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陷阱,让我们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最终将我们拖入“消耗战”阶段。
根据我们说的“迂直之计”的原理,这种大家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不做,或者是不重点做。我们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实现长效结果的事情做准备。什么是能实现长效结果的事情?其实就是我们在“知胜”章节中提到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要寻找自己的品牌定位,通过打造客户裂变的销售闭环建立品牌定位,通过饱和式营销和剽悍的销售模式巩固市场定位,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强化品牌定位。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些事,等市场定位稳固,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想要的长效结果出来时,竞争对手再想模仿,已经来不及了。这个过程才是企业竞争策略的一个核心原则。
(二)谨慎使用促销手段
很多企业经常做的快速生效的操作是促销。为什么企业都喜欢促销?因为促销操作起来特别简单,企业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只要降价就可以了,最多是看竞争对手降了多少钱,或者是自己有多少利润。
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一线销售人员为了能够拿到高业绩,又不想太努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企业家诉苦,描述对手促销力度有多大,产品有多好,将企业不降价的危害展现得淋漓尽致,怂恿企业家降价。这种做法其实是员工无法完成任务而在推卸责任,认为是促销力度不够才导致自己的业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很多企业家也有同样的想法,最后企业家和员工达成共识,双方共同推出促销政策,加大促销力度。一个陷阱,让我们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最终将我们拖入“消耗战”阶段。
根据我们说的“迂直之计”的原理,这种大家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不做,或者是不重点做。我们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实现长效结果的事情做准备。什么是能实现长效结果的事情?其实就是我们在“知胜”章节中提到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要寻找自己的品牌定位,通过打造客户裂变的销售闭环建立品牌定位,通过饱和式营销和剽悍的销售模式巩固市场定位,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强化品牌定位。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些事,等市场定位稳固,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想要的长效结果出来时,竞争对手再想模仿,已经来不及了。这个过程才是企业竞争策略的一个核心原则。
(二)谨慎使用促销手段
很多企业经常做的快速生效的操作是促销。为什么企业都喜欢促销?因为促销操作起来特别简单,企业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只要降价就可以了,最多是看竞争对手降了多少钱,或者是自己有多少利润。
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一线销售人员为了能够拿到高业绩,又不想太努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企业家诉苦,描述对手促销力度有多大,产品有多好,将企业不降价的危害展现得淋漓尽致,怂恿企业家降价。这种做法其实是员工无法完成任务而在推卸责任,认为是促销力度不够才导致自己的业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很多企业家也有同样的想法,最后企业家和员工达成共识,双方共同推出促销政策,加大促销力度。正如我们看到的,促销很简单,我们能做,对手也能做,最后就是企业之间互相比较,看谁降得更多,导致恶性竞争,企业无法顺利发展。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能够进行促销。我们前面说的格兰仕微波炉就是利用降价促销来打败对手。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促销才会有效?
一方面,在企业本身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即便与竞争对手同时进行促销,也能够保证可观的利润,这种促销才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本身具备绝对的价值优势,企业可以通过促销吸引顾客,让顾客了解产品、购买产品,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企业开展促销才会收到理想效果。
如此看来,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在做的促销都是无效的。从“迂直之计”的原理进行分析,大部分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提升营业额而选择促销,认为打“价格战”可以击败对手,其实这是在追求速效。他们不愿意思考如何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何能够长期吸引客户,也没有考虑在自己促销的同时,对手会如何操作;最终竞争双方都卷入“消耗战”之中,两败俱伤,谁都无法实现长期盈利。正如我们看到的,促销很简单,我们能做,对手也能做,最后就是企业之间互相比较,看谁降得更多,导致恶性竞争,企业无法顺利发展。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能够进行促销。我们前面说的格兰仕微波炉就是利用降价促销来打败对手。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促销才会有效?
一方面,在企业本身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即便与竞争对手同时进行促销,也能够保证可观的利润,这种促销才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本身具备绝对的价值优势,企业可以通过促销吸引顾客,让顾客了解产品、购买产品,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企业开展促销才会收到理想效果。
如此看来,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在做的促销都是无效的。从“迂直之计”的原理进行分析,大部分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提升营业额而选择促销,认为打“价格战”可以击败对手,其实这是在追求速效。他们不愿意思考如何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何能够长期吸引客户,也没有考虑在自己促销的同时,对手会如何操作;最终竞争双方都卷入“消耗战”之中,两败俱伤,谁都无法实现长期盈利。四、培养员工功在不舍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一些企业急于求成,反倒走了弯路。
(一)过分的激励害人害己
所有企业家都希望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取得好的绩效,但是员工能否达到企业家的要求?这其实不能够确定,因为员工不一定具备取到理想结果的能力,但是很多企业家认为采用激励措施能够让员工创造良好的业绩。当员工足够投入时,就能够产生相应的结果。
假设企业家的想法成立,我们来分析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激发员工的激情?另一个问题是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帮助大家实现高绩效?对于这两点,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答案是不确定的。长期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无效的。
我们逐一分析,看企业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激发员工的激情。
假设我们的激励力度很大,那么在短期内,员工的激情是能够被激发出来的,行动力也会比较强。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激励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当一位员工的工资从5000元涨到10000元的时候,这个员工会感激企业家,对企业支付的薪酬感到满意。如果这位员工持续拿10000元,半年以后,这种激情就会归于平淡,如果员工持续拿10000元一年以上,这位员工就会认为这是应得的报酬,他还会感觉不舒服,埋怨企业家还不给他涨工资。四、培养员工功在不舍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一些企业急于求成,反倒走了弯路。
(一)过分的激励害人害己
所有企业家都希望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取得好的绩效,但是员工能否达到企业家的要求?这其实不能够确定,因为员工不一定具备取到理想结果的能力,但是很多企业家认为采用激励措施能够让员工创造良好的业绩。当员工足够投入时,就能够产生相应的结果。
假设企业家的想法成立,我们来分析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激发员工的激情?另一个问题是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帮助大家实现高绩效?对于这两点,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答案是不确定的。长期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无效的。
我们逐一分析,看企业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激发员工的激情。
假设我们的激励力度很大,那么在短期内,员工的激情是能够被激发出来的,行动力也会比较强。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激励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当一位员工的工资从5000元涨到10000元的时候,这个员工会感激企业家,对企业支付的薪酬感到满意。如果这位员工持续拿10000元,半年以后,这种激情就会归于平淡,如果员工持续拿10000元一年以上,这位员工就会认为这是应得的报酬,他还会感觉不舒服,埋怨企业家还不给他涨工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用金钱激励员工并不可取。如果企业想通过激励员工来提升业绩,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位员工认为他的价值就是10000元,如果行业出现波动,比如我们的老客户选择跟其他企业合作,就会造成业绩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位员工也就无法拿到绩效工资,只能拿到基本工资,这个时候员工会抱怨企业不重视他,没给他发放奖金,他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工资上,就是10000元,所以不管去哪里找工作,他都会按照10000元的薪资标准来求职。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企业采用激励措施,员工才能拿到这么多钱。这位员工认识出现偏差,即便跳槽,也很难适应下一家企业的要求,他就会变得浮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依靠激励措施只能在短期内激发员工的激情,不能持久。从长远来看,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员工的利益。
我们再来讨论企业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帮助大家实现高绩效。很多企业家认为通过激励员工可以实现高绩效。这种想法的依据是企业采用激励的方式会让员工更有行动力,员工会更加热情地为客户服务,从而体现服务的差异化价值,最终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力优势。但是企业家忽略了一件事情,我们这么想,对手会不会也这么想?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按照我们提到的“竞争的博弈”,如果双方都采用激励措施,就无法体现差异化价值,企业就会陷入“消耗战”,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我们列举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曾经在山东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有一次我和企业家一起到当地的一家万达广场吃饭。当我们来到餐饮店所在的楼层,发现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用金钱激励员工并不可取。如果企业想通过激励员工来提升业绩,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位员工认为他的价值就是10000元,如果行业出现波动,比如我们的老客户选择跟其他企业合作,就会造成业绩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位员工也就无法拿到绩效工资,只能拿到基本工资,这个时候员工会抱怨企业不重视他,没给他发放奖金,他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工资上,就是10000元,所以不管去哪里找工作,他都会按照10000元的薪资标准来求职。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企业采用激励措施,员工才能拿到这么多钱。这位员工认识出现偏差,即便跳槽,也很难适应下一家企业的要求,他就会变得浮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依靠激励措施只能在短期内激发员工的激情,不能持久。从长远来看,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员工的利益。
我们再来讨论企业采用激励措施是否能够帮助大家实现高绩效。很多企业家认为通过激励员工可以实现高绩效。这种想法的依据是企业采用激励的方式会让员工更有行动力,员工会更加热情地为客户服务,从而体现服务的差异化价值,最终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力优势。但是企业家忽略了一件事情,我们这么想,对手会不会也这么想?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按照我们提到的“竞争的博弈”,如果双方都采用激励措施,就无法体现差异化价值,企业就会陷入“消耗战”,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我们列举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曾经在山东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有一次我和企业家一起到当地的一家万达广场吃饭。当我们来到餐饮店所在的楼层,发现餐饮店一家挨着一家,几乎每家都有迎宾小姐。第一家餐饮店的迎宾小姐直接冲过来,把我们堵在路上,刚开始她给我们鞠躬,说实话,我心里其实很不舒服,但是不进店消费心里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我们继续往前走,发现家家如此,我只能认为这种操作是在这个竞争环境下大家共有的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哪家餐饮店创造了差异化价值?没有,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就没有办法选择,至少不能够由于她们给我鞠躬敬礼就让我选择去哪一家餐饮店消费。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想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以此来提高绩效,效果并不好。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办法做出选择,企业这样做就毫无意义。上面的案例讲的是这种差异化行为很容易被对手复制。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难以复制的差异化行为,那么这种激励措施在短期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们并不是反对企业对员工采用激励措施,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不赞同依靠物质奖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实现高绩效,因为员工的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产生的价值就比较低,而且不能够持久。
我们希望通过让员工学习、成长,从而具备更高的价值。如果一位员工现在只是一名销售人员,我们就可以给他指出发展方向,给他教授方法,让他能够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培训其他人,或者是管理其他人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作为一个储备店长来为我们有效地管理店员,甚至培养人才,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他创造的价值,可以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样的激励是科学的。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了这位员工的个人价值,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餐饮店一家挨着一家,几乎每家都有迎宾小姐。第一家餐饮店的迎宾小姐直接冲过来,把我们堵在路上,刚开始她给我们鞠躬,说实话,我心里其实很不舒服,但是不进店消费心里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我们继续往前走,发现家家如此,我只能认为这种操作是在这个竞争环境下大家共有的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哪家餐饮店创造了差异化价值?没有,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就没有办法选择,至少不能够由于她们给我鞠躬敬礼就让我选择去哪一家餐饮店消费。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想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以此来提高绩效,效果并不好。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办法做出选择,企业这样做就毫无意义。上面的案例讲的是这种差异化行为很容易被对手复制。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难以复制的差异化行为,那么这种激励措施在短期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们并不是反对企业对员工采用激励措施,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不赞同依靠物质奖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实现高绩效,因为员工的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产生的价值就比较低,而且不能够持久。
我们希望通过让员工学习、成长,从而具备更高的价值。如果一位员工现在只是一名销售人员,我们就可以给他指出发展方向,给他教授方法,让他能够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培训其他人,或者是管理其他人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作为一个储备店长来为我们有效地管理店员,甚至培养人才,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他创造的价值,可以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样的激励是科学的。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了这位员工的个人价值,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2.如何避免发布虚假信息的成本(1)如实发布企业的招聘信息,避免企业形象受损。(2)保持招聘广告中的岗位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实际一致,以避免员工先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赔偿金的风险,以及企业形象受损。(3)追究冒充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人的法律责任。有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互联网恶意在网上发布与企业相关的虚假招聘信息,企业要及时发表声明。5.4.2 违法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