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花在20%优秀的员工身上,这样做可以实现CEO(时间)价值和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我接触了许多企业高管或CEO,他们根深蒂固地接受这一思想,并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一思想。聪明的读者,你对以上推导深信不疑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不得不遗憾地说,你和许多管理者一样已经被无限推演的“二八法则”误导了。
有一则管理寓言故事,生动诠释且推翻了“二八法则”。鳗鱼苗养殖,曾经是相当有难度和风险的一门生意,经常是靠运气吃饭。原因是,鳗鱼苗成活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运气好的时候成活率能够达到20%~30%,运气不好的时候连20%都不到。也就是说,每次在养鱼池里投放100万只小鳗鱼苗,最后活下来能出售的只有20万只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沉入了池底变成了鳗鱼泥。
很多年来,农户们对此无计可施。有家农户有个上大学的儿子,深知父辈养殖鳗鱼的艰辛和无奈,毕业后回到家乡,希望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父亲走出困境。他尝试了许多办法,比如经常换水保持好的水质,改良饲料促进消化,安装保温设备调节水温,等等,但终究没有明显提高鳗鱼苗的成活率。怎么办呢?他想到了求助农大的教授,教授带着助手应邀来到他的家里住下,开始对养殖过程和成活率数据等进行了记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喂养过程没有问题,一切都按照标准流程进行,20%活下来,80%死掉,这与他们崇尚的“二八法则”完全吻合。调研的结论有两个:一是“二八法则”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不可违背;二是建议坚持重点主义思想,把能够活下来的20%养好,卖个好价钱实现盈利。
这位农民的儿子是一位颇有悟性、永不服输、敢于挑战的年轻人。精力花在20%优秀的员工身上,这样做可以实现CEO(时间)价值和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我接触了许多企业高管或CEO,他们根深蒂固地接受这一思想,并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一思想。聪明的读者,你对以上推导深信不疑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不得不遗憾地说,你和许多管理者一样已经被无限推演的“二八法则”误导了。
有一则管理寓言故事,生动诠释且推翻了“二八法则”。鳗鱼苗养殖,曾经是相当有难度和风险的一门生意,经常是靠运气吃饭。原因是,鳗鱼苗成活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运气好的时候成活率能够达到20%~30%,运气不好的时候连20%都不到。也就是说,每次在养鱼池里投放100万只小鳗鱼苗,最后活下来能出售的只有20万只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沉入了池底变成了鳗鱼泥。
很多年来,农户们对此无计可施。有家农户有个上大学的儿子,深知父辈养殖鳗鱼的艰辛和无奈,毕业后回到家乡,希望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父亲走出困境。他尝试了许多办法,比如经常换水保持好的水质,改良饲料促进消化,安装保温设备调节水温,等等,但终究没有明显提高鳗鱼苗的成活率。怎么办呢?他想到了求助农大的教授,教授带着助手应邀来到他的家里住下,开始对养殖过程和成活率数据等进行了记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喂养过程没有问题,一切都按照标准流程进行,20%活下来,80%死掉,这与他们崇尚的“二八法则”完全吻合。调研的结论有两个:一是“二八法则”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不可违背;二是建议坚持重点主义思想,把能够活下来的20%养好,卖个好价钱实现盈利。
这位农民的儿子是一位颇有悟性、永不服输、敢于挑战的年轻人。在一次某实战专家的精益课堂上收获了一个颇富哲理的管理思想,即在管理工作中,“二八法则”是拿来颠覆的,如果听命于“二八法则”的结果,是管理者无能和不作为的表现。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年轻人的心,回到家后开始了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并关注每次喂食时鳗鱼苗的活动情况。经过多次观察后发现:每一次投食,对众多鳗鱼苗来说都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艰苦战斗,为了顺利吃到鱼食,它们本能地也是毫无秩序地往上冲。那些身体比较健壮的总能冲到最上面,并顺利吃到鱼食,而那些身体素质稍差的,拼死拼活也很难浮到水面上来。最坏的情况是,几轮搏杀之后会有一批鳗鱼苗最后连上浮的力气都没有了,数天下来就被饿死在池底。这就是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二八法则”成为鳗鱼们无法逃脱的“魔咒”。
接下来的思考是,能否通过外力颠覆或打破这种“魔咒”,也就是人为创造一种环境条件,让身体好的、差的都有机会甚至是均等的机会获得鱼食呢?这位年轻人拥有精益思维,相信总会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只是一时没想到而已。
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最终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即在每次投食的时候,采用搅拌(在鱼池底部安装搅拌叶片,搅拌时从底部中心向上冲水,让鱼池里的水形成对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实验表明,只要搅拌的力度大到连身体好的鳗鱼苗都无法抗拒的时候,所有的鳗鱼苗都会被水流推到水面上,并轻松且较均等地吃到鱼食。如此改良的结果让年轻人欣喜不已,因为他的鳗鱼苗成活率竟然提高到了90%以上,成了大家学习仿效的榜样……在一次某实战专家的精益课堂上收获了一个颇富哲理的管理思想,即在管理工作中,“二八法则”是拿来颠覆的,如果听命于“二八法则”的结果,是管理者无能和不作为的表现。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年轻人的心,回到家后开始了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并关注每次喂食时鳗鱼苗的活动情况。经过多次观察后发现:每一次投食,对众多鳗鱼苗来说都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艰苦战斗,为了顺利吃到鱼食,它们本能地也是毫无秩序地往上冲。那些身体比较健壮的总能冲到最上面,并顺利吃到鱼食,而那些身体素质稍差的,拼死拼活也很难浮到水面上来。最坏的情况是,几轮搏杀之后会有一批鳗鱼苗最后连上浮的力气都没有了,数天下来就被饿死在池底。这就是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二八法则”成为鳗鱼们无法逃脱的“魔咒”。
接下来的思考是,能否通过外力颠覆或打破这种“魔咒”,也就是人为创造一种环境条件,让身体好的、差的都有机会甚至是均等的机会获得鱼食呢?这位年轻人拥有精益思维,相信总会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只是一时没想到而已。
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最终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即在每次投食的时候,采用搅拌(在鱼池底部安装搅拌叶片,搅拌时从底部中心向上冲水,让鱼池里的水形成对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实验表明,只要搅拌的力度大到连身体好的鳗鱼苗都无法抗拒的时候,所有的鳗鱼苗都会被水流推到水面上,并轻松且较均等地吃到鱼食。如此改良的结果让年轻人欣喜不已,因为他的鳗鱼苗成活率竟然提高到了90%以上,成了大家学习仿效的榜样……我们从中发现,在管理上如果听命于“二八法则”的宿命安排是十分错误的。因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摒弃精英主义,主张全员参与,通过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来推动企业发展,颠覆“二八法则”。
要点3:中国企业管理有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记者:众多的中国企业抓了几十年的管理却没有多大改进是什么原因?目前,在中国企业管理中难以根治的顽疾有哪些?
刘承元: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十分关键之处,就是我们的传承和改良做得不好。绝大部分企业或组织新领导上任后都乐于推倒重来,以表示自己的领导力和与众不同,造成管理无积累,这是十分错误的。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改良精神不够,不愿站在前人的肩上持续向上。在企业经营方面,如果没有传承和改良,怎么能够成就百年老店和经久不衰的名牌。
为什么不能传承呢?主要是企业内部关于传承和改良的约束机制建设不足造成的。日本社会和企业在传承和改良机制上下了大功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记者:刘董事长的原创观点“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六大缺失”,发现并找到了制约中国企业的症结,请你谈一谈具体内容?
刘承元:根据我20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我认为可归纳为六点:我们从中发现,在管理上如果听命于“二八法则”的宿命安排是十分错误的。因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摒弃精英主义,主张全员参与,通过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来推动企业发展,颠覆“二八法则”。
要点3:中国企业管理有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记者:众多的中国企业抓了几十年的管理却没有多大改进是什么原因?目前,在中国企业管理中难以根治的顽疾有哪些?
刘承元: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十分关键之处,就是我们的传承和改良做得不好。绝大部分企业或组织新领导上任后都乐于推倒重来,以表示自己的领导力和与众不同,造成管理无积累,这是十分错误的。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改良精神不够,不愿站在前人的肩上持续向上。在企业经营方面,如果没有传承和改良,怎么能够成就百年老店和经久不衰的名牌。
为什么不能传承呢?主要是企业内部关于传承和改良的约束机制建设不足造成的。日本社会和企业在传承和改良机制上下了大功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记者:刘董事长的原创观点“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六大缺失”,发现并找到了制约中国企业的症结,请你谈一谈具体内容?
刘承元:根据我20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我认为可归纳为六点:第一,有理想,没信仰。我们从来不缺伟大的理想,但是我们没有信仰,缺乏对“道”(天道、地道、人道)的敬畏。所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行为与理想严重背离。
第二,有组织,没传承。足球也好,企业也好,都是通过一个组织来运营的。为使组织更具活力,代际更替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实施组织代际更替时,企业没有有效传承的良好机制。中国足球频频换帅,而每一次的换帅都是从头再来,看不到对前任(理念、经验、智慧等)的传承,导致团队缺乏管理积累,中国企业亦是如此。
第三,有目标,没战略。中国足球和国内企业,在管理上大体一致。高层特别喜欢提目标,如名次目标、销售额目标,提出目标后,就期望通过绩效考核达成目标,考核不合格就换人。高层不能针对目标提出有效的战略(超越对手的竞争策略),也不能将战略分解为课题、措施并落实为员工的行为,这是高层典型的失职行为。
第四,有制度,没机制。“管理靠制度”这句话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如果没有机制(结构化管理办法)的硬约束,大量的制度只能成为摆设,不能被广大管理者接受,也不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五,有口号,没措施。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空洞的口号比比皆是。比如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执行力等。管理者很少研究强化管理、提高执行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没有具体措施和方法的保障,再响亮的口号也只是一句空话。
第六,有管制,没参与。人们除对制度迷信外,对管制也十分热衷。有些企业经营者经常向我抱怨,员工不爱参与,缺乏主人翁精神。第一,有理想,没信仰。我们从来不缺伟大的理想,但是我们没有信仰,缺乏对“道”(天道、地道、人道)的敬畏。所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行为与理想严重背离。
第二,有组织,没传承。足球也好,企业也好,都是通过一个组织来运营的。为使组织更具活力,代际更替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实施组织代际更替时,企业没有有效传承的良好机制。中国足球频频换帅,而每一次的换帅都是从头再来,看不到对前任(理念、经验、智慧等)的传承,导致团队缺乏管理积累,中国企业亦是如此。
第三,有目标,没战略。中国足球和国内企业,在管理上大体一致。高层特别喜欢提目标,如名次目标、销售额目标,提出目标后,就期望通过绩效考核达成目标,考核不合格就换人。高层不能针对目标提出有效的战略(超越对手的竞争策略),也不能将战略分解为课题、措施并落实为员工的行为,这是高层典型的失职行为。
第四,有制度,没机制。“管理靠制度”这句话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如果没有机制(结构化管理办法)的硬约束,大量的制度只能成为摆设,不能被广大管理者接受,也不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五,有口号,没措施。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空洞的口号比比皆是。比如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执行力等。管理者很少研究强化管理、提高执行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没有具体措施和方法的保障,再响亮的口号也只是一句空话。
第六,有管制,没参与。人们除对制度迷信外,对管制也十分热衷。有些企业经营者经常向我抱怨,员工不爱参与,缺乏主人翁精神。在我看来,不是员工不参与,而是员工缺少舞台,无法参与;不是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而是员工深受管制约束,不能成为主人。在绝大多数企业里,不管是年初的动员会,还是年底的总结会,都是领导在台上讲话,员工在台下鼓掌,员工始终充当看客和啦啦队的角色。事实说明,员工不爱参与,缺乏主人翁精神,都是企业热衷管制的必然结果。
如果以上六大缺失不能补全,正逐步失去资源、价格优势的国内企业将面临困境……
记者:请问刘董事长,中国制造业管理粗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升企业的效率?
刘承元: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许多企业发展太快,订单太多,忙不过来做管理,造成了企业管理粗放。其管理粗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效率不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许多方面人均产出及其他单位资源产出依然很低,甚至不及美国、日本的三分之一;二是质量尊严不足,中国制造的产品还不够精细,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做精益,就是要全面提升单位资源的产出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就是先进的精益思想,所以企业必须走精益管理之路。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观点,以为效率的极限是100%。其实不然,如果说产品质量合格率的极限是100%,而效率提升是无极限的,可以是100%,也可以是200%、300%……这可以通过管理升级或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些都是精益管理追求的目标。在我看来,不是员工不参与,而是员工缺少舞台,无法参与;不是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而是员工深受管制约束,不能成为主人。在绝大多数企业里,不管是年初的动员会,还是年底的总结会,都是领导在台上讲话,员工在台下鼓掌,员工始终充当看客和啦啦队的角色。事实说明,员工不爱参与,缺乏主人翁精神,都是企业热衷管制的必然结果。
如果以上六大缺失不能补全,正逐步失去资源、价格优势的国内企业将面临困境……
记者:请问刘董事长,中国制造业管理粗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升企业的效率?
刘承元: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许多企业发展太快,订单太多,忙不过来做管理,造成了企业管理粗放。其管理粗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效率不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许多方面人均产出及其他单位资源产出依然很低,甚至不及美国、日本的三分之一;二是质量尊严不足,中国制造的产品还不够精细,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做精益,就是要全面提升单位资源的产出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就是先进的精益思想,所以企业必须走精益管理之路。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观点,以为效率的极限是100%。其实不然,如果说产品质量合格率的极限是100%,而效率提升是无极限的,可以是100%,也可以是200%、300%……这可以通过管理升级或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些都是精益管理追求的目标。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英超启示录1.要想成为冠军,就需要支付巨额薪水,在转会市场上花大钱,还要限制对手。莱斯特城创造他们的奇迹时,开销只有大俱乐部工资单上数字的一小部分,而且他们的比赛控球时间要比英超联赛任何一支冠军球队都要少。2.识别出一名能在英格兰足坛立足的球员,并用极少的钱得到他。英超启示录1.要想成为冠军,就需要支付巨额薪水,在转会市场上花大钱,还要限制对手。莱斯特城创造
管理类 / 日期:2022-3-24
图8-1 3M的商业模式图8-1 3M的商业模式第9章高瞻远瞩,主动转型1997年,当理查德·哈林顿就任汤姆森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公司形势一片大好,不像需要转型的样子。该公司年销售额高达88亿美元,过去的传奇经历也在业内广为传颂。20世纪30年代,公司创始人罗伊·汤姆森从加拿大安大略北部一个采矿小镇起家,创办了一份当地报纸。由此为起点,他把自己的企业一步步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