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如何执行,执行得好不好,那是你的事,你的责任,与我无关。我又不是你的保姆,凭什么要把你伺候得那么周到,你自己是干什么吃的,难道没有一点点主观能动性吗?
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道理,无可厚非。可是往深里想一想,能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不配做领导。
没错,主观能动性是下属员工必备的素质;灵活机动地执行命令,竭尽全力达到领导的要求与目标也是下属员工应尽的义务。问题在于,身为领导,你真的会下命令吗?你的命令真的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首先你自己的命令就有问题,是一个残缺不全,甚至无法成立的命令。既然如此,你又有什么资格苛求下属坚决地执行命令,拿出你想要的所谓“结果”呢?
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逻辑。
顺便说一句,在“命令”这件事情上,“强人所难”没问题,“自相矛盾”则有问题。“逻辑是否通顺”要比“困难与否”重要。
困难,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一个完全没有困难的命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没有意义,不值得执行的命令;可如果逻辑不通,命令本身则很难甚至无法成立。这样的命令,是不可能得到执行的,更不用说有效、全面地执行了。于如何执行,执行得好不好,那是你的事,你的责任,与我无关。我又不是你的保姆,凭什么要把你伺候得那么周到,你自己是干什么吃的,难道没有一点点主观能动性吗?
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道理,无可厚非。可是往深里想一想,能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不配做领导。
没错,主观能动性是下属员工必备的素质;灵活机动地执行命令,竭尽全力达到领导的要求与目标也是下属员工应尽的义务。问题在于,身为领导,你真的会下命令吗?你的命令真的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首先你自己的命令就有问题,是一个残缺不全,甚至无法成立的命令。既然如此,你又有什么资格苛求下属坚决地执行命令,拿出你想要的所谓“结果”呢?
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逻辑。
顺便说一句,在“命令”这件事情上,“强人所难”没问题,“自相矛盾”则有问题。“逻辑是否通顺”要比“困难与否”重要。
困难,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一个完全没有困难的命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没有意义,不值得执行的命令;可如果逻辑不通,命令本身则很难甚至无法成立。这样的命令,是不可能得到执行的,更不用说有效、全面地执行了。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一定要在“下命令”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能靠拍脑门,靠一时冲动、异想天开来做决策、下命令。
那么,在下命令之前,领导者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首先,在下命令之前,领导者已经做了一个选择,而且是最终选择。亦即我们常说的“决策”。既然如此,那么这道命令的使命,便是确保决策能够落地,能够实现。
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者,要对这个决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做出合理规划,找出若干重点,从而令与这个决策有关的命令条理清楚、责任明确、手段具体,便于下属的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
影视圈的大多数导演,都有在影片正式开机前画分镜图的习惯。
为什么要这么做?
除了让自己对影片的整体呈现方式更加胸有成竹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要让全体剧组成员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意图,从而能够更好地执行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对于影片的最终设想能够得到较为完美、较为全面的实现。
换句话说,下达“开拍”的命令很简单,但如何拍,拍成什么样,关键的细节如何处理,是否有做到这些细节的条件、资源以及手段,这些环节的缺失将让影片的拍摄本身充满矛盾,甚至最终流产。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一定要在“下命令”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能靠拍脑门,靠一时冲动、异想天开来做决策、下命令。
那么,在下命令之前,领导者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首先,在下命令之前,领导者已经做了一个选择,而且是最终选择。亦即我们常说的“决策”。既然如此,那么这道命令的使命,便是确保决策能够落地,能够实现。
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者,要对这个决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做出合理规划,找出若干重点,从而令与这个决策有关的命令条理清楚、责任明确、手段具体,便于下属的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
影视圈的大多数导演,都有在影片正式开机前画分镜图的习惯。
为什么要这么做?
除了让自己对影片的整体呈现方式更加胸有成竹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要让全体剧组成员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意图,从而能够更好地执行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对于影片的最终设想能够得到较为完美、较为全面的实现。
换句话说,下达“开拍”的命令很简单,但如何拍,拍成什么样,关键的细节如何处理,是否有做到这些细节的条件、资源以及手段,这些环节的缺失将让影片的拍摄本身充满矛盾,甚至最终流产。如果你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路,那么剩下的事应该怎么办?
是带领大家一起踏上这条路,硬着头皮一股脑地走下去?还是先派遣一个小分队去探探情况再做打算?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小分队需要几个人、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需要带一些水、粮食和其他的一些设备?这些资源团队里有没有,有多少,能把多少分拨给他们?在他们探路的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注意事项?他们应该走多远?当遇到什么情况或达到什么目的时就可以回头?万一发生意外应该如何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是哪些?需要提前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当然,这份清单还可以拉长。比如说,小分队的工作由谁去配合?怎么配合?万一小分队侦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到底要走哪条路呢?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需要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团队领导的“命令”里。
正因为决策的厉害在于未知,而命令,意味着勇敢地面对未知去执行,所以在“下命令”这一环节中,倾全力对付“未知”便是一个决定性的操作环节,万万不可大意。要尽可能地将“未知”,尤其是那些至关重要乃至事关生死的“未知”要素提炼出来,重点应对。在这一点上,要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观念,要尽量设想得周全一些、缜密一些,做好充分准备,拿出所有预案。哪怕最后的事实证明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也在所不惜。
这便是“牛刀杀鸡”“举轻若重”的逻辑。如果你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路,那么剩下的事应该怎么办?
是带领大家一起踏上这条路,硬着头皮一股脑地走下去?还是先派遣一个小分队去探探情况再做打算?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小分队需要几个人、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需要带一些水、粮食和其他的一些设备?这些资源团队里有没有,有多少,能把多少分拨给他们?在他们探路的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注意事项?他们应该走多远?当遇到什么情况或达到什么目的时就可以回头?万一发生意外应该如何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是哪些?需要提前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当然,这份清单还可以拉长。比如说,小分队的工作由谁去配合?怎么配合?万一小分队侦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到底要走哪条路呢?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需要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团队领导的“命令”里。
正因为决策的厉害在于未知,而命令,意味着勇敢地面对未知去执行,所以在“下命令”这一环节中,倾全力对付“未知”便是一个决定性的操作环节,万万不可大意。要尽可能地将“未知”,尤其是那些至关重要乃至事关生死的“未知”要素提炼出来,重点应对。在这一点上,要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观念,要尽量设想得周全一些、缜密一些,做好充分准备,拿出所有预案。哪怕最后的事实证明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也在所不惜。
这便是“牛刀杀鸡”“举轻若重”的逻辑。顺便说一句,在“决策”这件事情上,领导者的“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都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做决策时既要胆大包天,又要心细如发。但是,在“下命令”这件事情上,与“举重若轻”相比,“举轻若重”则显得更为重要。
理由很简单。命令,意味着执行;执行,意味着对决策的实现。如果说决策是“空”的,依然属于纸上谈兵的阶段,那么命令则是“实”的,意味着要动真格的了。所谓“想到容易,做到难”,如果仅仅是“想”,一切皆有回旋的余地;可如果是“做”,便会覆水难收,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对领导者而言,既然“决策”和“选择”已经是一件“压力山大”的工作,那么来源于“命令”的压力也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如果做决策需要你慎之又慎,那么在下命令这件事上需要你慎重的程度则有过之无不及。这便是“举轻若重”的逻辑。
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里,许多领导者的表现却未能尽如人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够慎重地做决策,可却偏偏喜欢轻率乃至轻浮地下命令,然后将执行不力的责任随意地推给下属。这实在是张冠李戴、南辕北辙之举,与“领导力”三字的要求相去甚远。
☆ 小 结
正因为决策的厉害在于未知,而命令,意味着勇敢地面对未知去执行,所以在“下命令”这一环节中,倾全力对付“未知”便是一个顺便说一句,在“决策”这件事情上,领导者的“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都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做决策时既要胆大包天,又要心细如发。但是,在“下命令”这件事情上,与“举重若轻”相比,“举轻若重”则显得更为重要。
理由很简单。命令,意味着执行;执行,意味着对决策的实现。如果说决策是“空”的,依然属于纸上谈兵的阶段,那么命令则是“实”的,意味着要动真格的了。所谓“想到容易,做到难”,如果仅仅是“想”,一切皆有回旋的余地;可如果是“做”,便会覆水难收,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对领导者而言,既然“决策”和“选择”已经是一件“压力山大”的工作,那么来源于“命令”的压力也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如果做决策需要你慎之又慎,那么在下命令这件事上需要你慎重的程度则有过之无不及。这便是“举轻若重”的逻辑。
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里,许多领导者的表现却未能尽如人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够慎重地做决策,可却偏偏喜欢轻率乃至轻浮地下命令,然后将执行不力的责任随意地推给下属。这实在是张冠李戴、南辕北辙之举,与“领导力”三字的要求相去甚远。
☆ 小 结
正因为决策的厉害在于未知,而命令,意味着勇敢地面对未知去执行,所以在“下命令”这一环节中,倾全力对付“未知”便是一个决定性的操作环节,万万不可大意。
命令
理解到位,才能执行到位
你的命令下达得越详细、越彻底、越周全,下属执行起来效率就会越高,结果就会越好。反之亦然。
有人说了:你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吧?让团队领导在下命令的时候做那么多预备工作,还有效率可言吗?而且,领导也不是圣人,怎么可能提前预知到那么多情况,并能在事前便做出妥当的安排呢?这也太难为人了吧?
没错,效率是个问题,可也要正确地理解“效率”的含义。
效率是什么意思?是你的效率还是下属的效率?如果是前者,那么你不是一个适合下命令的人,而是一个适合执行命令的人;如果是后者,你才配做下命令的那个人。
事实上,你的命令下达得越详细、越彻底、越周全,下属执行起来效率反而越高,结果反而越好。反之亦然,模棱两可、逻辑不清的命令,只能严重地影响下属执行的效率,侵蚀下属执行的结果,让许多事徒劳无功、一再反复,反而浪费更多的资源、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大把的钱财和物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就这样白白地流失,未免过于可惜。决定性的操作环节,万万不可大意。
命令
理解到位,才能执行到位
你的命令下达得越详细、越彻底、越周全,下属执行起来效率就会越高,结果就会越好。反之亦然。
有人说了:你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吧?让团队领导在下命令的时候做那么多预备工作,还有效率可言吗?而且,领导也不是圣人,怎么可能提前预知到那么多情况,并能在事前便做出妥当的安排呢?这也太难为人了吧?
没错,效率是个问题,可也要正确地理解“效率”的含义。
效率是什么意思?是你的效率还是下属的效率?如果是前者,那么你不是一个适合下命令的人,而是一个适合执行命令的人;如果是后者,你才配做下命令的那个人。
事实上,你的命令下达得越详细、越彻底、越周全,下属执行起来效率反而越高,结果反而越好。反之亦然,模棱两可、逻辑不清的命令,只能严重地影响下属执行的效率,侵蚀下属执行的结果,让许多事徒劳无功、一再反复,反而浪费更多的资源、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大把的钱财和物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就这样白白地流失,未免过于可惜。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是最易被人忽视的一条规则是:你可以主持会议,听取重要的发言,也可以是与大家共同讨论。但你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在于从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贡献上。)重视贡献,足以消除管理者的一项基本问题:让你在一团乱麻似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来。重视贡献是一项组织的原则,使管理者能掌握各项工作的关联性。重视贡献,还可将管理者的先天弱点(过分依赖他人以及属于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麦克米伦出版社,1993年;基斯·狄克逊,《市场的传教士:英国知识分子与新自由主义》,巴黎,行动理由出版社,1998年。(24) 帕特里克·吉贝尔,《公共管理,公共力量的管理》,载《政策与公共管理》第4卷第2期,1986年,第10页。(25) 帕特里克·吉贝尔、玛丽安娜·安德罗,《监督管理或评价政策》,载《政策与公共管理》第2卷第2期,1984年,第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