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设立龙虎榜在培训中实行小组的积分管理......《人才培养这样做才有效》摘录

领导力 日期 2022-07-10
同时,设立“龙虎榜”,在培训中实行小组的积分管理制度,对各小组的团队文化、5S管理、课堂纪律、学习成果和参加活动等进行评价。班主任和培训讲师根据积分评价标准以及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加减分,每天课程结束时公布成绩,实行可视化管理。在培训项目全部结束时根据龙虎榜成绩,选取优秀的团队进行奖励,从而培养集体荣誉感。

②活动安排

在培养项目开展期间,尤其是集中封闭式培训阶段,为了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调动学习氛围,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团队活动,并尽量与培训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团队拓展、知识竞赛、翰林讲坛、情景剧拍摄等,而不是为了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例如在某企业大学的青年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中,要求学员根据所学内容,在1天内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道具服装完全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并由培训组织部门派人全程跟拍,最后参加戏剧节的演出和评选。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既深刻理解和演绎了所学内容,也培养和锻炼了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更能加深相互的了解,发现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才。

③组织服务

人才培养项目的组织服务是最考验培训管理者耐心、细心和热心程度的工作内容。由于讲师、学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性格特点、习惯偏好、经历背景等都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做服务工作时必须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除了要做好现场的教学、后勤服务工作外,同时,设立“龙虎榜”,在培训中实行小组的积分管理制度,对各小组的团队文化、5S管理、课堂纪律、学习成果和参加活动等进行评价。班主任和培训讲师根据积分评价标准以及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加减分,每天课程结束时公布成绩,实行可视化管理。在培训项目全部结束时根据龙虎榜成绩,选取优秀的团队进行奖励,从而培养集体荣誉感。

②活动安排

在培养项目开展期间,尤其是集中封闭式培训阶段,为了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调动学习氛围,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团队活动,并尽量与培训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团队拓展、知识竞赛、翰林讲坛、情景剧拍摄等,而不是为了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例如在某企业大学的青年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中,要求学员根据所学内容,在1天内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道具服装完全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并由培训组织部门派人全程跟拍,最后参加戏剧节的演出和评选。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既深刻理解和演绎了所学内容,也培养和锻炼了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更能加深相互的了解,发现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才。

③组织服务

人才培养项目的组织服务是最考验培训管理者耐心、细心和热心程度的工作内容。由于讲师、学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性格特点、习惯偏好、经历背景等都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做服务工作时必须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除了要做好现场的教学、后勤服务工作外,还要细心观察每名学员的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耐心解答疑惑,调解学员矛盾,以确保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前些年我在企业组织培训项目时,经常封闭半个月时间,就有过多次学员半夜生病,紧急送医的经历。

▷课前预习

我以前在培训中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环节,总是有些人讨论不太积极,开始以为性格比较内向。后来经过询问才发现,这些学员因为对所培训的内容不太熟悉,感觉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参加学习时如果学员不在同一起点,就无法保证所有人在讨论交流环节和课堂练习环节,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必然导致有些人感觉收获多,而有些人觉得啥都没学到。因此,为了帮助学员对学习的内容提前有所了解,提高学习的准备度,尽量让同一批培养项目的学员在训前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有必要在正式开展集中培训之前安排一些课前预习活动,比如阅读材料、移动学习等。同时,安排课前学习,也能减少课堂培训在知识普及方面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关注重点内容。我了解到有些央企做的比较好,他们在正式开班之前,除了让参训的学员提前阅读课程相关的指定书籍外,还要完成“两带来”的任务,即每名学员在正式培训的时候,要带来一个案例经验和一个实际工作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在培训中带着问题学习,向讲师请教,向同学请教;而且,将自己的案例经验向其他人分享,相互学习。

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前预习的工作量不要太大,毕竟学员有许多的本职工作要做,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在课前预习上,阅读大量的资料,完成太多的任务,反而成为他们的一种拖累,还要细心观察每名学员的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耐心解答疑惑,调解学员矛盾,以确保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前些年我在企业组织培训项目时,经常封闭半个月时间,就有过多次学员半夜生病,紧急送医的经历。

▷课前预习

我以前在培训中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环节,总是有些人讨论不太积极,开始以为性格比较内向。后来经过询问才发现,这些学员因为对所培训的内容不太熟悉,感觉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参加学习时如果学员不在同一起点,就无法保证所有人在讨论交流环节和课堂练习环节,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必然导致有些人感觉收获多,而有些人觉得啥都没学到。因此,为了帮助学员对学习的内容提前有所了解,提高学习的准备度,尽量让同一批培养项目的学员在训前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有必要在正式开展集中培训之前安排一些课前预习活动,比如阅读材料、移动学习等。同时,安排课前学习,也能减少课堂培训在知识普及方面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关注重点内容。我了解到有些央企做的比较好,他们在正式开班之前,除了让参训的学员提前阅读课程相关的指定书籍外,还要完成“两带来”的任务,即每名学员在正式培训的时候,要带来一个案例经验和一个实际工作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在培训中带着问题学习,向讲师请教,向同学请教;而且,将自己的案例经验向其他人分享,相互学习。

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前预习的工作量不要太大,毕竟学员有许多的本职工作要做,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在课前预习上,阅读大量的资料,完成太多的任务,反而成为他们的一种拖累,引起反感,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此外,在课前预习阶段,要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定期提醒,避免自学任务被其他工作所影响和冲淡。

为了促进学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空预习的积极性,需要适当地给予他们激励或奖励,并告诉他们,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对他们有哪些价值。比如,我的一家客户,采用学分制的办法,规定了课前预习阶段、集中培训阶段、岗位实践阶段的学分标准,只有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拿到相应的学分,最终项目结束时才能取得结业证书。

5、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是整个人才培养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评判一个培训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有多少新知识和技能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培训之所以无效,就是因为所学的内容不能学以致用,不仅不能创造价值,反而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培训“无用论”也由此产生。

虽说很多人包括培训专业人员在内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也明白其严重性,但是为什么没有效解决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共担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办一件事,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责任不落实,互相推诿,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业务部门的管理者认为,培训是培训部门的引起反感,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此外,在课前预习阶段,要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定期提醒,避免自学任务被其他工作所影响和冲淡。

为了促进学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空预习的积极性,需要适当地给予他们激励或奖励,并告诉他们,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对他们有哪些价值。比如,我的一家客户,采用学分制的办法,规定了课前预习阶段、集中培训阶段、岗位实践阶段的学分标准,只有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拿到相应的学分,最终项目结束时才能取得结业证书。

5、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是整个人才培养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评判一个培训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有多少新知识和技能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培训之所以无效,就是因为所学的内容不能学以致用,不仅不能创造价值,反而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培训“无用论”也由此产生。

虽说很多人包括培训专业人员在内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也明白其严重性,但是为什么没有效解决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共担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办一件事,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责任不落实,互相推诿,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业务部门的管理者认为,培训是培训部门的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培训虽然很重要,但是你看我平时工作这么忙,哪顾得过来啊。而且培训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由他们去做就行了,是他们应该干的。”同样,培训部门也认为“这些学员都是你们业务部门自己的员工,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也管不了啊;而且我的职责是做好培训的准备和实施,确保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之后的事情就不是我们培训部门能够掌控得了的,属于你们业务部门内部的事情。”正因为双方“各扫门前雪”,“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学习和应用没有有效衔接,没有相应的跟进措施,最终导致培训项目的失败。

实际上,业务部门和培训部门都应当负起学习转化的责任,缺一不可。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携手合作,积极推动学习的应用和转化,才能让培训发挥出价值。否则,相互推诿,结果是双方都会受到损害。就像两个人站在同一条即将沉没的船上,却在争论船的哪一端水漏的更快,还有任何意义吗?

统一了思想,下一步就是行动。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提升各项能力呢?我认为,确保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应用转化,有三个方面的关键行动:

▷持续练习

在企业培训中经常出现“课上激动,课下不动”的现象,我们抛开培训内容本身的问题,即使讲师授课十分精彩,课程也非常实战,学员下课后很大一部分人仍旧会我行我素,回到以前的习惯上去。假如幸运的话,有一部分学员应用了培训中介绍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中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培训虽然很重要,但是你看我平时工作这么忙,哪顾得过来啊。而且培训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由他们去做就行了,是他们应该干的。”同样,培训部门也认为“这些学员都是你们业务部门自己的员工,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也管不了啊;而且我的职责是做好培训的准备和实施,确保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之后的事情就不是我们培训部门能够掌控得了的,属于你们业务部门内部的事情。”正因为双方“各扫门前雪”,“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学习和应用没有有效衔接,没有相应的跟进措施,最终导致培训项目的失败。

实际上,业务部门和培训部门都应当负起学习转化的责任,缺一不可。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携手合作,积极推动学习的应用和转化,才能让培训发挥出价值。否则,相互推诿,结果是双方都会受到损害。就像两个人站在同一条即将沉没的船上,却在争论船的哪一端水漏的更快,还有任何意义吗?

统一了思想,下一步就是行动。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提升各项能力呢?我认为,确保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应用转化,有三个方面的关键行动:

▷持续练习

在企业培训中经常出现“课上激动,课下不动”的现象,我们抛开培训内容本身的问题,即使讲师授课十分精彩,课程也非常实战,学员下课后很大一部分人仍旧会我行我素,回到以前的习惯上去。假如幸运的话,有一部分学员应用了培训中介绍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中有了困难,或者因为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出现了负面的结果,他们很大可能会觉得那些新方法不好用而放弃继续使用,回到旧的行为上去。

人面对改变,都有一种惰性。比如你习惯了使用一种ERP系统,后来公司因为发展需要更换了另外一种ERP系统,虽然新的系统功能非常的强大和稳定,但是你在学习使用新系统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各种不习惯不便利,总感觉旧的系统用起来更顺手,不明白公司为什么要换新系统。还有,我们上下班常走某条路线,下一次就会不自觉地走那条路线。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所以,一旦习惯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印记,就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去改变它们。同样,新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依靠持续的努力才能取代旧行为习惯,成为“新”的旧行为习惯。

如何能将新知识和新技能变成自己的新习惯和新行为呢?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其《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给出了方法:有目的的持续练习(科伊尔称之为“精深练习”)。科伊尔认为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需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持续练习。持续练习指的是朝着正确的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深入练习,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然后不断犯错并加以改正。持续练习的三大秘诀:①模块化:首先,让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模块;然后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②重复练习: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越多越好,持续练习的前提是你必须处于最佳状态,效率极高,实际上每个人每天的持续练习时间一般在3—5小时左右。③尝试体会:持续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标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缩小差距,再回到初始步骤,不断体会这有了困难,或者因为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出现了负面的结果,他们很大可能会觉得那些新方法不好用而放弃继续使用,回到旧的行为上去。

人面对改变,都有一种惰性。比如你习惯了使用一种ERP系统,后来公司因为发展需要更换了另外一种ERP系统,虽然新的系统功能非常的强大和稳定,但是你在学习使用新系统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各种不习惯不便利,总感觉旧的系统用起来更顺手,不明白公司为什么要换新系统。还有,我们上下班常走某条路线,下一次就会不自觉地走那条路线。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所以,一旦习惯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印记,就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去改变它们。同样,新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依靠持续的努力才能取代旧行为习惯,成为“新”的旧行为习惯。

如何能将新知识和新技能变成自己的新习惯和新行为呢?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其《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给出了方法:有目的的持续练习(科伊尔称之为“精深练习”)。科伊尔认为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需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持续练习。持续练习指的是朝着正确的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深入练习,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然后不断犯错并加以改正。持续练习的三大秘诀:①模块化:首先,让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模块;然后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②重复练习: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越多越好,持续练习的前提是你必须处于最佳状态,效率极高,实际上每个人每天的持续练习时间一般在3—5小时左右。③尝试体会:持续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标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缩小差距,再回到初始步骤,不断体会这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监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革命。代替过时的“公告与评论”程序——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对拟议规则的文本进行数月乃至数年的审议,听取既得利益者的意见,最终由政治权力中心首肯通过。各国政府必须转向其他方式,提醒所有受影响的公民实时关注拟议行动。许多国家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在一些开源平台(如GitHub)上公布36法律草案和法典,让公众可以贡献意见,并监督修订过程。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理团队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业务一把手和几个下一级部门的资深管理者构成,主要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比如干部提名、使用,以及奖金分配。行政办公会议是对业务进行决策,比如业务发展方向、流程优化、变革等。行政管理团队、行政办公会议的运作确保了不是单一首长制,而是集体领导,因此对干部的提名也是集体评议的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在其中行使的是评议权。对于拟提拔的干部,绩效是不是好,
领导力 / 日期:2022-07-08
向下沟通协调中“势”的利用,本质上是把握事物发展的态势,顺势而行,借此顺利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在特定的“势”的作用下,平时部属有可能听不进去的话,此时则可能入耳入脑,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这些技巧性的做法,其次是向下沟通协调中“逆人性顺人心”的把握。管理本身因为是要“管”,所以成分大都是逆人性的,否则就不是“管”或者不是成色很足的“管”,而要把管理做到
领导力 / 日期:2022-07-05
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