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分工:排兵布阵
在一把手有了全盘规划以后,他对第二年的收入增长、成本和利润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了。假设他预估第二年的利润公式是16—13=3亿元。其中,收入16亿元意味着它第二年的收入预计增长50%,利润3亿元代表第二年的利润预计翻番。有了这些初始数据以后,接下来一把手需要做什么?排兵布阵,把所有的工作分到每个人头上。
战略的落地不是靠一把手算出来的,而是靠全员上下一起打出来的。所以,预算管理除了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还要解决分工的问题。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在前文中强调人才和组织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个体户,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排兵布阵,因为你根本没有人,充其量只是夫妻俩自己往上冲。所以,当你的组织不健全时,增长无法实现可持续,因为你内在的逻辑就是不对的。
具体如何来进行预算分工呢?首先,企业要召开第一次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凝聚共识的过程。如果员工没有共识,后面的事情就很难真正推进。
第一次动员大会邀请哪些人参加呢?“五大天王”和“十大金刚”。在这次动员大会上,一把手首先要讲清楚企业未来的战略要飞多高,价值创新点在哪里,产品、团队、人才分别怎么布局,并提出第二年的规划是获得3亿元利润,收入增长50%,再询问参会者的看法。因为这个战略要真正落地,首先必须分解到每个“天王”身上:营销怎么做,研发怎么做,生产怎么做,人力资源怎么配合……每个预算分工:排兵布阵
在一把手有了全盘规划以后,他对第二年的收入增长、成本和利润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了。假设他预估第二年的利润公式是16—13=3亿元。其中,收入16亿元意味着它第二年的收入预计增长50%,利润3亿元代表第二年的利润预计翻番。有了这些初始数据以后,接下来一把手需要做什么?排兵布阵,把所有的工作分到每个人头上。
战略的落地不是靠一把手算出来的,而是靠全员上下一起打出来的。所以,预算管理除了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还要解决分工的问题。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在前文中强调人才和组织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个体户,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排兵布阵,因为你根本没有人,充其量只是夫妻俩自己往上冲。所以,当你的组织不健全时,增长无法实现可持续,因为你内在的逻辑就是不对的。
具体如何来进行预算分工呢?首先,企业要召开第一次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凝聚共识的过程。如果员工没有共识,后面的事情就很难真正推进。
第一次动员大会邀请哪些人参加呢?“五大天王”和“十大金刚”。在这次动员大会上,一把手首先要讲清楚企业未来的战略要飞多高,价值创新点在哪里,产品、团队、人才分别怎么布局,并提出第二年的规划是获得3亿元利润,收入增长50%,再询问参会者的看法。因为这个战略要真正落地,首先必须分解到每个“天王”身上:营销怎么做,研发怎么做,生产怎么做,人力资源怎么配合……每个部门都要从自己的专业领域评估实现这一利润的可行性。如果讨论过程中有冲突,那么部门之间还必须进行二次甚至三次讨论,直到所有人都能统一思想。
接下来,企业的分工工作要从营销副总裁开始,因为营销线离一线客户最近。所以,营销副总裁首先必须清楚一点:如果第二年要达成16亿元的收入,自己就要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与各个销售渠道逐层沟通讨论,直到将这个收入指标完全分解下去。
分工一定要非常细:老员工做什么业务?新员工做什么业务?特种兵做什么业务?中层管理者做什么业务?每个岗位的动作都必须十分清晰,不能放羊。因为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企业的成本,如果动作无效,企业就会失败,最终得不到用户价值,员工也会流失。
举个例子:行动教育的渠道就是分校,在每一个分校里,过去每个员工的最低业绩指标是100万元。到2021年,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设定增长指标,每个部门经理的最低业绩指标不能低于1 500万元,每个子公司的业绩不得低于3 000万元。以上是底线,接下来每个子公司都有各自的增长比例,这个比例是由老数据加上新的增长指标所形成的2021年的最低指标。
从上到下全部指标分解到位以后,就会出现两个数据:一个是一把手要求的16亿元,这是营销团队必须完成的保底指标;另一个是从下到上各子公司统计出来的目标,假设这个数字是20亿元,那么这20亿元被称为营销部门的挑战指标。
现在问题来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应该用哪个指标呢?保底指标部门都要从自己的专业领域评估实现这一利润的可行性。如果讨论过程中有冲突,那么部门之间还必须进行二次甚至三次讨论,直到所有人都能统一思想。
接下来,企业的分工工作要从营销副总裁开始,因为营销线离一线客户最近。所以,营销副总裁首先必须清楚一点:如果第二年要达成16亿元的收入,自己就要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与各个销售渠道逐层沟通讨论,直到将这个收入指标完全分解下去。
分工一定要非常细:老员工做什么业务?新员工做什么业务?特种兵做什么业务?中层管理者做什么业务?每个岗位的动作都必须十分清晰,不能放羊。因为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企业的成本,如果动作无效,企业就会失败,最终得不到用户价值,员工也会流失。
举个例子:行动教育的渠道就是分校,在每一个分校里,过去每个员工的最低业绩指标是100万元。到2021年,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设定增长指标,每个部门经理的最低业绩指标不能低于1 500万元,每个子公司的业绩不得低于3 000万元。以上是底线,接下来每个子公司都有各自的增长比例,这个比例是由老数据加上新的增长指标所形成的2021年的最低指标。
从上到下全部指标分解到位以后,就会出现两个数据:一个是一把手要求的16亿元,这是营销团队必须完成的保底指标;另一个是从下到上各子公司统计出来的目标,假设这个数字是20亿元,那么这20亿元被称为营销部门的挑战指标。
现在问题来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应该用哪个指标呢?保底指标16亿元。接下来,从用户出发,先市场后工厂,预算目标从营销部门开始生成。在营销的预算目标定下来以后,紧接着,研发部门要预算准备什么产品,什么时间上市;生产部要预算产能、生产周期以及所需人工;采购部要预算原材料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财务部要预算融资金额、投资金额,钱往哪里花,什么时间花;人力资源要预算人才缺口,即哪些部门需要招聘,如何设计人才培育计划,哪些岗位需要大练兵以及将于什么时间节点完成……请注意,这一切都要全部前置,头一年的第四季度就要把第二年的预算全部做出来。
事实上,每家企业都有其固定的经营节奏。比如,在行动教育,春季大招聘,夏季大练兵,秋季大冲锋,冬季大冲刺。在春季,企业要通过人才盘点查漏补缺:哪些需要校招?哪些需要社招?哪些岗位可以从内部推荐?春季进行集中招聘、集中筛选。到了夏季,企业的关键岗位就要大练兵。因为员工招进来以后就要上战场了,所以要开始学习、通关考试、训战。请注意这个大练兵不是在企业内部练兵,而是学完以后上战场打10天,回来学3天,再打10天,再回来学3天……每次学完以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实战。到了秋天,练兵完成以后,企业就可以向市场发起冲锋了。再到冬天,企业需要加快节奏,向最后的胜利发起大冲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季度、每个月都有盘点。员工达标就会得到奖励,不达标就会被淘汰,而做得最好的标杆可以升职加薪。最后,一拨又一拨的人才就这样循环往复地成长起来。今年冲刺结束,明年春天又开始新一轮的大招聘。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业绩才是可持续的。
相反,为什么很多企业效率低下、业绩不稳定呢?因为上到老板,16亿元。接下来,从用户出发,先市场后工厂,预算目标从营销部门开始生成。在营销的预算目标定下来以后,紧接着,研发部门要预算准备什么产品,什么时间上市;生产部要预算产能、生产周期以及所需人工;采购部要预算原材料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财务部要预算融资金额、投资金额,钱往哪里花,什么时间花;人力资源要预算人才缺口,即哪些部门需要招聘,如何设计人才培育计划,哪些岗位需要大练兵以及将于什么时间节点完成……请注意,这一切都要全部前置,头一年的第四季度就要把第二年的预算全部做出来。
事实上,每家企业都有其固定的经营节奏。比如,在行动教育,春季大招聘,夏季大练兵,秋季大冲锋,冬季大冲刺。在春季,企业要通过人才盘点查漏补缺:哪些需要校招?哪些需要社招?哪些岗位可以从内部推荐?春季进行集中招聘、集中筛选。到了夏季,企业的关键岗位就要大练兵。因为员工招进来以后就要上战场了,所以要开始学习、通关考试、训战。请注意这个大练兵不是在企业内部练兵,而是学完以后上战场打10天,回来学3天,再打10天,再回来学3天……每次学完以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实战。到了秋天,练兵完成以后,企业就可以向市场发起冲锋了。再到冬天,企业需要加快节奏,向最后的胜利发起大冲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季度、每个月都有盘点。员工达标就会得到奖励,不达标就会被淘汰,而做得最好的标杆可以升职加薪。最后,一拨又一拨的人才就这样循环往复地成长起来。今年冲刺结束,明年春天又开始新一轮的大招聘。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业绩才是可持续的。
相反,为什么很多企业效率低下、业绩不稳定呢?因为上到老板,下到员工,每个人都只做自己喜欢的、感觉舒服的事情。但是,在行动教育,你必须提前把预算和工作计划做出来,接下来你别无选择,只能按照预算计划严格执行,该跳就得跳,该飞就得飞。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从上到下全员一杆枪,从上到下一盘棋。总裁、副总裁、分公司总经理、部门总监、部门经理以及普通员工,全部都是先算后做。如此一来,总裁头上的利润公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会被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又将数字逐级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这一步,企业才算真正让战略目标落地,实现了战略数字化。
只有当每个岗位、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量化指标时,企业才真正实现了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如果没有指标,就意味着这个岗位可以撤掉了。换句话说,在预算出来以后,企业就可以从人力资源部打印出一张地图来。对于哪些部门缺人,哪些岗位缺人,应该什么时间到位,企业都非常清楚。最终所有人都会被装进同一张网——天罗地网。这张网会按照时间节点,从年、月、日、时,将每人每天必须完成的量化目标分解出来。
以上面案例中的营销副总裁为例,他的目标是如何分解出来的?首先,他要将16亿元的业绩指标分解到月,按照春、夏、秋、冬的经营节奏,确定每个月应该承担多少业绩指标。假设这家企业的业绩是按月平均分解,那么这位营销副总裁每月必须完成1.33亿元的业绩指标。紧接着,每个月的指标再分解到每周,其中每周要完成的业绩为3 325万元;接下来,每周业绩分解到每天,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必须完成的业绩是665万元。这样一来,这位营销副总裁的每一个工作日都是数据化的。目标拆解得越细,执行起来就越不容易跑偏。下到员工,每个人都只做自己喜欢的、感觉舒服的事情。但是,在行动教育,你必须提前把预算和工作计划做出来,接下来你别无选择,只能按照预算计划严格执行,该跳就得跳,该飞就得飞。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从上到下全员一杆枪,从上到下一盘棋。总裁、副总裁、分公司总经理、部门总监、部门经理以及普通员工,全部都是先算后做。如此一来,总裁头上的利润公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会被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又将数字逐级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这一步,企业才算真正让战略目标落地,实现了战略数字化。
只有当每个岗位、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量化指标时,企业才真正实现了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如果没有指标,就意味着这个岗位可以撤掉了。换句话说,在预算出来以后,企业就可以从人力资源部打印出一张地图来。对于哪些部门缺人,哪些岗位缺人,应该什么时间到位,企业都非常清楚。最终所有人都会被装进同一张网——天罗地网。这张网会按照时间节点,从年、月、日、时,将每人每天必须完成的量化目标分解出来。
以上面案例中的营销副总裁为例,他的目标是如何分解出来的?首先,他要将16亿元的业绩指标分解到月,按照春、夏、秋、冬的经营节奏,确定每个月应该承担多少业绩指标。假设这家企业的业绩是按月平均分解,那么这位营销副总裁每月必须完成1.33亿元的业绩指标。紧接着,每个月的指标再分解到每周,其中每周要完成的业绩为3 325万元;接下来,每周业绩分解到每天,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必须完成的业绩是665万元。这样一来,这位营销副总裁的每一个工作日都是数据化的。目标拆解得越细,执行起来就越不容易跑偏。在预算目标自上而下地分解完毕后,战略目标就成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目标(见图6—1)。接下来,只要每个人把实现个人目标的每一项措施具体化,找到达标的具体路径,最终公司总体预算目标就完成了。如此一来,组织中所有成员都被拧成了一股绳,所有人都围绕一个目标力出一孔,上下对齐、左右协同、前后贯通,这样的组织才是最高效的。在预算目标自上而下地分解完毕后,战略目标就成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目标(见图6—1)。接下来,只要每个人把实现个人目标的每一项措施具体化,找到达标的具体路径,最终公司总体预算目标就完成了。如此一来,组织中所有成员都被拧成了一股绳,所有人都围绕一个目标力出一孔,上下对齐、左右协同、前后贯通,这样的组织才是最高效的。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3-02-11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负责宣布倒数第二个奖项:最佳女主角奖。他从舞台左侧走上舞台,而与此同时唐纳薇和比蒂站在舞台右侧。迪卡普里奥打开信封后宣读:“艾玛·斯通,《爱乐之城》。”领奖之后,艾玛·斯通恰好从舞台右侧走下舞台。当她经过普华永道员工身边的时候,他正在给马上就要走上舞台的唐纳薇和比蒂递信封。这位普华永道的员工还借此机会拍了张斯通的照片,发到推特上。不幸的是
管理类 / 日期:2023-02-11
序中加入了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那就是在确认指纹的信息之前,由另一位专家独立进行一次验证。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结果是“需要重新识别”时才需要独立验证。这很可能会导致证实性偏差,因为执行核实工作的鉴定人员知道最初的结论是“需要重新识别”。因此,验证的这一步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样,能够带来聚合多个独立判断的好处,因为验证实际上并不是独立的。在梅菲尔德一案中,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