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了第二次,就绝不应该再让它出现第三次。
工厂中每年发生的库存危机问题,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问题今天固然可以用电脑来解决,解决得比从前更为彻底,但也比从前更加费钱了。这样的解决方法很难说是了不起的进步。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因此,这类危机可以预先防止,或可以设计成一种例行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处理。所谓例行工作,是将本来要靠专家才能处理的事,设计成无须研究判断,人人均可处理的工作。例行的工作,可以说是专家们从过去的危机中,学会的一套有系统、有步骤的处理方式。
重复出现的危机,并不仅限于组织的较低层次。组织中每一部门都深受其害。
某一大型企业,多年来每到12月初,就会发生这样一个危机:该公司业务的季节性很强,每年第4季度为淡季,销售和利润均不易预测。按照公司规定,管理当局要在第2季度结束时提出的中期报告中,预估全年的盈余。3个月后第4季度开始时,整个公司各部门都立刻紧张起来,为达成管理当局预估的目标而忙碌。在年底前的三五个星期之内,管理层没法做任何其他事情。然而这项危机,其实只要动一动笔便能解决:预估数字不必过于确定,只要列出一个上下范围来就行了。这项措施,事实上完全符合公司董事会、股东和金融界的要求。自从推广新措施,过去每年12月份的危机,现在已不复存在,甚至几乎没有人知道了。而且因为管理者不必再浪费时间来配合预估成果,每年第4季度的业务绩效反而比过去好了。机”。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了第二次,就绝不应该再让它出现第三次。
工厂中每年发生的库存危机问题,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问题今天固然可以用电脑来解决,解决得比从前更为彻底,但也比从前更加费钱了。这样的解决方法很难说是了不起的进步。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因此,这类危机可以预先防止,或可以设计成一种例行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处理。所谓例行工作,是将本来要靠专家才能处理的事,设计成无须研究判断,人人均可处理的工作。例行的工作,可以说是专家们从过去的危机中,学会的一套有系统、有步骤的处理方式。
重复出现的危机,并不仅限于组织的较低层次。组织中每一部门都深受其害。
某一大型企业,多年来每到12月初,就会发生这样一个危机:该公司业务的季节性很强,每年第4季度为淡季,销售和利润均不易预测。按照公司规定,管理当局要在第2季度结束时提出的中期报告中,预估全年的盈余。3个月后第4季度开始时,整个公司各部门都立刻紧张起来,为达成管理当局预估的目标而忙碌。在年底前的三五个星期之内,管理层没法做任何其他事情。然而这项危机,其实只要动一动笔便能解决:预估数字不必过于确定,只要列出一个上下范围来就行了。这项措施,事实上完全符合公司董事会、股东和金融界的要求。自从推广新措施,过去每年12月份的危机,现在已不复存在,甚至几乎没有人知道了。而且因为管理者不必再浪费时间来配合预估成果,每年第4季度的业务绩效反而比过去好了。另一个例子,是麦克纳马拉出任美国国防部长之前,国防部内也是每年一度发生定期性的危机。那是在6月30日会计年度结束前,国防部上上下下都为了要消化当年度的预算而忙碌。如果国会核定的预算不能消化,就得将剩余部分缴还国库。但在麦克纳马拉接任后,很快看出了这根本不是一项问题。原来美国法律一向规定,对于必需的预算尚未用完的部分,可以转入一个临时账户。
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多年以前我初次做管理顾问时,常常无法准确区分一个企业机构管理的好坏——但并不是说我没有生产方面的知识。后来我才发现:一个平静无波的工厂,必是管理上了轨道。如果一个工厂高潮迭现,在参观者看来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了。
同理,一个管理上了轨道的组织,常常是一个令人觉得兴味索然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所谓“引人注目”的事情大概就是为未来做决策,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处理过去的问题。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的浪费。
记得我初学算术时,曾有这样的问题:“某工作2人在2天内可以完成,4人一起做,需几天完成?”这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答案应该是1天。但是在一个组织里,正确答案将可能是4天,甚至于是永远无法完成。另一个例子,是麦克纳马拉出任美国国防部长之前,国防部内也是每年一度发生定期性的危机。那是在6月30日会计年度结束前,国防部上上下下都为了要消化当年度的预算而忙碌。如果国会核定的预算不能消化,就得将剩余部分缴还国库。但在麦克纳马拉接任后,很快看出了这根本不是一项问题。原来美国法律一向规定,对于必需的预算尚未用完的部分,可以转入一个临时账户。
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多年以前我初次做管理顾问时,常常无法准确区分一个企业机构管理的好坏——但并不是说我没有生产方面的知识。后来我才发现:一个平静无波的工厂,必是管理上了轨道。如果一个工厂高潮迭现,在参观者看来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了。
同理,一个管理上了轨道的组织,常常是一个令人觉得兴味索然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所谓“引人注目”的事情大概就是为未来做决策,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处理过去的问题。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的浪费。
记得我初学算术时,曾有这样的问题:“某工作2人在2天内可以完成,4人一起做,需几天完成?”这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答案应该是1天。但是在一个组织里,正确答案将可能是4天,甚至于是永远无法完成。当然,人员太少,力量不够也不行,否则工作纵然完成了,也肯定不理想。但这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常见的现象是人员太多,以至于没有有效性。因为大家的时间,可能没有花在工作上,而是用来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了。
判断人数是否过多,有一个靠得住的标准。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经理,不得不将他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花在处理争执和合作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人数就过多了。人数过多,难免彼此侵犯,也难免成为绩效的阻碍。在精干的组织里,人的活动空间较大,不至于互相冲突,工作时也不用每次都向别人说明。
多用几个人,总是以“有此需要”为借口。“我们实在少不了一位热力学专家,少不了一位专利法律顾问,少不了一位学经济的人才。”但在增加了一位专家后,实在不大用得上,也许根本用不上。然而任用理由很多,例如:“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呀!”“他总得熟悉我们的业务呀!”“总得一开始和我们共处呀!”用一个人,应该是每天的工作都需要他。偶尔才有需要的专家,必要时才需向他请教的专家,就不该正式聘用。要知道在有问题时花顾问费向专家请教,远比正式聘用便宜得多。何况把这样的专家留在组织里,对整个团体的有效性肯定有不良的影响,用了他反而将成为组织的祸害。
(3)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所谓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当然,人员太少,力量不够也不行,否则工作纵然完成了,也肯定不理想。但这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常见的现象是人员太多,以至于没有有效性。因为大家的时间,可能没有花在工作上,而是用来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了。
判断人数是否过多,有一个靠得住的标准。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经理,不得不将他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花在处理争执和合作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人数就过多了。人数过多,难免彼此侵犯,也难免成为绩效的阻碍。在精干的组织里,人的活动空间较大,不至于互相冲突,工作时也不用每次都向别人说明。
多用几个人,总是以“有此需要”为借口。“我们实在少不了一位热力学专家,少不了一位专利法律顾问,少不了一位学经济的人才。”但在增加了一位专家后,实在不大用得上,也许根本用不上。然而任用理由很多,例如:“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呀!”“他总得熟悉我们的业务呀!”“总得一开始和我们共处呀!”用一个人,应该是每天的工作都需要他。偶尔才有需要的专家,必要时才需向他请教的专家,就不该正式聘用。要知道在有问题时花顾问费向专家请教,远比正式聘用便宜得多。何况把这样的专家留在组织里,对整个团体的有效性肯定有不良的影响,用了他反而将成为组织的祸害。
(3)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所谓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措施。我们开会时就不能工作,工作时就不能开会,谁也不能同时又开会又工作。一个结构设计臻于理想的组织,应该没有任何会议(在今天动态的世界中,这样的组织当然只是理想而已)。每个人应该都能了解他工作所必须了解的事,也应该都能随时获得他工作所必需的资源。我们之所以要开会,只是因为各有各的工作,要靠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我们之所以要开会,只是因为某一情况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全部装在一个人的头脑里,需要集思广益。
但问题在于会议太多。一个组织如果经常要以会议方式来共同工作,那么行为科学家们出于善意而为合作所研创的各种机会,就将是多余的了。一位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如果过多,便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
每一次会议都会衍生出许多别的会议,有的是正式的,有的是非正式的,但每次会议总要花好几个小时。所以,要开会,就得有一定的计划,否则不但令人讨厌,而且是一种危险。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视为常规。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试着看看我们的时间记录,如果发现开会太多——例如参加会议的时间占总时间1/4以上,那一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不健全组织。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特别的组织,设立的目的就是开会,例如杜邦公司和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会,它是最高的审议机构,但不执行任何运营工作。这两个公司很久以前就规定董事们不得兼任任何职务。同样地,法院的法官也不准许业余担任律师。措施。我们开会时就不能工作,工作时就不能开会,谁也不能同时又开会又工作。一个结构设计臻于理想的组织,应该没有任何会议(在今天动态的世界中,这样的组织当然只是理想而已)。每个人应该都能了解他工作所必须了解的事,也应该都能随时获得他工作所必需的资源。我们之所以要开会,只是因为各有各的工作,要靠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我们之所以要开会,只是因为某一情况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全部装在一个人的头脑里,需要集思广益。
但问题在于会议太多。一个组织如果经常要以会议方式来共同工作,那么行为科学家们出于善意而为合作所研创的各种机会,就将是多余的了。一位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如果过多,便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
每一次会议都会衍生出许多别的会议,有的是正式的,有的是非正式的,但每次会议总要花好几个小时。所以,要开会,就得有一定的计划,否则不但令人讨厌,而且是一种危险。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视为常规。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试着看看我们的时间记录,如果发现开会太多——例如参加会议的时间占总时间1/4以上,那一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不健全组织。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特别的组织,设立的目的就是开会,例如杜邦公司和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会,它是最高的审议机构,但不执行任何运营工作。这两个公司很久以前就规定董事们不得兼任任何职务。同样地,法院的法官也不准许业余担任律师。原则上,一位管理者的时间,绝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会议太多,表示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置不当。会议太多,表示本应由一个职位或一个单位做的工作,分散到几个职位或几个单位去了。同时表示职责混乱以及未能将信息传送给需要的人员。
某大企业机构的会议像传染病似的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由于该公司的机构已经老化。1900年以前,该公司的传统产品是蒸汽涡轮机,当时公司设有一个蒸汽涡轮机部门,该部门有自己的管理层和幕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家公司踏入了航空发动机的领域,于是,又新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飞机和军品的部门。后来,该公司又增设了原子能部门。该部门是由公司研究所分出而设的,因此原子能部门在组织上,仍与研究所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到今天,蒸汽涡轮机、航空发动机和原子能,虽然各有不同的市场,但这三种电力资源已不再是各占一片市场,互不相关了。这三种产品在利用上也渐渐地可以互相代替、互相辅助。其中任何一种,在某些情况下都是最经济和最有利的发电设施。由此看来,三者可以说是互相竞争的。可是,如果能将其中两种合并使用,则得到的效果,可能远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都好。
所以,该公司最需要的,是一项能源战略。他们需要的是一项决策:究竟该三个部门并重,让它们去互相竞争,还是该以某一部门为主要业务,而以另两个部门为辅助?或者该在三中选二——选择两项以发展一项最佳的“能源组合”?再者,该公司也需要决定,如何将资金分配给三个部门。尤其重要的是,该公司既然是从事能源事业,就需要一种组织,能配合事实上只有一个能源市场的现实,为同样的原则上,一位管理者的时间,绝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会议太多,表示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置不当。会议太多,表示本应由一个职位或一个单位做的工作,分散到几个职位或几个单位去了。同时表示职责混乱以及未能将信息传送给需要的人员。
某大企业机构的会议像传染病似的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由于该公司的机构已经老化。1900年以前,该公司的传统产品是蒸汽涡轮机,当时公司设有一个蒸汽涡轮机部门,该部门有自己的管理层和幕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家公司踏入了航空发动机的领域,于是,又新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飞机和军品的部门。后来,该公司又增设了原子能部门。该部门是由公司研究所分出而设的,因此原子能部门在组织上,仍与研究所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到今天,蒸汽涡轮机、航空发动机和原子能,虽然各有不同的市场,但这三种电力资源已不再是各占一片市场,互不相关了。这三种产品在利用上也渐渐地可以互相代替、互相辅助。其中任何一种,在某些情况下都是最经济和最有利的发电设施。由此看来,三者可以说是互相竞争的。可是,如果能将其中两种合并使用,则得到的效果,可能远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都好。
所以,该公司最需要的,是一项能源战略。他们需要的是一项决策:究竟该三个部门并重,让它们去互相竞争,还是该以某一部门为主要业务,而以另两个部门为辅助?或者该在三中选二——选择两项以发展一项最佳的“能源组合”?再者,该公司也需要决定,如何将资金分配给三个部门。尤其重要的是,该公司既然是从事能源事业,就需要一种组织,能配合事实上只有一个能源市场的现实,为同样的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12-15
1.如何灵活运用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以提升成功率?2.股权融资中,如何对赌?3.股权融资中,如何防止“鸠占鹊巢”,保持对企业的掌控?4.如何防止非法集资类犯罪,避免牢狱之灾?主要观点1.在股权融资中,老板的任务是理清思路,把握方向,看清陷阱,并且能够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因此,掌握基本的思路和方法,认识风险,了解风险防控要点是老板的必修课。2.办企业有三种
管理类 / 日期:2023-12-15
行政与后勤管理、公共关系管理、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流程与变革管理5个领域流程标准未收入书中,感兴趣的读者可扫描下面二维码查看。本指南中涵盖的各业务领域流程标准高度精练,组织可整体借鉴所有业务领域流程管理标准,亦可根据组织的行业属性,借鉴与组织业务模式相同或相似的业务领域流程标准,甚至可以在某个业务领域中仅针对性地借鉴个别具体业务流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