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零售商和品牌商。品牌商在推出新品后,为了扩大销售往往会给很优惠的代理和进货条件,渠道商乐见其成,但对于渠道商而言,如果要享受这样的优惠就需要吃进库存,意味着资金压力。它需要分析自己所经销的商品的结构,确保用新品替换不好卖还占资源的商品。
精准引进新品的方式是去零售商那里获取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哪个品类的商品好卖,有什么样特点的商品好卖,然后再来从品牌商一侧做选择。传统的渠道商往往依赖与零售商的商务关系,以及进场费政策,确保商品能上架。只要能进超市,商品好不好卖不重要。其实不然,现在商品极度丰富,选择非常多,即便付了超市进场费、上架费,但你没给最终客户带来利益,如果客户不买单,零售商也没办法从你这里拿到提成,这个模式就不可持续。因此渠道商有必要与零售商协作,获取终端销售数据和信息,据此优化自己的商品组合和选择策略,服务好最终客户。
3)零售商的角度以商超便利店为例,获得利益的来源一般有:①进场费,②上架费,放到电商上来看就是购买广告、流量的费用,③商品销售之后的提成。前两者为固定费用,后者是浮动的,受到商品周转快慢的影响。零售商在资金资源、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要最大化自己的销售,有赖于商品的选择和商品组合,要做好生意就必须把资源分配到周转更快的商品上,商品周转率高,所投入的资金少,现金循环周期短。为了加快周转就需要淘汰周转慢的,引入可能会周转快的商品,新品就是这样的来源。
有三类方法找到周转更快的新品。①对于某些门店来说,可以找接零售商和品牌商。品牌商在推出新品后,为了扩大销售往往会给很优惠的代理和进货条件,渠道商乐见其成,但对于渠道商而言,如果要享受这样的优惠就需要吃进库存,意味着资金压力。它需要分析自己所经销的商品的结构,确保用新品替换不好卖还占资源的商品。
精准引进新品的方式是去零售商那里获取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哪个品类的商品好卖,有什么样特点的商品好卖,然后再来从品牌商一侧做选择。传统的渠道商往往依赖与零售商的商务关系,以及进场费政策,确保商品能上架。只要能进超市,商品好不好卖不重要。其实不然,现在商品极度丰富,选择非常多,即便付了超市进场费、上架费,但你没给最终客户带来利益,如果客户不买单,零售商也没办法从你这里拿到提成,这个模式就不可持续。因此渠道商有必要与零售商协作,获取终端销售数据和信息,据此优化自己的商品组合和选择策略,服务好最终客户。
3)零售商的角度以商超便利店为例,获得利益的来源一般有:①进场费,②上架费,放到电商上来看就是购买广告、流量的费用,③商品销售之后的提成。前两者为固定费用,后者是浮动的,受到商品周转快慢的影响。零售商在资金资源、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要最大化自己的销售,有赖于商品的选择和商品组合,要做好生意就必须把资源分配到周转更快的商品上,商品周转率高,所投入的资金少,现金循环周期短。为了加快周转就需要淘汰周转慢的,引入可能会周转快的商品,新品就是这样的来源。
有三类方法找到周转更快的新品。①对于某些门店来说,可以找自己没有卖过的,但和自己相似的其他门店卖得还不错的商品。这类商品的销售潜力已经得到验证,确定性比较高。②从零售商内部的数据来分析,找到有潜力的产品,然后在市面上寻找类似产品的供应商。③从外部来看,看看别人家哪些品类里的哪些商品卖得好,结合自己客群的特点,找到供应商,引进这样的商品。
列举几个在快消品行业中常用的方法。周转快慢是相对的,因此必须在同等条件下比较,比如同一个品类内、同一个区域内、同一个门店内,甚至同一个门店的相同陈列位置上。首先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同一个门店相同品类的商品,做一个如图5-11所示的矩阵。横轴表示销售额,分为高、中、低三档;纵轴表示增量销售额,是指这些SKU的存在带来的销售额增加的部分,也分为高、中、低三档。图中的高–高区域里,SKU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低–低区域的SKU明显太多了。因此在高–高区域可以进行SKU的添加,引入新品。通过分析高–高区域里这24个SKU有哪些属性,看看市场上是否还有具有类似属性的新SKU,将其添加进去。同时对于低–低区域的SKU,可以考虑下架一些动销慢的,腾出空间给新SKU。自己没有卖过的,但和自己相似的其他门店卖得还不错的商品。这类商品的销售潜力已经得到验证,确定性比较高。②从零售商内部的数据来分析,找到有潜力的产品,然后在市面上寻找类似产品的供应商。③从外部来看,看看别人家哪些品类里的哪些商品卖得好,结合自己客群的特点,找到供应商,引进这样的商品。
列举几个在快消品行业中常用的方法。周转快慢是相对的,因此必须在同等条件下比较,比如同一个品类内、同一个区域内、同一个门店内,甚至同一个门店的相同陈列位置上。首先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同一个门店相同品类的商品,做一个如图5-11所示的矩阵。横轴表示销售额,分为高、中、低三档;纵轴表示增量销售额,是指这些SKU的存在带来的销售额增加的部分,也分为高、中、低三档。图中的高–高区域里,SKU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低–低区域的SKU明显太多了。因此在高–高区域可以进行SKU的添加,引入新品。通过分析高–高区域里这24个SKU有哪些属性,看看市场上是否还有具有类似属性的新SKU,将其添加进去。同时对于低–低区域的SKU,可以考虑下架一些动销慢的,腾出空间给新SKU。图5-11 SKU冗余与潜力分析矩阵示意图
注:数据仅供示意,单位略。
还可以按照SKU的单位货架占用带来的产出来分析,比如用某个品类的SKU的销售额除以给该品类的陈列面积或者货架的长度,得到单位空间资源投入下的产出,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单位产出低的可以考虑汰换,单位产出高的可以考虑增加陈列面积或长度。
对于经营多个品类的零售商,可以把多个品类拿出来做比较,看看各个品类内销售额、销售量、SKU数量的相对关系,针对性地采取动作来加快周转,如图5-12所示。图5-11 SKU冗余与潜力分析矩阵示意图
注:数据仅供示意,单位略。
还可以按照SKU的单位货架占用带来的产出来分析,比如用某个品类的SKU的销售额除以给该品类的陈列面积或者货架的长度,得到单位空间资源投入下的产出,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单位产出低的可以考虑汰换,单位产出高的可以考虑增加陈列面积或长度。
对于经营多个品类的零售商,可以把多个品类拿出来做比较,看看各个品类内销售额、销售量、SKU数量的相对关系,针对性地采取动作来加快周转,如图5-12所示。图5-12 品类销售额、销售量、SKU数量分析
除了分析自己的数据,还可以看看市面上同行、竞争对手上架了什么商品,哪些卖得好,对比自己的商品结构,选择性地引入新品。渠道商或者品牌商也有动力向零售商提供这样的品类销售洞察信息,特别是自己的产品卖得比较好的时候,希望借此能够占领更多门店、更多货架空间。
选择了新品,还需要确定引入新品的数量,任何新品的销售表现都带有不确定性。对于零售商来说,和渠道商、品牌商建立紧密的协同机制和框架协议,确保市场需求信息第一时间能在供应链链条上传递,就能有效降低风险,根据市场的反馈调整供应的水平。同时也可以参考上文中的供应和需求的风险分析矩阵,来控制风险。
4)新品供应运营品牌商设计完、生产好新品,就需要把它们输送到市场上,输送图5-12 品类销售额、销售量、SKU数量分析
除了分析自己的数据,还可以看看市面上同行、竞争对手上架了什么商品,哪些卖得好,对比自己的商品结构,选择性地引入新品。渠道商或者品牌商也有动力向零售商提供这样的品类销售洞察信息,特别是自己的产品卖得比较好的时候,希望借此能够占领更多门店、更多货架空间。
选择了新品,还需要确定引入新品的数量,任何新品的销售表现都带有不确定性。对于零售商来说,和渠道商、品牌商建立紧密的协同机制和框架协议,确保市场需求信息第一时间能在供应链链条上传递,就能有效降低风险,根据市场的反馈调整供应的水平。同时也可以参考上文中的供应和需求的风险分析矩阵,来控制风险。
4)新品供应运营品牌商设计完、生产好新品,就需要把它们输送到市场上,输送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这个活儿就要交给供应链了。新品的销售表现有不确定性,同时新品也需要时间才能积累出足量的库存,这就意味着要提前比较久的时间来预估新品的需求,而这样做出来的预估往往是很不准确的。为了应对预估不准确造成的库存风险,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控制生产批量来控制供应水平,这时如何把有限的供应分配到不同的渠道、终端成为新品供应运营的关键点。新品的供应链运作是典型的“推式”,就像士兵出行前的基本弹药和粮草配备,按照总部的规则,把有限的供应分配到各个渠道。
一般按照渠道商或者零售商的等级(销售额、重要程度)、历史同品类销售比例进行分配。随着销售的进行,如果发现实际销售偏离了原先既定的量,比如卖得少了,可以动态调整分配数量,就像战场上根据战况进行军火物资调配一样。先给渠道商或者零售商设定等级,比如把沃尔玛、家乐福、物美、华润万家这种大的零售商定义为关键客户(key accout,KA),优先满足它们的需求。同样的等级内,按照历史上的销售比例分配,比如零售商A、B历史上分别销售了40%、60%的类似产品,则按照这个比例分配新品给它们,这种方法会导致每家的量都是不充足的。还有一种是按照顺序逐个满足,比如总共有1000件,门店A需要400件,B需要500件,C需要300件,按照顺序,先满足A、B,剩下的100件分配给C。
零售商对新品的上架计划,决定了新品上市的总体时间节点和计划。以线下零售商产品上新为例,假设该零售商有两个门店、一个仓库,其新品上市计划表如表5-3所示。
表5-3 线下零售商新品上市计划表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这个活儿就要交给供应链了。新品的销售表现有不确定性,同时新品也需要时间才能积累出足量的库存,这就意味着要提前比较久的时间来预估新品的需求,而这样做出来的预估往往是很不准确的。为了应对预估不准确造成的库存风险,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控制生产批量来控制供应水平,这时如何把有限的供应分配到不同的渠道、终端成为新品供应运营的关键点。新品的供应链运作是典型的“推式”,就像士兵出行前的基本弹药和粮草配备,按照总部的规则,把有限的供应分配到各个渠道。
一般按照渠道商或者零售商的等级(销售额、重要程度)、历史同品类销售比例进行分配。随着销售的进行,如果发现实际销售偏离了原先既定的量,比如卖得少了,可以动态调整分配数量,就像战场上根据战况进行军火物资调配一样。先给渠道商或者零售商设定等级,比如把沃尔玛、家乐福、物美、华润万家这种大的零售商定义为关键客户(key accout,KA),优先满足它们的需求。同样的等级内,按照历史上的销售比例分配,比如零售商A、B历史上分别销售了40%、60%的类似产品,则按照这个比例分配新品给它们,这种方法会导致每家的量都是不充足的。还有一种是按照顺序逐个满足,比如总共有1000件,门店A需要400件,B需要500件,C需要300件,按照顺序,先满足A、B,剩下的100件分配给C。
零售商对新品的上架计划,决定了新品上市的总体时间节点和计划。以线下零售商产品上新为例,假设该零售商有两个门店、一个仓库,其新品上市计划表如表5-3所示。
表5-3 线下零售商新品上市计划表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监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革命。代替过时的“公告与评论”程序——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对拟议规则的文本进行数月乃至数年的审议,听取既得利益者的意见,最终由政治权力中心首肯通过。各国政府必须转向其他方式,提醒所有受影响的公民实时关注拟议行动。许多国家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在一些开源平台(如GitHub)上公布36法律草案和法典,让公众可以贡献意见,并监督修订过程。
领导力 / 日期:2024-03-10
理团队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业务一把手和几个下一级部门的资深管理者构成,主要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比如干部提名、使用,以及奖金分配。行政办公会议是对业务进行决策,比如业务发展方向、流程优化、变革等。行政管理团队、行政办公会议的运作确保了不是单一首长制,而是集体领导,因此对干部的提名也是集体评议的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在其中行使的是评议权。对于拟提拔的干部,绩效是不是好,
领导力 / 日期:2023-12-01
售速度不同,有可能出现有些商品在上午就卖完了,有些在下午卖完,导致去购物的客户看到的是空空如也或者半空的货架,这肯定会影响客户的购物欲望。客户购物是一个与商品交互的过程,客户需要走走看看,挑挑拣拣,没什么好选的也就不会刺激出需求。第二,假设平均一个客户一生中在门店消费200元,如果一个客户到店里,发现想买的商品没有货,他会去隔壁竞争对手那里买,并且可能再也不
领导力 / 日期:2023-11-29
图4-18 商超的空间分配示意图国外的超市比如Safeway、沃尔玛往往把生鲜蔬菜放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生鲜品类是高频消费的品类,这样方便客户快速购物。但Costco把生鲜蔬菜放在超市的最里面。国内超市一般把这一部分尽量放到最里面,希望客户可以多走一走,刺激更多的消费。不同角色的品类所分配的面积,可以用该品类的平效(品类销售额/品类销售面积)来测算。比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