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飞机系统示例图注该图出自系统工程系统生......《企业标准化指南》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3-03-04
图1-1 飞机系统示例图

注:该图出自ISO/IEC 15288:2002《系统工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附录图D.1。

ISO 14258:1998《工业自动化系统 企业模型的概念与规则》是由ISO/TC 184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关于企业的概念与方法论的标准。该标准定义了企业模型的概念与规则,图1-1 飞机系统示例图

注:该图出自ISO/IEC 15288:2002《系统工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附录图D.1。

ISO 14258:1998《工业自动化系统 企业模型的概念与规则》是由ISO/TC 184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关于企业的概念与方法论的标准。该标准定义了企业模型的概念与规则,“将系统理论作为企业模型的基础”,并提到两本文献:《通用系统理论方法》(George J.Klir,1969)和《通用系统思想介绍》(Gerald M.Weiberg,1975)。这两本文献提到了通用系统理论的三种最常用的方面,即结构方面、行为特征方面和分层方面。从结构方面来讲,系统的元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元素具有多重依存性;从行为方面来讲,基于变量的标识及其功能性或其他关系;从分层方面来讲,系统的一个元素本身也可视为一个系统,称为子系统。这就确定了系统的抽象分层:进入下层,可得知所面对系统的更具体的描述及系统如何实现其目的;进入上层,可得知系统在其环境条件中的任务。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从古至今,专家和学者对系统都做了很多研究,从哲学、生物学、组织管理学等角度,研究了系统的本性、特性。

保罗·马丁在《谁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中提到,亚里士多德认为,“就一切有若干部分的事物而言,在这些事物中,整体好像不是一堆东西,而是在各部分之外的一种东西,这就有了一个原因;因为即使在物体中,接触在某些情况下是统一的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黏性或其他类似的性质也是一种原因”。亚里士多德在关于辩证法的论著中讨论了定义(客体)和术语(部分)的问题。他指出“……整体与部分总和不同”。

瑞典耶夫勒大学的拉尔森·斯凯特纳(Lars Skytter)在《一般系统理论——问题、观点和实践》中提到了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于系统特性的阐述:“将系统理论作为企业模型的基础”,并提到两本文献:《通用系统理论方法》(George J.Klir,1969)和《通用系统思想介绍》(Gerald M.Weiberg,1975)。这两本文献提到了通用系统理论的三种最常用的方面,即结构方面、行为特征方面和分层方面。从结构方面来讲,系统的元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元素具有多重依存性;从行为方面来讲,基于变量的标识及其功能性或其他关系;从分层方面来讲,系统的一个元素本身也可视为一个系统,称为子系统。这就确定了系统的抽象分层:进入下层,可得知所面对系统的更具体的描述及系统如何实现其目的;进入上层,可得知系统在其环境条件中的任务。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从古至今,专家和学者对系统都做了很多研究,从哲学、生物学、组织管理学等角度,研究了系统的本性、特性。

保罗·马丁在《谁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中提到,亚里士多德认为,“就一切有若干部分的事物而言,在这些事物中,整体好像不是一堆东西,而是在各部分之外的一种东西,这就有了一个原因;因为即使在物体中,接触在某些情况下是统一的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黏性或其他类似的性质也是一种原因”。亚里士多德在关于辩证法的论著中讨论了定义(客体)和术语(部分)的问题。他指出“……整体与部分总和不同”。

瑞典耶夫勒大学的拉尔森·斯凯特纳(Lars Skytter)在《一般系统理论——问题、观点和实践》中提到了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于系统特性的阐述:弗雷德里克·黑格尔(Fredrick Hegel,1770—1831)认为系统的本性包括:(1)整体性大于系统组成部分之和。(2)整体决定了部分的内在特性。(3)不能通过研究整体而了解系统组成部分。(4)系统是动态的相互管理、相互依赖的。

肯尼斯·波尔丁(Keeth Bouldig,1964)提出的五条假设被认为是现代一般系统理论的起点。总的说来是关于秩序性的论述,他认为秩序、规则和非随机性更可取,而不是相反。

唐宁·布勒(Dowig Bowler,1981)将系统看作是世界和生命的哲学,认为:(1)宇宙是一个层次结构体系,即复杂系统由简单系统构成。(2)所有系统或者所有组织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3)所有级别的系统都具有新颖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层次结构中普遍向上应用于更复杂的级别,但不是向下到更简单的级别。(4)可能识别出适用于“存在”的所有系统、所有级别的通用关系。(5)每个系统都有一组边界,用于区分系统内外之间某种程度的差异。(6)存在的一切,无论是正式的、存在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有机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系统。(7)宇宙由合成系统的系统和分解系统的系统的过程组成。

工商管理教授韦斯特·邱启曼(West Churchma,1971)提供了更深层的系统特征,他认为:(1)具有目的性。(2)可以确定其性能。(3)具有一个或多个用户。(4)具有部件(组件)。(5)嵌入在一个环境中。(6)包含一个决策者,该决策者是系统内部的,可以改变部件的性能。(7)具有一个设计师关注系统的结构,设计师对于系统概念化可以指导决策者的行为,并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结果。弗雷德里克·黑格尔(Fredrick Hegel,1770—1831)认为系统的本性包括:(1)整体性大于系统组成部分之和。(2)整体决定了部分的内在特性。(3)不能通过研究整体而了解系统组成部分。(4)系统是动态的相互管理、相互依赖的。

肯尼斯·波尔丁(Keeth Bouldig,1964)提出的五条假设被认为是现代一般系统理论的起点。总的说来是关于秩序性的论述,他认为秩序、规则和非随机性更可取,而不是相反。

唐宁·布勒(Dowig Bowler,1981)将系统看作是世界和生命的哲学,认为:(1)宇宙是一个层次结构体系,即复杂系统由简单系统构成。(2)所有系统或者所有组织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3)所有级别的系统都具有新颖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层次结构中普遍向上应用于更复杂的级别,但不是向下到更简单的级别。(4)可能识别出适用于“存在”的所有系统、所有级别的通用关系。(5)每个系统都有一组边界,用于区分系统内外之间某种程度的差异。(6)存在的一切,无论是正式的、存在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有机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系统。(7)宇宙由合成系统的系统和分解系统的系统的过程组成。

工商管理教授韦斯特·邱启曼(West Churchma,1971)提供了更深层的系统特征,他认为:(1)具有目的性。(2)可以确定其性能。(3)具有一个或多个用户。(4)具有部件(组件)。(5)嵌入在一个环境中。(6)包含一个决策者,该决策者是系统内部的,可以改变部件的性能。(7)具有一个设计师关注系统的结构,设计师对于系统概念化可以指导决策者的行为,并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结果。(8)设计人员的目的是更改系统,以便最大化其对用户的价值。(9)设计人员确保系统足够稳定,以便人们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卢德维格·贝塔朗菲(Ludvig vo Bertalaffy,1955)、约瑟夫·利特(Joseph Litterer,1969)和其他系统论研究人员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基本形成了共识。包括:(1)对象及其属性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不相关和独立的元素永远不能构成一个系统。(2)整体性:应该可以在系统中定义不可能通过分析检测的整体属性。(3)目标性:系统性互动必须导致达到某个目标或最终状态或接近某个平衡点。(4)转换过程:如果要实现目标,所有系统都必须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在生命系统中,这种转变主要是周期性的。(5)输入和输出:在封闭系统中,输入可一劳永逸地确定;在开放系统中,从其环境中接纳其他输入。(6)熵:这是任何系统中存在的无序或随机性的数量。(7)监管:构成系统的相互关联的对象必须以某种方式加以管制,以便实现其目标。监管意味着将检测和纠正必要的偏差。因此,反馈是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典型的幸存开放系统是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8)层次结构:系统通常是由较小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整体。系统层次结构隐含地表达了这种嵌套关系。(9)差异化:在复杂系统中,专用单元执行专门的功能。这是所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也可以称为专业化或分工。(10)等同性和多重性:开放系统具有同样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从不同的初始条件获得相同的目标,或者从给定的初始状态获得互斥的目标。

我国系统科学家于景元介绍的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著作《一般系统理论》中,将系统特性概括为:(1)系统整体性,“整(8)设计人员的目的是更改系统,以便最大化其对用户的价值。(9)设计人员确保系统足够稳定,以便人们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卢德维格·贝塔朗菲(Ludvig vo Bertalaffy,1955)、约瑟夫·利特(Joseph Litterer,1969)和其他系统论研究人员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基本形成了共识。包括:(1)对象及其属性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不相关和独立的元素永远不能构成一个系统。(2)整体性:应该可以在系统中定义不可能通过分析检测的整体属性。(3)目标性:系统性互动必须导致达到某个目标或最终状态或接近某个平衡点。(4)转换过程:如果要实现目标,所有系统都必须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在生命系统中,这种转变主要是周期性的。(5)输入和输出:在封闭系统中,输入可一劳永逸地确定;在开放系统中,从其环境中接纳其他输入。(6)熵:这是任何系统中存在的无序或随机性的数量。(7)监管:构成系统的相互关联的对象必须以某种方式加以管制,以便实现其目标。监管意味着将检测和纠正必要的偏差。因此,反馈是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典型的幸存开放系统是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8)层次结构:系统通常是由较小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整体。系统层次结构隐含地表达了这种嵌套关系。(9)差异化:在复杂系统中,专用单元执行专门的功能。这是所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也可以称为专业化或分工。(10)等同性和多重性:开放系统具有同样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从不同的初始条件获得相同的目标,或者从给定的初始状态获得互斥的目标。

我国系统科学家于景元介绍的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著作《一般系统理论》中,将系统特性概括为:(1)系统整体性,“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功能。(2)系统关联性,系统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和其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系统关联性决定了系统整体性。(3)系统动态性,从时间维来观察系统时,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4)系统有序性,系统关联性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层次,以及系统动态性在时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演化方向,使得系统具有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有序性质,越有序的系统其组织化程度越高。(5)系统预决性,系统有序性使得系统自动导向它的终极状态,这一特点在生命和生物系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表1-1简要汇总了以上各位系统论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

表1-1 系统论观点和系统特性的相关表述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功能。(2)系统关联性,系统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和其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系统关联性决定了系统整体性。(3)系统动态性,从时间维来观察系统时,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4)系统有序性,系统关联性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层次,以及系统动态性在时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演化方向,使得系统具有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有序性质,越有序的系统其组织化程度越高。(5)系统预决性,系统有序性使得系统自动导向它的终极状态,这一特点在生命和生物系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表1-1简要汇总了以上各位系统论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

表1-1 系统论观点和系统特性的相关表述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3-04
也无计可施。关键时刻,燕青提出走李师师路线,朱武提议走宿元景的门路,他提得很自然很随意。神机军师朱武道:“兄长昔日打华州时,尝与宿太尉有恩。此人是个好心的人。若得本官于天子前早晚题奏,亦是顺事。”事实证明,这两条路才是正途,前者推动决策,徽宗确定招安路线;后者予以执行,太尉确保路线落地。足见论识人之准,朱武远在吴用之上。身为吴用之副,示之以弱,不彰自我,放得
管理类 / 日期:2023-03-04
图2-5 RSC改变销售方式之前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希望客户能逐月付费,但客户总是在一年中招聘需求最集中的时间购买该服务,然后等过了几个月,招聘需求下降了,客户便开始大面积流失。更要命的是,在客户开始大量流失前,公司一直没有获得任何盈利。显然他们需要思考该怎么改变自己的销售运营方式了。改变深思熟虑之后,RSC决定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模式:销售团队和C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