性价值网是指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快速组合相关伙伴,高效满足顾客的需求。构建共生逻辑则是指企业通过共同成长设计,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从而获得价值分享的新机会。
数字化提供了协同创造价值的新方式,一些领先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创造了组织内外开展协作共生的新方法,以提高价值网络的透明度、分享度。为了满足业务的独特需求,它们堆叠和融合多元技术。例如,华为在数字化领域深耕细作,在企业业务中践行“平台+AI+生态”战略,提出针对消费业务领域的“1+8+N”全场景智慧化生态战略。这些战略都是以协同、共生网络为核心特征,实现多主体的价值共创共享。在协同共生过程中,华为开发或使用的华为云WeLik、企业智慧屏、CloudLik协作智真系列等数字技术产品,成为其进行高效率协同治理的关键。可以预见,数字技术让组织网络协同治理成为一种常态。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与211家世界500强企业、48家世界100强企业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正是华为协同共生价值的能力模型——华为战略,帮助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三种机制构建组织内协同共生能力
通过对领先企业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流程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与能力获取机制来提升组织内协同共生能力的(见图5-3)。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这三个机制。图5-3 组织内协同共生能力构建关键要素
根据我们对协同共生能力的研究总结与实践分析(见表5-3),协同共生能力包括对内协同共生能力(主要是内部沟通协调能力)与对外协同共生能力(包括顾客关系维系能力、战略伙伴关系维系能力、外部协调能力等)。总体来看,协同共生能力是指基于组织的既有资图5-3 组织内协同共生能力构建关键要素
根据我们对协同共生能力的研究总结与实践分析(见表5-3),协同共生能力包括对内协同共生能力(主要是内部沟通协调能力)与对外协同共生能力(包括顾客关系维系能力、战略伙伴关系维系能力、外部协调能力等)。总体来看,协同共生能力是指基于组织的既有资源和能力,通过协调组织的活动,取得组织绩效的能力。
表5-3 企业协同能力研究及其主要观点源和能力,通过协调组织的活动,取得组织绩效的能力。
表5-3 企业协同能力研究及其主要观点(续)
资料来源:结合Day et al.(2000)、汪延明(2015)和协同相关文献整理所得。
对内协同共生能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层面包含流程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能力获取机制。流程调整、流程整合的管理能力,可通过设计一种快速反应的流程机制来提升。沟通有助于改善双方的协同知觉,有利于协同能力的提升,这是沟通协调机制的内涵。对内构建协同共生能力,是要将协同共生经验转化为能力,并在能力的作用下,将协同共生经验内化为组织或个人的能力,这是组织成员能力获取机制的关注点。例如韩都衣舍构建了协同共生的“大平台+小前端”的赋能体系。在多变的客户需求环境下,韩都衣舍构建了“小单快返”“三人小组”等机制,在公司内部根据用户需求组建若干品牌小组。品牌小组属于“小微组织”,其他部门属于服务平台,为小微组织提供资源支持、服务输出、价值评估和迭代提升等赋能服务。可以说,服务平台是小组背后强大的支撑体系,保证小组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而且在小组之间,若干个小组组成一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的网络协同体,这是其组织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基础。韩都衣舍基于工作(续)
资料来源:结合Day et al.(2000)、汪延明(2015)和协同相关文献整理所得。
对内协同共生能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层面包含流程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能力获取机制。流程调整、流程整合的管理能力,可通过设计一种快速反应的流程机制来提升。沟通有助于改善双方的协同知觉,有利于协同能力的提升,这是沟通协调机制的内涵。对内构建协同共生能力,是要将协同共生经验转化为能力,并在能力的作用下,将协同共生经验内化为组织或个人的能力,这是组织成员能力获取机制的关注点。例如韩都衣舍构建了协同共生的“大平台+小前端”的赋能体系。在多变的客户需求环境下,韩都衣舍构建了“小单快返”“三人小组”等机制,在公司内部根据用户需求组建若干品牌小组。品牌小组属于“小微组织”,其他部门属于服务平台,为小微组织提供资源支持、服务输出、价值评估和迭代提升等赋能服务。可以说,服务平台是小组背后强大的支撑体系,保证小组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而且在小组之间,若干个小组组成一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的网络协同体,这是其组织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基础。韩都衣舍基于工作管理的流程调整或组织设计,确保高效赋能。
企业微信则以“信息效率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变量”为核心认知,拓展业务价值逻辑,致力于解决多场景的信息流动与连接问题,实现立体式“网状”信息流动模式。
影响组织间协同共生能力的三个典型路径
在组织间协同共生管理中,有三个影响协同共生能力的典型路径需要关注(见图5-4)。管理的流程调整或组织设计,确保高效赋能。
企业微信则以“信息效率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变量”为核心认知,拓展业务价值逻辑,致力于解决多场景的信息流动与连接问题,实现立体式“网状”信息流动模式。
影响组织间协同共生能力的三个典型路径
在组织间协同共生管理中,有三个影响协同共生能力的典型路径需要关注(见图5-4)。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监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革命。代替过时的“公告与评论”程序——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对拟议规则的文本进行数月乃至数年的审议,听取既得利益者的意见,最终由政治权力中心首肯通过。各国政府必须转向其他方式,提醒所有受影响的公民实时关注拟议行动。许多国家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在一些开源平台(如GitHub)上公布36法律草案和法典,让公众可以贡献意见,并监督修订过程。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理团队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业务一把手和几个下一级部门的资深管理者构成,主要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比如干部提名、使用,以及奖金分配。行政办公会议是对业务进行决策,比如业务发展方向、流程优化、变革等。行政管理团队、行政办公会议的运作确保了不是单一首长制,而是集体领导,因此对干部的提名也是集体评议的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在其中行使的是评议权。对于拟提拔的干部,绩效是不是好,
领导力 / 日期:2023-01-06
制定,以获得对方的赞同与参与。例如,你可以对客户说,“我很感激你对我们新产品发布计划的建议。你认为吸引顾客购买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不仅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好想法,还能够在无形中说服对方参与购买。11.友谊。我们倾向于支持、赞同我们喜欢的那些人。如果你投入时间,与对方成为真正的朋友,并时不时地一起娱乐、交流,那么在关键问题上你更可能获得对方的
领导力 / 日期:2023-01-04
于门店每天经营节奏快,几乎分秒必争,也会按照时间段来计算服务水平,比如过去一个月,中午12点之前断货有3次,每次分别持续1小时、3小时、2小时,每天按照12小时营业,那么服务水平就是1-(1+3+2)/(12×30)=98.33%。服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单独看一个指标不能反映全貌。比如门店里,某天早上一个客户需求量大,多买了一点,导致某个商品被卖光了,这时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