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济理论的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德鲁克......《百年德鲁克》摘录

管理类 日期 2022-06-26
有关经济理论的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

德鲁克的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德鲁克在德国汉堡学习时,读了好几百本书。德鲁克每隔三四年的时间就会选择新的主题来研究,它们可能是统计学、中古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学。60多年来,德鲁克仍然保持着每隔一段时间就选择一个主题来研读的习惯。2002年,他又在重读莎士比亚。博览群书是两位大师的共同点。

熊彼特最终在教学中发现了他的使命,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教授和导师度过的。他在波恩和哈佛教了25年书,哈佛的400个经济学博士,几千名本科生曾在他的指导下学习经济学。他的门下有2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是萨缪尔森和托宾。

德鲁克在写作和咨询中实现了他的使命。德鲁克是这样定义他70余年的工作的,“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德鲁克为世界许多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了表彰德鲁克对世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德鲁克“总统自由勋章”。布什总统对德鲁克的评价是:“彼得·德鲁克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的概念。”如果管理学有诺贝尔奖,每年的得主都一定是德鲁克。

熊彼特的著作和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很多,远超过美国的另一位大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近20年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几乎没有一本不引用熊彼特的文章,而且经常是多次引用。讨论经济发展、增长、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学史和创新的著作,不提及熊彼特几乎就不能出版。有关经济理论的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

德鲁克的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德鲁克在德国汉堡学习时,读了好几百本书。德鲁克每隔三四年的时间就会选择新的主题来研究,它们可能是统计学、中古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学。60多年来,德鲁克仍然保持着每隔一段时间就选择一个主题来研读的习惯。2002年,他又在重读莎士比亚。博览群书是两位大师的共同点。

熊彼特最终在教学中发现了他的使命,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教授和导师度过的。他在波恩和哈佛教了25年书,哈佛的400个经济学博士,几千名本科生曾在他的指导下学习经济学。他的门下有2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是萨缪尔森和托宾。

德鲁克在写作和咨询中实现了他的使命。德鲁克是这样定义他70余年的工作的,“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德鲁克为世界许多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了表彰德鲁克对世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德鲁克“总统自由勋章”。布什总统对德鲁克的评价是:“彼得·德鲁克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的概念。”如果管理学有诺贝尔奖,每年的得主都一定是德鲁克。

熊彼特的著作和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很多,远超过美国的另一位大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近20年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几乎没有一本不引用熊彼特的文章,而且经常是多次引用。讨论经济发展、增长、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学史和创新的著作,不提及熊彼特几乎就不能出版。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专业文献表明,德鲁克是在管理学领域里文献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他的著作被陈列在数以万计的书架上。至今为止,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6本书籍,并被译成25种语言,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他的著作、讲座和咨询工作成为管理者、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蓝海战略》《平衡计分卡》《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思想,在德鲁克的管理学中都能找到出处。正如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在其《大师论大师》一书中所说:“所有现代管理学流行的观念,彼得·德鲁克早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写文探讨过了。任何管理思想家的名单,都应把他放在首位。”

创新鼻祖熊彼特

谈创新,不谈熊彼特就像一部没有哈姆雷特的《王子复仇计》,它一定索然无味。熊彼特1911年在《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omic Developmet)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据此,熊彼特对企业家和企业做出如下的定义:“将这些新组合加以推行的组织称为企业,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所谓“经济发展”也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

这种新组合包括五项内容:(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3)开辟新市场;(4)掌握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新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专业文献表明,德鲁克是在管理学领域里文献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他的著作被陈列在数以万计的书架上。至今为止,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6本书籍,并被译成25种语言,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他的著作、讲座和咨询工作成为管理者、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蓝海战略》《平衡计分卡》《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思想,在德鲁克的管理学中都能找到出处。正如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在其《大师论大师》一书中所说:“所有现代管理学流行的观念,彼得·德鲁克早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写文探讨过了。任何管理思想家的名单,都应把他放在首位。”

创新鼻祖熊彼特

谈创新,不谈熊彼特就像一部没有哈姆雷特的《王子复仇计》,它一定索然无味。熊彼特1911年在《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omic Developmet)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据此,熊彼特对企业家和企业做出如下的定义:“将这些新组合加以推行的组织称为企业,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所谓“经济发展”也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

这种新组合包括五项内容:(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3)开辟新市场;(4)掌握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新的组织形式。根据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来源是什么呢?1907年末,新婚燕尔的熊彼特为了谋生来到了埃及,他在开罗开始了他的律师职业。也就是在开罗,熊彼特获得了商业实践经验。他帮助重组了一家在开罗的制糖厂,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工厂的效率和利润水平。甜菜制糖厂在当时使用的是过时的提取方法,而这家甘蔗制糖厂使用了降低成本的技术。熊彼特参与的这次创新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经历了创新的过程并看到了最后成果。因此,熊彼特创新理论是来自对实践的观察和总结,而非象牙塔的假设。

熊彼特的贡献是他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但熊彼特称创新者为企业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话语上的混淆。“企业家”(etrepreeur)一词来自法语,意思是承包人。在德语里是“uterehmer”,它相当于英语的“ower-maager”,意思就是“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的老板”。企业家这个词在两种语言中都没有暗示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的本质。熊彼特应该使用“创新者”这一术语,用以表示一个引进新事物的人,这和他要表达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当。用“企业家”而不用“创新者”,这就造成了语义上的混乱,因为熊彼特赋予了经济学一个流行的术语以新的含义。如果熊彼特使用“创新者”,他就能避免人们对谁是企业家和企业家做什么的多年争论和混乱。

1983年5月23日,为了纪念熊彼特100周年诞辰,德鲁克在《福的组织形式。根据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来源是什么呢?1907年末,新婚燕尔的熊彼特为了谋生来到了埃及,他在开罗开始了他的律师职业。也就是在开罗,熊彼特获得了商业实践经验。他帮助重组了一家在开罗的制糖厂,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工厂的效率和利润水平。甜菜制糖厂在当时使用的是过时的提取方法,而这家甘蔗制糖厂使用了降低成本的技术。熊彼特参与的这次创新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经历了创新的过程并看到了最后成果。因此,熊彼特创新理论是来自对实践的观察和总结,而非象牙塔的假设。

熊彼特的贡献是他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但熊彼特称创新者为企业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话语上的混淆。“企业家”(etrepreeur)一词来自法语,意思是承包人。在德语里是“uterehmer”,它相当于英语的“ower-maager”,意思就是“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的老板”。企业家这个词在两种语言中都没有暗示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的本质。熊彼特应该使用“创新者”这一术语,用以表示一个引进新事物的人,这和他要表达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当。用“企业家”而不用“创新者”,这就造成了语义上的混乱,因为熊彼特赋予了经济学一个流行的术语以新的含义。如果熊彼特使用“创新者”,他就能避免人们对谁是企业家和企业家做什么的多年争论和混乱。

1983年5月23日,为了纪念熊彼特100周年诞辰,德鲁克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预言家:是熊彼特还是凯恩斯?》的文章,文中写道:“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历史上最著名哲学家的对抗——才华横溢、精明机智、锋芒毕露的诡辩者巴门尼德,与动作迟缓、面貌丑陋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论辩。在两次大战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有才气、更精明,熊彼特则表现得平淡无奇——但他有智慧。聪明的人赢得一时,而智慧的人天长地久。”为什么德鲁克对熊彼特有这么高的评价?德鲁克写道:“熊彼特一开始就宣称,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熊彼特由此引出了关于创新者是经济学真正主题的著名原理。”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造性地破坏。”他坚信,只有当经济吸收了变化的结果,永远改变了它的结构时,经济才能发展。这种变化破坏旧的均衡,创造新的均衡条件,而发展就是在新旧均衡之间发生的事件。

德鲁克全方位的创新思想

1985年,德鲁克出版了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就是创新家,所谓的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创新精神。该书始于企业家经济,而结于企业家社会。创新是微风细雨,创新是革命的替代品,这是本书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他写道:“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是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布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预言家:是熊彼特还是凯恩斯?》的文章,文中写道:“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历史上最著名哲学家的对抗——才华横溢、精明机智、锋芒毕露的诡辩者巴门尼德,与动作迟缓、面貌丑陋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论辩。在两次大战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有才气、更精明,熊彼特则表现得平淡无奇——但他有智慧。聪明的人赢得一时,而智慧的人天长地久。”为什么德鲁克对熊彼特有这么高的评价?德鲁克写道:“熊彼特一开始就宣称,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熊彼特由此引出了关于创新者是经济学真正主题的著名原理。”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造性地破坏。”他坚信,只有当经济吸收了变化的结果,永远改变了它的结构时,经济才能发展。这种变化破坏旧的均衡,创造新的均衡条件,而发展就是在新旧均衡之间发生的事件。

德鲁克全方位的创新思想

1985年,德鲁克出版了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就是创新家,所谓的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创新精神。该书始于企业家经济,而结于企业家社会。创新是微风细雨,创新是革命的替代品,这是本书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他写道:“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是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最后,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换言之,是因为它们务实而不教条,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这要求所有机构的管理者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和自己工作中的一种正常、不间断的日常行为和实践。”

让我敬佩的是,德鲁克不但通过著书立说来传播他的创新思想,而且他还亲自践行他的创新思想,德鲁克基金会就是德鲁克实践他创新思想的载体(熊彼特的创新载体是开罗的甘蔗制糖厂)。

1990年在德鲁克的支持下,美国女童子军原CEO赫塞尔本和布福德(《人生下半场》的作者)创建了德鲁克基金会。德鲁克基金会的使命是“提供非营利机构最好的思想、实务与经验”。这些最好的思想、实务与经验从何而来呢?德鲁克基金会每年举办两次论坛,出版书籍(《未来的领导》《未来的组织》《未来的管理》等)和发行季刊《从领导到领导》。许多管理大师都是德鲁克基金会的义务讲师,例如,彼得·圣吉、吉姆·柯林斯、史蒂文·科维等。德鲁克为该基金会捐款25万美元,这是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书的稿费。德鲁克基金会在过去的15年中,每年都要颁发“德鲁克非营利创新奖”。从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最后,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换言之,是因为它们务实而不教条,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这要求所有机构的管理者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和自己工作中的一种正常、不间断的日常行为和实践。”

让我敬佩的是,德鲁克不但通过著书立说来传播他的创新思想,而且他还亲自践行他的创新思想,德鲁克基金会就是德鲁克实践他创新思想的载体(熊彼特的创新载体是开罗的甘蔗制糖厂)。

1990年在德鲁克的支持下,美国女童子军原CEO赫塞尔本和布福德(《人生下半场》的作者)创建了德鲁克基金会。德鲁克基金会的使命是“提供非营利机构最好的思想、实务与经验”。这些最好的思想、实务与经验从何而来呢?德鲁克基金会每年举办两次论坛,出版书籍(《未来的领导》《未来的组织》《未来的管理》等)和发行季刊《从领导到领导》。许多管理大师都是德鲁克基金会的义务讲师,例如,彼得·圣吉、吉姆·柯林斯、史蒂文·科维等。德鲁克为该基金会捐款25万美元,这是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书的稿费。德鲁克基金会在过去的15年中,每年都要颁发“德鲁克非营利创新奖”。从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思诺速记

相关推荐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理解那个东西,但是我已经发现,他的信息距离和我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再看《舟山晚报》,我也不再看《新民晚报》了,我们看的都是腾讯新闻App,看新闻头条,他也看我的朋友圈。所以信息高速一旦被打通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认知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了。要掌握70%~80%的都市消费,其实就是掌握两亿中产阶层。像分众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覆盖78%有家庭汽车的、80
管理类 / 日期:2024-03-11
实现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一些合伙人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方式退出。二、退出如何结算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合伙人退出之后,如何结算也是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估值法、参考相关法律、另外约定。估值法,即当合伙人中途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
管理类 / 日期:2022-06-25
 以此方式思考的好处在于,它强调了我们一生中最需要、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20%,即我们的个性、能力、友情,乃至有形资产。然后让这20%得到培育、发展、增强和深化,以此提高我们的效率、增加人生价值和获取真正的快乐。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将过去到现在最好的20%高效利用,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并形成一个乐观的心态,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并持之以恒地
管理类 / 日期:2022-06-25
这只股票上赚了大钱。当他卖完股票,中石油回归后股价暴涨。有人说,巴菲特你卖得太早了吧?现在中石油股价涨了多高,你少赚了多少钱?巴菲特这样回答:“也许我卖早了。可我买中石油公司的股票,买的是它的原材料,是它从井里打出来的石油。当国际油价在20美元一桶时我买了它,当油价涨过75美元时,我就抛了它。”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中石油股票回归中国内地股市以后,先涨后跌,香

推荐列表

热门标签